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名臣朱买臣发迹后接前妻享福,后者为何羞愧自杀?

文史砖家


当初是朱买臣的妻子崔氏主动提出离婚的,崔氏嫌弃朱买臣穷酸不会挣钱,只会“之乎者也”。

朱买臣确实家贫,娶了崔氏后,主要经济来源就是上山砍柴换点零用钱。



但朱买臣不向命运低头,依然是个乐天派,每天大声背诵诗词歌赋,治国策论等文章,这在当时人们眼中就是不务正业,四邻八家都笑他是个呆瓜。

老婆崔氏觉得脸上无光,不让朱买臣背书,朱买臣说:“不吃饭可以,不读书不行”。崔氏说,“你读书我就和你离婚。”

其实崔氏想找理由离开朱买臣,她早就有了外心了。原来她常趁丈夫上山砍柴之机,和邻村的小木匠偷情,小木匠手里有个钱,每次都给她几两银子。

这事只瞒过了朱买臣。

崔氏萌生了和小木匠做长久夫妻的念头,于是逼着朱买臣写休书。

崔氏三天一小闹,五天一大闹,朱看这日子确实没法过了,干脆写了休书。

崔氏的目的达到了,和小木匠过起了日子。朱买臣孤零零一个人,更加努力学习。

谁知道离婚五年后,朱买臣被汉武帝刘彻慧眼识珠,提拔朱做了会稽太守,朱的仕途一帆风顺,听说还要提拔他做都尉。

这时朱的前妻崔氏心想:“太守可比木匠挣钱多,我抹下脸来求他和我复婚,如果能行,我后半辈子衣食无忧了。”



崔氏找到前夫朱买臣,一见面跪倒磕头,现在朱是会稽(江苏)太守,崔氏只是一个农村木匠的妻子,身份有天地之别。

崔氏哭着说:“千错万错,看在曾经夫妻一场,咱俩复婚吧,说罢呜呜哭了起来。”

朱看了一眼前妻,说,“平身吧,外面自己搬个凳子坐在旁边咱们唠唠嗑。”

崔氏一看有缓和的余地,屁颠屁颠从外面搬了一个凳子坐了下来。

朱买臣开言道:“我以为咱俩这辈子不会再见面了,当初你死心塌地的要和我离婚,我苦苦挽留你,你还记得我说的话吗?”

崔氏一脸的茫然。

朱接着说:“我就知道你忘了,但我不会忘记。你骂我四十岁了不会挣钱,只会上山砍柴换点小钱过日子,嫌我穷。我说再等10年,50岁时我就会发达,到时候好好让你享清福。你不信,说我穷酸样,你能当上官,天底下就没有穷人了,难道你一点不记得了?”



崔氏这才想起来了,感觉当初自己确实够尖酸刻薄的,毕竟夫妻一场,没有给前夫一点时间和面子,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坚决要离婚,这事确实怪自己。

崔氏低下了头,诺诺说道:“谁知道离婚五年你走运了,知道这样打死我也不离婚”。

朱买臣听了心中暗笑:“这女人始终就是一个势利眼,没有真爱!”

朱买臣朗声说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道君子贫,只是时未到”。

这话我爱听,没毛病,男人一时落魄不可怕,有时候苦难对强者来说是一笔财富。

比如历史上的模范夫妻薛平贵与王宝钏,王氏始终对丈夫有信心,哪怕一时住寒窑,她相信有一天丈夫会住官府大殿,这就是真爱。

还有宋朝宰相、写出著名《寒窑赋》的吕蒙正。吕蒙正家贫比朱买臣有过之而无不及,吕蒙正最后做了宋朝的宰相。

可惜崔氏目光短浅,有眼不识金镶玉,把一颗明珠无情抛弃了。

也不知道崔氏咋想的?换做任何一个女人也没脸来找前夫。自己也不照照镜子,朱买臣是一方大员,他现在还能接纳一个黄脸婆的村妇吗?



崔氏简直自取其辱,最后恳求朱买臣把他接回来。

朱买臣挥挥手命仆人打来一盆水,对崔氏说:“这样吧,我把这盆水泼在地上,如果你能把水原封收回来,咱就复婚。”

崔氏不死心,想试一试,于是同意了。

朱买臣把水泼在地上,崔氏急忙跪在地上往盆中收水。急手忙脚收了半天,盆子里只有少半盆泥水。

崔氏恍然大悟,这是前夫羞辱自己,天底下哪有“可收回的覆水”呢!

崔氏满面羞愧地跑了,回到家就悬梁自尽了。

有时候人犯的错误无可挽回,如果崔氏不是如此弱智,她也许不会死。

对于崔氏的做法你有什么说的,不妨留言评论一番。现在的女孩子不比崔氏多聪明,不是吗?


秉烛读春秋


朱买臣是西汉吴县人,朱买臣家境贫寒,但是酷爱读书,所以是个穷书生,家里也没啥产业,朱买臣和他的妻子崔氏两个人到山里去砍柴,然后再挑到集市把柴卖掉。

朱买臣有一个习惯,就是在挑柴的路上背诵诗文,大家都笑话他,崔氏也十分的难为情,就让朱买臣别再背了,这样会让人笑话的,可是朱买臣完全不听,依旧如此,崔氏实在忍不住了,就向朱买臣提出离婚。

在古代男子休妻还有一些,可是妻子休夫还是比较少见的,朱买臣也很尴尬,他跟崔氏说:崔氏,我现在虽然穷,但是我将来是在大富大贵了,你都跟我二十多年了,你就再多跟我几年吧,我一定能飞黄腾达的,到时候肯定会好好的对你的。

崔氏说:像你这样的,怎么可能会富贵?我再跟着你,肯定饿死在马路边的,啥也别说吧,咱们离婚吧!我不相信你了。

崔氏后来也嫁人了,而朱买臣还像以前那样,还是边挑着柴,一边背诵着诗文,乐此不疲,而崔氏与她的丈夫看到朱买臣没有饭吃的时候,还是会给朱买臣饭吃的,看来崔氏对朱买臣还是有点同情心的。

后来朱买臣在朋友的介绍下在会稽郡当差,后来又出差到长安城,有一天,他在路上遇到了自己的老乡严助,严助把朱买臣推荐给了汉武帝,朱买臣就给汉武帝讲四书五经,汉武帝很满意,将朱买臣留在了身边。

公元前111年,东越王不服汉朝廷,朱买臣向汉武帝献计,汉武帝就封朱买臣为会稽太守。

朱买臣来到会稽郡,发现崔氏与她的丈夫正在修路(应该是服徭役),就让人用车将两人载到太守府里,好吃好住一个月之后,崔氏就上吊自尽了,朱买臣给了崔氏的丈夫很多钱,让他安葬崔氏。

而根据另外一个版本,那就是朱买臣当了太守之后,崔氏拦住了朱买臣的马车,请求与朱买臣复婚,朱买臣就把一盘水倒在路上,说如果崔氏能把水给收回来,他就同意,这个就是马前泼水,覆水难收的典故。


历史简单说


我是雪上长留马行处,见字如同见面。

朱买臣是西汉时期江苏吴县人,因“七国之乱”举家逃到会稽郡下涯村躲避战乱,他和妻子在深山里搭了个茅蓬居住。夫妻俩靠砍柴为生,朱买臣偷闲就看书,挑柴去市场卖的途中还背诵诗文,这事被当地人当做笑料传来传去,妻子就劝他,我们都落到这种穷困境地了,别在丢人现眼了,可朱买臣依然如故。


妻子感到羞愧难当,就提出了离婚相逼,朱买臣对她说:“凭我的才学,估计50岁要大富大贵了,我现在40多岁了,再过几年我会好好报答你的。”妻子忿恨地说:“别再做梦了,我跟了你20多年,听的耳朵都起茧了,日子越过越苦不说,还让人背后指点、当面嘲笑。”朱买臣再三劝说,妻子索性大哭大闹,无奈之下,朱买臣写了休书,妻子离家而去。

离家后的妻子又重新找了丈夫,没有了妻子的朱买臣砍柴也少了,更加穷困潦倒,但他看书背诗从未停止,一日,他挑着柴从墓地走过,由于又冷又饿,就蜷缩着在墓地旁休息,这时,他的前妻和新丈夫来上坟,看到他如此落魄,不仅悲感交集,赶忙拿出祭祀的饭菜给他吃,为这一点,朱买臣永远记住了她的好。


过了几年,朱买臣经朋友帮忙,到会稽郡当了一名差役,郡里的上计吏进京汇报工作,派朱买臣押车同往,他们到了长安后等待皇帝的诏令,上计吏让朱买臣在公车署等候,由于诏令迟迟未下,朱买臣就无事上街遛跶,凑巧遇到了同县人严助,严助官至中大夫,是汉武帝赏识的大臣,他在家乡上不同于嘲笑朱买臣的平庸之人,是少有的知道他有真才实学的人,于是严助向汉武帝推荐了朱买臣。

汉武帝召见了朱买臣,朱买臣谈说《春秋》,释义《楚辞》,论证古今,有理有据,当时汉武帝正要准备修筑朔方郡城,公孙弘进谏,认为财政吃紧,不宜动工,汉武帝看朱买臣如此博学,就让他和公孙弘辩论,朱买臣几个回合,就让公孙弘心服口服,收回进谏。汉武帝很高兴,就封朱买臣为中大夫,与严助一起在宫廷为职。后来东越王余善不听朝廷指令,汉武帝问计朱买臣,朱买臣献策,汉武帝按朱买臣的策略,消灭了东越王,就封他为会稽郡太守。

朱买臣到了会稽郡城外时,令随从在城外等候,自己穿着旧衣服进城走进郡邸,官吏们正聚在一起喝酒,对他的到来不屑一顾,朱买臣走到后厅,守邸人正在吃饭,朱买臣过去也吃了起来,朱买臣故意露出系着官印的绶带,守邸人出于好奇就去拉绶带,结果拉出了一方官印,一看是会稽郡太守印,慌忙去前厅向官吏们汇报,他们不相信,都说守邸人乱说大话,有个平素轻视朱买臣的人说:“我到后厅去看看”,他走到后厅一看官印,吓的回头就跑,并高声嚷道:“的确如此,朱买臣当太守了。”这时他们才相信,纷份来拜谒朱买臣,守丞得到禀报,也来拜会朱买臣,守丞得知他的随从还在城外时,为了以示隆重,要搞的上任进城仪式,于是征召民众修整道路。

朱买臣出城后重新坐车进城上任,他看到前妻和丈夫也在修路的队伍中,就停下车子,令后面的车子载上他俩送到太守府,他在太守府给他俩按排了房间,并每日提供精美的食物,后来他前妻不想再住下去了,他就在城里给他俩买了一座豪华的房屋,并给了他俩足够一生衣食无忧的银两,然而,一个多月了,他的前妻却上吊而死。

至于为什么上吊?主要是出于羞愧和懊悔,当初她和朱买臣离婚,主要是好面子,其次才是贫困,要说穷,自从她嫁给朱买臣后,就没有富过,一直是过的穷日子,穷日子她还能忍受,但面子问题却忍受不了,以前在吴县是种地,和人接触少,到了会稽下涯是砍柴,还要挑到市场卖,和人接触多了,她让朱买臣不要在人多的地方背诗,可朱买臣不但不听,反而越背声音越大,这让她实在辱受不了,所以,闹着要离婚。现在有朱买臣的资助,生活无忧了,但悔恨却时时伴随着她,她完全能想象到,那些嚼舌根的人又在背后议论纷纷和指手划脚了,仿佛她听到了“你看这个婆娘羞不羞,都和人家离婚了,还问人家要钱要房,当初嫌人家穷,可找了个还不是穷光蛋,”,她的上吊自杀,主要还是心理问题,是心灵的煎熬到了极限所造成的。



谢谢阅读


雪上长留马行处


汉朝名臣朱买臣,发迹后接前妻享福,后者为何羞愧自杀?原因不是羞愧自杀,而是愤恨自杀。

朱买臣,西汉武帝朝名臣,后位列九卿,40岁左右与崔氏离婚,50岁左右任会稽太守,他的前妻崔氏自杀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个女人跟着你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勤劳生活

朱买臣是一个儒生,其实就是一个书呆子,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生活贫困如洗,崔氏嫁给他后,温柔贤惠,勤俭持家,虽然朱买臣依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但生活条件逐渐有了起色。

由于“吴楚七国之乱”爆发,两人不得不来到会稽郡附近的山上生活,日子过的异常艰难,崔氏经常劝说买臣,出去找点工作,贴补家用,但朱买臣想通过读书来幻想将来的富贵生活,

完全不顾及自己已经40多岁,依然毫无廉耻的享受妻子的付出,不肯出门,即便偶然和妻子上山打柴,依然口中背诵所谓的经典,完全不顾周围人的奚落,结婚20多年,崔氏逐渐对朱买臣失望透顶,

无奈两人离婚了。离婚后崔氏上山碰到快饿死的朱买臣,赶紧将身上的钱财都给了他,帮他渡过难关。

朱买臣性格阴暗,报复心强,喜欢做表面文章

朱买臣50多岁,通过老乡严助,获得汉武帝赏识,就任会稽太守,在就任途中,碰到崔氏和现任丈夫,朱买臣故意邀请崔氏夫妇上车,炫耀自己,想看到崔氏后悔的表情,但崔氏一脸坦然,毫无悔意,朱买臣不死心,强令崔氏夫妇住在太守府,对外宣称救济前妻,宣扬自己不计前嫌,念及旧情的好形象。

崔氏性格刚烈,面对朱买臣的报复,以死明志

住在太守府后,崔氏再三诉说,回家的意向,朱买臣不答应,崔氏和自己想象的一脸后悔态度完全不同,于是不允许他们夫妇出门,相当于软禁起来,朱买臣性格的扭曲可见一斑,崔氏性格刚烈,愤恨不已,情急之下自杀身亡。朱买臣心中有愧,厚葬了崔氏。

古代文人墨客歪曲事实,普遍拥有“朱买臣心理”

历代文人墨客大多不得志,又比较清高,受到周围人的侧目,但经常幻想以后高头大马衣锦还乡,使曾侧目之人阿谀奉承他们,典型的“朱买臣心理”于是他们歪曲事实,将朱买臣的故事改编成自己理想的结果,于是有了“马前泼水,覆水难收”的故事。

汉朝名臣朱买臣,发迹后接前妻享福,后者不是羞愧自杀,而是愤恨自杀。


帅帅读史


苏州的藏书养肉又上市了。提到藏书,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汉朝著名的朱买臣,藏书镇因为此人而得名。


朱买臣是个穷儒,心有大志,痴迷读书。到了40岁上下,仍然没有治下什么家产,仍然是个落魄儒生,常常靠砍柴卖掉以后换回粮食维持生计。

但是朱买臣前半生的时候,汉朝崇尚的时道学,像朱买臣这样的儒生是没有什么前途的。所以他老婆对他意见非常发,不允许他买书读书,希望他找个正经工作,置点家产,好好过日子。

朱买臣一面应付着老婆,一面就趁砍柴的时候,偷偷把书藏在树林里,趁每次出来砍柴的时候,偷偷看书。


于是朱买臣一家早先生活的藏书镇,因此而得名。

但是汉景帝前元3年(公元前154年),朱买臣和他老婆搬到了会稽郡富春县下涯(今建德下涯镇),因为这一年“七国之乱”爆发了,吴王刘濞反了。

躲避战祸成功,朱买臣到了会稽,干脆连房子都不买了,估计也买不起。就在大山里搭了个窝棚,仍然靠砍柴卖柴过日子。朱买臣对砍柴也不太上心,仍然酷爱读书。

这日子一长,他老婆实在不能忍了,提出了离婚。汉朝女性的地位并不低,婚姻嫁娶不须啼。

朱买臣表示不同意,说“我都40多了,你嫁给我,已经过了20多年的苦日子了,你就不能再坚持10年?我最晚50岁肯定有出息。”

这话或许朱买臣是认真的,但是他老婆已经受不了了,“再等10年,我撒早就饿死在山沟里了”,于是坚决离。

朱买臣很无奈,只好一纸休书离了。有一次朱买臣老婆(应该叫前妻了)和她新老公上坟,竟然看到了朱买臣饿得半死在坟堆子里,竟然还在看书,于是还好心地给了口饭朱买臣吃。

看到这一幕,朱买臣前妻更认为自己这个婚离对了。

但是汉武帝即位之后,开始逐步笼络儒生,儒学逐步开始变成了显学,朱买臣的机会则就到了,不过过程实际上也非常曲折。

朱买臣先是在会稽做了一个负责进京汇报的差役,算是有一个稳定工作了。然后进京又遇到了同为吴中的儒生严助,严助把他举荐给了汉武帝刘彻。

本来一下子登天了,结果受公孙弘连累,连公职都给弄丢了。只能回来赖在会稽府的门房里。

他前妻看到了,觉得这真是一坨烂泥扶不上墙啊,当初离婚离对了。


然而元鼎5年(前111年),东越王余善反复无常,屡次不听朝廷命令。于是汉武帝又想起了朱买臣,让人把他召回。

朱买臣这次很给力,提出了如何平定东越王余善的方案。得到了汉武帝的认可,不但封他为会稽郡守,还派了很多造船的工匠,给了大量的钱财,跟着朱买臣回到会稽。

这一次才算是朱买臣衣锦还乡。但是长久以来的憋屈,导致了朱买臣想报复一下曾经羞辱过自己的人。

他故意穿得破破烂烂的,跑到会稽。那些曾经奚落过他的官吏,仍然不拿正眼瞧他。直到朱买臣拿出绶印,众人吓得面无血色,从此不敢小瞧他。

在朱买臣做了会稽郡守后,一天骑着高头大马,遇到了正在修路的前妻和她的丈夫。但是这一次朱买臣并没有像前妻羞辱自己一样羞辱他前妻,或者说羞辱的手段比较高级。

他停下马,叫后面的车子载上他们,送到郡守府,并安置在园中,好吃好喝地供应他们,但是自己却避而不见,的确也可能是忙着平东越。

这样的日子约莫过了一个月,朱买臣的前妻扛不住了,和现任丈夫也开始发生矛盾,嫌弃他太穷。于是跑到大街上拦了朱买臣的马,提出了复婚。

因为他前妻认为朱买臣肯定不反对和自己复婚,毕竟生活在一起20多年,不然不会把自己养在他的园子里;而且这一个月锦衣玉食的日子,使得自己再也回不到以前的穷苦生活了。


朱买臣也不恼,说“留你们在园子里住,是为了报答当初在坟地时的一饭之恩。既然现在你提出来要复婚,也不是不可以,只不过你如果能做到这件事情,我便答应你。”

于是朱买臣让人准备了一盆水,然后把水泼到了地上,把盆给了他前妻,冷冷地说,“你把地上的水装回盆子里,我们就复婚。”

这就是著名的成语——“覆水难收”的由来。

朱买臣前妻好歹也是受到20多年熏陶的,自然懂得这是什么意思,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于是回去便悬梁自尽了。

不得不说朱买臣此举实在太诛心。这也充分说明可朱买臣绝非良善之辈,也是一个手段极端之人。

朱买臣虽然后来位列九卿,富贵显赫一时,但晚年卷入朝廷内斗,著名的酷吏张汤之死,便和他有关,而他最终被斩首,也和张汤之死有关。


炒米视角


“朱买臣休妻”流传已久,成为市井坊间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典故。是说当朱买臣还是一位穷困潦倒的读书人的时候,他的前妻嫌弃他一无所有,就逼迫他写了一封休书放飞了自己。随后,她另嫁他人。后来朱买臣时来运转,当了会稽太守以后,有次坐车出行,看见前妻忙于修路。于是把她和她的现任丈夫接到太守府中,整天待如上宾。但,这样养尊处优的生活还没有过到一个月,前妻就上吊自杀了。

朱买臣前妻被接进府中享福,不到一个月为什么就自杀了呢?

不言而喻,人人都有羞耻之心,朱买臣的前妻看到他目前志得意满的状态很后悔,又无功受禄,也很羞愧。联想自己逼他写休书的情节,竟无地自容。当初她觉得朱买臣没有出息,跟他没有出头之日。在不允许妻子抛弃丈夫的环境下,想方设法,不择手段地离开了他,自己太不仁不义了。但朱买臣飞黄腾达后,却不计前嫌,让她过上了她日子。自己的品格与之相比真是相形见绌,于是悔羞交加之际,她自杀了。我的姥姥给我讲这故事时,就是这样的观点。



随着历史知识的积累,我认为这样的认识有点朴素,甚至错误。众所周知,朱买臣后来得益于好朋友严助的引荐,见到了汉武帝后才平步青云的。他之所以获得了汉武帝的青睐,是因为他不顾个人节操,为汉武帝排斥、打压异己,立有功劳。但最终,朱买臣还是被汉武帝给杀掉了。由此推断,朱买臣的前妻是很有眼光的,朱买臣真的没有出息,否则不会做出出卖良心的事以博取功名。而且她再嫁后,与她的丈夫看到朱买臣饥寒交迫时,还屡次拿食物给他吃。这说明朱买臣的品格是恶劣的,而她的妻子🈶识人之明,且品格是善良的。

再回来看看,她妻子为什么会自杀?可以说,是阴险的朱买臣逼迫的。

朱买臣很虚伪,他已经是太守了,却故意衣衫褴褛回故乡。让那些衙门里的人以世俗的眼光来轻视自己。随后又假装不经意地露出了印玺,让人们对他大吃一惊。于是修路来接待太守。这就有点阴暗,他对自己先抑后扬,目的是彰显自己的高贵地位,以享受别人在前倨后恭、惊惶失措的状态中为自己带来的快感。
他坐在马车上看见前妻夫妇的时候,早已有了报复她的意念。他懂得前妻是善良的人,有羞耻之心。他正要利用她的一点,杀人不见血,杀人不偿命!依纪验判断,有见识又善良的人自有节操。朱买臣接前妻夫妇来住,他是太守,前妻不能也不敢推辞。而她的现在的丈夫没有见过世面,自然在太守面前有奴颜婢膝的表现。


朱买臣早明白他的前妻受不了这种对比,他却处心积虑地与她现任丈夫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就是要展示出自己人优秀与尊贵!可以说朱买臣前妻进太守府后就明白了朱买臣的用意,毕竟同床共枕过,对他的品格早有认知。他太善于做作了,他的嘴脸太丑恶了,手段太卑劣了。朱买臣的前妻在无法逃脱朱太守掌控的情况下,不甘心受辱。于是,果断地自杀了,以决绝的行动,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希望星晨58298869


朱买臣是西汉汉武帝年间的重臣,一个儒生,满腹经纶,却没有做官。他和妻子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生活也清贫窘迫,常常上山打柴唱山歌,背诵儒学文章,招来乡邻们的讽刺与讥笑,但是他毫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他妻为此也抱怨他,日子过得清贫寒苦,就一心干活谋生,少在外面丢人现眼。而朱买臣却说,都二十几年了,你再忍忍,我会在五十多岁转运的,可他妻子实在忍受不了了和他分手改嫁,过上了好一些的日子,后来,朱买臣在路上饥渴难耐晕倒了,他的前妻与丈夫把他救醒,给他衣食。终于,到了五十多岁时,他的故友严助举荐他做了官。时来运转了,朱买臣衣锦还乡,就把前妻和丈夫接到他的府上,过上富贵日子,他妻子见他发迹了就后悔了,请求他回心转意,他当面把一盆水泼在地上问:这泼下去的水还能再完满收回来么?他的前妻后来就羞愧自杀了。这个故事感觉朱买臣是利用人性的弱点在报复他前妻,表面上是很友善,实则用心险恶!虽然前妻离开他显得绝情,但是陪他二十多年,也算夫妻一场,更何况他落难的时候,他前妻和再婚丈夫也救过他。若是诚心报答他前妻也会考虑报恩的方式。后来,朱买臣为了帮朋友庄青翟报复酷吏张汤,陷害张汤致死,真相大白后,汉武帝刘彻处死了朱买臣,朱买臣的下场也不好。


伯爵1857


朱买臣,汉武帝时期的一位大官,位列九卿。虽然他官居高位,却发迹很晚,直到50岁左右才开始步入仕途。朱买臣在历史上的名气,大多并非来自为官有方,亦非来自政绩斐然,而是多来自于各种类别的戏曲,在戏曲之中,朱买臣从大臣摇身一变成了男主角,主要上演的剧目是《朱买臣休妻》。主要是讲述了朱买臣为官前被妻子嫌弃而离开他,之后朱买臣衣锦还乡,妻子羞愤自杀的故事。然而,事情真是如此吗?

朱买臣妻子的为人

朱买臣在发迹之前,主要靠砍柴换食物为生,但是他砍柴和别人不同,他砍柴的时候,得带着妻子一起,而且在砍柴归来的时候,还得大声诵读诗书。妻子觉得他这样很奇怪,希望他不要在路上大声诵读,周围人都投来了异样的目光,朱买臣却不以为然,反而更加大声的诵读,这让他的妻子觉得很羞愧。回到家中以后,就对朱买臣表示了他要是继续如此的话,她就要离开了。朱买臣是怎么说的呢?他说我算过卦了,我50岁必然发达,我现在都40多岁了,马上就能过上好日子,带着你享福了。妻子当然不信了,你这样的人怎么发达呢?不饿死就不错了。于是,朱买臣写了休书,与妻子分开了。

“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汉书》

从这段故事来看,朱买臣的妻子根本不是主流宣扬的“嫌贫爱富”形象,她如果真是一个这样的女人,又怎么会和朱买臣一起生活这么多年呢?她的离开,只是一个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女人,经过自己努力之后依然无法改变现状后,最无奈的选择。试问,一个知道羞愧,怕邻居和路人笑话的女人,最终宁可选择被“休”,这在古代,她需要做出极大的决断,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丈夫朱买臣,40多岁还无法撑起这个家。

朱买臣这样的砍柴郎,在中国历史上也算是罕见了吧?喜欢读书,而“不治产业”,带着不离不弃的妻子在深山里搭一个茅草屋居住,每天砍柴的时候还得带着妻子,去集市卖柴也要带着妻子一起,他带着妻子干嘛呢?恐怕是朱买臣沉迷于读书,那些柴大多数究竟是谁砍来的还不好说,这一点,从朱买臣休妻之后的生活就能看出来一二。

“其后,买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故妻与夫家俱上冢,见买臣饥寒,呼饭饮之。”——《汉书》

朱买臣妻子离开之后,又找了人家,也不是富贵人家,可见其妻并非因“嫌贫爱富”而离开。她与现任丈夫在上坟的时候,看到了又冷又饿的朱买臣,她的妻子怎么对他的?没有落井下石的嘲笑,而是和现任丈夫一起给他吃喝,可见朱买臣妻子有情有义。

在汉武帝时期,生活比较稳定,那时候的男人平均年龄49岁,这位朱买臣说他50岁会发达,他的妻子不相信,这是出于一个正常人的正常判断。她离开以后对朱买臣依然有接济,说明她重感情,离开是因为多年的坚持下,朱买臣没有任何改变,导致她心灰意冷,一个女人想要一个稳定的生活,最终离开也不是因为“嫌贫爱富”,所以,朱买臣的妻子人品不错。

朱买臣衣锦还乡更像是“小人得志”

朱买臣几年后在会稽郡混了一份差,正好会稽郡的上计吏上京汇报,他去押车。在京期间,没钱吃饭,全靠上计吏接济。直到在街上遇到了同乡严助,严助可是汉武帝身边的红人,就推荐了朱买臣,朱买臣见到汉武帝很会珍惜机会,张嘴《春秋》,闭嘴《楚词》,讨得了汉武帝的欢心,获得了留在汉武帝身边为官的机会。只不过后来朱买臣犯事被免了官,回到了会稽郡的府邸,天天跟守府邸的人混饭吃。

后来东越叛乱,汉武帝召了朱买臣进京,重新任命朱买臣为官,汉武帝认为,这人发达了,不衣锦还乡就像是绣衣也行,没人看到,于是任命了朱买臣为会稽太守。

朱买臣衣锦还乡,颇有点“小人得志”的感觉。他回到会稽郡府邸的时候,没有敲锣打鼓的回去,而是像落魄的时候一样,穿旧衣服回到了府邸。他为什么要这样的做呢?他想让那些瞧不起的他的人,过一阵知道真相后大吃一惊,纷纷跪倒他的面前,为自己的有眼无珠而感到羞愧。

“买臣衣故衣,怀其印绶,步归郡邸。”——《汉书》

朱买臣穿旧衣服,带着打印和绶带来到会稽郡府邸的时候,会稽郡府邸任职的人大伙儿都在喝酒,没有理他。他就直接去找了跟着混吃很久的守邸人,守邸人一如往常一样,请他吃了饭。朱买臣吃饱后,似乎觉得也差不多了,就故意让守邸人看到了绶带,又看了大印,这才大惊,赶紧跑出去告诉了所有人,赶紧迎接太守老爷。起初,大伙喝醉了都不信,最终看到了太守大印,这才纷纷慌张起来,去拜朱买臣,这让朱买臣很受用,他衣锦还乡为了什么呢?不就是为了这一刻吗?他下一步就要回到他曾经住的吴县。

当朱买臣高头大马开道,车队跟在后边,风光无限进入吴县的时候,看到了两个人正在为了迎接他而在修路。他们不是别人,正是朱买臣的妻子和她的现任丈夫。朱买臣衣锦还乡,他要证明的就是之前瞧不起他的人都是错的,都该肠子悔青他才开心,而在他朱买臣心中,最该肠子悔青的正是眼前的这对夫妻。

于是,故妻和现任丈夫被朱买臣“请”到了太守府中居住,每天给他们准备饭菜,以此来“报恩”。

朱买臣“报恩”一个月,妻子自杀

朱买臣的妻子,并非是一位嫌贫爱富的拜金女,如今看到了朱买臣富贵,想来只会是吃惊,但不会去纠缠谄媚。如果她真是贪慕虚荣,贪恋钱财和富贵生活的人,她又怎么会自杀呢?上一次她因为羞愧痛下决心,离开朱买臣。这一次她自尽身亡,会不会是因为更加羞愧呢?

朱买臣妻子和现任丈夫,被朱买臣请到了太守府养着,他的目的显而易见,就是想向故妻炫耀,证明她当年的选择有多么的错误。

所以,朱买臣的妻子和现任丈夫,被“请”进了太守府,每天看着朱买臣在他们面前炫耀,朱买臣的妻子本来就性格贞烈,自然受不了这样,她宁可靠勤劳的双手养活自己,但是她没能和自己的丈夫离开太守府,而是选择了自缢结束自己的生命。她为什么不离开呢?毕竟太守府不是她的家,她能否离开是朱买臣说了算。朱买臣不让她离开,就是要让她每天都看着自己富贵,每天都要吃他给的吃食,于其说朱买臣是在“报答”故妻,不如说是在“报复”故妻。朱买臣的妻子自然受不了这样的羞辱,最终被朱买臣逼得自尽。

“朱买臣休妻”,一个丑陋的“小人得志”故事,却成为了读书人励志的故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最终,朱买臣因为陷害张汤事发,被汉武帝斩首,足可见朱买臣并非什么光明磊落之人,只可惜朱买臣故妻,与朱买臣多年贫贱生活,最终又遭她羞辱致死。


野史日记


小编,你提的问题对吗?你看过汉书没有?谁说朱买臣发迹后去接前妻享福的,你吗?朱买臣发迹后,明明是因为前妻年老了,生活也极为困难,有好心人跟她说你家老公现在做大官了,富贵了!可以去找他,或许他会顾念你一辈子为了让他读书获取功名而辛劳,受苦受累,帮你解决一下生活的困难,前妻本来就不好意思去找他的,在一些街坊邻居的鼓励下,抱着侥幸心态去看看,谁知朱买臣却让手下端了一盆水泼到地面上,让他前妻把水收回来,收🉐️回来,就可以让她一起回去,资助她的生活!前妻知道朱买臣是在羞辱她,深感愧疚,受不了屈辱,于是自尽身亡!








黄河75542


都别抢,我来答。

事实证明:今日的你对我爱答不理,将来的我你高攀不起是一条古今通用的生活智慧。

朱买臣和他妻子是一个老套的物质女与凤凰男的故事,在我看来,感情这东西,谈不上谁对谁错。物质女没有什么不好,一个男人如果不能给女人提供物质上的保障,为什么还要用那些虚无缥缈的承诺和誓言欺骗一位女性呢?

朱买臣是汉景帝时代的一个人,他早年贫穷,出身不怎么好。除了喜欢读书,又没有什么本领,他靠什么来养活自己的妻子呢,就是上山砍柴换取一些粮食补贴家用。

这种境况一直持续到他四十岁,想必换成任何一个女人都会感到绝望,人生已经匆匆快要过去一半。朱买臣还是没有任何出人头地的机会。

成天抱着那几本书,又不能转化为财富,去当个老师什么的,或者出来做个官。在历史记载中,记载这个故事的人刻意把朱买臣的妻子崔氏塑造成为一个尖酸刻薄的人。

我的天,封建时代的价值观实在太过于扭曲和变态,一个男人到四十岁还一事无成,难道还要求一个女人每天像侍女一样温柔体贴的服侍他吗?

对此,我只觉得恶心。

这样的生活让崔氏看不到希望,您说朱买臣但凡会点其他技能,能够养活家庭,恐怕也不会招来妻子的反感。对此,这位书呆子还大言不惭的说自己五十岁的时候会大富大贵。

能够说出这样的承诺也真可谓是奇葩,您说崔氏要是二十岁的懵懂年纪,可能还会相信,如今她已徐娘半老,哪里还会相信朱买臣这些鬼话。

对朱买臣彻底失望的崔氏便坚决和他离了婚,找到一个木匠重新组建家庭。人家这可不是嫌贫爱富,话说回来,这世上谁不嫌贫爱富呢?

女人嫌贫爱富就是一种过错,一种道德沦丧了吗?

扭曲的是,古代的封建观念就是这样认为的,这位朱买臣也是一位毫无上进心的主,成天抱着他那卷书过得跟神仙似的,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叫做佛系。

实际上,任何一个女人碰上这么一号主都要直呼绝望。

而且这位朱买臣是个连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的人,崔氏和新的丈夫有一天去上坟的时候,看到他寒酸极了,大冬天的穿着一件单薄的衣服,连饭都没有得吃。

出于同情,崔氏还招呼了他一顿饭,您说,遇到这样的男人谁不糟心呐?

相反之下,人家崔氏甘愿忍受贫苦和他生活数十年,可见崔氏并不是那种十足的物质女,人家要求的只是生活有个基本保障。

好家伙,您朱买臣倒是自己活的悠哉悠哉,每天吟诗看书,难道还能看出一坨肉来?关键这人完全不懂得照顾别人的感受,他俩一起上山打柴。

朱买臣诗兴大发,又是高声吟诗,惹得路过的人笑他,崔氏劝他不要吟诗了。他非但不听,反而读的更大声了,崔氏深感羞辱,一气之下这才和他离了婚。

对于这种男人,真是无力吐槽——

汉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这位朱买臣时来运转,经朋友介绍成为汉朝一名基层公务人员。后来逐渐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居然一路做到了太守的职位。

这个朱买臣也是一个奇葩的凤凰男,他当上会稽太守以后走马上任,到了会稽的地界,他故意穿上又旧又破的衣服去上任,搞得那些官吏一看,这模样哪是像来做官的呀?

因此都很瞧不起他,结果这人恬不知耻的缓缓把官印拿出来,大家这才相信他就是新到任的太守大爷,满足自己那种恶趣味后的朱买臣这才把官服换上。

您说,这种行为恶不恶心?

新官上任,地方官员于是要求人们翻修道路,当时朱买臣的前妻和她丈夫也在里面。朱买臣看见以后,也不知道是出于好心还是想要故意羞辱自己的妻子,就让他们坐上自己的车队,一路浩浩荡荡向着太守府走去。

崔氏后悔吗?肯定后悔,跟着朱买臣吃了半辈子的苦,毛福气没享受上,结果这位主还真的时来运转,咸鱼大翻身,心中恐怕是又气又怒。

朱买臣将自己的前妻和他丈夫安置在太守府里,好吃好喝的招待他们,好歹算干了一件人事。但是崔氏心里憋屈啊,跟着这个不争气的朱买臣吃了这么久的苦。

本以为离开他算是脱离苦海了,但是没想到人家狗屎运气就是好,转眼就当上了太守。

如今自己又已经嫁为人妇,朱买臣自然是看不上她了。想到这些,崔氏的心中如何不气,于是住了一个月就上吊自杀了,属实可怜。

其实能说人家崔氏嫌贫爱富吗?肯定不能,您朱买臣但凡会一点谋生的技能,崔氏恐怕也不会离开他。但这位主活到四十岁还一副佛系的生活态度,每天就靠砍几根柴来维持生活。

估计谁去跟他过都觉得够呛。

可恨的是古代封建社会那些思想已经扭曲的文人还编了一个“覆水难收”的故事来羞辱崔氏,真可谓是无耻之极了。

这位朱买臣后来也没有得到什么好下场,因为在官场和别人搞斗争,最后被汉武帝斩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