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引導孩子進行深度閱讀?

成雪拉姆


首先,選擇合適的書籍

閱讀首選是一些名著,但是不限於名著,只有適合孩子年齡階段心理特點及知識儲備的才是最好的!為什麼選好書籍這麼重要呢,因為要精讀書籍、深入閱讀,你起碼要能看懂這本書!選擇不當就會給閱讀造成層層阻礙。

比如名著的選擇。名著是人類文化的精華,閱讀名著可增長見識、智慧、提高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我發現有的家長讓小學中低年級就孩子就開始看《紅樓夢》,四大名著嘛,都要看的。但這個做法恕我不敢苟同!首先孩子的識字量不夠,他讀不懂呀!所以家長選擇的都是精簡版即所謂的青少年普及版,基本就走個大概情節。你根本就沒有接觸到這本書的精華,那談何深入閱讀,又談何收穫呢?試想讓一個小學孩子去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點,體會鳳姐說話藝術,感悟一個大家族興衰榮辱,鑑賞裡面的詩句,孩子做得到嗎?答案是否定的。你與其花費時間讓孩子瞭解皮毛不如放一放,等他大一點再說。去選擇適合孩子的書籍,比如《海底兩萬裡》、《森林報》、《寶葫蘆的秘密》或者《十萬個為什麼》等,或者放飛想象,或者深入自然,或者瞭解百科,孩子越感興趣,他的感悟就越多,就更願意去深入閱讀。



其次,帶著“功利性”去閱讀

閱讀和寫作是不分家的。深入閱讀是為了吸取養分,最終是為了輸出,成就自己的知識積累。所以我們在閱讀的時候也要帶著一定的功利性去讀:我讀這本書能夠讓我學習到什麼,它的故事情感語言等對於我的思想認識、寫作有沒有什麼借鑑意義?


第三,深入閱讀具體要做什麼:

1、看序言,開卷有益!

瞭解作者和寫作背景,創作意圖和經過。

人都是特殊時代和社會環境的產物,瞭解作者情況有助於瞭解作者要表現的主體思想,更好的領悟作者寄託於書中的感情。

瞭解大概情節,和大家對這本書的評價,再去看著本書更能快速的找到書中精華所在!

2、通讀全書

瞭解書的大致情節過程。

作為孩子要善於帶著想象的翅膀,把書面的文字變為腦中一副立體的圖形,每當掩上書本自己可以像放電影一樣想象一下書裡的內容。這樣可以更好的進入到書本的世界,培養孩子的想象和感受能力。這對以後寫作文也是很好的。

3、解讀人物特點。

作者筆下的人物也處於一個社會環境中,我們一樣要加以分析。這個人物的身份、性格、動作、神態、語言習慣是怎麼樣的。多問幾個如果,他為什麼要這樣選擇,如果不是這樣,他會不會出現另一種結局。


4、再次精讀全文。

(1)積累精彩詞句段

一本好書值得一讀再讀,每詞重點不同收穫也不相同。找出裡面好的詞段落,寫景寫人的都可以劃上線記錄或者摘抄下來,這是積累學習的過程。

(2)分析精讀幾個章節片段

分析一個片段(比如寫人/寫景)的寫作思路或角度。想一想能不能在自己的文章裡也這麼運用。嘗試仿寫!

(3)大聲誦讀,去感受它的美。

語文不僅要寫還要讀,這是美育的過程。文學素養的提高途徑之一,不要輕視!

最後,深入閱讀並不難,但需要家長指導。如果養成了好的習慣,將會受益無窮!

這裡是悟己語文,關注我,瞭解更多的語文知識哦!


悟己語文


跟深度閱讀無關,完全是家長過於急功見利,拔苗助長,如果你報著讓孩子讀點書就能提高寫作能力的想法,還是趁早放棄吧。

閱讀並不能立刻看到效果,4年級應該是10歲,從3、4歲左右開始讀繪本多說也就是幾百本,7、8歲左右能開始看文字的書,2-3年多點也就是200-300本薄一點故事書的量,就這點閱讀量想在作文上立刻看到效果,基本是在作夢。

從小開始閱讀,如6、7歲開始閱讀文字的故事書,按每週一本到二本故事的量。一般想看到一些效果,快一點要初中高中左右,這時在寫作時才能看到角度和深度的積累和變化。形成閱讀習慣的孩子會在作文上跟同學慢慢拉開差距,眼界、角度、深度、風格,結構都會有一些不一樣。他們會覺得寫作文並不困難,很輕鬆就能寫出一篇不錯的作文。而沒有閱讀習慣的孩子,閱讀量只停留在教科書、少量課外書和一些流行小說上,在寫作時很難寫出獨特的觀點,文章平淡無奇,泛泛而論,詞彙、結構或引用都非常的窄,作文也很難寫出高分。哪怕去補課,提高作文分數會花很大精力才能看到效果。

要是慢一點會在上大學時才能體會到閱讀量大給自己帶來的變化,喜歡閱讀的人,會經常深入思考,自己的三觀會比同齡人更早形成,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會更容易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不會人云亦云,無腦盲從。形成閱讀的習慣,並堅持長期的閱讀,不會在短期內看到什麼變化,但會小的地方開始影響和改變思維方式、氣質等因素,一旦遇到些事情很容易就看到跟同齡人之間的差別所在。

尹建莉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有單獨的篇幅來說閱讀的重要性。長期穩定的堅持閱讀,形成閱讀習慣之後,相當不斷的進行刻意練習,除了能在日積越累中鍛鍊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共情能力、思維方式、眼界,還能提高寫作能力。

寫作本身需要長期練習,初期大都是從模仿開始,比如小學寫作大都是一些相對固定的套路。孩子在初期寫作時,想把一件事表述清楚都很難,也無法理解邏輯關係。這可以通過一些方法進行引導,幫忙孩子輕鬆把作文寫出來,減少恐懼感。

點擊我的頭像,在前段時間回答過:如何引導孩子寫作文?裡面提到了一些簡單的方法,可以讓孩子快速而輕鬆的寫好作文。

先別想做什麼深度閱讀,先幫助孩子培養閱讀習慣,家長減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機、遊戲、看電視劇的習慣,多陪孩子看看書,閱讀潛移默化的去改變孩子,別心急,先堅持幾年閱讀再說。


戰隼


現在的我們,越來越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了,幾乎是全民閱讀了。

繪本對我們不再陌生。但我們如何幫助孩子進行深度閱讀,還有待探索。

深度閱讀要看閱讀的對象。

比如:針對0-6歲的孩子,引導時,我一般是這樣的:

先讓他看繪本的封面,然後,讓他自己從頭到尾看一遍書,看完了以後,讓他講一講,這個書大概講了一個什麼事情。

接下來,我再一頁一頁地給他讀,在讀之前,我會要求孩子根據圖片講一講他理解的東西是什麼,用一句話概括下來,然後,我再給他讀。

每讀完一本書,我會拿一個小本子把書名登記下來,然後讓孩子評論一下,這本書告訴了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對於大一點的孩子,我是這樣引導的。

先讓孩子自己看,然後,我抽時間也看一遍,看完以後,我會跟孩子一起討論這本書裡面有趣的章節,讓孩子講一講她從書裡接受到了哪些 信息,最後,我會讓孩子做一個讀書筆記,摘抄優美的詞句。

閱讀,主要靠的是平時積累,和不間斷的堅持,這也需要我們家長的耐心陪伴和堅持。

愛讀書的孩子,一般不會差到哪兒去。


茁茁媽育兒


爸爸媽媽們常常抱怨:孩子看了不少書,作文還是不會寫,閱讀理解還是不會做!很鬱悶呢!原因就在孩子沒有深度閱讀,也是所謂的精讀。

♡其實閱讀是分兩種的,一種是泛讀,一種是精讀。

孩子泛讀可以廣泛地涉獵,面越廣越好!健康的書看得越雜越好,就像孩子吃飯一樣,什麼都吃,營養成分就更全面,挑食的孩子可能就會營養不良。

精讀是在泛讀的基礎上開展的,讓孩子對一本書反覆地看,深入地理解,精讀有助於孩子理解、消化、吸收閱讀的養分。

♡如何引導孩子進行深度閱讀呢?

1.低齡的孩子(幼兒和小學一二年級)

可以一起親子閱讀,跟孩子一起交流心得,有意思的段落可以朗讀一下,朗讀幫助理解和體會。

2.稍大點的孩子(小學中高年級)

這個年齡階段的深度閱讀,大家比較熟悉的形式是學校里布置的寫讀後感、記讀書筆記和寫書評等,這些都是有效的精讀方法。

♡除了上面這些方式,還可以把深度閱讀的形式弄得豐富一點。

1.製作有趣的閱讀學習單。我就經常給我的學生和自己的孩子製作一些配合閱讀的學習單,我發個我設計的樣張供大家參考。

孩子最喜歡的角色,書中最喜歡的部分,覺得這本書怎麼樣?並說出理由。這些問題能夠初步檢測孩子的閱讀效果,這樣的閱讀學習單內容和形式可以是很靈活、很豐富的。

2.開展有趣的閱讀活動。

還可以開展有趣的閱讀活動,比如:製作一本書的名片,給書裡的人物寫封信等,有些書會改編成電影,可以讓孩子針對書和電影兩種藝術表現形式進行比較,這些活動我給我的學生和孩子嘗試過,孩子們都挺喜歡的,家長在家裡都是可以開展的。

以上這些閱讀活動我都整理到我的頭條號專欄【365天小訓練,閱讀寫作雙提升】中,撇開枯燥的閱讀和寫作材料,每天一個讀寫小訓練,有趣好玩,讓孩子愛上閱讀,掌握深度閱讀,實現語文高分。

我是動歷盒育兒袁老師,動歷盒創始人,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從事過十多年的家庭教育輔導、兒童培訓和心理諮詢工作,專注於3-12歲孩子的家庭教育,致力於將家庭教育方法圖表化、工具化。我在頭條號的幾個專欄,都是經過我的實踐研發出來的。歡迎關注,一起探討!

動歷盒育兒袁老師


應該說閱讀是有深度的,讓一群孩子讀同一本書,每人的收穫是不同的,家長不但要讓孩子從小多讀書,而且要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思維方式,讓他們從書籍裡吸收更多更優質的營養,並把閱讀能力轉化為寫作能力,這裡給家長提幾條建議:

一、 學會講述

有人說:“進行家庭教育最好的場合是在餐桌上。”每天晚飯時,父母可以讓孩子說說今天讀書的內容,讓他們像講故事一樣講給大家聽,小學三、四年級的孩子應該有這樣的能力了。

開始,孩子可能難以完成這個任務,說出的話無條理、不連貫,家長要隨時進行提醒和補充,耐心地鼓勵孩子進行講述。讓孩子學會複述與轉述,就是對文章內容的一種深入理解。

二、 進行討論

當孩子能夠把書上的基本內容講述出來後,家長可以和孩子對書上的內容進行討論,比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等,鼓勵孩子對書中的內容進行質疑,提出不同的觀點,這樣也會促進孩子對文章的深入理解。

三、 進行改編

讓孩子看到一個故事的開頭,猜測出幾種不同的結局,或是改動一兩個情節,比如問:“如果這個人沒趕上火車,他的命運會怎樣呢?”讓孩子嘗試將書上的內容進行改編,也是在通過激發孩子的想象力,進而提高創作能力的一個途徑。

總之,不是說一個孩子讀了很多書就能寫好作文,還要學會理解與思考,這樣才能真正吸納書中的內容,豐富自己的頭腦,達到閱讀應有的效果。


遠方老師在美國


首先要明確,即便家裡到處都是書牆,不證明孩子愛閱讀,會讀書。讀書多的孩子不一定寫作好。

閱讀與寫作的關係是:讀書是輸入,寫作是輸出。

輸入多了對輸出肯定會有幫助,但輸出是一項把輸入的知識進行先整合,再思考,最後表達出自己想法的能力。那麼,如何培養孩子深度閱讀?

1.減少新書投放,重溫經典舊書

其實讀書就分為略讀和精讀,可能有的快餐式地讀,我們看過一遍就不想讀了。但是一些經典的書一定是需要反覆讀的。首先要減少家裡新書的投放,新書的投放不要過於頻繁。不要孩子一看完舊書,就馬上給孩子提供新書。定期帶著孩子去重溫過去的書。孩子在不停長大,他的認知能力也在不斷變化。當他倒過去看過去的書的時候,他其實是有不一樣的收穫的。

如果孩子第一遍讀完了不想再讀,那第二遍,我們試一下換一種聲音讀好不好。第二遍我們用老奶奶的聲音,用小貓咪的聲音,或者用很小很小的聲音來讀。孩子可能又被你吸引了,再讀一遍。


2.多給孩子看細節玄機多的無字書

繪本沒有年齡限制,在給孩子讀很多長篇字幅的經典作品外,不要小看繪本的重要性。很多無字書和細節書非常鍛鍊孩子的思考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比如大衛.維斯納的無字書作品《瘋狂星期二》《海底的秘密》等非常值得細看、研究。還有瑪麗安娜.迪比克的作品,《第一次自己坐巴士》《老鼠郵差轉一圈》字很少,但細節非常多,我的孩子每次看都能發現不同的東西,連我這個大人看了都不禁拍手叫絕,特別好看。


3.讓孩子帶著任務去讀書

孩子已經上四年級了,完全可以帶著一些問題去讀。讀完這個故事,說說故事裡面有哪些動物?他們的出場順序是什麼?孩子領了這個任務,他可能會再去讀一遍,而且他會帶著思考去讀。

此外,我們還可以跟孩子有些深度的探討,也就是當孩子不會寫讀後感的時候,我們可以說讀後感啊,我們讀完了跟孩子聊一聊,你這個書裡面你喜歡誰?為什麼?如果換成是你,你又會怎麼做?促進他深入地思考。那麼會寫的,可以讓孩子寫讀後感。
另外,如果是買來的書,可以帶著孩子把精彩的段落畫下來,做一個重點的標註。還可以帶著孩子背誦書裡精彩的段落。這些都會加深孩子的深度閱讀。只有深度閱讀,才會促進孩子思考和判斷的能力。所以我們要帶著孩子把書讀厚,活學活用。

最後想說,閱讀是一輩子的事,不要帶著太大的功利心,想著讓孩子讀100本經典書就出口成章。比寫作更重要的是,孩子願意一輩子閱讀。

我是育兒達人果媽,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一起交流共同成長。

果媽閱讀


首先得說想要做到深度閱讀不容易,先來看看什麼叫深度閱讀

深度閱讀要求有逐步成熟的思維能力,有一定的閱讀理解的能力,有較大的閱讀量和知識量。這一般得是中學生以上才能做到,小學生能做到的極少。換言之,小學生通常是淺閱讀。

作為一名教師,我自己的觀察和經驗是:閱讀和寫好作文之間並不一定是正相關。一方面,孩子喜歡看的是什麼樣的書呢。如果只是繪本、漫畫、科普類、知識類的書,那麼本身對孩子寫作文的幫助就不是特別大。想寫好作文還是要多讀文學類的書。另一方面,寫作文也是需要興趣和天賦。有的孩子就是對語言文字很敏感,很感興趣,在寫作文上比較靈光。我也見到過題目中說的,孩子很喜歡讀書,但作文寫得一般甚至不怎麼會寫。寫好作文的前提是多讀書,多讀好書。但不能說讀書多就能寫好文章。

想要培養孩子深度閱讀,首先要讓他從小喜歡閱讀,養成習慣,積累閱讀量,擴大知識面,增長見識,儘可能多讀不同種類的書。然後還要讓孩子養成讀書動腦思考的習慣。孩子本身是有好奇心和求知慾,別去阻礙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儘可能讓孩子多讀些好書而不是平庸的甚至是垃圾書。還有讓孩子掌握些讀書的方法,做些標註和筆記,以便記憶深刻。

最後需要指出,閱讀本身也是需要興趣的,也需要一點天分。


木語MUYU評論


閱讀是方法問題,寫作文則是升化應用閱讀問題。就自己伴孩子閱讀談談心得吧!

我孩子沒讀過繪本,真正試讀是從唐詩開始,大家都知道每首唐詩都是一幅美麗的圖畫,三歲左右的孩子對色彩很敏感,剛開始讀詩時先用講故事的方式把這首詩的作者的趣事繪聲繪色的講給孩子,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故事中,之後把這首詩讀給他,再逐字解釋給孩子,緊接著把整首詩意給譯出來,最後用準備好的紙把詩畫的輪廓勾出來,一大堆的色彩促使他急於亂塗時,趕快教他背整首詩,這樣往往是畫還沒塗完他就能背出來,並且每個字的意思和詩意都很準確的說出來。我們伴孩子閱讀的目的就是讓他能儘早地把閱讀理解能力與寫作能力掛勾,所以在孩子塗完畫的同時讓他仔細地描述畫面內容,每描述一點我們就表揚他一次,如“你真行,這麼細小的特點都觀察到了,描述得栩栩如生,遲早會超過我的,我得向你學習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了,你得教我方法喲!”孩子的急於表現讓人無法抗絕,他立馬會更興奮地告訴你周圍他能看到的事物的特點,隨後我們趁勢讓他看天是什麼顏色,雲有什麼變化,甚至路邊的花草樹木和一切能看到的小動物都讓他描述一下,當然大人除了表揚還是表揚,把他的一點一滴的表達我給簡單理出一段通順的話再念給他聽,由於是他的傑作,他真是興奮地停不下來。

上幼兒園的孩子特別迷戀故事,每晚睡覺前都給他聲情並茂地讀《兒童文學》,《男孩故事》,《成語故事》等等書籍。每讀時都提出問題讓他回答,孩子的興趣很是濃厚,讀完一個故事他會問你一百個問題,你不能打擊他的興致,只能不厭其煩的一一作答,同時反問他故事的一些相關內容和他的看法。他往往會很準確地回答出來,伴孩子閱讀是一項艱鉅的任務,有時候真想偷會懶,但一想到以後孩子的學習又只能堅持下去。

轉眼上學了,有了看圖寫話內容,由於學前聽的東西及時的讓他用自己的語言輸出,孩子很自然的就能把畫中的事物給寫成小故事,這時我告訴他不管是寫話還是寫故事都是在寫生活,寫生活就得有主人(人物),人活動的過程(時間),人們在哪裡(地點),發生了什麼(事件),為什麼會發生這事(起因),這事是怎麼發展的(經過),這事後來怎樣了(結果),你對這事有什麼看法(主題觀點)。小學的作文大多是記敘文,圍繞這個方式孩子寫東西才有的寫,隨著年紀的增長,閱讀範圍不斷擴大,伴讀式也慢慢變成了他自己主動的閱讀。

總之,不管咋樣的書,得帶著問題去讀,得讀懂每一本書的每個故事,甚至是好的詞語或句子,讀書後必須有收穫,也就是能用到寫作中去,這個不是照抄照搬,而是觀點和方式。


暖心閒人


首先,寫作和閱讀是兩件事,家長不能把孩子“作文不出成績”歸結為“沒有深度閱讀”。

閱讀對孩子的心理和認知發展是具有長遠益處的,但並不是說經常閱讀的孩子就一定能寫出高分的作文,因為閱讀是一個“輸入”的過程,而寫作是一個“輸出”的過程。

家長如果覺得孩子寫作水平需要提高,可以對孩子進行針對寫作的訓練,但不應該去否定孩子的閱讀能力。

圖自shutterstock

據研究,長期閱讀對於孩子的發展有這些好處:

o 增加詞彙量🎓

一項挪威針對學齡兒童的研究發現,孩子平常有閱讀習慣(包括在兩歲之前經常接觸兒童讀物),他們的詞彙量在剛開始上學時就會高於同齡孩子的一倍以上。

而豐富的詞彙量有助於提高孩子們學習的能力,他們更容易理解老師說的話,傳授的知識點,也更容易跟上老師的進度。因此,相比於閱讀少的孩子,他們的學業成績會更好。

o 語言能力發展👬

2015年美國的一項研究考察了不同玩具包括書籍對兒童學習的影響。發現相比較於新型玩具或科技產品,父母給孩子講故事,閱讀書籍,包括讓他們接觸不同繪本,這些傳統教育方式更有利於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

這些在豐富語言環境下成長的孩子通常會表現出比同齡人更好的語言學習/溝通技能,比如小孩子能夠快速地學會新的詞彙並運用在和他人的交流中。他們通常也能夠更清晰、多樣地進行對話回覆。

o 激發想象力💡

2015年一項針對3至5歲學齡前兒童的小規模研究首次表明,幼兒期閱讀對大腦的影響是可衡量的,而且是積極的。在測量了孩子們的閱讀量後,研究人員在孩子們通過耳機聽故事時,對他們的大腦進行了核磁共振掃描。他們發現,經常閱讀的孩子在聽故事時,大腦與閱讀、口語、心理意象相關的區域都有較為明顯的激活。

心理意象能夠讓孩子“看見”抽象的概念。簡單來說,這意味著經常閱讀的孩子能更敏銳的接受信息,並將其轉換為易理解的模式,並且具備發散思維,能夠從接收到信息聯想到更廣的範圍。所以這些孩子通常會擁有豐富的想象力。

如何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呢?

圖自shutterstock

1)先讓孩子嘗試描寫自己最感興趣的東西💭

孩子通常會有自己喜歡的一些物品或人物,比如小玩具,小動物,或是某個動畫人物。家長可以向孩子請教這些他們熟悉並感興趣的事物,讓孩子先試著描寫關於這些東西的故事來增加寫作興趣,並鍛鍊寫作能力。

2)嘗試用不同的方式記錄日常📃

家長也可以鼓勵孩子通過寫日記來記錄日常生活,也可以在過節或朋友家人過生日時,寫一封信作為禮物之一。這樣不僅能夠增加孩子對於生活的體驗感,提供孩子抒發情感的渠道;而且可以鍛鍊孩子的文筆,增加寫作的敏感度和熟練度。

3)嘗試家庭文字創作比賽🆚

家長還可以在平常的家庭活動,或聚會上進行文字創作比賽。通過小遊戲的方式,每人輪流出幾個單詞,然後圍繞這些詞語來創作一個故事。以此讓孩子感受文字的多樣性,激發孩子的創作欲同時提升孩子對於寫作的熱情。

4)運用科技產品提高寫作能力💻

現在很多的手機,或平板電腦都有學習的軟件,家長可以讓孩子通過這些便捷的方式自主學習,比如通過閱讀同齡人的寫作範文或作品,來增加自己的詞彙,知識量,激發更多寫作靈感。

5)參加專業的訓練班也可以是一個好選擇✍

寫作是可以進行訓練的一種技能,專業的訓練班也不失為一種更有效率的提升方式。家長可以在和孩子溝通好的前提下,給孩子選擇好的老師,進行專業系統的寫作訓練,提高整體的語文水平。孩子可以在更專業的督導下接受針對性的強化訓練,並且也可能會因為有班裡其他小夥伴的陪伴,進步得更快。


閱讀是激發孩子思維想象的良好途徑,寫作是孩子表達抒發的一種方式。寫作能力可以是閱讀知識積累的一種體現,但並不能代表孩子的閱讀深度。家長應根據孩子的需要“對症下藥”,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訓練孩子的寫作水平。


歡迎關注頭條號"家有寶寶學心理”——全網超過400萬用戶信賴,專業的親子育兒心理社區,陪伴你和寶寶幸福成長。

Reference

Tejada, C. (2018). This Is Why It's Never Too Early To Start Reading To Your Children. HUFFPOST.

How To Improve Writing Skills For Kids: 14 Easy Tips. (2016). OXFORD LEARNING.


家有寶寶學心理


其實呢,這個現象和我家的孩子還真是比較像呢。

我們家因為我愛讀書的緣故,家裡最多的也就是書了。小時候自己沒能讀太多課外書,就不想孩子以後也有這種遺憾。所以從繪本開始,家裡就不斷的在添置新書。京東、噹噹他這個年齡段的書,幾乎買的不知道該買啥了,一不小心就買重複了。

書多了,孩子也在我的薰陶下逐漸喜歡讀書了,床邊、茶几上、車上、馬桶邊到處都堆著書,經常跑去上廁所,催促好幾遍才從裡邊出來,其實就是在裡邊看書。

但是提起寫作文,真的是頭大的一個事情!經常呆坐在書桌前,半天擠不出一個字來。平時活蹦亂跳、“廢話連篇”的小子,在作文年前就完全蔫了。

而我同學家的小女孩,比我家還小一歲,也是自己看看書,三年級的時候寫出來的東西真是讓人吃驚。羨慕死人






兩個孩子平時讀書的習慣都差不多,經常在一起,可是結果卻是天壤之別。

其實,每個孩子對書的理解都不同,男孩子看書記住了裡邊的故事情節,女孩子看書卻被優美的文字所打動。這點兒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不能強求,最關鍵的是讓他們保持好閱讀的習慣,保持對讀書的興趣!

所以,家長在這個時候不可以專門就讀書做什麼專項訓練,萬一方式不對,連讀書的興趣都給整沒了就得不償失。而是陪著他,讓他把每次閱讀的時候遇到的他覺得好玩的東西複述出來,或者摘錄出來,和他討論為什麼這個會讓人覺得好。這個地方這些寫的好的地方,以後孩子自己寫東西都時候能不能借鑑,或者稍作改變用起來,只要用得恰當。

我是從上學期才開始和孩子這麼去一點點改變的,現在已經看出來進步的跡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