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渝哥的妈妈


我是教小学的。教的语文课和书法课。

如果想让孩子认识的读书的重要性呢,每天带着他去吃苦就行啦。坚持个把月,然后带他去见各种各样的人。

像我的话,我是不怎么和他们讲读书的重要性的。就每天在他们身边读书就行呀——下课的时候午休的时候。平时就在自己的朋友圈QQ空间发一些自己的读书感受啊,读书笔记啊,自己读的书啊。没什么,作业好布置的时候就布置他们写读书笔记啊,不会写的照着书上优美的段落抄一抄也行啊。上课的时候就把同学读过的,老师也读过的这些课外书适当的讲一讲啊。

向家长的话就更简单了,有大把的时间陪在孩子身边,就每天在他们身边读书写字就行啦,什么都不用说。

简单的说,一是让他见识世界,自己思考。二就是做给他看,自己跟着做。

希望对你有用。


安雅威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培养孩子爱读书要从自己做起,给你分享我看到过的的两个例子:

1.我有一个学生,父母俩都是做生意的,每天都很忙,也没什么时间培养孩子。孩子今年上初中,成绩不太好,找我来给补课,指导他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他精力集中的时间特别短,连十分钟都坐不住,不想学习只想聊天,有时候无可奈何只能陪他聊两句,他说他的爸爸妈妈对他超级没有耐心,陪他一起做作业从来没有超过十分钟过,都是摆个样子就去看手机了……

2.一个长辈,他是做老师的,孩子去年高考672分。我就问他孩子怎么教育的这么优秀,他说为了培养女儿可是煞费苦心,从小时候开始只要女儿在家,不管手头上有什么事情他都会陪女儿一起读书,不完成自己的阅读任务不去做别的。久而久之,女儿就养成了习惯,上学之后不做完作业连饭都不吃,上课注意力十分集中,自控力极强。

教育孩子是一件长期的事情,你想让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得先是什么样的人,你对孩子有耐心,孩子对这个世界就有耐心。好的习惯,会改变孩子的一生!

以上,希望能够帮到你。


H老师的知识屋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被家里人宠着捧着,衣食无忧。所以大多数孩子都是不喜欢学习的,并且没有忧患意识,他们觉得步入社会太遥远,只想现在吃好玩好。

我是一名初中教师,我看见不管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都不爱学习。我无数次强调知识真的是金钱,但是并没有多少人会动容。

但是,我曾经带过一个孩子。典型的叛逆少女。女孩子叛逆,家长是非常头痛的,又是单亲家庭,爸爸一个人带着她。她不爱学习,还喜欢逃课,后来,家长实在没办法,又要上班,就把她带去上班的地方,她当时15岁,她看着爸爸整天在车底下,修车,一天下来非常累。所以她醒悟了,来还是努力学习,因为她看着自己的父亲,如何劳累,如何受上司,客人的叼毛而不敢有一丝不敬。

还有一个孩子,厌学,逃学。开始家长好言相劝,对孩子的要求都答应,只要他肯读书。后来次数多了,家长便不管了。他自己去餐厅找了个服务员的工作。一个16岁的男孩儿,试用期干了一天,就受不了了,第二天准备再去,管理员要求签合同看身份证,得知他没有成年,不要他了,给他一天的兼职工资就打发他走了。其实经过一天,他已经打退堂鼓了,知道没有学历没有知识挣钱太难,又是未成年,这次老老实实去上学了,态度是真正转变了,开始学习了。

其实家长都知道,要让孩子自己真正体会到挣钱的不容易才会知道知识的重要性。但是大多数家长心疼孩子,只会口头告诉孩子挣钱不容易,但一边又对孩子有求必应,这样孩子根本不可能真切懂得知识的力量。

实践出真知。


社戏八12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孩子六岁了,开始准备上一年级了,您意识到要好好的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这个真的很棒,一个有担当的家长,给你点赞。

那说到如何培养的话题,我给你讲一个我认识的家长。

孩子是原北京四中的年级前三的一个初中生,父亲是一个很有文化的人,因为职业关系,就不说是做什么的了,母亲是我公司总部的一位高管。

我认识这个孩子是因为孩子中考,想补一下语文,恰好这一块我还不错。教孩子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基础和文化素养真的很棒,就和孩子聊到读书的话题。

孩子告诉我,他们家,晚上八点的时候,只要在家,就是要读书的,不允许😷其他事情,父亲一本,母亲一本,它一本,读多少都可以,不能说话,不讨论,一个小时的时间,之后归自己.你可以讨论,也可以做其他的。孩子说,这是它从小如此的。

我加你这个故事,就是想说,培养读书的习惯,对于孩子而言,言传不如身教。您说那?


混不吝的大叔


首先家长要明白,我们在给孩子强调读书的重要性的时候,总是爱讲一些大道理,其实这样的效果是非常差的。

避免“诉苦式”讲道理

我听过很多的家长跟我诉苦。说苦口婆心的劝孩子多读一点书,有的简直是声泪俱下,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劝孩子多读点书。可是孩子呢,当时也表现得很认真。可用不了多久,读书与学习上的小问题还是不断。家长因此苦恼不已。

可是家长有没有先仔细的想过,你的这种“诉苦式”的讲道理。对孩子来讲,他没有办法去领悟。他当时就算做保证,下了决心。可是这只能代表是“三分钟教育成果”。

什么意思呢?这其实透露出了一个教育原则。我们在教育孩子上,不要去讲述,而要去感受。

通过感受去教育孩子

在培养孩子明白阅读的重要性同样是如此。我们讲太多的读书很重要,读书很重要,但在孩子心里,他也只是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他无法领悟其中的道理。这样的教育收效甚微。而我们大人之所以明白其中的道理,也是因为我们经历了很多。我们吃过很多不读书的亏。我们也感受过很多读书多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我们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受自然要深刻,可是孩子不一样。

那要怎么样才能通过感受教育,让孩子真正的领悟读书的重要呢?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所学校要派出老师对口支援边远地区的学校发展,而一位老师报名参加了,同时,还带上了自己三年级的孩子,她的目的有两个,把孩子带在身边,一是可以更好地照顾孩子,二是孩子平时学习上不用功,总是没有动力。他想让他去那里上一年学,体验一下贫困地区的孩子是怎么上学的。

一年以后,这位老师回来之后,她的孩子似乎也换了一个人似的,上课积极听讲、发言,认真完成作业,生活上也不再那么懒惰,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似乎一下子长大了似的。老师说,这一年的支边教育,不仅使我成长了,也使孩子成长了不少。

如果大家有机会、有条件的话,想让孩子明白什么道理,就要让他去亲身的体验,这比你讲一百遍道理都管用。

可是话说回来,教育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更多的需要言语的表达。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用真实的故事,真实的人去打动孩子

既然要避免谈大道理,可是又无法避免通过语言表达的方式来教育孩子。那么家长可以试着用真实的故事,真实的人去教育孩子。

就拿这一次的疫情来说吧,钟南山院士的经历,这是对孩子的一个很好的教育。这一段时间,有很多关于钟南山院士的报道。有讲到他身体力行,不怕危险。冲在抗疫的第一线。有的写到他84岁了,能够保持这样的工作精力,是因为他长期坚持锻炼身体,长期保持读书的习惯。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让孩子看一些相关的报道。然后可以这样教育孩子:“要做一个像钟教授一样有知识的人。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第一生产力,国与国之间的较量就是科研技术的较量。虽然钟南山教授很厉害,但他不可能保护我们一辈子。我们需要培养更多像他一样的人才,未来需要年轻一辈的崛起。读书是一种责任。”

每一个孩子心中都有偶像,都有英雄。当他开始崇敬这个人的时候,一定会向这个人物学习。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更多的把科学家,企业家,教育学家,学者当成自己的榜样。这样,他们更能够理解读书的重要。


至于说到帮助孩子每天养成读书的习惯。其实以前讲过很多具体的方法。

比如,

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保持书桌的干净整洁

选书权交给孩子

每次阅读只读一本书

制定阅读清单,并严格执行

尽量把每天的阅读时间与时长固定

阅读完成后要奖励孩子一些自由的时间

……

其实这样的方法有很多,也有很多的专家,阅读推广人讲过。不过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培养孩子的习惯,家长要以身作则,身教大于言教,言教配合身教。

只要家长有决心,能说到做到,能坚持,无论你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我相信,没有培养不好的孩子。


我是 @林老师讲作文,如果文章对你有所帮助或受益,别忘了关注、点赞,转发。任何有关孩子阅读与写作的问题都可以与我交流。我将竭尽所能帮助家长朋友。


林老师讲作文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首先家长要充分意识到阅读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再是如何做才能让孩子爱上阅读。

01、有利于开发右脑

读书时,如果大声读出来,不但可以加深印象,还可以培养胆量哦。

现在很多孩子不管是读语文还是读英语都习惯哑巴读法,就是用心读、不出声。你是如何教育自己孩子大声朗读的呢?其实让孩子大声读出来很有好处!

因为大声读实质是朗读者在自我欣赏自己的声音,久而久之,有利于孩子形象思维能力的自我培养。

在诵读过程中,把文字变成了声音,并且伴之以节奏、韵律、形象、情感,使人进入了一种美的艺术体验,这就很好地开发和训练了右脑。

02、能培养孩子开朗的性格

性格内向者往往发出的声音也很小,如果孩子都能坚持大声读课文及其它文章、书籍,体会到优美发声的乐趣,孩子就会慢慢树立起信心,进而慢慢开朗起来。

03、有利于孩子体会到辩论、争论的价值

这是更好的、高质量地参与未来的事务的一种素质。人类进化史表明,正是由于语言的发展和丰富,才使人的大脑功能得到了发展和完善,从而成为万物之灵的。

04、有利于改变自卑

大多数后进生的突出表现就是不会大声读课文,大声读不好课文。从大声朗读开始训练,许多后进生能在读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思考力。

05、大声读,使脑神经处于极度兴奋状态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多念本身就能刺激孩子深入理解文章、书籍。

06、有利于记忆材料

大声读需要集中精力,大脑处于“排空”状态,对记忆有很大帮助。

07、大声朗读文章是语感形成的必由之路

学习语文,语感能力非常重要。语感能力的提高,意味着语言直觉思维能力的形成,相比理性思维,直觉能更加敏捷而准确地理解和判断语言的正误优劣。可以这么说,没有真正大声读文章,就不会有什么真正的语感。

诵读可形成良好的语感,背诵又是内化语文材料最有效的方法,它可以把诵读形成的语感积淀下来。诵读的结果会使孩子们“出口成章”,它所积累的大量词汇、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形式,对孩子具有直接的模仿和借鉴作用。

08、大声读文章有利于“诗性美”的再现

每篇文章、书籍都有着“诗”的美,都有着作者美的灵感,而大声读,可以将这种美还原。

09、大声读有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

需要广泛深入思考、记忆的学科如果运用了大声读,学习效率一定会很高。

10、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

大声读他人作品是学习的过程,大声读自己的作品实质是修改完善的过程。诵读和背诵可以把情绪最广泛地调动起来,名篇佳作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只有在诵读中才能真正感受到;文章的起、承、转、合,只有在诵读中才能深刻地体会到。

长期坚持诵读,就会从感性上、从直觉上、从整体上去认识、去体验、去占有名篇佳作的精髓,主动地消化和吸收,提高写作水平。

反复朗诵典范文章,久而久之,孩子们对文章内容的感性直觉增强了,心中有了格局,品文便知道优劣,下笔就有了章法,这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为何一直让孩子阅读,“书中自有黄金屋”?阅读对孩子成长很重要

孩子越聪明,他越调皮,越是讨人“烦”。

现在很多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不闹腾,就说“你去玩手机吧”,这种不耐心的行为导致的结果就是让一个网瘾少年成功诞生。

中国有句古话:“要想让地里不长草,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地里种满庄稼”。

而让聪明的孩子不瞎折腾的办法就是让阅读成为他生命里最重要的一部分,这样会让他们变得更加智慧、更富有。’这是中国科学院教育研究者王金战说的话。

足以说明阅读可以改变一个人,事实上也正是如此,阅读是当下的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的来源。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古人对阅读最好的诠释;“身在井隅,心向星光。眼里有诗,自在远方。”这应该是今人对阅读最好的诠释。

阅读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格局与眼界,即使身处囹圄,却因心中有诗,便不再感到孤独。

古人云:“十年不出门,却知天下事”是阅读的魅力,亦是阅读带来的无尽宝藏。

比如突然问你一个熊猫有几根手指头的问题,排除掉整天跟书和熊猫本猫打交道的人来说,可能这是一个需要思考很久的问题,但对于读过书、了解这些事情的人来说,这是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问题,因此这也正是“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独特所在。

对任何年龄段的人来说,阅读都是必不可少的东西,之所以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是说要把所有的知识都学完,而是不断地更新自己已有的知识,紧跟时代的步伐,因为知识永远也学不完。

雨果曾言:让内心住着一条巨龙,既是一种苦剂,也是一种乐趣。

而林徽因却叹息到:真正的平静不是远离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

我欣赏雨果“志在远方”以苦为乐的自强果敢,也喜欢林徽因在内心深处保留一方净土的宁静祥和。

这是阅读带来的不同感悟,同时也是只有阅读可以带来的感悟。

而对于阅读的提倡,杭州图书馆应该算得上是一个很有“范”的先行者了。

杭州图书馆允许拾荒者、无业游民入馆,让他们可以在设有空调的书馆内免费阅读、看影视、上网、听音乐。而图书馆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要把手洗干净之后再阅读。这个做法已经坚持了十几年。因此,杭州图书馆也被称赞为“史上最温暖的图书馆”。

这是阅读带来的,也是知识带来的,阅读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读书的权利。阅读可以让一个一无所有的人有内涵,即便一无所有,但也可以因知识而散发光芒;阅读也可以让一个本就富有的人更加富有。

海伦凯勒身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却成就了非凡的人生,这是阅读带给她的转机,也是阅读让她的人生不再荒芜。

而我们每个人都比海伦凯勒要幸运得多,所以更要去珍惜光阴,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最有意义的事。

如何培养孩子阅读习惯

1、以身作则,家长自身就能够对读书学习津津乐道。如果家长感到读书是一件苦差事,家长经常说自己看到书就头疼,那么,我们再让孩子去体会读书的意义,就是在自欺欺人了。我们家长既然感到学习很有意义,为什么不从自身做起呢?从现在的优秀学生的家庭中调查得知,所有喜欢学习的家长,孩子几乎没有不喜欢学习的,尽管有些没有条件学习的家长,他自身对学习读书很向往,孩子就会受其感染,在久而久之的生活中,不用家长说,孩子都会感到学习就是最幸福的事情,最快乐的事情。如果家长整天除了上班就是看电视打扑克,那么孩子就会感觉到上学读书是最苦的差事了。

2、家长要经常和孩子交流学习读书的体会,而不是给孩子讲学习的意义。单纯讲意义,讲好处,那叫忽悠人。来点儿实际的,直接谈自己学习的体会,学习的收获;让孩子谈他的学习体会和收获,家长与孩子一起来分享学习的快乐,不用说学习有什么意义,孩子也会对学习乐此不疲的。我们不少家长往往在孩子学习取得成绩的时候,只是表示高兴和奖励,拿着学习以外的东西来奖励孩子;而忽视了孩子做学习上的真正收获,缺少与孩子一起分享他学习过程中的快乐和成功。其实,真正学习的意义,并不是学习以后所取得的相关联的成果,而都是从学习行为本身的成功上来的。学习的成就感,虽然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但却会激励孩子更向往学习。

3、家长经常交流自己读书学习的方法。学习并不是一件轻轻松松的事情,在很多地方需要有具体的方法来支持,尤其是孩子在遇到学习的困难的时候,他需要的不是学习意义的理解,而是解决困难的具体方法。孩子们并不是不愿意取得好的成绩,即使他们不知道学习的意义,他们也很想通过学习成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但学习当中的困难,往往使他们一再受挫,即使有很多的意义,他们也不会愿意去面对的,这和我们家长面对自己工作中的困难一样。其实,当孩子真正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了自己所面临的学习困难的时候,学习的意义也就充分地显示出来了。因为,解决困难就意味着孩子能力的提高;能力的提高,就是学习的意义。

4、联系生活实际,让孩子用学到的知识和能力来解决具体的问题。孩子上小学的时候,靠的是小学老师的快乐教学来支持;而进入初中以后,学习的快乐慢慢消失了,代之而来的,就是各个学科学习的实用性越来越强,与生活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无论是语文、数学,还是英语、物理、化学,还是政治、历史、地理、生物,都有大量可以联系实际的知识和能力,这就为学生体会学习的意义提供了基本的依据。而我们不少的家长,甚至也包括部分老师,只是一味地强调学习的重要,而忽视知识与能力的运用,忽视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甚至还有的老师就是一定要把课讲得与生活实际相脱离,毫无关系,好像学习就是学习,与生活一点没有关系。




金哥数学


题主这个想法很好,六岁的孩子正是培养阅读习惯的黄金时期。

要想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家长可以从亲子阅读入手,每天晚上,坚持对孩子进行亲子阅读,选一些适合孩子年龄阶段的图书,六岁的孩子宜选用图画清晰,文字要尽可能的大一些,因为这个时期,孩子的图像记忆力发展突飞猛进,选字大的图书更易让孩子形成图像记忆,再次同时,孩子不仅通过图像认识了事物,还会提前认识很多字。这个时候的识字,孩子们是把一个字作为一幅画来认的,这就是给孩子选书时,一定要选字大的。

家长给孩子读了一段故事书以后,孩子的读书兴趣就来了,这时,你可以找到一些硬纸板,分别把汉字的横、竖、撇、捺等零部件剪成模型,让孩子想拼图一样来拼字。还可以给孩子设计一些小奖励,例如:小贴画、小红花、小星星等,最好设计成几个等级,例如,拼对十个字奖一朵小红花,五朵小红花换一个小星星,五个小星星换一个洋娃娃。这样,来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当孩子掌握了一定的汉字后,就可以引导孩子读一些,简单的读物了。切记:幼儿时期的阅读一定要建立在孩子的兴趣之上,不要太激进,要不孩子失去了阅读兴趣,就得不偿失了


语墨书香


问题:如何让孩子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回答:读书固然重要,这是一句说出来毫不费力的道理,但想要让这个观点意识在人的大脑里萌芽、生长、开花、挂果。无疑是困难的,就连成人都会碰壁退缩,何况孩子。让孩子明白“读书之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但是有迹可循。总结以下几个方法供您参考:

01.用孩子愿意接受的方式

  • 给孩子画一幅画:

想象这个圆圈代表了人类的所有知识。

你小学毕业时,了解了其中一小部分。

高中毕业时,了解了更多。

拿到本科学位后,你有了自己的专业。

硕士学位让你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的钻研。

继续阅读学术论文,你会逐渐抵达人类知识的边界。

一旦抵达了边界,你便专注于此。

你花几年的时间试图突破边界。

终于有一天,你推动了它。

这个凸出来的部分,让你获得了博士学位。

当然,对你而言,这个世界看上去不一样了。

但别忘了全局是长这样的。

道理很简单,知识是辽阔的,告诉孩子:要通过读书不断的突破、不断的到达边界

  • 让孩子体验长大后的生活

给孩子布置一个实践小任务:让孩子去大街上捡垃圾瓶赚钱,用捡垃圾瓶卖的钱去交换孩子想要的食物,当家长告诉孩子钱并不够购买时,借此机会告诉孩子谋生不易,不读书只能捡拾财富,但读书能创造财富。

带孩子去火车站、高铁站、飞机场:让孩子观察乘客的行李、穿着、神情、姿态。告诉孩子,通过读书能做出多大的改变。

02.重视早期教育

  • 家长的耐心、坚持和方法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人的遗忘速度是先快后慢的。掌握记忆的方法,训练孩子的思维以及记忆速度并且定期的复习温故,保持良好稳定的记忆习惯,对孩子早期知识的奠定以及记忆功能会起到良好的前期作用。多方面发展孩子,培养孩子的兴趣,图画、音乐、雕塑、语言、数字、逻辑、自然……从中找到他最喜爱的和最排斥的门类,从小形成一个趋势分析,同步成长日记。

我的母亲是一名教师,从小就培养我的多方面认知,综合运用五官形体,形成爱观察、爱分析、爱辩识、爱判断、爱记录的良好行为,多感官多方位同时训练发展。比如通过重复记、背、读《三字经》,就能养成联想故事、串联人物、再现场景、强化语感的习惯,对训练思维是极其有效的。

家长要清楚孩子的记忆规律,制定合理的记忆计划,多重复、多回忆、多想象。

  • 培养孩子的学习动力

我的爷爷是一名战士,参加游击战争之后在部队当文书,退休回来后他经常给我描述战场上的生死之交和惊心动魄,那些历史书上打着深深烙印的中国过往是爷爷亲身经历过的,倾听爷爷的英雄故事满足了我的好奇、增长了我的见识、加深了我对历史的记忆理解,同时我也更加愿意主动的学习更多知识。

让孩子主动的学习更有助于孩子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知识建构起他理解的意义,孩子只要想学习,不管学习哪一方面,都可以增长学识、丰富阅历。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尽量不要缺席,孩子的学习进步需要家长的监督,但更需要家长的陪同,大人的以身作则是给孩子最大的榜样。带领小孩观察生活,贴近现实,带孩子去清早的菜市场、只有体验人间疾苦,才有决心改造现实,才会知道读书重要。

03.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什么样的孩子映射出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大人不必要强制孩子的行为模式与自己的保持一致,但一定要建立在正确的价值观上。

我的一位初中同学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在她的生活中,和自己的爱人从来都是手机不离手,和孩子吃饭的时候,监督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出门带孩子散步的时候,都是死死地盯着手机屏幕酝酿着不同的状态:大笑、沉默、泪目。后来孩子天天趁爸妈不在也悄悄看手机,被发现后,孩子爸妈就通过打骂的方式教训孩子,歇斯底里的咆哮着给孩子灌输读书的大道理,最后孩子一天比一天退步落后,现在已经辍学了。

上面这个是只注重“言传”的故事,一点都不成功。

下面是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对孩子“身教”的故事。

乔布斯曾透露不让自己孩子用iPad

作为“苹果之父”乔布斯的家人,他们一定生活在高科技中――大多数人都这样以为,可事实并非如此。

记者比尔顿曾问乔布斯:“你的孩子应该很爱iPad 吧?”

乔布斯却回答:“他们没用iPad。我们限制孩子在家使用科技产品。”

若乔布斯的孩子不用老爸打造的电子装置,那他如何打发时间?

《乔布斯传》的作者艾萨克森指出:“乔布斯坚持每晚在餐厅的长桌吃晚餐,和孩子讨论书籍、历史等各种话题。没人会拿出iPad或计算机。”

比尔顿发现,不少科技行业的执行官与创投家都严格限制孩子盯着屏幕的时间,平日晚上完全禁用电子装置。这些父母大多不允许10岁以下的孩子使用电子装置,10岁至14岁的孩子只可借助计算机完成家庭作业,14岁以上才被允许使用智能手机。

对比已经很明显了,家长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言传不如身教,给孩子树立榜样,形成典范效应,孩子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04.爱上阅读,培养求知欲

全家都要阅读!

创造阅读条件,营造读书氛围,书籍门类不限。

科普,国学书籍,童话,诗歌,哲学,历史,文学,名人传记,史书典籍

只有丰富的学识才有开阔的眼界、别样的格局、宽容的气量。

让孩子明白,学海无涯苦作舟,虽然无涯,但有小舟为伴,定会愈行愈远呀!

孩子,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会真正发挥自由的权利。

(end)


自由学术


康老师课堂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做为家长我们应该告诉孩子:你并不需要清楚学这些有什么用,你只要知道,你认的每个字、学的每个数学符号都有用就行了。因为有无数前人替你探过路了,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是一片光明前途。

开学了,你心情沉痛,抵触情绪严重。

昨晚我催你写作业,你有点烦,说“干嘛要逼我,你知道读书多痛苦吗”。

我当然知道,孩子。

但我哪怕不逼你吃饭,也得逼你读书,再痛苦也没商量。

我活到三四十岁,很多二十岁时的观念都被彻底颠覆了,但“一定要好好读书”这件事,我大概会坚持到死。

前几天我和朋友们玩笑式地算过一笔账:一个孩子从小学到本科毕业,一共十六年,如果这十六年不读书花钱,再出去赚钱,那么里外至少是五十万。

可是几乎所有家长都宁可放弃这五十万,强制孩子苦哈哈地去上学。

我们又不傻,为啥非得干这种劳民伤财不讨好的事呢?

那是因为,读书,是回报最高的投入,是世上最光明最好走的路。


第一读书能学到知识

这是开学第一天老师告诉你的,也是现在你能脱口而出的标准答案。

但我想你其实并不知道知识的真正用处。——除了在试卷上考得高分。

那我现在告诉你,现在你眼里的死知识,将来都会活过来。

你现在学到“旋转”这个词,将来它出现在洗衣机说明书上,你就能懂。如果说明书上所有的字你都懂,你就能顺利学会使用洗衣机。而不是像隔壁目不识丁的奶奶一样,用手机要女儿教一星期才勉强会拨电话,用电饭锅打电话给厂家,扯着嗓子问了四十分钟也没搞明白,到最后她和客服双双崩溃。

  • 语文课上认的那些字,除了能帮你看懂说明书,也能让你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比如将来向老板做汇报,给恋人写情书。
  • 数学课上那些公式,能让你在买房子的时候迅速算出首付、税费,是贷款还是全款更合适。
  • 地理课上学到的常识,让你知道哪里的鱼最好吃哪里的咖啡最好喝。
  • 美术课上学的审美,让你知道穿衣服紫配黄会很丑,粉配金是大忌……

第二,读书多的人赚钱多

很多人喜欢哗众取宠唱反调。你说读书好,他就煞有其事地告诉你哪个硕士生在给小学毕业的老板打工。或者,某老太太卖烧饼赚出三套房,而谁家儿子博士毕业还在租房住。

这种事情存在吗?当然。

但这是特例。拿特例去推导常理,一点都不科学。就像有人吃饭噎死了,你可以因此劝大家不要吃饭以防噎死吗?

我们必须正视这样的事实:靠卖烧饼赚三套房的人凤毛麟角,更多坐拥三套房甚至十三套房的,是高学历的人。

口说无凭,我特意去查了统计数据:

  • 硕士学历以上的家庭比高中学历家庭的富豪比例高三十倍。
  • 博士学历的人比高中学历的平均收入高六倍。

就是说,如果你高中毕业,月入四千,那么你读到博士的同学大概月薪两万四。

第三,读书能让你活得更通透

小学毕业和博士毕业的差别,可不只是一个月入四千一个月入两万四。

比这重要十倍的是,这两种人,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

拿脚趾头想想也知道,卖烧饼三套房的大妈,精神世界会比租房子的博士更丰盛吗?

上次我们去听一个教育专家的讲座,回来后你赞叹不已,说那专家好优雅好睿智。

你一定也能想到,这优雅睿智背后,是博学在撑着。是脑子里的学问,让她想得通、也讲得出许多特别有道理的道理,让她看起来如此迷人。

否则,一个人如果愚昧粗俗、出口成脏,不管颜值多高你也不会喜欢她吧。

而博学可不是一天成就的,那需要付出多少苦功夫,才能一分一毫地达成。这个过程很煎熬。一来辛苦,二来短期不见成效。很多人就是因此放弃了。

到未来某日,能赢得别人一辈子赢不来的尊重,能真真正正让这世界变得更好……你就会发现,你拿到了通往世间美好的门票,你曾为读书付出的所有辛苦,都得到了巨额报偿。

所以亲爱的孩子,多多加油学习吧,虽然现在很累,当你看到多大路供你任选,那即是你光明的前途。


康老师课堂


首先,我想说的是仅仅靠告诉孩子读书有多重要,就想让孩子爱上读书,那基本上不太可能。

如何让孩子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有如下几点可供参考: 

1、要以身作则,做好家长的榜样。如果家长整天除了上班就是看电视看手机打扑克,那么孩子也会感觉到上学读书是最苦的差事了,从而也不会爱上学习。

2、家长要经常和孩子交流学习读书的体会,而不是给孩子讲学习的意义。

很多家长平时在孩子在家的时候只会说:“赶紧做作业去”、“去看书,天天只知道玩”、“得了第几名给你买什么”等等之类的。这就是单纯讲意义,讲好处,其实这都是无意义的。最好的方法是家长与孩子一起来分享学习的快乐和成功,从而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孩子也会对学习乐此不疲的。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养成每天坚持阅读的好习惯呢?

我总结好的读书习惯养成主要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坚持,二是氛围,三是兴趣。

1、坚持。小学一年级是阅读能力的起始阶段,也是挖掘孩子兴趣爱好、养成良好习惯、塑造个性的一个重要的初始阶段。这个阶段的阅读,不仅决定了孩子未来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坏,也决定了孩子未来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弱。但好的读书习惯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最关键的还是要一直坚持下去。所以哪怕每天只让孩子读十几分钟,持之以恒,也是可以培养出好的读书习惯!

2、氛围。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要孩子学会阅读,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必定要先有阅读的环境。家是孩子生活的港湾,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家里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孩子能够在其中安静地阅读。一旦读书成为习惯,孩子就会想找书读,知识海洋就可任其遨游。

3、兴趣。可以让孩子们多读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书,如可以找一些声情并茂的故事让学生来听和读,当然要符合低年级孩子的特点,让他们觉得读书不是一种负担,从而让他们真正地体会到读书的光趣。这样孩子才会愿意读书,才会喜欢读书。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找到兴趣点,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坚持每天读书十分钟,相信您和孩子都会爱上读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