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早年去世,母亲改嫁他乡,父母百年后怎样立碑?

陈新诗


从咱们做儿女的感情上来说,如果父亲离婚后未再娶妻,那碑文上必须刻母亲的名字,不管他们生前怎么呕气,我还是希望父母在一起,我相信其他人也不会反对,如果母亲离婚后有再结婚,等到母亲过世以后,和她那边的儿女好好商量,把我自己的心里话掏心窝子的说给他们听,作为一个母亲生下来的儿女,我觉得他们也不会过分为难。如果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把母亲的灵柩起回来和亡父一起安葬,咱们作为儿女的以后也有个想念,


老刘在此


这个在农村很难实现!给大家举个例子,我有个大哥,是我母带到我家的,在我父去世而未下葬之日,他问我母知道不知道他父亲是怎么死的,知道在哪里埋吗?,我母回答说,他父亲被人打死,不知埋在哪里,都快60年了,老母早该忘了!


一号儍子


父亲早年去世,母亲成为寡妇,因为生活所迫,远走他乡,另嫁他人也是情有可原的。

但是,母亲在改嫁时,会和对方有一个协议或者口头的东西,对她百年之后的归宿,做一个交代。

对寡妇再婚,她的百年之后有两种处理办法。一种是活嫁死也嫁。也就是活着嫁出去,死了也埋在那里。

另一种方法就是活嫁死不嫁。活着嫁过去,死了回来和原配同葬。

如果你的母亲是活嫁死也嫁,他的骨灰就无法和你的父亲合葬。你只有用砖头写上你母亲的名字,放在你父亲坟墓的一旁。在你为父亲立碑的时候,就可以把你母亲的名字刻上。

如果你的母亲是活嫁死不嫁。她百年以后还会回到你父亲的身旁,让他二人合葬。在你们立碑的时候,肯定是要把你的母亲的名字刻上。

十里不通俗,你们那里的风俗怎么样?我不得而知。请大家留言,互相讨论一下。谢谢各位了。






石韮花开放的季节


父亲早年去世,母亲改嫁,至与死后埋在哪里?若与后者时间长久,又有子女在,不用说也是埋在后者生活的地方,。如果母亲有遗嘱的就应另说了。





選擇沉默2


一哥“俗眼看社会”之——

     实话实说无愧先人

没有回答问题之前,先说一个古人范文正公范仲淹,这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古圣先贤的身世足令人唏嘘,史载“公生二岁而孤,母夫人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老娘改嫁了,等到当官成名之后,又把老娘谢氏接回来厚养,朝廷封“吴国夫人”“秦国夫人”,死后就葬在范仲淹陵园,没有跟早死的老范、也没有跟不知道啥时候死的老朱合葬。

讲这个故事的目的,主要想说母亲改嫁肯定有她的原因,父死无依生活所迫可以理解,感情不合分道扬镳可以理解,毕竟这个女人给了你一个生命,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认下是正理。至于墓碑,据实写来即可。一哥也为他人代过笔,此类情况一般可以这样写:

1、母亲改嫁后最终与父亲合葬者:

一种是父早亡,可写“先考年三十五而殇(注:这个词也可以改为其他,但本人还是认为较合宜,因有早亡之意在其间),母(妣)生无所依,迁而就食于**家,后归葬”。当然可简要说其对子女的教养等。

另外一种是父亲还在,离婚走了,死后同葬者“先考妣于**年分居,母(妣)**年归,合葬。”

还有一种情况是,母亲回来后,父亲已经又有了续弦,一般这事较麻烦,除了葬式外还有个名分之争,这事也最不好写,一般用含糊用语“**年,先母(妣)去,逝归。”至于那位,可以写得详实些。

2、母改嫁不归,这个简单些“**年,母再适**家,无归”,或者就不写,墓碑上刻上名字也行,让大家知道地下这位老父亲是有过夫人的,下代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不过,现在说这事实在是有点瞎操心了,谁还会在乎这点小事啊,你爱咋写咋写,一哥这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啊。

 





一哥于一


母亲改嫁没有再回来,只能在碑上写:尊父ⅩXX之位。如果改嫁的母亲是嫁活不嫁死,百年后尸骨还要和男人合葬,碑文上写:尊父ⅩXⅩ慈母ⅹⅹⅩ之位!如果是继母入坟后,立碑也一样!


航奇2019


你是有钱买地方花了,我个人观点是不立碑,过去的事就让他过去吧别找事了,从某种心里上说都不是让逝者安息的事,不立碑最好。


用户7745655653159


父亲早世母亲改嫁立碑时要看母亲人是在人间请求母亲意见。世后愿回原配身边碑上必写母名,不愿回者不必书写,人葬那里碑立那里。


流年38770


在你父亲的碑上也立你母亲的名嘛,等以后母亲过世了再跟你母亲改嫁的那边协商关于一起立碑的事情嘛,就是以后再迁坟啊什么的以后再说嘛,理由么就是母亲你也有份的嘛~~~呵呵,现在么父亲的碑文上总要写母亲的。个人意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