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是不是性格缺陷?

穆司磊


多數時候大家會覺得自卑是性格缺陷,但是我覺得是情感缺失而產生的一種畏懼、偏執、不自信和一種“受害者傾向”的悲觀主義。安全感的缺失,多數是來自身邊人的冷漠、粗暴、鄙視和打壓,原生家庭的影響最大。

如果是有一定辨別判斷能力的成年人,已經發現自己有這方面的問題,那麼,就可以進行自我干預和引導了,比如,察覺內心,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培養成習慣,不求一定要取得什麼成績,甚至讓自己事在一個點上、一件事情上自信,然後,看書、旅行,努力工作,慢慢就開始舒展了。

這個過程很長,可能三五年,也可能十年起步,不想以後的日子都灰暗,不想在後代身上延續,那就堅持吧。


梅花兒鹿鹿


是,我從小很自卑,不知不覺中養成了討好型人格,影響工作,交友,婚姻生活,一切一切。

我爸出生在農村,我奶奶一輩子生了六個兒子,只養活了他一個。我爸又生了三個女兒,大姐是他們的第一個孩子,我是最小的,二姐是他們最漂亮的孩子,我是最醜的。對於第一個孩子父母是歡迎的,對於最漂亮的孩子,父母是寵愛的,而我……據聽說差點被我爸換給了同村一家姓金的有三個兒子的家庭,最後不知道是人家嫌我醜退貨了還是被我媽攔住了,這也成為了我後來堅信是我媽當時還愛過我的理由,要不然我現在就叫金三胖子😂😂。

二姐比我大兩歲,從小和父母同床同屋住直至10歲。我從八個月就跟奶奶同住直至8歲。我媽特別愛乾淨, 總是把自己的房間收拾好鎖起來怕亂;我爸特別喜歡帶二姐參加婚禮喪事吃飯聚餐,因為大家都誇你女兒好漂亮;我小時候最大的兩個渴望一個是想像二姐一樣睡媽媽的床,還有一個是想像二姐一樣坐在爸爸自行車的前槓上走各種“名場面”。

我8歲後跟著爸爸調動工作搬出了老家。即使出來單住,爸爸每天晚上吃完飯都是把10歲的二姐抱在懷裡看電視,而我只能躲在角落裡自己做了個小板凳。鄰居的房子半夜倒塌了,爸爸第一件事跳起來跑到我們房間,把熟睡的二姐抱走,媽媽把大姐喊醒拉走,就剩我一人還在屋裡睡著呢,但事情過後,她們都說我是笨蛋,睡得像豬一樣,明明她們都不是自己醒了跑出去的呀!我也覺得自己的確很笨,確實有豬的尿性。

小時候我家三個女孩兒,基本上都是小的拾大的舊衣服穿,有一次,我媽買了兩塊紗布給我和二姐做新衣服,我倆都高興得睡不著,我媽加班加點繡了兩個星期,給我二姐做了一件紗裙,漂亮極了,到現在我都記得粉色的,左前胸繡著兩朵花還有我二姐的名字,閃閃的發著光。但是我的那塊綠色的紗布,最後成了我媽房間裡大衣櫥的內襯。

一輛車五個車座,一個司機加我們一家五口出門遊玩是坐不下的。我媽每次眼皮都不抬說“小三不要去了,沒辦法坐不開。”每每惹得我大哭一場,還不得不被扔下。

這樣的事情太多太多了,我只是順手舉了幾個我從小到大每天都會發生最普通的例子。被嫌棄、被取笑、被忽略,在自己家裡是最差的、最醜的、最笨的。久而久之,我也認為自己是最差的,為不被嫌棄我開始會選擇逃避,我和二姐同班,一到週六周天或者暑假寒假,我都會第一時間跑回奶奶家,不想和父母在一起和二姐在一起,因為只要在一起,被說的那個永遠是我,好吃的好穿的永遠沒有我。後來爺爺奶奶去世了,我自動開始選擇討好,我在家裡多幹活,爸爸媽媽就會高興,就會對我好一點。我看爸爸媽媽高興了, 我就會加倍努力幹活。一直到現在,就算回到爸媽家,一大家人做飯那個人永遠是我。


我是三姐我怕誰


我就曾經有過自卑心理。

幼年期,家在農村,經濟薄弱,兄弟又多,所以上初中時,就不想繼續了,想出去掙錢抵擋貧窮的生活。

但家裡不同意,所以總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自卑感覺,覺得我不如別人,時間長了,就變得孤獨,不合群,形成了性格缺陷。

這樣的情況一直延續到自己工作掙錢,對金錢有一種偏執的看重。

依然自卑。

人到中年,很多事都明白了,慢慢的才放下,我不知道別人怎樣理解,但至少這是我的親身經歷。


風的顏色sm


不請自來,對於題主提出的自卑是不是性格缺陷,我發表下個人看法:

什麼是自卑?

答:自卑是一種因過多地自我否定,而產生的自慚形穢的情緒體驗。自卑心理的產生,主要來源於心理上的消極的自我暗示,在青少年比較常見。主要表現在對自己的能力、品質評價過低,還有一些特殊的情緒體現,如害羞、不安、內疚、憂鬱、失望等,嚴重自卑的人甚至會有輕生的念頭。

為什麼會自卑?

答:自卑的人多數是窮人!窮人從小生活在別人的眼睛裡。有人說你說的不全對,是的。但事實是大部分的確是這樣的。窮人從開始懂事的時候開始,就會比較自己和其他同齡人的穿著打扮、玩具,雖然孩童不會因為玩伴的穿著就不和你玩了,但是,窮人的孩子心裡是有比較的,我沒有人家穿的好,別人有的玩具我沒有,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中,慢慢的開始遠離別人,怕別人瞧不起自己。甚至別人會不跟你一起玩,對你冷眼相待。長大後這種自卑的心裡已經根深蒂固了,就算是你事業有成,擁有豪車豪宅。自卑的心裡還是會有所顧忌,往往不願意或不擅長與他人交流。

在這裡,發自內心給自卑的人一句話,永遠不要活在別人的眼裡,因為根本沒人不在乎誰,人只會關心自己,因為人是自私的。自卑只不過是你現在或以前的經歷,代表不了什麼。與比自己優秀的人交涉是每天必不可少的,相信你自己,你不比別人差什麼,自己的事情想怎麼做就怎麼做,這才是你的人生!




春風十里不如你還有酒


自卑是不是性格缺陷?

 

自卑可以說是性格缺陷,但同時,它也是我們個體趨向優越的原動力。

 

首先我們得搞清楚,什麼是自卑?它是一種情結,是指由於自卑感或缺陷感而引起的應激狀態、心理逃避和對虛構的優越感的代償性驅動力。如何去突破和超越這樣的情結是個難題,但一旦完成,我們就可以化腐朽為神奇。

 

其次,我們得分析下什麼樣的情境下,我們會產生自卑?

是因為工作?社會關係?夫妻或是父母、家庭?甚至是親子關係?不同的情境下產生自卑情結處理方法肯定也不同。比如:現在的工作自己並不喜歡,但為了生存或沒有更多的選擇只能去做這份工作;父母非常強勢,自己所有的事情都得聽從他們的意見和安排,哪怕是結婚以後還得處處受到制約;自己只是一名普通職員,無法給孩子更好的教育和物質資源;……這樣的困難和問題,作為普通人的我們都會面對,說明這樣情境下產生的自卑情結其實非常普遍,我們沒有必要認為這是無法解決的問題。

 

最後,我們如何來解決自卑的問題呢?

兩個方法:1、尋找真正的生命意義。個人的意義建立在對他人的生命有所影響和貢獻之上,一想到我個人所做的一切於他人於世界有益,我就很難再自卑下去。

2、學會與人合作。通過自己的人生經歷,總結出一些經驗及合作方式,反思這些是否是正解的?如果有所懷疑,回到經歷本身,重新提取和解讀,優化自己的為人、處事方式,學會與人良好合作,有了良好人際互動,很快你就會找到自己的位置,實現更美好的人生。

 

以上,是我讀過有關自卑方面書籍後的個人感悟。建議大家可以讀讀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個體心理學之父)的《自卑與超越》,書中有更為詳盡的對於自卑的精準解讀,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煙火在人間


自卑不是性格缺陷,而是一種情結;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有點自卑未必是件壞事兒,自卑本是促使人進步的動力。因為自卑會催生人制定發展自我的“優越目標”,如果一個人確定了自己的優越目標,他的生活方式將不再有偏差,一切行動都將切合這一目標。

首先我們要了解自卑是怎麼產生的?大多數人在童年時就形成了自卑情結,童年時期的內心沒有得到足夠的安全感和自尊水平低。

通常有三個方面:

一、生理缺陷。如果一個孩子存在生理缺陷,那麼他將很容易經受痛苦和陷入對自身缺陷的過度關注,除非有某位親近之人的引導,否則他們很容易過度重視缺陷,而忽視自身擁有的其他與常人不一樣甚至優於常人的地方,從而陷入厭惡自己。

二、過度的被溺愛。這使得他們認為自己的意願就是金科玉律,當某一天他不再是眾人關注的焦點了,其他人不再優先照顧他們的感受時,巨大的失落感會讓他感覺遭到了全世界的背叛。被寵溺的人長大後可能戴上冠冕堂皇的良善面具,或者變得非常“可愛”,卻只是為了伺機左右他人,而不是與人平等合作,造成別人對他的鄙視自尊心受到極大的打擊。

三、情感的忽視。這是一種容易帶來錯誤觀念的童年經歷,當需要愛與合作時往往得不到他人的重視,漸漸地心裡上形成了一種錯誤觀念,這樣的兒童無從得知愛與合作為何物。他們總會高估這種要求的困難程度,同時低估自己獲得他人幫助與善意的能力,降低了自尊水平。

當了解了自卑情結的形成後我們就可以來解開這個心結並超越它:

首先要尋找真正的生命意義,每個人解讀出的生命的意義都不同,然而真正的生命意義絕不是完全個人化的。所有真正的“生命的意義”都有一個共同標誌,那就是它們都具有普遍意義——能夠為眾人所分享,為他人所接受。它可以成為解決他人問題的一種樣本,它將個人意義建立在對他人生命的貢獻之上,一想到我所做的一切於他人有益,也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就真的很難再自卑下去了。

再者要學會合作,我們的人生要面對三大任務:職業、社會和兩性,我們都需要與其他人進行合作,才能更好地來完成。學習合作本應是兒童時期要做的事,但我們不能因年幼時錯過了,就來認定自己這一生不可能再更改,我們再也學不會如何與人合作了——並不是這樣!通過學習合作能有效的展現出優秀的一面並將之化為經驗,改變現有的處事模式,從而將自己拖出自卑的叢林,實現更美好的人生。

這只是我個人的觀點希望對你有幫助,謝謝!





九州同源貿易


自卑是一種消極的情感體驗,在心理學上,自卑屬於性格的一種缺陷,表現為對自己的能力和品質評價過低。當人的自尊需要得不到滿足,又不能恰如其分、實事求是地分析自己時,就容易產生自卑心理。一個人形成自卑心理後,往往從懷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現自己的能力,從怯於與人交往到孤獨地自我封閉。本來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也會認為“我不行”而放棄追求。

建立自信克服自卑的方法:

1、發現自己的優點和長處。

2、多與自信的人接觸和來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若常和悲觀失望的人在一起,你也將會萎靡不振。若你經常與胸懷寬廣、自信心強的人接觸,你一定也會成為這樣的人。多與有志向、有信心的人交朋友吧。

3、自我心理暗示,不斷對自己進行正面心理強化,避免對自己進行負面強化。當你碰到困難時,一定不要放棄。

4、樹立自信的外部形象。


多走路多運動


自卑是一種性格上的缺陷,是因為過多地自我否定而產生的自慚形穢的情緒體驗。其核心內容就是認為自己不如別人,無法趕上別人。形成自卑的原因很多,但它們都是通過自卑者本人的消極自我暗示所產生的。

自卑的危害有哪些呢,

第一、影響人的心理健康。在自卑者中,一些不良的情緒(如悲傷、恐懼等)很常見,長此以往,就會使人產生心理問題,甚至產生心理障礙。

第二、影響人的身體健康。長期的自卑會使人產生生理方面的變化,造成各種器官受損,導致各種心身疾病,如消化性潰瘍、高血壓等。

第三、影響人的社會適應能力。因為認知能力欠缺使人不能正確地對待問題,所以,自卑的人很難與人相處,也很難取得成功。

那麼,如何克服自卑呢,

正確認識自己。通過客觀地分析自己,公正地評價自己,可以恰如其分地發現自己的不足,不誇大,不絕對化,有利於恢復自己的信心。還可以發現自己真正的長處,制定適合自己的目標,減少失敗的發生,

1/2頁

從而增強自己的信心。

正確對待成敗。一個人不可能永遠成功,也不可能永遠失敗。所以,不必為暫時的失敗而灰心喪氣,以免加重自卑,形成惡性循環,也不必為一時的成功而過分沾沾自喜,產生優越感。優越感是自卑的另一表現形式,越是自卑的人越想體驗優越的快感,二者相互加強,容易導致心理障礙。

自卑並非真正存在,大多是自卑者自己虛構的,明白了這一點,克服它也就不難了。


摩神哥


不是

自卑只是人處逆境,欲罷不能之後的一種正常自我保護意識

因為自卑你會缺席很多情感聯繫的機會

因為自卑你會放棄很多你想爭取的東西

因為放棄你可以不用再回味傷感的滋味,不用對著別人對自己失敗的嘲諷

人生經營的不光是情感貿易順差,也帶著貿易逆差

善待自己,坦然面對,積極爭取


明月長空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自卑是一種因個人生理缺陷、心裡缺陷產生的輕視自己的心理,是不適當的自我評價和自我認識所引起的自我否定,自我拒絕的心理狀態。一個自卑的人對自己的評價低,總拿自己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比,拿自己的缺點與別人的優點比,總是覺得自己不如別人,時時處處處於緊張狀態,最後在惡性循環中導致自己的心理不健康的發展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