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產隊的那段歲月,滿滿的回憶!


在生產隊的那段歲月,滿滿的回憶!

六七十年代,我家下放到一個農村生產隊。半個世紀過去了,回想起來,真是滿滿的回憶。

那時,大家都特別貧窮。很多人家,食不果腹,衣不裹體。物質極其貧乏。大多農村的勞動日值,也就是一天掙十分。十分到年末能兌換的錢數,大多都是一二角錢,三四角錢。能達到五六角的也很少,就很不錯的了。極個別的生產隊,收不抵支,日值還是負值。我們附近有個生產隊,日值負八分。就是上一天班,不僅沒掙到錢,還要倒貼八分錢。當然,他們的問題後來公社也幫解決了。

但我們那個生產隊,日值竟然能達到一塊錢!那是特別高了。男勞力一天一般能掙十二分,那就是一塊多了。趕上了工人教師和國家幹部了。那時一般財政支付人員的工資還有工人的工資,大多也就三四十元,差別不大。

在生產隊的那段歲月,滿滿的回憶!


全縣像我們生產隊那樣的能達到一塊錢日值的生產隊,我們那兒,也就三二個吧。我們縣那時有二百多個生產隊。

一天你掙一塊多少,那是什麼概念?那時,一輛自行車價格在一百五十左右再加上車票。一斤黑市玉米大約三角多錢。一斤餅乾五角左右加糧票。

由於日值很高,社員們勞動積極性都很高。大家都掙著上班,絕不偷懶,真是熱火朝天。有時農閒季節,都怕自己沒有活幹。

日值高,小夥子說媳婦也容易,附近姑娘都會爭著嫁過來。本村的姑娘,也想法嫁給本村小夥子。

那時我們走到哪裡,可展揚了。全縣聞名,大家都很羨慕。

收入很高,自然是有原因的。我們隊條件好,土地肥沃。但不到四百畝土地,三百多人口,只靠土地,最多也就能達到四五角錢。

我們的訣竅就是,搞好副業。

那時,搞副業是不務正道,是不允許的,也沒有渠道支持的,連銀行賬戶都沒有。不過,這都可以想辦法變通的。

我們首先拉關係,掛靠某些有資質的單位。比如,縣養路公路部門。然後在他們的旗下去承攬一些橋樑土木工程。有本隊的社員的工匠去施工。然後再以這些單位的名義,去銀行結算。這些都是為了集體。幹部也絕不多吃多佔,所以也沒什麼大錯。即便上邊知道點蛛絲馬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也就過去了。

那時,官員的胃口也不大。拉點關係也不難。沒有給錢和貴重東西的。那時運動一個接著一個,給也沒人敢要。也就是給送點生產隊裡的地瓜土豆,偷偷送去一麻袋,他們就很高興了。

在生產隊的那段歲月,滿滿的回憶!


那時的幹部,很少多吃多佔,下鄉騎自行車。工資也和別人都差不多。回想起來,有些還真值得懷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