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繞太陽有一年四季,大陽繞銀河系有什麼?會不會轉到一定位置地球不再適合人生存?

雄山納海


地球的一年四季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是太陽給予的,而是因為地軸和地球軌道面存在一個66°34′的傾斜角


這個傾斜角的存在使得地球向陽一面各緯度照射到的太陽光並不“均勻”,簡而言之就是兩極地區收到的太陽光較少而赤道地區較多,因此地球不同區域的一年四季只取決於太陽光是否直射該區域。

在地球因為太陽引力而以30km/s高速繞太陽公轉的同時,太陽也在受銀河系中心黑洞人馬座A*的影響而以220km/s高速繞銀河系中心公轉,每2.2到2.5億年公轉一圈,太陽系誕生46億年來已經轉了20多圈了,但太陽系依舊平平安安沒有受到什麼傷害。


從概率上來說由於整個銀河系內擁有數千億顆恆星,而這些恆星中有極少一部分處於超新星爆發的邊緣,如果太陽系在未來公轉路上剛好碰到臨近大質量恆星超新星爆發的話,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可能都會被高能輻射奪去生命,一些生物學家認為過去的5次物種大滅絕或許有一次是因為超新星爆發引起的。


除了超新星爆發的威脅外,太陽系所處的銀河系“三環”內還有一定數量的遊蕩黑洞,這些黑洞的噴流對生命來說也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不過考慮到恆星之間數光年的平均距離,未來太陽系途徑黑洞殺傷半徑的可能性還是很小很小的。

事實上雖然天文學家給出的太陽壽命極限是50億年後,但由於太陽光度每1億年增加1%左右,所以最多10億到20億年後地球海洋就會因為太陽光度過強而逐漸乾涸甚至是蒸發殆盡,地球將不再適合人類生存,而地球軌道後側的火星以及木星的眾多行星則有可能因為太陽光度的增加而變得宜居。

總體而言如果人類在未來一個世紀內沒有把自己“作死”,那麼在太陽系開枝散葉的人類文明生存能力將大大提高


宇宙觀察記錄


太陽繞著銀河系中心公轉一週的時間被稱為銀河年,一銀河年大約為2.3億地球年。而太陽系的形成時間大約為46億年前,所以太陽系已經過了大約20個銀河年。既然地球在公轉過程中會出現季節變化,那麼,隨著太陽系的公轉,整個太陽系的環境是否會發生變化?是否會使得地球在某些時間變得不宜居,從而出現物種大滅絕的事件?

在過去的20個銀河年中,地球上發生過不少於20次的物種滅絕事件,其中有五次十分嚴重。第一次物種大滅絕事件發生在4.5億年前,最終倖存下來的只有14%的物種。第二次發生在3.75億年前,四分之三的物種從地球上消失。第三次發生在2.5億年前,這次最為嚴重,96%的物種走向滅絕。第四次發生在2億年前,80%的物種滅絕。第五次發生在6500萬年前,76%的物種消失,其中包括長期主宰地球的非禽類恐龍。

可以看到,這五次大規模滅絕事件並非週期性的發生,兩次間隔時間有的是幾千萬年,有的是一億多年(相當於半個銀河年)。從這幾次事件中很難推斷出,太陽在銀河系中的週期性運動是否會引發地球上的物種大滅絕事件。

不過,在這五次物種大滅絕事件的前後和中間的某些時間,地球上還出現過小規模的物種滅絕事件。一些科學家根據統計結果推斷,地球上的物種滅絕事件會以大約3000萬年的週期反覆出現。對於這種現象,存在兩種解釋。

一種觀點認為這是由太陽系在銀河系中的運動所引起的。太陽相對於銀心的運動軌跡呈現為波浪形,而非像地球公轉軌道那樣呈現為橢圓形。因為銀河系中的密度並非完全均勻,這導致太陽會在銀盤上下方不斷震盪,每3200萬年的時間就會穿過一次銀盤。

太陽系最近一次穿過銀盤的時間是在300萬年前,而在200萬年前,地球上發生過上新世-更新世滅絕事件,此次滅絕事件的起因被認為是地球附近一顆超新星爆發產生的伽馬射線暴擊中地球大氣層,導致臭氧層被破壞,威脅的宇宙輻射直達地面。由於太陽系穿過銀盤時,周圍的恆星密度將會變高,地球附近發生致命超新星爆發的可能性也會更高一些。對於此次滅絕事件,無論是時間,還是起因,似乎與太陽系穿過銀盤相對應。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太陽有一顆十分暗淡的伴星——涅墨西斯星,它遠離太陽,與太陽相距1至3光年,公轉週期為2600萬年。每當涅墨西斯星運行到近日點時,它的引力擾動會把奧爾特雲中的天體引向太陽系內部,從而使地球被小行星或者彗星撞擊的概率增加。另外,太陽系週期性穿過銀盤可能也會引發奧爾特雲中的天體撞向地球。

不過,其他滅絕事件並非都是由小行星撞擊或者超新星爆發引發的,很多時候的起因是地球上的火山大規模噴發,或者氧氣含量變化、或者海平面上升與下降。由於這種時間尺度太過於漫長,人類所能瞭解到的情況十分有限。目前還缺乏相關證據,無法把地球上的物種滅絕事件與太陽系在銀盤中的週期性擺動或者太陽的潛在伴星相聯繫起來。


火星一號


根據天文科學家的計算,太陽以每秒230公里左右的速度圍繞著銀河系的中心公轉,其公轉的週期大約為2.2億年。太陽從誕生至今,已經繞著銀河系的中心公轉了20圈了,大家都知道地球上的四季之分是因為地球繞太陽公轉引起的,那麼在太陽繞銀河系的中心公轉的過程中,是不是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況呢?會對我們地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我們先不做定論,來看看在地球上的生物在過去的日子裡經歷了什麼,目前已知生物化石證據顯示出地球上的生物共經歷了五次大滅絕事件,分別是:

  • 1、從4.5億年前到4.4億年前的奧陶紀-志留紀大滅絕:在此次滅絕事件中地球生物中約26%的科與58%的屬從地球上消失;

  • 2、從3.75億年到至3.60億年前的泥盆紀大滅絕:在這期間大量的海洋生物遭受重創。


  • 3、發生於2.51億年前的二疊紀晚期的二疊紀大滅絕:這是已知的最嚴重的滅絕事件,地球上大約96%的生物在這個時候慘遭滅絕,此次滅絕事件也給地球上的曾經的霸主--恐龍的進化之路掃清了障礙。

  • 4、2億年前的三疊紀大滅絕:海洋生物再次遭到重創,另外爬行類動物也難逃其禍,據統計有約22%的科與47%的屬的生物在此次事件中滅絕。

  • 5、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滅絕事件: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滅絕事件了,自此之後著名的恐龍就退出了地球的歷史舞臺,另外還有約75%的物種跟著“陪葬”。可以說白堊紀滅絕事件為此後的哺乳動物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礎。

除了這五次大滅絕事件以外,地球上的生物還遭受了一些中、小級別的滅絕事件,為了節約篇幅,本人將它們整理成列表以供大家參考,如下表: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表中的7.4萬年前的那次小型滅絕事件中,我們人類的祖先差一點就滅絕了,根據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研究報告,大約7萬多年前,地球上的人類數量銳減,最少的時候地球上人口僅剩2000人!而引起這場災難的是因為印尼蘇門答臘島附近超級火山爆發,此次火山爆發噴出的火山灰佈滿了整個地球的大氣層,造成巨大的氣候變化。這種情況一直到石器時代的初期才得以改善,看到這裡,真替我們的祖先捏了一把冷汗。

因為年代久遠,以上滅絕事件原因現在只能依靠不多的線索來進行推測,科學家們經過研究發現這些滅絕事件主要是因為氣候變化、超級火山爆發、小型天體撞擊地球、超新星爆發、板塊漂移以及大氣成分的迅速改變等多種原因引起的。在這些原因中,除了超新星爆發以外,其它的都很可能是由小型天體撞擊地球引起的連鎖反應,根據數據分析,地球上每一次大規模的滅絕事件,幾乎都跟小天體撞擊有關。由此可見,宇宙中那些小天體對我們地球上的生命威脅是多麼的巨大。

通過以上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地球歷史上的生物滅絕有一定的週期性。因此我們可以大膽的推測:當太陽圍繞著銀河系中心做公轉運動時,其運行軌道有時會經過銀河系的星際物質密度較大的區域,在這個時候太陽系會受到鄰近密集天體的引力干擾,導致太陽系外圍長期穩定運行的彗星和小行星脫離它們正常的軌道,並大規模的向太陽系的中心移動,由此造成地球上的生物滅絕事件。

紐約州立大學的地質學家邁克爾曾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的月刊上發表一篇文章,指出太陽的公轉與地球上的生物滅絕事件有著很強的相關性,他在文章中說道,彗星和小行星等小天體會造成地球上的生物週期性的滅絕,並根據已有的數據計算出地球上生物的滅絕週期為2500萬到3000萬之間。如果這是真的,在下一次災難來臨之時,我們人類能不能逃過一劫呢?


魅力科學君


月亮圍繞著地球轉,地球圍繞著太陽轉,而太陽系則圍繞著銀河系銀河系轉,地球圍繞太陽一週需一年的時間,但是太陽圍繞銀河系公轉一週,需要約2.5億年的時間。



銀河系的直徑約為10萬光年,而太陽距離銀河系的中心約為2.5萬光年,在銀河系的中心,有一個密集的天體聚集區,這個地區我們稱之為銀核,太陽圍繞銀核公轉的線速度為220公里每秒,那麼圍繞一週需要的時間差不多是2.5億年了。太陽系形成於50億年前,也就是說,我們的太陽系,從誕生至今已經度過了20個銀河年。

太陽是太陽系的核心,它佔據了太陽系絕大多數的質量,太陽系的其它天體,都在太陽的強大引力作用下圍繞著太陽運轉,而太陽本身既有自轉,也有圍繞著銀河系中心的公轉。太陽的自轉週期目前的說法還不一致,有說25天的,也有說27天的,對於太陽的公轉週期也是一樣,目前還不能確定,有說2.5億年的,也有說2億年的。

地球因為圍繞著太陽運轉,所以地球與太陽距離隨著時間不斷變化,更重要的是地軸本身是傾斜的,所以地球上會有一年四季的區分。既然地球圍繞著太陽公轉有一年四季,那麼是不是可以以此類推,認為太陽系圍繞著銀河系公轉也會存在類似的一年(銀河年)四季的變化呢?

太陽系位於銀河系的一條旋臂上,而距離銀河系的中心比較遠,科學家認為,在太陽圍繞銀河系公轉的過程中,相比於四季的更替,太陽系在銀河系中轉動更需要注意的是銀河系中的小行星等潛在威脅。由於太陽在圍繞銀心公轉的時候,太陽系受到的來自宇宙空間的輻射不會有明顯的變化,因此是不會存在類似的週期的。雖然對於地球的氣候影響不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太陽圍繞銀河系一週會發生什麼情況完全無法預知。

此前有科學家稱,通過對地球上古生物的化石分析認為,地球上的生物,大概每2.5億年之內就會出現一次大的生物滅絕事件。所以說,有關科學家認為,太陽系圍繞銀河系一週是一個挺危險的事,因為如果太陽系穿越暗物質聚集區的話,就會擾動奧爾特星雲,進而導致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概率大大增加。但是總的來講呢,太陽系圍繞銀河系一週不會帶來什麼明顯的變化,因為如果變化太大了的話,那麼地球上的生物,早就應該滅絕乾淨了。


鏡像科普


東漢時期,張衡提出渾天說,歐洲哥白尼又提出日心說。其實,都錯了,太陽在銀河系邊上,繞銀河系中心旋轉。
太陽是個有名的二百五。它繞銀河系中心跑每秒250公里,轉一週2.5億年。

地球有四季,是地球自己歪歪愣愣的引起的。至於太陽對銀河系沒聽說過有傾角,只能靠我們猜想了。

太陽一生是100億年,正好繞銀河系轉40周。現在,已經繞20周了。該發生的四季變化,已經發生了。我們猜想:太陽系繞銀河轉一週,地球上可能出現一次興衰。也正像四季一樣,春夏秋冬。但是,人類到現在的歷史太短。等我們總結規律前,人類早已飛出太陽系,尋覓適應人類生活的另一個家園。


創新數


答案是不好說,但一般來說是不會,首先太陽系的形成已經有46億年曆史了,而太陽系圍繞銀河系公轉的週期約為2.25億年左右。

也就是說在過去的46億年當中,太陽系已經圍繞銀河系轉了20多圈了,結果地球依然存在,且還孕育出了大量的生命。

所以根據這個經驗來推斷,地球在一定範圍的時間階段內,發生環境突變的可能性很低,而且銀河系已經是一個非常穩定的星系了。

這個星系在很多很多年之內都不會發生劇烈的變化,但科學家預計在30億年到40億年之後,銀河系會與仙女座相撞,屆時地球的情況會如何還不好說。

當然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地球的環境是否適合人類生存,實際上和太陽的關係要更大,因為地球上的光和熱都源於太陽的輻射。

如果太陽有一天毀滅,地球的溫度將會掉到零下100度以上,這個時候的地球將變成一塊死亡之地,人類要麼和地球一起毀滅,要麼趁早離開地球。

不過我們也不用太過於擔心,因為太陽至少還有50億年的壽命,那麼如果人類這個種族不滅絕的話,是有充足的時間離開地球,甚至離開太陽系的。

所以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當人類的技術達到一個臨界點的時候,我們必然會放棄地球,去往更加遙遠的星辰大海.....


種植恆星


答:不排除這種可能性,因為銀河系中存在很多危險天體。


銀河系中有近2000億顆恆星,太陽系在距離銀心2.6萬光年的地方繞著銀河系運轉,運轉週期大約是2.3億年,也叫做一個銀河年。

由於銀河系實在太大了, 太陽系在數萬年的公轉過程中,周邊環境的變化不大;但是在數百萬年,甚至上億年的運轉過程中,太陽系周邊環境變化就不能忽略。


目前太陽系的周邊環境相對穩定,基本沒有太危險的天體存在,但是銀河系在旋轉過程中,不同軌道半徑下的天體,公轉角速度是有區別的,這將導致太陽系公轉到不同位置時,周邊環境將發生變化,也可能有一些危險天體靠近太陽系。

銀河系中的危險天體,就有黑洞、中子星和超新星,其中黑洞產生的黑洞噴流,以及中子星產生的脈衝噴流,如果太陽系正好近距離穿過噴流,那麼對地球生命來說絕對是致命的。

近地超新星爆發也是一大威脅,100光年以內的超新星爆發,會徹底摧毀地球的大氣層;1000光年以內的超新星爆發,都會對地球產生嚴重影響。


根據天文學家目前的觀測,比較有危險性的兩顆恆星,是距離地球640光年的參宿四,和距離地球7500光年的海山二,這兩顆恆星都有可能在未來數千年內爆發。

其中海山二已經在1843年4月,進行了一次偽超新星爆發,當時亮度僅次於天狼星;海山二高達100倍太陽質量,一旦死亡將形成可怕的“超超新星爆發”,比參宿四(19倍太陽質量)的超新星爆發更為劇烈。太陽系在圍繞銀河系公轉過程中,就有可能靠近這些危險天體。


地球上有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以及數十次相對較小的生物滅絕事件,比如在200萬年前,就出現過一次海洋生命滅絕事件。

美國堪薩斯大學的科學家發現,這次滅絕事件極有可能和天蠍-半人馬座超新星爆發有關(距離地球380光年),因為他們在海底發現了異常的鐵-60同位素,這正好和200萬年前的海洋生命滅絕時間相吻合。


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這個問題問的有思考有深度,太陽帶著它的“全家”在圍繞銀河系的中心(銀心)運轉的過程中還真有可能遇到危險,在某一時刻地球的位置將不再適合人類生存。

首先,太陽的公轉運動時所處的位置對於地球的影響。

我們知道地球圍繞太陽系的中心(太陽)不停運轉,太陽也是圍繞銀河系的中心(銀心)不停的運轉,地球運行的軌道相對是比較固定的,它圍繞太陽公轉一週一般是365天,根據地球所處位置的不同會對地球有較大的影響,例如:不同的位置對應地球不同的經緯度、也一年之中不同的四個季節,從而影響人類的生存。同樣,在太陽圍繞銀心運轉時,根據所處位置的不同,肯定也會對於太陽有較大的影響,由於太陽作為太陽系的絕對主宰,幾乎主導著太陽系內的一切,如果太陽受到了影響,那地球也將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到時地球還是否適合人類生存,那需要打個問號。

其次,星際物質對地球的影響。

自地球形成以來,曾有多次小天體墜落事件的發生。據統計,每年墜落地球的隕石數量可達幾十萬噸,但因為不少隕石很小,因而不易被發現。都已經被太陽或者地球自行清除。然而,隨著太陽在銀河系的位置變化,地球遇到星際較大天體碰撞的幾率大大增加,巨大隕石的撞擊不僅會激起遮天蔽日的塵埃雲,導致某些生物的滅絕,還可能擊穿地殼,誘發大規模的岩漿和構造活動,甚至改變地球的軌道參數,影響地球的自轉速率,使地球不適合人類生存,甚至更直接一點,直接將地球撞解體,人類直接消失。

高密度天體對地球的影響。

愛因斯坦指出物體使周圍空間、時間彎曲,在物體具有很大的相對質量(例如一顆恆星)時,這種彎曲可使從它旁邊經過的任何其它事物,即使是光線,也改變路徑。當太陽系在圍繞銀河系運行的軌道運行到收受到大質量天體影響比較劇烈的星際空間時,太陽光到達地面的強度有可能減弱,使地球氣候變冷而逐漸進入冰凍期不再適合人類生存。如果更極端一點,地球和太陽的運氣不好,正好進入了黑洞的事件視界,因為黑洞是極大的質量的濃縮,它周圍的時空彎曲到了極致,即使是光線也無法逃逸,人類、地球、太陽都會連骨頭都剩不下。

我是科學探秘007,如果你同意我的觀點請點擊關注、轉發+評論,來和我一起探索宇宙的奧秘吧!


科學探秘007


盤古大陸為什麼會分解?地球上為什麼大規模的造山運動?恐龍滅絕遭到小行星撞擊並且還有持續50萬年的火山噴發是怎麼回事?月球上恐怖的月海是什麼因素形成的?那時候的地球似乎遭受到什麼巨大外力的擠壓。以後這種擠壓會不會再次發生?

有資料說,太陽系繞銀河系運動並不是在銀河系相對固定的地方,也是橢圓形軌道的。太陽有時在銀河系旋臂中間,有時在旋臂外邊。如果銀河系旋臂中間的渦流能對地球產生巨大的擠壓力,就可以解釋以上的疑問了。現在太陽系位於獵戶座旋臂的外圍,所以造山、較多的隕石撞擊等活動停止了。

現在回答問題,太陽系繞銀河系可能會造成地球上的造山運動、長時間的火山噴發、較多的隕石墜落、生物大滅絕等事件。


直指見性


最新數據銀河系的直徑大約是20萬光年,太陽系位於銀河系的一條旋臂上,距離銀心大約2.6萬光年。太陽系正在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繞銀心運動,大約2.5億年繞銀心一週。

太陽大約形成於50億年前的原始星雲,地球的歷史也有46億年了,這意味著從太陽系誕生開始繞銀心運動了大約20圈,也就是經過了20個銀河年。

地球生物五次大滅絕

  1. 第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發生在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導致生活在水中的無脊椎動物大量滅絕;
  2. 第二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發生在3.65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同樣是海洋生物大量滅絕;
  3. 第三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發生在2.5億年前的二疊紀,這次滅絕事件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大滅絕事件,地球上大約96%的物種全部滅絕,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脊椎動物滅絕;
  4. 第四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發生在2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大量的爬行動物和海洋生物滅絕;
  5. 第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發生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導致統治地球大約1.6億年的恐龍家族整體滅絕;

科學家對這幾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的原因推測,有氣候鉅變、海洋退卻、板塊活動頻繁、天體撞擊等猜想。


生物大滅絕和太陽系繞銀心的運動有關嗎?

前邊已經說了太陽系繞銀心運動的週期大約是2.5億年,而五次生物大滅絕的時間間隔5000萬年到1.3億年不等,沒有明顯的週期性。很難推斷出生物大滅絕事件和太陽繞銀心的運動有關的結論。

地球上除了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還有一些相對規模較小的生物滅絕事件,統計起來大約是以2600萬年為週期發生。

科學家為了解釋這種週期性滅絕的現象給出一種猜想,認為太陽有一顆伴星被稱為涅墨西斯星或者復仇星,這顆恆星是一顆紅矮星。由於本身比較暗淡很難被觀測到,大約每隔2600萬年會到近日點,週期性的對太陽系施加影響。


太陽系的外圍奧爾特雲有大量的長週期彗星,即柯伊伯帶的小行星,太陽伴星的迴歸會擾亂彗星和小行星的原有運行軌跡。導致大量的彗星向內行星飛來,導致大量的天體撞擊事件。但是目前尚未發現它的存在,只是一種假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