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過這裡3種以上的美食,才不枉來過洞天福地的貴州織金

摘自《汽車自駕遊》2020年2月刊。

撰文、攝影_金子、寒殘一葉

除了氣象萬千的織金洞,形形色色的美食亦是織金的靈魂。這裡飲食文化多元,既有藏在深巷之中的民間小吃,也有入得廳堂的大雅之菜。織金曾經叫做“平遠”,如今,清織高速把貴陽到織金縣城的交通時間縮短到了40 分鐘,“平遠”早已不遠。

嘗過這裡3種以上的美食,才不枉來過洞天福地的貴州織金

織金古城,深巷裡的老味道

徜徉在織金古城的大街小巷,胃也得到了極大的滿足。除了家喻戶曉的宮保雞丁,水八碗、蕎涼粉、臭豆腐、發粑等也都值得一試。水八碗是織金縣最具鄉土風情的傳統宴席,其名稱源於“八仙過海”的民間傳說,八個湯菜美其名曰:曹國舅烹蹄筋、呂洞賓薏仁米、漢鍾離燉老鵝、藍采和黑峰圓、鐵柺李飛蛾蛋、韓湘子牽腸肚、張果老八寶飯、何仙姑釀雞茸。

嘗過這裡3種以上的美食,才不枉來過洞天福地的貴州織金

製作時以湯為媒介,最大限度地呈現了食材的原味,外觀清新悅目,口感相對清淡。蕎涼粉是蕎麥為原料製成的涼粉,佐料豐富,其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黴豆腐。再加上黃豆、蔥花、折耳根、辣椒麵、麻油、花椒油、薑汁、蒜水等,口感實在令人難忘。

嘗過這裡3種以上的美食,才不枉來過洞天福地的貴州織金

織金砂鍋,美味密碼

想要烹飪好的食物,必先要有好的器物。在織金,一口砂鍋堪稱無價寶,卻日日廉價出售。古城東門,記得“東昇”這個路名的人不多,人人都叫它“砂鍋街”。沿路的家庭作坊裡,仍然保持著原始的工藝方法。製作一口鍋,要經過72 道工序,從舂砂到和泥,從成坯到燒鍋,每道工序,都要全力以赴。

嘗過這裡3種以上的美食,才不枉來過洞天福地的貴州織金

工匠先在木車的圓盤上均勻撒上釉泥和煤灰,然後拿出提前用白膠泥和煤砂按比例混合而成的泥團,套上磨具定型,然後把鍋坯放到另一臺木車上的細灰坑裡,拿泥團蘸水,刮擦鍋壁,扶腰、捏邊、開嘴,一口漂亮的砂鍋就漸漸成型了。

嘗過這裡3種以上的美食,才不枉來過洞天福地的貴州織金

織金洞,酸湯飯

從一片汪洋大海到喀斯特高原,織金洞記錄了雲貴高原的滄桑鉅變。越往洞裡走,景緻越發令人震撼。洞中有逼真的盔狀石筍“霸王盔”,形態優美的盾形石柱“倒掛琵琶”,細長的石柱“一線連天”,規模巨大、形態壯觀的巨型壁流石“江山如畫”,形如手中托起珍珠的“掌上明珠”……

嘗過這裡3種以上的美食,才不枉來過洞天福地的貴州織金

貴州民間有句俗話:“三天不吃酸,走路打倒穿”。可見“酸”在貴州民間飲食習俗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當“酸”與糯軟的紅小豆、米飯相遇,再配之以黏稠香濃的湯汁,簡直就是“天作之合”,這就是酸湯飯的魅力。酸湯飯湯底主要由兩種原湯混合煮制而成,一種是酸湯,由玉米麵加入新鮮蔬菜,經過加熱後發酵而成;另一種則是豆湯,由新鮮的紅小豆熬製成黏稠汁狀。當微微的酸味慢慢打開味蕾,加上少許辣椒,一碗酸湯飯下肚,人也精神了起來。

嘗過這裡3種以上的美食,才不枉來過洞天福地的貴州織金

行車路線:貴陽市(G60 滬昆高速、G76 廈蓉高速)—110 公里—織金縣(S307、X748)—25 公里—織金洞

里程:單程約135 公里

嘗過這裡3種以上的美食,才不枉來過洞天福地的貴州織金

​如有疏漏或錯誤,請不吝賜教。

歡迎關注《汽車自駕遊》雜誌刊載的全文、美圖及地圖。

更多自駕遊資訊與交流,請關注頭條號“汽車自駕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