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在漢末晉初時期能排第幾?

天空之城521


諸葛亮能夠千年流傳,主要是作為忠義與智者的典範,單純要說諸葛亮的軍事能力、行軍佈陣,在當時還真不算是高手。各位諸葛迷休要生氣,我們具體從劉備建立蜀漢基業的幾次重要戰役就可以看出。



首先,劉備入蜀是諸葛亮隆中對舉足輕重的一招,這是諸葛亮長期戰略規劃的重要部分,這並不否認諸葛亮的睿智,但是在劉備定軍山一戰,諸葛亮主要是作為後勤保障而出現,而且在劉備久攻陽平關不克,急書益州增兵支援,作為軍師諸葛亮,先是在徵得了從事楊洪的意見,才迅速調兵發往漢中,單從這一點,就能看出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算不上是高手。定軍山一戰,直接奠定了三國鼎立的格局。此後,漢中作為蜀國的北大門,成為諸葛亮屢次北伐的根據地。


可以說,在劉備時期的蜀國軍事行動,諸葛亮基本是以後勤部長的身份出現,而劉備的行軍打仗能力,也是確實卓越,不過最後年老昏花,夷陵之戰,讓劉備輸的很慘,大概是因劉備過於自信,才致的如此慘敗。不過不能否認劉備的作戰能力確實高於諸葛亮。

那麼在後劉備時期,諸葛亮南定蠻夷,是以蜀國正規軍的壓倒性戰鬥力對陣南夷的烏合之眾,這裡體現的只是諸葛亮高超的政治能力,以拉攏、以夷制夷的手段平定了南邦。

那麼在諸葛亮數次北伐中就可以看出諸葛亮用兵確是謹慎,毛主席曾說:諸葛亮用兵為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魏延曾在數次北伐中,提出子午谷奇襲的計劃,奈何諸葛亮過於謹慎,並沒有同意。這數次北伐當屬第一次北伐的可行性最大,最後卻因諸葛亮用錯了馬謖守街亭,以至於後期的幾次北伐均以引起曹魏警覺而最終沒有走出西蜀。

諸葛亮數次北伐耗盡了蜀國國力,不過以攻代守的策略也是無奈之舉,正如陳壽《三國志》所述:亮,可謂識治之良才,管、簫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矣!


蘭陵郡主


在三國正史軍事能力排名,諸葛亮只排第三。三國時期有很多著名的軍事家,大家比較熟悉的就有諸葛亮、司馬懿、郭嘉、龐統、周瑜等人,那麼他們之間的軍事實力排名是怎樣的呢?

第一:周瑜

周瑜年少時便與孫策交好,自二十一歲隨孫策起兵,短短几年時間就輔佐孫策奪取江東六郡。孫策遇刺,臨終前將孫權託付給周瑜與張昭。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平定荊州以後,試圖迫降孫權。而周瑜力主聯劉抗曹,後指揮孫劉聯軍在赤壁以少勝多大破曹操,為三分天下鑑定基礎。之後又率軍進攻南郡,擊敗曹仁奪取江陵。在劉備借江陵以後,周瑜曾獻上二分天下之計,意圖借道江陵奪取益州。但是計劃尚未實施就病逝,年僅三十六歲。赤壁之戰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官渡之戰、夷陵之戰、赤壁之戰)之一,因此憑藉赤壁之戰的戰績,周瑜可以排第一。

第二:龐統

龐統,號“鳳雛”,與諸葛亮齊名。龐統曾為周瑜幕僚,但是歷史上龐統似乎並未獻過鐵鎖連環計,是曹操自己決定鐵鎖連環的。赤壁之戰之後,龐統應魯肅所邀投靠孫權。但是龐統輕視周瑜,孫權覺得龐統過於狂妄,不願意起用龐統。於是魯肅又推薦龐統去投靠劉備,諸葛亮也在劉備面前誇讚龐統,最終龐統被任命為“軍師中郎將”,劉備對她的親待僅次於諸葛亮。不久以後,龐統隨劉備入川。龐統說服劉備謀取益州,並且獻策在與劉璋的宴會中擒賊擒王,擒拿劉璋從而奪取益州,可惜被劉備拒絕,錯過了兵不血刃奪取益州的唯一機會。之後劉備與劉璋決裂,龐統又為劉備獻上取益州“上、中、下”三策。劉備採納龐統中策,一路連戰連勝,打到雒城。龐統率軍圍攻雒城,不幸被流矢射中,不治而亡。年僅三十六歲。龐統在劉備入川時兵力不到萬人,又孤軍深入的情況下能夠一路從白水關打到雒城,可見其出色的戰術能力。筆者以為龐統的軍事才能不在周瑜之下,然而他在劉備政權發展的關鍵時期中箭身死,未能充分發揮其軍事才能。假如龐統沒有戰死雒城,想必會有更加精彩的表現。

第三:諸葛亮

筆者知道,諸葛亮被筆者排到第三是很有爭議的。畢竟現在很多人都覺得正史中的諸葛亮沒什麼軍事才能,諸葛亮是被三國演義神話了,就連陳壽也評價諸葛亮“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而諸葛亮北伐有沒有成功,自然會被很多人否認其軍事才能了。然而,筆者認為,假如不以成敗論英雄,歷史上的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堪稱超一流。陳壽固然說諸葛亮“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然而“治戎為長”,不也是諸葛亮軍事才能的一種體現麼?斬王雙,敗郭淮,射張頜,破宣王,試問在正面戰場上,有誰是諸葛亮的對手?所謂“奇謀為短”,是蜀漢國力所限,不能進行太大的冒險,並不足以否認諸葛亮的軍事才能。而且,第一次北伐,諸葛亮聲東擊西奪取隴西三郡,第二次北伐,諸葛亮圍魏救趙逼迫魏國主力回援,第三次北伐,諸葛亮圍點打援奪取武都、陰平二郡,逼退郭淮。自衛反擊戰,諸葛亮“置之死地而後生”,命令魏延深入羌中,大破郭淮,第四次北伐,諸葛亮又調虎離山奪取隴西小麥,誰說諸葛亮“奇謀為短”?至於“理民之幹,優於將略。”那也是建立在諸葛亮無以倫比的政治才能的前提之上,諸葛亮如果政治100分,那麼軍事95分,不也是“理民之幹,優於將略”麼?

第四:司馬懿

司馬懿的軍事才能真的很強,“殄公孫於百日,擒孟達於盈旬”,樊襄之戰時獻計聯合孫權對付關羽,平定孟達叛亂,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又平定公孫淵叛亂,徹底征服遼東地區,

挫敗孫權北伐,平定王陵叛亂,可謂用兵如神,原本他的軍事才能可以排到第二名,然而其一生唯一一次失敗,是滷城之戰敗在諸葛亮手裡,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受到質疑,那麼被諸葛亮打敗的司馬懿肯定只能屈居諸葛亮之後咯,要筆者承認司馬懿能排第二,除非同時承認諸葛亮排第一。

參考:《三國志》






讀懂城市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很負責任的告訴你,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在三國時期的排名絕對是數一數二的存在,這一點是勿庸置疑的。


對於諸葛孔明,我相信大家大多是從《三國演義》中有所瞭解,當然了,小說中虛構了好多精彩的橋段,將諸葛亮塑造成了無所不能、半人半神的存在。其實他也是人,活生生的人。歷史事實呢?誰也說不清,包括修史嚴謹的陳壽,他也是凡人,是人就會在主觀意識形態上存在或大或小的偏見,不要以為《三國志》、《後漢書》這些史書就是絕對的歷史事實,它們和真實的歷史肯定有差別。我們只能從各種史書記載的蛛絲馬跡中探尋歷史真像。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到底怎麼樣呢?我個人認為他確有“驚天動地之才,神鬼莫測之機”,以下三點便是明證。

1:諸葛亮治軍嚴謹,以法治軍,紀律嚴明,訓練有素,進退自如,諸葛帶兵,從來沒有發生過部隊大潰逃現象,即便退兵,敵軍追擊必有埋伏,像斬王雙、張頜等。

2:諸葛亮將八卦陣用於戰場,極大地提高了部隊的作戰能力,且損失較小,八卦陣步兵、騎兵協同作戰,配合默契。部隊戰鬥力整體提高不止一倍。蜀漢因人口太少,部隊規模小。只有提高戰鬥力,減少傷亡率,才能和人數眾多的魏軍抗衡。史書記載,魏軍沒少吃蜀軍戰陣的虧。

3:諸葛亮長於巧思,改造諸葛連弩,使該弩殺傷力倍增,在冷兵器時代,弩機可有效防禦敵軍的正面進攻。發明了木牛、流馬運糧,提高了部隊後勤保障能力。

有說諸葛亮不善奇謀,比如不採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襲”,確實縱觀諸葛用兵以穩紮穩打為主,這和蜀國兵力有關,一共就幾萬部隊,一旦大敗,恐再無一戰之力。劉備夷陵兵敗,拼光家底,諸葛亮用了五年時間恢復才有了這點和魏軍一戰兵力,所以他不能也不敢去冒險。

《三國志》陳壽說諸葛亮“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的”。諸葛亮是全能型人才,在他個人能力上也許將略比不過理民之幹,但放眼三國中後期,連冢虎司馬懿都曾贊諸葛亮“真乃天下奇才也”,不敢和諸葛亮一戰,用一個“耗”字,將諸葛亮耗死在五丈原。真的不怕的話,何懼一戰?一戰將諸葛亮滅掉豈不名揚千古。

《三國志》作者陳壽的父親曾任馬謖帳下參軍,街亭一戰他的父親也受牽連。但仍在書中給出諸葛亮很高的評價,可見諸葛孔明之才智之高,人格魅力之高了吧!


魂系安陽河


神機妙算、足智多謀、羽扇綸巾這些大概是很多人對諸葛亮的印象。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東漢末年三國蜀漢陣營的丞相,軍師,其一生最大成就為隆中對中提出的三分天下之計,為劉備集團確定了大政方策略,不再東征西討而無立錐之地。

很多人對諸葛亮的熟悉瞭解來自評書、小說《三國演義》,然而這本書對諸葛亮的功績進行了很大程度上的誇大。正史中諸葛亮雖也可稱之傑出,但絕沒有那麼“神”。

諸葛亮在軍事上其實乏善可陳,赤壁之戰周瑜之功,北伐中原純屬敗筆,虛耗蜀漢國力。客觀講軍事能力在三國時諸葛亮當屬末流。


字匠甲


論軍事能力,三國時代人材輩出。知名者甚眾,莫如曹操,劉備,孫權,周瑜,司馬懿,諸葛亮。此六人中諸葛亮或可排於末尾。

  • 曹操官渡之戰,以弱勝強,以少勝多,大敗袁紹,統一了北方,奠定了北方大佬的局面,沒有點戰略戰術,治軍方略,怎能有此大勝,曹操排第一,實至名歸,應該如此。
  • 劉備攻取西川,建立了大蜀,後人皆以為是諸葛亮之功,然而大錯。攻取西川戰役劉備是主導,龐統法正為謀士,大方向是劉備說了算,而諸葛亮卻遠在荊州鎮守,為前線將士準備糧草,後勤官一個,打仗真沒他什麼事。那劉備史上人稱寡言少語,不僅有大智慧且武藝不俗,不是三國裡只會哭鼻子假慈悲的綿羊,而是狼一樣的兇猛之人。建立了大蜀帝國,位列第二,應該如此。
  • 孫權是赤壁之戰的主導者,周瑜為指揮者。赤壁之戰,孫劉聯軍火燒赤壁,殺敗曹操幾十萬大軍,以弱勝強,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這裡真沒諸葛亮什麼事,也沒有什麼草船借箭,舌戰群儒,借東風的神蹟。諸葛亮在當時起到的作用,只是作為劉備的使節,過江與孫權洽談雙方合作的條款,而主動先提出孫劉聯合的是孫權和魯肅,所以赤壁之戰,孫權,周瑜,功勞至高,位列三,四,應是如此。
  • 司馬懿為曹丕時輔助大臣,與諸葛亮是對手。諸葛亮五出祁山,皆未成功,累死於五丈原,全因為司馬懿的存在。使曹丕政權穩如泰山全賴司馬懿之功。後司馬懿又成為晉朝的開國皇帝,論地位,論軍功,排第五雖有點屈,但誰讓他出現的晚,只在曹丕時期才登上政治舞臺。
  • 諸葛亮一生 ,最輝煌的戰果是平南方之亂,春季出發,秋季平定,幾個月就平定戰亂並從心理上收服了南方,是其戰略水平的最高體現。其行軍打仗較謹慎,少決斷,長於政治短於軍事,陳壽評價諸葛亮:亮,可謂識治之良才,管、簫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矣!

結語:

諸葛亮雖軍事寡淡,但治國安邦確有一套,發展農業,蜀錦業,並訂立蜀法,使蜀國富民強,傲立於三國之中,功莫大焉!


水壺火煮666


首先題主怎麼定義戰功?封賞升官算不算立功?

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闇,春秋責帥,臣職是當。請自貶三等,以督厥咎。"於是以亮為右將軍,行丞相事,所總統如前。

第一次北伐失利後,諸葛亮自貶降官。

前年耀師,馘斬王雙;今歲爰徵,郭淮遁走;降集氐、羌,興復二郡,威鎮兇暴,功勳顯然。方今天下騷擾,元惡未梟,君受大任,幹國之重,而久自挹損,非所以光揚洪烈矣。今復君丞相,君其勿辭。

第二、三次北伐,劉禪又恢復諸葛亮的丞相官位。

第四次北伐,諸葛亮殺張郃,我就不提“甲首三千”,省著槓精說這是“野史”,不可信,巴拉巴拉的。

《晉書》說司馬懿擊敗諸葛亮,但諸葛亮事後沒有自貶,誰說的準?

第五次北伐,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於渭南。亮每患糧不繼,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耕者雜於渭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

武功五丈原距離長安多斤,可以自行搜。司馬懿死活不出去,甚至被嘲笑也不動。

諸葛亮在敵國境內屯田,司馬懿無可奈何,而且當地百姓沒抱怨,這是什麼能力?

諸葛亮不是《三國演義》吹起來的,而是魏晉南北朝對他的認可。

司馬炎專門派人蒐集諸葛亮兵書,並且讓精通諸葛亮兵法的某人(名字忘了,事情在晉書職官志)擔當重任。

題主不認可諸葛亮沒關係,武侯也用不到你認可。

最後再說一句:戰爭不是的勝負不在輸贏,而是是否實現戰略意圖。

敦刻爾克大撤退,若按題主的說法,這是一場大敗,結果呢?無論當時,還是現在,都稱“敦刻爾克大撤退”是盟軍的大勝。

再多說一句:看看游擊戰。


臥牛說歷史


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在漢末晉初,絕對是一流的,只有司馬懿能勉強相敵,與諸葛亮相峙,敗多勝少。縱觀諸葛亮一身,從高臥隆中,而有三分天下之規劃,足見其見識高遠,非常人也。輔助弱小之劉備,而得三分天下,居功至偉。輔佐劉禪忠心無二,堪為忠臣之表。在多次北伐中,除失街亭用人不當外,其它幾次均為劉禪昏庸聽信宦官之言,和後勤補給等原因無功而返,說白了,就是蜀漢國力不強,人才匱乏。若非諸葛亮苦苦支撐,蜀漢政權早就完蛋了。蜀漢滅亡後,司馬昭一句話,諸葛亮支撐尚吃力,何況姜維乎。就足見諸葛亮對蜀漢的貢獻。後世把諸葛亮與姜子牙,劉伯溫相併列,我看這三人中,諸葛亮的智慧,治國的才能,應算第一。


漢闕故人


孔明身處三國時期,個人才能毋庸置疑,常用管仲樂毅來形容。如何評價好呢,這樣吧,拿漢高祖劉邦的幾位能臣來,劉邦手下有張良、韓信、蕭何三人,每個能力都很出色,拿諸葛孔明同以上三人對比的話,張良深謀遠慮,決勝千里之外,孔明不如也。韓信能征善戰,知人善用,孔明不及。唯有蕭何,管理體系,治世能臣,孔明可以與之相比。所以孔明更多的是偏向內勤,治理國家,穩定後方的能力比較強。


Alex20171102


諸葛亮是歷史上被神化的最厲害的歷史人物,沒有之一!他的《隆中對》,被吹得神乎其神,他的神機妙算被吹上了天!但從歷史的角度看,《隆中對》是典型的猜著了開頭沒猜著結局的推測,有高明處,但並非如吹噓的那麼了不起。三足鼎立局面形成後,蜀最弱,理應忍辱負重,先求生存,再求強大,最後在有條件時一統天下。但諸葛亮反其道而行之,六出祁山伐魏,耗盡國力民財,一無所獲,導致最後蜀最先亡。儘管諸葛亮在戰爭中也取得了局部或者某些戰役的勝利,但於事無補。所以,個人認為,諸葛亮僅是一個戰術家,而決非一個戰略家,也不是一個了不起的軍事家。歷史上軍事才能超過他的,大有人在。


漢安愛樂樓主


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在漢末晉初當屬第一檔次。劉備正是有了諸葛亮輔佐,才能從無立錐之地.到三分天下,魏蜀吳三國蜀國最弱,能三分天下己難能可貴。諸葛亮以攻為守,五次北伐,雖未建功,但也有接近成功的機會,只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能入武廟十哲的人,軍事能力勿庸置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