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医保、职工医保、单位团险,有啥不一样?

都2020年了,总有些小伙伴非常傲娇,“我有医保,还是职工医保,五险一金,单位给我交的,我还需要自己买保险吗!?”

01职工医保与居民医保的区别

那我们就先看看“职工医保”跟“居民医保”有啥不一样。

城乡居民医保,新农合、农村医保、婴幼儿医保等,都属于国家居民医疗保险

简称居民医保,由个人按年缴费,加上国家补助。

2016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要求,推进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整合,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

在单位工作的,不管你什么单位,都叫

职工医保。有单位缴费5-10%,个人缴费2% ,按月缴纳,每个月都要缴。

具体区别如下图:

居民医保、职工医保、单位团险,有啥不一样?


职工医保按你月收入缴纳,假如你每月收入一万元,则每月医保缴纳200元,长沙这边单位缴费比例7%,就是700元/月,北京那边10% ,就是每月1000元。

每年职工医保,个人缴纳就要2400元。居民医保一年才几百块。

​02职工医保如何报销?

虽然交的多,但相应的报销比例也高,职工医保累计缴满25年,退休后就可终身享受医保待遇了。

此外还有个人账户,看病买药都可以,而居民医保已经取消了。

不论是居民医保,还是职工医保,报销额度和范围都是很有限的,

只能做为基础保障,没法完全依赖。

在商业保险里,它们有个统一名字,都叫社保医疗。

具体报销如下图:

居民医保、职工医保、单位团险,有啥不一样?


起付线,也就是免赔额,报销的门槛,高于起付线才可以报销。

封顶线,是能报销的最高限额,职工医保最高也就30万,超出的部分,也得自己出钱。

自费部分,指不在医保范围内的药品或器械,材料,都需要自费。

自付部分,指在医保范围内,一些特殊的药品和项目,只能报销一定比例,部分要自己承担。

以上部分都扣除,中间的才是社保可以报销的费用。

北上广等一线大城市可能报销90%以上,而成都长沙武汉等二三线城市就只有60%-70%,某些城市甚至只有55%。

举个栗子

居民医保、职工医保、单位团险,有啥不一样?


如上图所示,在可报销范畴,还要分段按比例报销。最后个人自己还要出17万多,几乎占了总费用的一半。

如果是看门诊呢?

假如小陈去某三甲医院看门诊,花了5万,其中自费6000元,职工门诊报销比例70%,起付线1800元,封顶线2万。

那么,小陈能报销的额度=(5万-6000-1800)*70%=29540元。

超过了封顶线2万,超出的9540元,不能报。

小陈花了5万,报了2万,报销了总费用的40%,自己还要出1.7万,占了35%。

根据2018年某公司理赔数据统计,约50%的客户社保报销占医疗费用的比例不足50%,而社保报销占比高于70%的只有13%。

所以,要想更好的医疗保障,医保之外,搭配一些商业保险,还是很有必要。

03公司给交的补充商业保险

我们了解的事情,大佬们也很了解。

所以,现在一些公司,除了给员工缴纳基本的社保外,也会给员工交一些商业保险

如团体意外险,团体医疗险等等,这类型的保险保费不贵,能大大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福利,提升公司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如此,社保不能报销的部分,就可以通过商业保险报销了。

但是这个费用呢,并不是完全由公司出的。

依据《个人所得税法》及有关规定,企业单位统一为员工购买符合规定的商业保险产品的支出,应分别计入员工个人当期工资薪金,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视同个人购买,税款由企业负责代扣代缴。

而且,公司给员工交的补充商业保险也是有限的:

1、这类保障几乎都是一年期的,有的仅保障工作期间,下班后就不在保障范围。一旦离职保障便失效,人员会随时替换。

如意外险和医疗险,都是一年期的,如果发生意外,来年很可能就续保不上了。当然自己买,大都也是一年期的。

几百块钱,费用可能都是由单位出,但是保额可能最多不过二三十万,大多只有十万。

我给不少企业单位办过意外团体险,只有少数老板在公司营收比较好的情况下,才勉强愿意给员工办个二三十万保障。看老板心情,他们也未必会年年办,及时续保。

2、个人可能没有单独的保单。因为公司办的是团体险,只有一张总保单。个人可能只有个语焉不详的凭证卡片,具体保障责任你无从得知。当然你可以去问老总。

3、保障额度和范围有限。公司只是依据你的工作价值,负责你在工作时相关的保障,避免影响公司的损失。至于你身后,你的家人,还可能的负债等等,这些责任只有你自己去承担。

一句话,公司给自己的员工买的保险,只有该员工在职时才享受,一辞职、离职、退休那就不享受了。这样才会保障公司的利益不受损失的同时,又保障了员工相应的福利。

最后建议

当然,有公司给福利自然是好的。如果公司不是强制参与,又是全由自己出钱,不妨多考虑下。安全感这东西,终究还是自己给自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