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线日记丨抗疫战线,没有性别,都是战士

这是3月8日晚上8点40分,湖北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闸口处的摄像头拍到的一幕——


“疫”线日记丨抗疫战线,没有性别,都是战士


记者李莫愁和摄像陈超结束拍摄回到台里,准备提交白天拍摄的素材。就在进中心闸口测温的时候,李莫愁失去了知觉。发现不对,陈超立刻放下机器来扶她,但没扶住。


“疫”线日记丨抗疫战线,没有性别,都是战士


最后,在保安的帮助下,她被扶到了拐角的沙发处。经过休息,慢慢好转。


“疫”线日记丨抗疫战线,没有性别,都是战士


当天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我们来看记者李莫愁的日记。


“疫”线日记丨抗疫战线,没有性别,都是战士

2020 03 10

“疫”线日记

当天一大早,我和陈超来到泰康同济(武汉)医院进行拍摄。拍到下午两点,我们准备进红区,采访医疗队感染科护理组组长路美。


“疫”线日记丨抗疫战线,没有性别,都是战士


进红区要做好防护。为了把摄像机带进去,我们在机器上,缠了一层层的隔离膜;又为了方便调焦,我干脆就把机器绑在了陈超的双手上,再在外面套袋子……这样安全一些,但也意味着在接下来几个小时的拍摄中,他都没有办法放下手中的摄像机。


他有些艰难,我这边也不容易。戴上面屏,时间一长就会产生雾气。我想了解护士站墙上的病患信息,都得用面屏贴在板子上才能勉强看清……


一番折腾,等到我们拍完环境镜头,准备采访路美时,我已经可以感到明显的呼吸困难。也是因为如此,路美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等一下,你们两个都需要休息一下”。


路美带我们到护士站坐着歇了一会儿,还耐心地教我们怎样适应在防护服里呼吸。稍微缓过劲儿,我问她是怎么知道我们不对劲的。她说:“你们呼吸的频率不对,这是缺氧的表现,必须缓一会儿,不然很危险。”


稍作调整,我们跟着路美去了病房。这里住着一位86岁的大爷,他身患残疾,还肠胃不适。路美为大爷画了一幅肠胃循环图,还教他对着图做肠胃按摩操。采访时,大爷举着大拇指对路美说:

“路小美,你就是我干闺女,我好了就要专门杀头牛给你吃。”


“疫”线日记丨抗疫战线,没有性别,都是战士


我们采访时,有一个经过5天抢救终于转危为安的阿姨,就在门后张望等着看路美的排班。她说,自己的命是这些“小太阳”捡回来的,她们就是自己的亲闺女。

说到激动时,这位阿姨突然咳嗽起来,她立刻侧过头捂住嘴巴不让大家靠近。路美和她的同事们没有丝毫犹豫,扶着她,为她拍背按摩。缓了口气,阿姨跟路美说,疫情过去之后,一定要去自己在天津的家里玩,这是探亲,她要跟医护人员做一辈子的亲戚——这一幕,也被我们完整地记录下来。


病房里的欢乐、祥和,让我忘了防护服里的难受;但从病房一出来,眩晕、缺氧、呕吐的感觉,就再度袭来,我和超哥都瘫在走道的椅子上。


一旁的小护士见状,赶紧过来带着我们一遍遍做深呼吸。我问她:“我们才进来一会儿就这样,你们天天进来,不舒服咋整?”她回答,就两个字——“忍着”。他们总是调整着、调整着,慢慢就适应了。有时候想呕吐也必须忍住,甚至必须咽回去,因为一旦吐出来,就是严重的职业暴露。


最后,放一张路美的正面照。这是她上完夜班,给30位患者抽完血后的照片。


“疫”线日记丨抗疫战线,没有性别,都是战士


我很庆幸,能够记录这群白衣天使的伟大。我在自己的防护服后面写上“伟大的记者”,就是要提醒自己,你在拍一群坚强、伟大的人,你在和一群坚强、伟大的人一起战斗,所以一定要坚强。


春天,已经走近。我期待着抗疫结束,这些战地玫瑰摘下口罩、脱掉防护服的笑颜。

湖北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李莫愁

监制:郭小容

编审:吴博军 郭晓勇

记者:李莫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