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就是自我感觉,自我心态平衡知足常乐,与贫富关系不大,对吗?

沪岁月悠悠


幸福是一种心情,是一种心理上的感觉。人之幸福,全在于心之幸福。自知,就是要知道自己、了解自己。常言道:“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才能知道自己的幸福所在;自知,才能拥抱每一个幸福。

淡泊心态,幸福常在!





无语钰児


谢谢,这句话说得对极了,幸福就是自己身心感悟的,首先是与家庭的情感感是关健,跟贫富基本无关系,富人有家庭,贫穷人家同样要组建家庭。

富人有富人的烦恼,贫穷人家有贫穷人家的乐趣。

举例,我1980年组建家庭时,真的很穷,但我的心态很好,从不攀比,我常和朋友们说的一句话是:别人喝茅台酒不见得比我喝老白干开心,因为我爱喝点小酒,常和朋友们痛饮开心。

后因为工作关系,有时会跟领导吃顿餐,真的喝好酒心情就没有喝酒的感觉来,可能没有气氛吧。

所以我总结的生活经验是,幸福的生活是自己感觉的,是建立在心态平衡,不攀比,不自卑,有一棵知足者长乐的心,那就是幸福的。


大肚68


现在社会普遍都功利,你有钱别人把你当回事,自然而然也会将“幸福”、“成功”和“拥有金钱多少”画等号。

这也难怪,在很早的时候,“钱”就是姑娘的择偶条件。

六七十年代的“四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沙发”;八十年代“四大件”——“电视机、冰箱、录音机、洗衣机”,每个年代反映的都是一样的东西——“想要拥有未曾拥有的物质和资源”

一个人有钱才能算成功吗?到底拥有多少钱才算成功?在物质横流的社会,读书人无非就是“学而优则仕”,这不能算是功利,通过学习获得更好的工作,并且通过合法的途径赚更多的钱没有错啊。

同样是看“今日头条”,你用的是千元机下载的app,而我却用上万元的苹果手机去浏览,我就是要看起来比你“高人一等”,“比你牛掰”,“比上不足,比你就绰绰有余”,“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就是我比你生活得更幸福。

人们最常见的消费目的就是混淆了目的和手段。

你用“今日头条”目的就是浏览有价值的信息,增长知识,千元机和万元的苹果手机作用都是一样的,这种攀比其实毫无意义。

金钱是实现幸福的一种工具,而幸福本身不需要比较,有钱也未必就等于幸福,和贫富关系不大,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金钱不是获得幸福最主要的手段,既然它为你所有,你要发挥它最大的价值。


沥秋秋凉


我认为这一说法是对的。

人人向往幸福,追求幸福。但如果问什么是幸福?我想每个人的答案都会不一样。比如愿望得以实现是一种幸福,但每个人的愿望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人,不同时期的愿望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幸福的定义很难统一界定,所以我认为自我感觉满足、快乐就是幸福。

幸福或不幸福关键是看自己的心态是否达到平衡,是否平和。心态平和,心态好,吃什么都香,做什么都顺畅,看什么都是好风景;心态不平和,心态不好,吃什么都没味,做什么都没劲,看什么都不顺眼,这样能快乐吗?连快乐都不能达到,还有什么幸福可言呢?所以我们首先要有一个好心态。

人的一生总会有烦恼和挫折。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攀比,不羡慕,便没有烦恼。遇到挫折,积极面对,不管结果如何,坦然面对成败得失,做到乐观豁达就好。

知足也是一种好心态,常言说,知足常乐。懂得知足,穷人也会快乐满足;不懂得知足,富人也会烦恼无边。当你条件不好时,渴了有水喝,饿了有饭吃,累了有床睡,就是满足,就是快乐。吃那么多,睡那么宽,珍惜所拥有的,享受所拥有的就是幸福。当我能守候在年老的父母身边,即使他们白发苍苍,老态龙钟,但我们依然可以彼此拥有,互敬互爱,享受天伦之乐,我可以说:我很幸福;当我一无所有时,但我还有健康的身体,我也可以说:我很幸福;当我忙完一天的繁琐工作,回到和睦温馨的小家和家人说说笑笑时,我可以说:我很幸福;当夜深人静,孩子熟睡时,我依然能心静如水地捧起心爱的书来读一读,这也很幸福。

快乐是一种体验 ,幸福是一种感觉。快乐幸福与否,跟贫富关系不大。贫困中能相濡以沫分享一块糕饼,是幸福;患难中能心心相印的共度困境,是幸福;父亲的一个轻轻抚摸,爱人的一个温暖拥抱……这些幸福是用钱买得来的吗?

所以,幸福就是心态平和、知足常乐的一种自我感觉。看淡过去,珍惜现在,相信未来,简单快乐便幸福!


清悠悠


对,与贫富关系不大。

自我心态平衡,知足常乐,是一个人获得幸福的必备条件,缺之不可。这个和贫富无关,当一个人处在一个能拥有幸福的情形下,如果他是一个自我心态平衡,知足常乐之人,那么他就能获得幸福;如果他不是,但是他在当时,心态变得平衡,变得知足常乐了,那么他同样能得到幸福。

关系不大,但是还是有关系。贫穷之人所能得到的幸福,大多是精神上的幸福,当然也可以是吃东西时等情况下感受到的物质上的幸福。富贵之人所能得到的幸福,既可以是精神上的幸福,也可以是物质上的幸福(又叫感觉幸福)。物质是可以感觉的,富贵人所能拥有的物质实在是太多啦,但是他们的精神幸福同样也可以和贫穷之人一样多。所以在幸福的性质和幸福的多少这两个方面上,贫富是有差距的。

当然幸福不只是感知自我,调整自我,幸福也需要学会感知他人,迁就他人,甚至去感知环境,感知这个大自然,内心幸福的人,一花一草一木,也能让他幸福。譬如贾宝玉,他“情不情”,只要身处大自然,只要逃离书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幸福。





药弥弥


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不是我,怎知我走过的路,心中的苦与乐。Happiness is like drinking water, you are the only one who knows its temperature. You are not me, you don't know my experience, my pain or my joy.



水木清华76318705


你说的非常好,幸福就是要平衡心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需求中感受生活的快乐。古人就把幸福总结成一首诗,流传千载。

久旱逢甘霖,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和古人比起来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比如亲人的叮咛,知己的重逢,大难逃生,久雨初晴。再通俗一点说,就是理想目标要向比你强的人看齐,生活水平要和不如你的人去比,这样你就会永远活在幸福和满足之中。



悦来阅美


在保证了基本的物质需求的前提下,金钱与幸福的关系真的不太大。因满足自我和物欲而造化的幸福感真的很不值得过份珍惜,学贯中西的季羡林说过一句话:人生无价值和意义。他可是不太缺钱的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物性物欲是束缚人的东西,是佛学所言之无明,无因之果。金钱,最终会被人类淘汰,物质需求也会被突破。


阳光明贞


我的幸福感根本来自对自己满意。金钱只是谋生所需,虽然现在它是衡量价值左右人情砝码。可一旦能保证生活,又不依赖外界获取存在感,再多钱也与幸福感关系不大。也就是说,脱离了低层次,钱就不是一切,不是万能的。它的轻重由人的取向和品质决定,难以取得一致意见。陶渊明说: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是说人必须解决好谋生底事,不然会吃尽苦头,然而物质保障也只应是开端,不是终极。

非空谈大伦,有诗为证。



自由诗专家


幸福就是自我感觉,就是自我的心态平衡,就是知足常乐,与财富无关对吗?肯定是不对的。你如果是心态平衡,知足常乐。你就是一种阿Q的精神,是自欺欺人的一种感悟。这种观点是极其消极的。也是不可取的。

什么是幸福呢?幸福就是人们对于物质和精神维度的感知。也就是说,是人们对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高度追求。如果穷困潦倒,还自我感觉良好,还心态平衡没有追求,这样就不叫做幸福生活,应该叫无所追求,甘于堕落,麻木沉沦。

因为人类最美好的情感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精神的物质生活,就会感到乏味。感到痛苦;如果没有物质生活的支撑,人们的精神生活就难以寄托,就会如空中楼阁,海事蜃楼,摇摇欲坠。

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追求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为了使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顽强拼搏,不惜牺牲生命,写下可多少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在民族解放的伟大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更是前仆后继,流血牺牲,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最崇高的奋斗目标。因此,幸福都是奋斗来的,奋斗的过程,本身就非常幸福。

我们的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崇高的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才能够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坚决不能甘于现状,无所追求,没有目标,没有理想,没有动力,还所谓的自我心里安慰,这种错误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必须彻底批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