每週思考:為什麼你覺得自己不幸福呢?搞清幸福的定義是什麼

去年,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會場,一位中國著名企業家請我為他推薦一本“既有理論深度,又有實踐啟發,行文流暢,趣味性高的”積極心理學作品。坦普爾頓積極心理學獎獲得者、心理學大師喬納森·海特的著作《象與騎象人》,立刻蹦入我的腦中,成了滿足我這位對閱讀惜時如金的企業家朋友的不二之選。


每週思考:為什麼你覺得自己不幸福呢?搞清幸福的定義是什麼


佛學禪宗以“狂象”、“醉象”比喻妄心;莎士比亞以“騎者”、“騎士”比喻有意識的理智。學貫中西的心理學學者海特則以《象與騎象人》為積極心理學時代貢獻出一本重要的作品。不過,如果你像很多讀者一樣,認為《象與騎象人》單單描寫一頭桀驁不馴的放任大象以比喻“心”,描寫具備掌控意識能力的理智騎象人以比喻“智”,以及它們的衝突分裂及思想鬥爭,那就辜負了作者的一番心血。

作者在書中以心理學、哲學、倫理學、宗教、社會學、人類學等理論,提出人類如何尋找到幸福與生命的意義。在得到驗證之前,以上象與騎象人的衝突分裂只不過是一個有趣的比喻。

本書的精彩,乃作者通過以嚴謹見稱的心理學實驗驗證,為禪宗、莎翁等古老的智慧輔以佐證,為叔本華、柏拉圖等深邃的哲學加以詮釋。


每週思考:為什麼你覺得自己不幸福呢?搞清幸福的定義是什麼


比如,作者在各章節中闡述愛的能力、工作的能力、人際關係、審美體驗、智慧靈性;又探討人類社會行為,比如利他行為、職業道德、家庭以及社會責任感等,每一個論點背後都有一連串的神經科學與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實驗成果作為支持;這些實驗不僅科學,而且有趣。積極正面地提出了人們如何在“心”與“智”之間,更完善地認知“人生”與“幸福”這些抽象的、不確定的概念的真實含義。

筆者感受最深刻的,是有關愛與工作的能力那部分。弗洛伊德有句名言:“生命中唯一重要的事情是愛情和工作。”俄國思想家托爾斯泰也說過:“只要一個人知道如何工作,如何愛人,就可以擁有精彩的人生。”海特對此做了補充。他分析說,大部分人對工作有三種態度:差事,職業,事業。不過,這種劃分和工作本身並沒有必然的關係。

一位名校學者可以把工作當差事,一位醫院勤雜工可以認為自己的工作是事業。關鍵在於,你認為工作是什麼,它就是什麼。

大象和騎象人的協調,感性和理性之間的互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對萬事萬物(包括幸福、人生、愛、工作、金錢等)的認識與感受,影響我們去體驗及判斷“什麼是什麼”。

在我為那位企業家朋友推薦閱讀《象與騎象人》後不久,他興奮地對我說:“你介紹的那本書棒極了,簡直是管理決策學的經典!我把海特說的大象自我膨脹的本性,應用在我們管理決策的困擾之中。

作為企業領導者,我們常常只看見對方眼中的刺,卻看不到自己眼中的梁木,優點和功勞全是自己的,缺點和過錯都是別人的。

這種‘大象本性’會直接影響管理者對下屬的評估及管理……”果然,由心理學到管理學,你認為是什麼,它就是什麼!


每週思考:為什麼你覺得自己不幸福呢?搞清幸福的定義是什麼


有人說,尋找人生智慧,要從自己最意想不到的地方開始。希望每位惜時如金的讀者都可以從《象與騎象人》這本智慧之作中收穫意想不到的感悟。本書無論哪個方面,都能為大家帶來裨益。

如果你覺得自己無法找到幸福或者人生的意義,不妨抽空讀讀這本書,我們不敢說一本書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至少希望多一個多一份改變或許這世界會變得更好一些。


本書精彩書摘節選:

  • 人類的理性其實非常依賴複雜的情感,因為只有當充滿情緒的大腦運作順暢時,理性才得以運轉。
  • 你一讓步,對方就跟會著讓步。在金融交涉中,那些先提出極端苛刻的條件然後再往後退讓一步的人,會比那些一開始就提出合理條件之後便不再讓步的人,更容易完成交易。
  • 理性與情感必須攜手合作,人才會表現出聰慧的行為,但是情緒(大象)仍負責絕大部分的工作。一直到大腦出現新的大腦皮層,騎象人才開始活躍起來,大象也因此變得更加聰明。
  • 邪惡兩大成因是:自尊心太強和道德理想主義。 理想主義之所以危險,是因為理想主義總是認為目的可以讓手段理想化。
  • 如果你正身陷激情之中,想謳歌胸中熱情,那麼你應該閱讀詩歌。如果你的激情已歸於平靜,想一探愛情關係如何演變,那麼你該讀心理學。如果你剛結束一段愛情,想讓自己相信,沒有愛情自己反而可以過得更好,那麼你應該去讀哲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