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不只是身心治癒,更是創造思維的補給

日本禪宗片桐禪師說:“別乾等著福至心靈——先坐下來!”

脫口秀主持人奧普拉:“我堅信,即使瘋狂的生活從四面八方朝著我們開火,我們也總有一個安靜的地方可去。”


書中,這兩句話特別打動我——從不同的方向。片桐禪師,一個視修煉為日常的人。奧普拉,一個紅塵中打滾的名女人。


我很多年以前就開始習練瑜伽了,彷彿順其自然,也彷彿天經地義,反正就練上了。習練前 ,用冥想開頭;習練後,用冥想結尾。可以說,瑜伽已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以至於我都忘了自己是一名習練者。


最近,有知名博主推薦了一張書單,其中就有這本2016年出版的《用安靜改變世界:如何科學又藝術地冥想》(以下簡稱《用安靜改變世界》)。作者是美國嘻哈教父,拉塞爾·西蒙斯。儘管副標題是"如何科學又藝術地冥想",但是這本書不僅僅只是工具或指南,它關乎心靈成長,身心健康和生存哲學。


冥想:不只是身心治癒,更是創造思維的補給

2016九州出版社

《用安靜改變世界》第一部分:從自身、贏家和大眾三個層面,談及冥想對人生的影響和改變。

在大多數人眼裡,拉塞爾·西蒙斯,年輕時曾經過著不可思議的生活: 嗑藥、瘋狂地追逐女性、夜夜笙歌。然而,就在他感覺自己快要崩潰的時候,他接觸到冥想, 還堅持下來,並且不遺餘力地推廣冥想。最終他變成了另外一個人!現在的他。


冥想拯救了拉塞爾,繼而又改變了拉塞爾。不過,也可以說他自己拯救了自己,因為他得了法,做對了事。


作者幽默形象地比喻:“它(冥想)能幫我在白天‘醒著’”。其實,他真正表達的是“活在當下”(being present)。如同印度教聖典《薄伽梵歌》——“你能控制的只是如何耕作這塊土地,你不能控制的是土地上最後結出怎樣的果實。”一旦明白真正的快樂在於過程,而非結果,

你就可以再度輕裝上陣了。


拉塞爾·西蒙斯還談及身邊許多成功人士的感受。這些已取得成功的男男女女,幾乎擁有共同的特性,就是會花許多時間用來強化專注力。喬布斯、巴菲特、奧普拉、大衛·林奇等等都是冥想修煉者,也是冥想受益者,他們都大都活躍在創意產業中。


對於“普通” “正常”的人而言,作者的建議是:即使你不能取得如德維恩·韋德或奧普拉那樣的成功,但是你也能收穫到最直接的好處——快樂。擁有快樂,一切皆來。


我認同書中的觀點:儘管冥想的普及程度比起快走、慢跑差遠了,但是冥想 一點也不“非主流”,一點也不“神秘”,一點也不“邪惡”。每天早晚各抽出20分鐘用來冥想,益處多多。

不管你來自何方,你都可以在冥想中找到歸宿。

你只需要舒服地坐下來,閉上眼睛,全身放鬆, 面部鬆弛,眉心舒展,內心沉靜,迴歸自信。最後只剩呼與吸.........在一呼一吸之間,探索自己的心靈,尋找如珍珠般散落各處的答案,從而解決自己面對的問題。


冥想:不只是身心治癒,更是創造思維的補給

不管你來自何方,你都可以在冥想中找到歸宿

《用安靜改變世界》第二部分:從醫學界和科學界的研究、認知以及最新發現,討論冥想的底層邏輯


書中提到的科學機構包括但不限於美國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悉尼大學、馬薩諸塞州綜合醫院等。關於醫學界和科學家們對冥想有那些認知和發現 ,作者採取相當嚴肅地態度來對待。作者認為,這本書講的是科學。他花了很大的篇幅,首先從冥想對大腦的益處開始討論 。在此,“胼胝體”、“杏仁體”、"β波"、“灰質”是不得不介紹的概念,因為,這些是一切論述的基礎。一句話概括,冥想能改變大腦的生理結構。


作者這番良苦用心,無非想證明:冥想 一點也不“非主流”,一點也不“神秘”,一點也不“邪惡”。


不錯,正是這部分內容吸引了我,這些科研成果令人大開眼界,也讓人對未來人生充滿樂觀的期待。回望過去,我對自己的習練生活也有了新的感受。《用安靜改變世界》很值得一看。


那麼,冥想是如何改變大腦生理結構, 從而促進人類大腦再成長的?


01 冥想能強化“胼胝體”的橋樑作用, 有助於開發另一半大腦,有助於更好地控制情緒。

通常情況下,創造性的想法往往盤桓在右半球,而系統有序的想法則停留在左半球。也就是說,左右腦尚未被打通。

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神經成像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現,冥想者大腦中的胼胝體與左右半腦的連接要比那些從不冥想的人緊密許多。換句話說,時間會在我們的胼胝體周圍築起一堵牆,阻斷它與左右半腦的連接,而冥想能幫你拆掉這堵牆。左腦型遇事不再那麼情緒化;右腦型偶爾叫喊兩聲也是不錯的宣洩。


02 冥想讓頭腦足夠冷靜,從而幫助“杏仁體”學會區分微小的煩擾和真正的生命威脅。

“杏仁體”,是一個小小的、杏仁狀的組織,在腦緣系統前部擔任“警衛”,對生命安全做出評估。杏仁體”每發出一個警報,腦緣系統就會釋放應激激素,如腎上腺素和皮質醇。這些化學物質再給身體下達指令:“是時候離開這裡了,跑!”

然而,這些化學物質具有毒性,會在身體裡停留好幾天。所以人們希望只在絕對必要的時候才釋放這些激素。那麼問題來了:怎樣才能訓練杏仁體區分微小的煩擾和真正的生命威脅呢?答案當然還是冥想。


03 冥想使大腦中的β波變弱,大腦進入深層的放鬆狀態,同時還提高睡眠質量。

心臟病專家赫伯特·本森在哈佛大學主持了一項研究:測量正在進行冥想的人的血壓、腦電波和體溫,研究結果是

人們通過冥想得到的休息同睡眠中得到的一樣多,甚至更多。因為,冥想與睡眠狀態時相比,消耗的氧氣量減少了17%,每分鐘的心跳減少三次,腦電波中的β波變弱,而α波和θ波變得更加顯著。


04 冥想能促進"灰質"增厚,有利於成人大腦不斷成長。

“灰質”是大腦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組成灰質的細胞負責掌管記憶、自我意識、注意力以及同理心,灰質在人類個體的成長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研究發現哪怕是隻進行了幾個星期冥想的人,他們的"灰質"也開始增厚。


冥想:不只是身心治癒,更是創造思維的補給

“胼胝體”、“杏仁體”、"β波"、“灰質”


除了冥想促進人類大腦再成長外,作者還介紹了冥想能夠給身體健康帶來哪些不可思議的益處:降血壓、減壓力、降低患心臟病的概率,甚至讓飲食習慣更加健康——冥想的作用如此巨大,能夠讓你感覺更好、活得更久!


美國各地已經有許多名聲籍甚的機構對“冥想能夠改善我們的頭腦、促進我們的身體健康”這一說法表示了公開支持,比如哈佛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馬薩諸塞州立綜合醫院、梅奧醫學中心等。


據我的觀察和發現,身邊的習練者大多有以下特點:認真專注,喜歡獨處、喜歡看書,懂得欣賞,懂得傾聽。既平和冷靜,又不失豁達開朗;既明辨是非,又不失幽默有趣。總之,習練者們身心平衡 ,對美好事物始終抱有熱情,從不感覺生活空虛無聊,雖然離作者那樣的成功相差十萬八千里,然而,擁有上述特質不正是平凡人生的英雄夢想嗎?


冥想:不只是身心治癒,更是創造思維的補給

別乾等著福至心靈——先坐下來!

《用安靜改變世界》第三部分:別乾等著福至心靈——先坐下來!


明白科學冥想的底層邏輯後,剩下的事情就簡單了。作者分享了所謂“超覺冥想”,一種風格雜糅的冥想術。其實,不管叫什麼名詞,萬變不離其宗。關於如何科學冥想,作者重點介紹以下內容。


01 外部客觀條件很簡單


首先,人人都可以成為冥想者。冥想,是一種自然狀態,若說你不擅長冥想就跟說你不擅長呼吸,或者魚兒不擅長游泳一樣。男女老少都可以冥想。


其次,處處都是冥想地。不需要專門的“冥想室”,哪怕在車內、廁所裡都可以。嫌吵,可以把車開到郊外僻靜處。總之,能坐下來就行。剛開始,你肯定不能坐成“全蓮花”式(或 “雙盤”),那麼,“ 半蓮花”(或“單盤”)也可以。甚至,你還可以坐在一張硬木椅子上。


還有,隨時都可以冥想。冥想的修習過程很簡單,並不費勁。你要做的就是坐下來閉上雙眼,每天兩次,一次二十分鐘。


02 任雜念來來去去 成為自己的觀察者


“當你靜坐冥想時,唯一會做出的'錯事'就是試圖同你的想法'做鬥爭'或是糾正它。”對此,有過冥想經驗的人都會報以會心的微笑。


冥想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最大幹擾並不是來自於物質世界,像是發癢的胳膊或是一聲突如其來的響動,而是來自於自己的思想。


不管怎樣,千萬不要試著與來來去去的雜念作鬥爭,平和地、寬容地接納雜念,就像觀察陌生人一樣觀察自己,過一會兒雜念就自動離去了。否則,越鬥爭越糾纏。


03 “盤存階段”,千萬不要錯失你的“珍珠”。


當思想開始沉澱下來,冥想者會體驗到冥想的第一階段,也就是“靜思”,或“盤存階段”。

認真對待“盤存階段”,會得到一些非常有創意的想法和念頭。就是我們一直在說的“珍珠”,它們散落在心靈各處,而“盤存階段”正是撿起它們的好時候。


拉塞爾·布蘭德在冥想中得到了一個價值百萬的想法;作者本人自己一些最有創意的點子也是在這個階段得到的。他描述道:“此時我似乎是從遠處看它們。這個距離的產生正是因為我將‘自我’的意識從腦海中清除出去了。”


04 “純粹覺知 ”階段,潛入海底捕捉“大魚”。


在“盤存”階段待了幾分鐘後,開始進入“純粹覺知”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冥想者的思想落定,漸漸沉入內心深處無垠的寧靜。

此時,把心靈想象成大海。海面上波浪起伏、連綿不斷,那是你的雜念。但在海底,一切都是靜止不動的。


為什麼花時間沉入“海底”如此重要呢?


作者的朋友,著名的《穆赫蘭道》導演,大衛·林奇在這方面頗有心得:“想法就像魚。如果你想捕捉小魚,儘可以待在淺水區。要是你想捉大魚,就得到深水區。水越深,魚越大、越乾淨。它們龐大而抽象,美麗無比。”


“純粹覺知 ”階段,不僅能在心靈的“大海”裡捉到“大魚”,也能通過冥想對身體進行治癒。


我推薦《用安靜改變世界:如何科學又藝術地冥想》這本書的理由很簡單。首先,作者用科普的方式,打消了人們對冥想秉持的各種偏見;其次,冥想不僅讓你更健康,還為你提供創造力滋長的土壤;最後,一旦學會用冥想創造豐富的寧靜,你便成為世界上最輕鬆自在的人。


關掉電腦、拔了電源,去冥想幾分鐘。“不插電”或許就是最好的充電。慢慢來,會更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