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宅了两个月了,天天过得像猪一样,已经没有自控力了怎么办?

月半钅呙


深有同感。

这两个月我过得跟你差不多的日子,每天吃了睡,睡了吃,玩下手机,追一下剧,过的倒是逍遥自在。美其名曰,躺着也是为国家做贡献,居家修行。肚子上的赘肉是一天天的增加,体重是一天天的增重,现在,我的当务之急,就是需要快点减肥,我是那么的爱美,保持身材是重中之重。

今天是星期四了,之前处于半复工状态,从这一个星期开始,我们家基本处于恢复常态了,儿子儿媳要按时上下班了,老公的工作也开始忙起来了,我和小孙女还是呆在家里,想要出去走走,或者去公园遛遛,还是没有那么方便,出入还是要检查体温,再重要的是还不敢去人多的地方。

继续呆在家里,要想减肥,要想保持好的身材,还真的要下定决心了。

于是,我立了一套减肥方案。

按照减肥方案去做,其实需要很大的意志力,意志力也可以说是自控力。

我们大多数的人,对于自控只是一时的行动,而力不从心和失控是常态,也因此,我们很多人被思想,情绪,欲望所支配着。

我也是一样,说好了要减肥,但是桌子上摆着色香味俱全的饭菜,却总是控制不住食欲,吃了还想吃,桌子上摆着各种零食,明明肚子还是饱的,总是想要去吃。

狂吃猛吃对于要减肥的人来说,可是有害无益的,那么,一个人没有多少自控力了怎么办?

那还是只能靠自己啊,只有自己的意志来主导自己的行为,按照自己制定的好的方案去实施并付出行动,在大众面前展现出一个好的自己。


华南HUANAN


深有同感。

这两个月我过得跟你差不多的日子,每天吃了睡,睡了吃,玩下手机,追一下剧,过的倒是逍遥自在。美其名曰,躺着也是为国家做贡献,居家修行。肚子上的赘肉是一天天的增加,体重是一天天的增重,现在,我的当务之急,就是需要快点减肥,我是那么的爱美,保持身材是重中之重。

今天是星期四了,之前处于半复工状态,从这一个星期开始,我们家基本处于恢复常态了,儿子儿媳要按时上下班了,老公的工作也开始忙起来了,我和小孙女还是呆在家里,想要出去走走,或者去公园遛遛,还是没有那么方便,出入还是要检查体温,再重要的是还不敢去人多的地方。

继续呆在家里,要想减肥,要想保持好的身材,还真的要下定决心了。

于是,我立了一套减肥方案。

按照减肥方案去做,其实需要很大的意志力,意志力也可以说是自控力。

我们大多数的人,对于自控只是一时的行动,而力不从心和失控是常态,也因此,我们很多人被思想,情绪,欲望所支配着。

我也是一样,说好了要减肥,但是桌子上摆着色香味俱全的饭菜,却总是控制不住食欲,吃了还想吃,桌子上摆着各种零食,明明肚子还是饱的,总是想要去吃。

狂吃猛吃对于要减肥的人来说,可是有害无益的,那么,一个人没有多少自控力了怎么办?

那还是只能靠自己啊,只有自己的意志来主导自己的行为,按照自己制定的好的方案去实施并付出行动,在大众面前展现出一个好的自己。



广西华华


哈哈[捂脸]!我前两个月也这样,每天一回老家和大家坐一起,嘴巴就动不停,天天说减肥,吃的时候非要吃撑着才放碗,然后每晚又熬夜,第二天都是睡到大中午,起来帮忙做饭吃了又睡,整天昏昏欲睡,感觉一点劲都没有,懒懒散散的,一点动力都没有。每天晚上睡的时候都在心里说,明天一定要起来早点锻炼身体,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可是第二天闹钟一响,还是爬不起来,把闹钟一关,又继续呼呼大睡去,自控力真的是一点都没有,直到从老家回来一上称,我的天130多斤,镜子里的自己简直是不忍直视,吓死自己了[流泪],于是在心里默默发誓一定要早起,多运动,不能再多吃,开始减肥,要慢慢恢复以前的身材了,以前身材虽然不是很苗条,但还是匀称的人,所以再吃就要去那种大码女装店买衣服了,经过这十多天的努力,终于下了五斤了,虽然不是多少,但还要继续坚持,坚持到原来的体重!



伊人物语离网


说说我自己的状况:回来有两个月了,一不上班就会有惰性!晚上十一点多睡,上午十点多不想起床!最近快解封了,每天晚上我尽量早睡,到七点钟放下手机,陪家人聊天!

这几天总结,七点之后不在玩手机容易进入睡眠状态,睡眠质量也比较高!晚上睡得好,早上也容易起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马玉爱生活


谈谈自己的真实经历吧

从一月中旬开始休息,一直到三月初上班,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几乎都宅在家里,家有两周岁的小宝一枚,自己准备报考2020年注册会计师考试

开始放假还能坚持看书,毕竟开始放假,上班时的生物钟还在,不过坚持没多久真的坚持不住了,因为家里的宝宝真的很闹腾,看孩子这项工作真的比上班要累得多的多,自己的作息时间完全被宝宝打乱了,就这样颓废了一个月,后来越来越觉得自己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就想着改变,先从作息时间开始,努力调整宝宝的作息时间,只有宝宝的作息时间稳定,我才能合理安排我自己的学习时间

上午一般不学习,起床后就收拾屋子,给宝宝洗漱,做饭,然后陪宝宝玩会,准备午饭,吃完饭一点半左右带宝宝午休,宝宝睡着了我才能安心学习,一般两个小时左右,晚上7-10点直播课,三个小时,晚上11点多宝宝才睡觉,等他睡着了,我会听课

我删掉了手机里所有的游戏软件,短视频软件,因为自制力不行,所以只留了微信读书,实在不想学了就看会书

不论咋样,学习也好,工作也罢,这些都是自己的事情,只要对得起自己就好!


潇潇12994


一开始的几天大家突然放这么多的假都感觉非常高兴,兴奋,在家各种吃,各种睡,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有的已经在家呆了一个多月之久,显然已经吃不动,睡够了,不知道一天该做点什么了,其实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但是每个人不同的事,有些人的自控能力非常强,知道自己未来要做什么,现在要怎么去做,为未来要做的事情打基础而不是天天无所事事,趁着这段时间把自己等我专业技能好好的打磨打磨,等疫情过后自己的专业能更上一层楼,超出更多的人,让自己停下来多读几本好书,现在没有那么多的应酬,也没有人约你逛街,正好可以有时间自我总结,知道自己差在哪,在哪方面可以提升自己,自控力都是自己给自己下的目标,并且坚决的照着目标完成,每天给自己定下个小目标,并且完成,几天下来你会觉得很有成就感,而且还会觉得每天都过得很充实,自己也有提升。





钻石人生童童


我相信不止你一个人是这样,很多人因为疫情宅在家两个月都是吃了睡睡了吃,什么都没有增加唯独体重

说出我的亲身体验想要改变回到之前的生活作息习惯,只有开始恢复正常上班以后,宅在家的两个月我的作息是每天下午一点起床晚上凌晨三点才睡,一直强制自己早睡都不行,三月初复工想要提前调整作息直到上班前一天晚上都仍然熬夜,上了一天班过后生活就已经恢复正常,学习培训早睡早起一切都如期进行,所以建议楼主也不要太过紧张,等疫情过后生活就会恢复正常,如果平时做事情也是自控力很差的话,那我建议也要循序渐进的来改变,养成一些习惯一定是日积月累的



我女神


这就是习惯成自然喽。宅的这段日子,大部分人都会有种颓废的感觉,但也有少部分人自律性极强,就像我所在的跑步群,每天都有人在坚持锻炼,各种方式,有器械,有力量,甚至真的有人在阳台跑过半马!我就不行,除了吃,就是在做吃的,除了睡,就是在床上!

就这样待了半个多月,感觉实在不行了,体重明显蹭蹭的上啊。于是先试着调整下作息,尽量和平时一致,后来又试着出去到开阔地走走、然后跑起来……再后来,工作恢复,一切照常!

行动起来,一切都会回来的!


一孟之言


我今年在家呆了不到一个月,比起大家,肯定算早早就上班的,但是相比往年,已经休息很长时间了。在家的那段时间,确实特别颓废,一天就是躺着玩手机、看电视。像你这种情况,如果离上班的时间不远了,我觉得你可以适当调整一下自己的作息时间,不然上班以后,会格外不适应的;


你好兰州


安利凯利·麦格尼格尔的 《自控力》。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需要提高自控力,但大多数人都不知从哪里开始,甚至走在完全相反的路上。我们每天都在和自己斗争,早就想减肥,可还是控制不住伸向炸鸡火锅汉堡的罪恶之手;周末想看书学习,可一不小心拿起手机刷抖音,一晃一天就过去了;熬夜几年天天顶着黑眼圈和痘痘起床,可一到晚上就是不想睡,躺在床上玩手机,再困也要撑到夜里两点。

我们羡慕那些每天早起、坚持健身、控制饮食、朋友圈里天天英语学习打卡的朋友,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到如此自律的?为什么我们天天把自己搞的焦头烂额、精疲力竭,还是生活得一团糟呢?

在自我怀疑的间隙,你有没有想过,也许不是你自控力不足,而是你真的不了解自控力、不会使用自控力、甚至走在与其相悖的路上,才让自己如此狼狈呢?

想要科学地拯救自己,所以入手了《自控力》这本书,前前后后完整地看了四个月,同时结合自身实践,最终得出结论:掌握科学的方法比盲目去做更有用。这本书值得所有想要变成更好的自己的盆友去看。

进入正题。

《自控力》此书的优点是:1、有大量案例,读来浅显易懂,从科学角度解释了自控的原理,纠正了一些普遍存在却极为关键的错误观念;2、提出了一些简单易行的实操方法,非常好用。

此书的一个小小的瑕疵是:作者为了能够解说得通俗易懂,导致篇幅过长、信息冗余、知识点分散,实际上可用信息占比并不高。

因此本文将书中信息进行提炼,整合关键知识,并附以书中实操攻略,你不会错过书中任何要点。看完这篇总结吧,你不需要再去看书。这篇回答3w字左右,建议你收藏起来,配合自己的意志力挑战,多读几次。边读边实践,你会有很多惊喜的收获。

00 导言-欢迎阅读自控力入门

我们对自控力的错误理解,阻碍了我们的成功,并且给自己带来了更多的压力。自律的生活并不会让你筋疲力尽,反而有利于健康。弄清自己如何失控、为何失控,是执行自控的前提。

意志力缺陷是人之常情。每个人都在以某种方式抵制诱惑、癖好、干扰和拖延。这不是个体的弱点或个人的不足,而是普遍的经验,是人所共有的状态。所以我们不要因为太因此苛责自己,认为自己不如旁人。

阅读这本书,要以自己为研究对象,对自己实施书中的自控力实验。选择一种自己现在面临的意志力挑战,无论是熬夜晚睡、沉迷手机或者抽烟酗酒,只要是你想改变的。让我们一起开始吧。

01 我要做、我不要、我想要:什么是意志力?为什么意志力至关重要?

意志力就是驾驭“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这三种力量。

### 什么是意志力?

我们大脑中的前额皮质的主要作用是让人选择做“更难的事”。前额皮质的左边区域负责“我要做”的力量,它能帮你处理枯燥、困难或充满压力的工作;右边区域控制“我不要”的力量,它能克制你的一时冲动。以上两个区域一同控制你“做什么”。

第三个区域位于前额皮质中间靠下的位置,它会记录你的目标和欲望,决定你“想要什么”。这个区域的细胞活动越剧烈,你采取行动和拒绝诱惑的能力就越强。这个区域会记住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 意志力有什么用?

在原有的冲动系统和本能系统之上,我们进化出了自控系统。本能和自控,构成了我们的两个自我。在意志力挑战中获胜的关键,在于学会利用原始本能,而不是反抗这些本能。自控系统和生存本能并不总会发生冲突,在某些时候,它们会互相协作,帮我们做出更好的选择。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绪和行为的人,都会活得更幸福。他们的生活更快乐,身体更健康,人际关系更和谐,恋情更长久,收入更高,事业也更成功。能够更好地应对压力、解决冲突、战胜逆境,活得也更长。自控力比智商更有助于拿高分,比个人魅力更有助于领导别人,比同理心更有助于维持婚姻幸福。

### 如何用自我意识弥补意志力缺陷?

想要更加自律,最重要的是清楚自己什么时候需要意志力。首先你要意识到自己某个时刻在做出决定,不仅仅是决定去做的那一刻,甚至包括你此前的准备工作以及其他会影响这件事的决定。大多数人做决定的时候就像开了自动挡,有时候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已经做了决定,因此不知不觉就像诱惑投降了。这也是为什么注意力分散的人更容易向诱惑屈服。

### 超级实用Tips:

❤️ 培养自我意识:给冲动的自我起名字。

意志力挑战就是两个自我的对抗。冲动的你想要什么?明智的你又想要什么?你可以给冲动的自我起个名字,比如把及时行乐的人叫做“饼干怪兽”,把爱抱怨的人叫做“评论家”,把总是不想开工的人叫做“拖延者”。在他们占上风的时候,你就能意识到他们的存在。这还能帮你唤醒那个明智的自己,唤醒意志力。

❤️ 培养自我意识:记录你的决定。

首先要知道,什么样的决定需要意志力。至少选择一天,把你做的决定都记下来。在这天结束时,分析你所做的决定,哪些有利于你实现目标,哪些会消磨你的意志。观察一下,你究竟是怎样屈服于冲动的。你甚至不用设定一个自控目标,只需要看看你能否及早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什么样的想法、感受和情况最容易让你有冲动,想些什么活着暗示什么最容易让你放弃冲动。

❤️ 增强意志力:每天5分钟训练大脑冥想。

我们可以像锻炼肌肉一样训练大脑。经常让大脑冥想,不仅会变得擅长冥想,还会提升自控力、注意力,管理压力、克制冲动、认识自我。

在冥想时,我们要做的是专心呼吸。感受自己的呼吸,刚开始时,你可以在心中默念:“呼”、“吸”。你可能会走神,但不用担心。

在冥想训练里做的事正是在生活中也要面对的——收回注意力,专注于最初的目标。自控力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断偏离目标,又不断把注意力收回来。

02 意志力的本能:人生来就能抵制奶酪蛋糕的诱惑

自控力不仅和心理有关,更和生理有关。当你最需要意志力的时候,你能够学会将自己的生理机能调整到这种状态。这样,当你再面临诱惑的时候,自控力就成了你的本能反应。

### 身体的意志力“储备”

自控力是一项生理指标。当遇到意志力挑战时,你的本能促使你做出潜在的错误决定,应激反应让你更加冲动。此时最有效的做法是先让自己放慢速度,让自己的各项生理指标降下来,再做出决定。

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意志力储备:吃什么,住在哪里。焦虑、愤怒、抑郁和孤独,慢性疼痛和慢性疾病。任何给身心带来压力的东西都会影响自控力的生理基础。

### 训练你的身心

增加自控力生理基础的两个方法:锻炼和睡眠

#### 锻炼

对起步者来说,锻炼对意志力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不仅如此,锻炼的长期效果更加显著。锻炼能提高心率变异度的基准线。改善心情、缓解压力的锻炼时间不需要很长,每次5分钟即可。

只要是你想做的,就是最好的起点。整理花园、散步、跳舞、做瑜伽、团队运动、游泳、逗孩子、逗宠物,精神饱满地打扫房间、逛商店,都可以是有效的锻炼途径。把运动的定义扩大一些,任何能让你离开椅子的活动,都可以看做是一种锻炼。

#### 睡眠

长期睡眠不足更容易感到压力、萌生欲望、受到诱惑;还会很难控制情绪、集中注意力、无力应付“我想要”的意志力挑战。

对于有些人来说,睡眠本身就是一种意志力挑战。强迫自己去睡觉没有用,真正需要去做是远离那些让自己没法睡觉的事情。比如,11点前关掉电脑和电视,而且不能再开始新的工作。

### 压力是自控的敌人

意志力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比如睡眠不足、饮食不良、久坐不动和各种消耗能量的事情,或是身心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之下。压力是意志力的死敌。但我们常常想方设法增加自己的压力。当今社会越来越大的压力和越来越严重的恐慌情绪,会摧毁我们的意志力。

### 超级实用Tips:

❤️ 找到真正的意志力威胁?

对你的意志力挑战来说,最重要的是认清什么是需要克制的内在冲动。哪些想法或感觉迫使你在不情愿的时候做出决定?实地观察:下一次你受到诱惑的时候,试着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

❤️ 储备意志力:通过呼吸实现自控。

提高意志力的生理基础,冥想练习就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它不仅能够训练大脑,还能提高心率变异度。将呼吸频率降低到每分钟4~6次,也就是每次呼吸用10~15秒时间,比平常呼吸要慢一些。

放慢呼吸能激活前额皮质,提高心率变异度,有助于你的身心从压力状态调整到自控力状态。坚持这个练习能增加你的抗压性,帮助你做好意志力储备。当你面临意志力挑战的时候,都可以尝试这种方法。

❤️ 储备意志力:5分钟“绿色锻炼”。

5分钟的“绿色锻炼”就能增加自控力。比如:听喜欢的歌在小区慢跑;工作间隙找一片绿色的草地伸个懒腰;呼吸新鲜空气;和宠物狗玩耍;不需要太长时间,几分钟的间隙即可达到改善心情、缓解压力,储备意志力的效果。

❤️ 储备意志力:睡个好觉。

一个晚上良好的睡眠对保持意志力十分重要(良好睡眠);此外,周末补个好觉(补觉);一周的前几天睡个好觉储备能量(储存睡眠);或者是打个小盹(打盹)都可以。

❤️ 储备意志力:放松。

从压力和自控力恢复的最佳途径就是放松。每天都可以拿出时间来放松一下,尤其是当你处于高压环境中或者需要意志力的时候。要注意的是,能提高意志力的放松是真正意义上的身心休整。

类似瑜伽结束时的放松流程:你需要躺下来,用枕头垫着膝盖,腿稍稍抬起。闭上眼睛,做几次深呼吸,感觉你的腹部有起伏。如果觉得身体某处很紧张,可以有意识的挤压或收缩肌肉,然后再放开。放松身体的每个角落,保持5~10分钟,享受这种除了呼吸什么都不用想的状态。

❤️ 压力对你的意志力产生影响了吗?

担忧和过度工作是如何影响你的选择的?饥饿和疲劳会不会消耗你的意志力?身体疼痛和疾病会不会消耗你的意志力?愤怒、孤单和悲伤的情绪会不会消耗你的意志力?

试着找出持续一整天或一整周的压力,看看它对你的自控力产生怎样的影响。

03 累到无力抵抗:为什么自控力和肌肉一样有极限?

人们早晨的意志力最强,然后意志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把“我想要”安排在意志力最强的时刻。自控力就像肌肉一样有极限。自控力用得太多会疲惫,但坚持训练能增加自控力。

### 为什么意志力存在局限?

自控力就像肌肉一样有极限。因为每次使用意志力它都会有消耗,所以自控可能会导致失控。

自控是所有大脑活动中耗能最高的一项。当大脑发现可用能量减少时,它便会保存能量。资源不足时,大脑会选择满足当下的需求;资源充足时,大脑则会转向选择长期的投资。

重要的意志力规则: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处理”我想要“做的事,那就把它安排在你意志力最强的时候做。

### 训练“意志力肌肉”

控制自己以前不会去控制的小事,可以训练自控力肌肉。比如,改变站姿、不再跷二郎腿、戒掉甜食、去记录支出情况等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你养成习惯,关注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选择更难的而不是最简单的事情。通过不断练习,大脑开始习惯于三思而后行的自控策略。

如果你想彻底改变旧习惯,最好先找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训练自控力,提高意志力,而不是一开始就设定一个过高的目标。

### 自控力是否真的有”极限“?

疲惫是一种大脑的预先警报系统。自控力的极限像身体的极限一样,我们总是在意志力真正耗尽之前就感到无法坚持了。而我们对自身能力的认知会决定我们到底是放弃还是坚持。

只要你愿意,你就有意志。“意志力肌肉”可以在正确的激励下坚持更长的时间。

你的“我想要”,可以帮你挺过意志力假疲惫。要注意的是,有时候我们最强的动力并不是我们所以为的那样,也不是我们觉得“应该是”的那样。要从实践中找到真正的“我想要”!比如,作为一个家长,更重要的动力是“享受当家长的过程”,还是“当个好家长”呢?

### 超级实用Tips:

❤️ 分析你的意志力波动。

自控力从早上到晚上会逐渐减弱。试着观察自己在什么时候意志力最强,在什么时候最容易放弃。有没有在其他时候觉得自己恢复了意志力。了解自己,可以让你更明智的规划日程。

❤️ 意志力饮食方案:让你的意志力稳定供应。

血糖突然增加或减少会影响身体和大脑使用糖分的能力。低血糖饮食能够让你的血糖保持稳定。瘦肉蛋白、坚果和豆类、粗纤维谷类和麦片、大多数的水果和蔬菜,都可以达到保持血糖稳定的目的。

❤️ 锻炼意志力:找到属于自己的意志力训练方法

1、增强”我不要“的力量:戒掉口头禅、不跷二郎腿、用不常用的手进行日常活动:比如吃饭和开门

2、增强”我想要“的力量:每天都做一些事(但不是你已经在做的事)

3、增强自我监控能力:认真记录一件你平常不关注的事,比如支出、饮食、花在上网和电视/手机的时间。通过自我记录来“量化自我”。

你可以选择一个和自己的面对的意志力挑战有关的练习。即便你的实验结果不会直接服务于你的目标,也能为你的意志力挑战积攒能量。

❤️ 挺过疲惫:你的疲惫感是真的吗?

下一次你觉得自己“疲惫”得没法自控的时候,试着挑战一下自己,挺过第一波疲惫感。注意不要训练过度。

❤️ 你的“我想要”的力量是什么?

当你的意志力告急时,你可以挖掘你的“我想要”的力量,让自己恢复能力。面对你最大的意志力挑战时,你可以考虑以下动机:

1,如果挑战成功,你会收获什么?

2、如果挑战成功,还有谁会获益?你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你的家人、朋友、同时、雇主或者雇员、街坊邻居?

3、如果你现在愿意做困难的事,那么一段时间后,这个挑战将会变容易。你能想象出,如果你在这个挑战中取得进步,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你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吗?如果你知道你还有更大的进步空间,现在的不适是不是变得值得了呢?

找到最能让你坚持下去的动力。找到真正的“我想要”!

04 容忍罪恶:为何善行之后会有恶行?

当我们将意志力挑战看成衡量道德水平的标准时,好的行为就会允许我们做一点坏事。为了能更好地自控,我们需要忘掉所谓的“好”与“坏”,关注最终的目标和价值观。

### “道德许可”的陷阱

不是每一次自控力失效都是因为真的失去了控制。有时,我们是有意识地选择了在诱惑面前屈服,我们成为了“成功自控”的受害者。

只要我们的思想中存在正反两方,好的行为就总是允许我们做一点坏事。这就是“道德许可”。”道德许可“不仅会批准我们做坏事,也会让我们错失做善事的机会。所有被我们“道德化”的东西都不可避免地受到”道德许可效应“的影响。如果你去锻炼了就说自己很”好“,没去锻炼就说自己很”坏“,那么你很有可能因为今天去锻炼了,明天就不去了。

重要的是,这不是血糖含量低或者缺乏意志力造成的,这个原因是心理而非生理性的。心理学家调查这些纵容自己的人时,他们都认为自己做决定时能够自控,没有失控。他们也没有罪恶感,相反,他们认为自己得到了奖励,并以此为傲。

这种对补偿的渴望常常使我们堕落。因为我们很容易认为,纵容自己就是对美德最好的奖励。我们忘记了自己真正的目标,向诱惑屈服了。”道德许可“会诱使我们做出背离自己最大利益的事。它让我们相信,放弃节食、打破预算、多抽根烟这些不良行为都是对自己的”款待“。

### 关于过去的进步

即便你没有把意志力挑战当做衡量道德的标准,你也有可能陷入”道德许可“的陷阱。这是因为,进步本身被道德化了。进步是好的,但我们总是容易把进步当做放松的借口。

进步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在于进步给我们带来的感觉。进步可以激励人,甚至可以提高未来的自控力,但前提是,你要把自己的行动当做努力完成目标的证据。你要盯紧自己的目标。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总在寻找停下来的理由。改变你的关注点:不再是“你觉得你取得了多大的进步”,而是“你的目标有多坚定”。你不应该想着“我做到了,好了,现在我可以做点我真正想做的事了”,应该想着“我做这件事是因为我想要……”

### 关于未来的补救

“道德许可”不仅计算过去的好的行为,同样可能看到未来,认为我们计划要做的善行也值得称赞。有时候,大脑会对完成目标的可能性感到兴奋,它错把可能性当成真正完成了目标。这很好的解释了,我们想到未来的选择时,就会很容易犯下错误。我们不断期望明天能做出和今天不同的选择,但这种期望是错误的。比如,我今天先不去健身了,但我保证明天会去。

这种乐观精神让我们能在今天放纵自己——尤其是当你确信自己下次不会做出同样选择的时候。在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一个朋友想要在N天后打算节食减肥,于是认为现在要抓紧多吃几顿火锅和烧烤。这种乐观精神会让我们对未来设定更高的目标,来弥补自己之前的糟糕表现。

我们需要减少行为的变化性。比如我们身边可能就有这样的例子。小明想要做一个素食主义者,他希望自己每一天三餐都能做到。如果他早餐时吃了培根和三明治,那就说明今天不是个好日子。那就意味着,他中餐和晚餐也可以吃肉了。他告诉自己,明天会是开始改变饮食的好日子。所以他一直没有成功。于是他制定了“晚餐前做素食主义者”的规定,晚上6点前坚决做一名素食主义者,但在晚餐时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这样他就不会有借口把挑战推到晚上或者第二天。

这个方法能有效地终结我们内心的挣扎,让我们不再去想自己是否得到了奖励。这样的规定还能让你打破一种幻觉,即觉得自己明天要做的会和今天做的完全不同。

你的生活里有没有这样一个规则,来帮你结束内心的挣扎?

### 当罪恶看起来像美德

我们迫切想给诱惑我们的对象加以道德标准,好让我们在放纵自己的时候毫无负罪感。当我们想获得放纵许可的时候,我们会寻找任何一个美德的暗示,为自己放弃抵抗做辩护。同时我们还认为,良好的选择可以抵消放纵的行为。

健康光环:我们在选择健康食品的时候感觉良好,因此对接下来放纵自己的做法一点也不感到愧疚。只要使你放纵的东西和使你觉得品德高尚的东西同时出现,就会产生光环效应。

当我们用“好”和“坏”来界定食物和商品时,“感觉良好”会取代常识判断。

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为了省钱,结果在打折商店里花的钱比在普通杂货店里购物还多。我们一直只关注每张收据结尾处写的“你节省了______!”,却忽略了自己总共花了多少钱。当你踏入折扣店的那一瞬间,你就被笼罩在商店的“光环效应”之下了。

当“光环效应”影响到你的意志力挑战时,你需要找到最具体的测量标准(比如卡路里、花费、消耗或浪费的时间),以此判断这个选择是否和你的目标相符。

比如我认为刷知乎能够学到东西,我就会任由自己玩手机。我应当衡量浪费的时间,找到测量标准:知识/时间的比例。

我们需要觉得自己想成为做正确事情的人。从本质上看,道德许可就是一种身份危机。我们之所以会奖励自己的良好行为,是因为我们内心深处认为,真正的自己想做坏事。从这点来看,每次自控都是一种惩罚,只有放纵自我才是奖励。想要走出“道德许可”的陷阱,我们就要知道,那个想要变好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如此一来,我们就不会认为那个冲动、懒散、容易受诱惑的自己是“真正”的自己了。我们就不会再表现得像个必须被强迫完成目标、然后为做出的努力索要奖励的人了。

### 我们应该怎么做

去道德化。

在追求自控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把所有的意志力挑战都放在道德标准的框架中。如果只按照“正确”和“错误”来判断做过的事,而不是牢记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就会带来与目标相抵触的冲动,并允许我们做出妨碍自己的行为。想要做到始终如一,我们就需要认同目标本身,而不是我们做好的事情时的光环。

### 超级实用Tips:

❤️ 深入剖析:善与恶

这一周,试着观察你意志力挑战成功和失败的时候,你是怎么对自己和他人解释的。

1、当你的意志力挑战成功的时候,你会不会告诉自己你已经很”好“了?当你屈服于拖延症或某种诱惑时,你会不会告诉自己你太”坏“了?

2、你会不会以自己的善行为借口,允许自己去做些坏事?这是无害的奖励,还是阻碍了你实现更长远的意志力目标?

❤️ 意志力实验:取消许可,牢记理由

关注对自己的承诺,而不是关注单纯的进步。回忆一次拒绝诱惑的经历会给我们道德许可;回忆为什么当时拒绝了诱惑,会让道德许可消失。

一个简单易行的提高自控力的方法是:记住我们为什么会拒绝诱惑。

❤️ 深入剖析:你是在向明天赊账吗?

当你要做与意志力挑战有关的决定时,注意一下,你脑海中是否闪过了“未来再好好表现”的承诺。你是不是告诉自己,明天会弥补今天的过错?这对你当下的自控有什么影响?

一直保持关注,从今天关注到明天,你是不是真的做到了你所说的?或者,“今天放纵,明天改变”的循环是不是又开始了?

❤️ 意志力实验:今天和明天毫无区别

一个有趣的技巧,帮助人们克服这种“明日复明日”的想法。当你想改变某种行为的时候,试着减少行为的变化性,而不是减少那种行为。

如果让烟民每天都抽同样数量的香烟,他们的总体吸烟量会呈下降趋势。因为这会打破吸烟者通常会有的“明天会有所改变”的依赖心理。

❤️ 深入剖析:你正在被光环笼罩吗?

你会不会因为关注一个事物最有益的品质,而允许自己沉溺于它?有没有什么“神奇词语”会给你放纵的许可?比如“买一送一”、“全天然”、“淡”、“有机”、“为了慈善”、“零脂肪”。这一周,看看你是否被那些破坏长远目标的光环所笼罩。

❤️ 深入剖析:你觉得自己是谁?

当你思考自己的意志力考验时,你觉得哪部分的你像“真实”的你?是那个想追求目标的你,还是那个需要被控制的你?你是更认同自己的冲动和欲望,还是更认同自己的长期目标和价值观?

当你想到你的意志力挑战时,你觉得自己是能成功的人吗?还是说,你觉得自己需要被彻底压抑、完善或改变?

05 大脑的弥天大谎:为什么我们误把渴望当做幸福?

我们的大脑错把奖励的承诺当做快乐的保证,所以,我们会从不可能带来满足的事物中寻找满足感。

### “我想要”的神经生物学原理

多巴胺系统使人为了奖励而付出努力。多巴胺控制的是行动,而不是快乐。奖励的承诺保证了被试者成功的行动,从而获得奖励。当奖励系统活跃的时候,他们感受到的是期待,而不是快乐。

任何让我们觉得会让自己高兴的东西都会刺激奖励系统。令人垂涎的美食、咖啡的香味、窗口半价的招牌、性感的陌生人的微笑。大量分泌的多巴胺使这个新的冲动对象对你来说至关重要。当多巴胺劫持了你的注意力,大脑只会想如何获得或重复那个触发它的东西。

进化根本不关心你快乐与否,但它会利用对快乐的承诺,让我们不停地为生计奔忙。大脑正是靠对快乐的承诺让你不停地去狩猎、采集野果、工作和求爱,而不是让你直接感受快乐。

### 现代科技与多巴胺

现代科技“及时行乐”的特点,加上原始的激励系统,就让我们成了多巴胺的奴隶,从此欲罢不能。

因为我们知道自己可能会收到新消息,或者下一个更新的视频有可能让我们捧腹大笑,我们就不停地点击刷新按钮,点击下一个链接,像得了强迫症一样查看自己的设备。有没有让你想起被微信和抖音支配的恐惧(手动狗头

手机、互联网和其他社交媒体可能是无意中激活了我们的奖励系统,但电脑和电子游戏的设计者是有意识地控制了人们的奖励系统。“升级”和“获胜”随时可能出现,具有不确定性的“得分”和“升级”会让你的多巴胺神经元不停燃烧,让你像是被粘在了椅子上一样。对于意志力不够坚定的人来说,游戏和毒品一样令人上瘾。所以才有那些不吃不睡玩游戏猝死的案例。

### 分泌多巴胺的大脑:神经营销学的崛起

零售业的方方面面都设计得让我们更有购买欲。比如最具诱惑力的商品放在店铺前面和中间(服装店尤其如此)。免费试吃的样品,它包含了两个奖励的承诺——免费和食物。对一个满脑子预算的母亲来说,最能激活她奖励系统的就是省钱的机会。

大脑的奖励系统对新鲜感和多样性也会有反应。因此一些食品和服装品牌会在标准套餐的基础上推出新品,或是为旧款式推出新颜色。

价格上的巧妙设置。买一送一。减价60%。在打折零售价旁边加一个高得离谱的“建议零售价”(服装店、电商网站)。你的大脑快速计算出省了多少钱,而且(毫无逻辑地)认为这个差价是你赚到的钱。如果再加上时间限制和数量限制,你很可能为了不需要的东西大抢特抢一番。

气味营销学。卖家也可能通过味觉和嗅觉让消费者产生并不存在的欲望。让人食欲大开的气味并不一定是店里的食物飘出来的,而是通过精心设计的装置释放到人行道上的,也就是一个气味扩散系统,我们闻到的只是经过强化的化学品。百货公司会让每个部门散发不同的香味(比如,母婴用品区——婴儿粉、游泳区——椰子、内衣区——紫丁香)。

了解了这些知识之后,我们可以做个多巴胺侦探,看看周围的世界有多少多巴胺陷阱。

我们可以尝试观察,寻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厨具店燃烧蜡烛的香气。购物中心的刮刮乐折扣卡。服装店的模特照片。电商网站的美图。赌场里几乎全裸的广告女郎、随便吃到饱的自助餐以及暗示着胜利的灯光和嗡嗡声。

理解购物的秘密。为什么有些东西在商店里看起来那么吸引人,但回到家却那么令人失望——因为家里没有扰乱你判断的多巴胺!为什么无聊的时候总想冲进食品店,不是为了买食品,只是为了进去看看——大脑在引导她寻找刺激多巴胺产生的东西。这令我想起工作日的下午三四点钟,我通常有些疲惫但还没到下班时间,虽然并不饿,也很想去楼下的711逛一圈。(而且通常都会买一些东西,即便我希望省钱和减肥。)

### 让多巴胺发挥作用

我们想要感觉到自己的欲望。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喜欢逛商店、翻奢侈品杂志、在开放日参观豪宅。

虽然多巴胺让我们做出了一些与长期意愿相悖的事情,但我们可以从神经营销学家那里学到一些东西,试着把我们最不喜欢的东西“多巴胺化”。

做不太喜欢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时,可以想个办法让自己分泌一些多巴胺。通过音乐、时尚杂志和电视,让自己在做通常会推迟的任务时,产生更多多巴胺。比如带上不喜欢的文书工作走进喜欢的咖啡厅、边喝热巧克力边完成工作。想象自己努力工作会后取得的最佳结果,让自己产生一些多巴胺。

圣诞音乐和节日的味道放在一起能让购物者更愉悦,更愿意待在商店里。因此,我们也可以用节日音乐和蜡烛,帮助自己完成整理房间的任务。虽然你可能一直都不愿意开工,但也许你会很享受这种略带激动地打扫房间的感觉。真正做起来并没有想象中可怕,美妙的多巴胺帮你找到了开工的动力。

### 多巴胺的阴暗面

奖励的承诺也会给我们带来压力,渴望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堕落了。多巴胺的首要功能是让我们追求快乐,而不是让我们快乐。它不介意给我们来点压力,即便这会让我们在追求快乐的时候觉得不快乐。

奖励系统有两大武器:胡萝卜和大棒。胡萝卜就是奖励的承诺。大脑中有一部分区域会预见快感和计划行动。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会刺激这些区域,同样也会向大脑的压力区域发出信号,刺激压力荷尔蒙的释放。结果是,当你期待目标时,你也感到了焦虑。这时候,我们很需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那种感觉就像生死攸关、命悬一线。

我们误把渴望的感觉当做了快乐的保证。追求奖励是多巴胺的主要目标,所以,即便你经历的事物和原本承诺的并不相符,它也不会给你释放“停下来”的信号。

最好的情况是,屈服于欲望消除了“奖励承诺”带来的焦虑——这种焦虑会让你想要更多的东西。但是最终,你会非常崩溃,感到不满、失望、羞愧、疲惫、恶心,或者觉得没有刚开始那么快乐了。

当人们注意到奖励的承诺不过是假象时,魔咒就解开了。如果你强迫你的大脑,让它一边期待着奖励——获得快乐、幸福和满足,结束痛苦和压力,一边真切地感受现实状况,那么大脑最终会调整它的期望值。

比如暴食者会发现即便嘴巴和胃口都满了,他们的大脑仍想要更多。只有他们吃得更多的时候,焦虑感才会增加。我们误以为的快乐源泉,其实正是痛苦的根源。

### 欲望的重要性

当我们错把欲望当快乐,我们就遇到麻烦了。这时候,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消除欲望。当一个人不再期待快乐的时候,他便失去了期望,最终可能会陷入严重的抑郁。

奖励的承诺并不能保证快乐,但没有奖励的承诺却肯定会带来不快乐。有了奖励的承诺,我们就会屈服于诱惑。没有奖励的承诺,我们则会失去动力。如果我们想拥有自控力,就需要区分让我们的生活有意义的真实奖励,和让我们分散精力、上瘾的虚假奖励。

欲望是大脑的行动战略。它可能对自控构成威胁,也可能是意志力的来源。我们可以利用多巴胺和奖励的承诺来激励自己和他人。欲望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重要的是欲望将我们引向哪个方向,以及我们是否足够明智,知道什么时候该听从欲望的声音。(金钱也是如此,世事皆如此?)

### 超级实用Tips:

❤️ 深入剖析:是什么让你的多巴胺神经元不停燃烧?

你知道什么会刺激你的多巴胺分泌?食物?酒精?购物?Facebook?还是其他东西?试着观察是什么吸引了你的注意力,是什么给了你奖励的承诺,强迫你去寻找满足感?

❤️ 深入剖析:谁在控制你的多巴胺神经元?

把逛商店或看广告当做一种游戏,观察一下零售商和营销人员究竟是如何刺激奖励承诺的。你闻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当你知道这些暗示都是经过精心设计,专门要诱惑你上钩时,你就能看清它们到底是什么,也就有希望成功抵御它们了。

❤️ 意志力实验:为了你的“我愿意/我要做”挑战分泌多巴胺。

做不太喜欢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时,可以想个办法让自己分泌一些多巴胺。通过音乐、时尚杂志和电视,让自己在做通常会推迟的任务时,产生更多多巴胺。比如带上不喜欢的文书工作走进喜欢的咖啡厅、边喝热巧克力边完成工作。想象自己努力工作会后取得的最佳结果。

❤️ 深入剖析:欲望的压力。

大部分人会更关注对快乐的承诺,而不关注多巴胺刺激欲望时感到的不快乐。这一周,看看你能否发现渴望会引发压力和焦虑。如果你屈服于诱惑的话,你觉得这是自己对奖励承诺的反应?还是在缓解焦虑?

❤️ 意志力实验:测试奖励的承诺

找一个常常让你放纵自己的诱惑因素,测试一下奖励的承诺。你之所以会受到诱惑,是因为大脑告诉你,你会很快乐。例如,零食、购物、电视、游戏、某些和网络相关的浪费时间的事情。

关注你放纵的过程,不要急着去体验。注意这种奖励的承诺给你什么感觉。期待、希望、兴奋、焦虑、流口水……你的大脑和身体感觉到了什么?

然后,允许自己接受诱惑。和你的期望比起来,这种体验怎么样?奖励的承诺有没有消失?它是否仍然让你吃得更多、花得更多、待得更久?什么时候你会感到满足?你是否达到了一种没法继续的程度,因为你太饱了、太累了、太沮丧了、没时间了,或是无法得到“奖励”了?

进行这项练习的人通常会有两种结果。一些人发现他们并不需要想象中那么多的东西;另一些人则发现这种体验完全无法让他们满足。这就暴露了奖励的承诺和实际体验之间的差别。这两种观察都会让你对曾经无法控制的事有更强的自控力。

06 “那又如何”:情绪低落为何会使人屈服于诱惑?

为了避免压力导致的意志力失效,我们需要找到能让我们真正快乐的东西,而不是虚假的奖励承诺,也不是空洞的改变承诺。

### 为什么压力会勾起欲望?

想得到快乐是一种健康的生存机制,是人类的本能。压力,包括愤怒、悲伤、自我怀疑、焦虑等消极情绪,会使你的大脑进入寻找奖励的状态。

压力带来欲望,是大脑援救任务的一部分结果,人脑也希望能维持人的心情。所以,当你感到压力时,你的大脑会指引着你,让你去做它认为能带给你快乐的事情。

当你面对压力时,你面前的所有诱惑都会更有诱惑力。(心情不好的时候更容易喝醉。)

大多数人情绪低落时,都会选择奖励的承诺。缓解压力最常见的方法就是那些能激活大脑奖励系统的方法——吃东西、喝酒、购物、看电视、上网和玩游戏。多巴胺向我们承诺,我们会感觉良好的。因此,当我们想要更快乐的时候,释放大量的多巴胺是再自然不过的做法了。我们把这种反应称为“缓解压力的承诺”。

奖励的承诺和缓解压力的承诺会导致各种各样不合逻辑的行为。对经济状况表示担忧的人会通过购物来排解内心的焦虑和压抑;暴饮暴食的人会吃更多的东西;万分焦虑的拖延症患者会继续拖延下去。“想要更快乐”这个目标总是战胜了自控力的目标。

但我们已经知道的是,奖励的承诺并不总意味着我们会得到快乐。通常,我们缓解压力的办法反而会让我们更有压力。

最有效的解压方法包括:锻炼或参加体育活动、祈祷或参加宗教活动、阅读、听音乐、与家人朋友相处、按摩、外出散步、冥想或做瑜伽,以及培养有创意的爱好。最没效果的缓解压力的方法则包括:赌博、购物、抽烟、喝酒、暴饮暴食、玩游戏、上网、花两小时以上看电视或电影。

有这样一个例子,主人公想去上瑜伽课,但每次真的要去上课的时候却总是感到压力想要逃课,想要躺着宅着,或是选择其他轻松的生活方式。但她真正去上瑜伽课之后,觉得那比记忆中的感觉还要美好。她在课后用手机存了一个语音备忘录,描述自己做完瑜伽后的美妙感觉。用来在想逃课的时候提醒自己,不能在压力面前相信自己的冲动。所以,有没有什么东西能提醒面对压力的你,到底什么才能让你感到快乐?

### 恐惧管理

根据“恐惧管理”理论,当人类想到自己的死亡时,很自然会觉得害怕。我们会去寻找保护伞,寻找任何能让自己觉得安全、有力量、得到安慰的东西。(比如我每当听到意外事故死亡的例子,或是年轻的互联网从业人员得了重病的例子,就想要享受人生。)

“恐惧管理”理论可以为我们解释很多关于意志力失效的问题。当我们意识到自己不会永生时,我们会更容易屈服于各种诱惑,就像是在奖励和减压的承诺里寻找希望和安全感一样。

当人们想到自己的死亡时,他们就会买更多的东西,更愿意购买给自己安慰的食物,也会吃更多的巧克力和曲奇饼干。新闻中的死亡报道会让观众对豪华轿车、劳力士手表等彰显身份地位的东西产生更积极的回应。对很多人来说,购物是让自己更乐观、更有掌控感的快速途径。

事实上,根本不需要用真实的死亡来威胁我们,让我们开始消费——电视剧和电影就能造成这种效果。我们家里有一半的东西都是这么买回来的。我们觉得心情有点糟糕,此时正好有机会购物,脑子就会有个微弱的声音(或许是多巴胺神经元)告诉我们:“买这个吧——你只是不知道自己想要这个!”

### “那又如何”效应:为什么罪恶感不起作用?

酗酒的人因为喝酒感到痛苦。但他们的痛苦不仅仅源于宿醉,很多人还感到罪恶和羞愧。但他们更可能在当天晚上或以后喝更多的酒。罪恶感驱使他们再度饮酒。

这就是意志力的最大威胁之一:“那又如何”效应。这种效应描述了从放纵、后悔到更严重的放纵的恶性循环。(“反正都已经…”心态)

很多节食者会为了自己的失误,比如多吃了一块披萨或一口蛋糕,而感到情绪低落,他们会觉得自己的整个节食计划似乎都落空了。但他们不会为了降低损失而不吃第二口。相反,他们会说:“那又如何,既然我已经破坏了节食计划,不如把它吃光吧。”不仅是吃错东西会让节食者产生“那又如何”效应,比别人吃得多也会产生一样的罪恶感,会让节食者吃得更多或后来偷偷暴饮暴食。任何挫折都会引起这种恶性循环。

任何意志力挑战中都会出现这样的恶性循环。想戒烟的烟民、想保持清醒的酒徒、想节省开支的购物者。屈服会让你对自己失望,会让你想做一些改善心情的事。那么,最廉价、最快捷的改善心情的方法是什么?往往是做导致你情绪低落的事。

导致更多堕落的行为并不是第一次的放弃,而是第一次放弃后产生的羞耻感、罪恶感、失控感和绝望感。一旦你陷入了这样的循环,似乎除了继续做下去,就没有别的出路了。当你(又一次)责备自己(又一次)陷入诱惑的时候,往往会带来更多的意志力失效,造成更多的痛苦。但是,你寻求安慰的东西并不能中断这个循环,它只会给你带来更深切的罪恶感。

#### 自我谅解——打破“那又如何”的循环

对很多人来说,自我谅解听起来更像是为自己找借口,只会引起更严重的自我放纵。他们相信,自己内心需要一个严厉的声音,来控制自己的胃口、本能和弱点。

当我们还是孩子时,是父母的要求和惩罚让我们学会了自控。人要到成年之后,大脑的自控系统才会发育成熟。但是,很多人仍然把自己当做孩子,他们表现得更像是虐待子女的父母,而不是提供支持的监护人。

当他们屈服于诱惑时,或是被自己视为失败时,他们就会责备自己:“你太懒了!你到底怎么了?”每次失败都意味着要对自己更严厉一点。“就算你说了会去做,我也不敢相信了。”

很多人都认为提升意志力的关键就是对自己狠一点。但实际上,自我批评会降低积极性和自控力,而且也是最容易导致抑郁的因素。它不仅耗尽了“我要做”的理论,还耗尽了“我想要”的力量。相反,自我同情则会提升积极性和自控力,比如,在压力和挫折面前支持自己,对自己好一些。

增强责任感的不是罪恶感,而是自我谅解。自我谅解能帮助人们从错误中恢复过来,因为它能消除人们想到失败时的羞愧和痛苦。思考为什么失败就变容易了。

如果你觉得遇到挫折意味着你将一事无成、只会把事情搞糟,那么反思这个挫折只会让你在痛苦中更讨厌自己。你最紧迫的目标是安抚这种感觉,而不是吸取教训。这就是为什么自我批评的策略反而会削弱自控力,它会让你立刻想要去寻求安慰,比如到最近的酒吧去喝个烂醉,或是拿上信用卡去疯狂购物。

害怕不能成功,会让我们恐惧开始。

我们都倾向于相信自我怀疑和自我批评,但这并不会让我们离目标更近。实际上,我们可以尝试从良师益友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他们都信任你、想要你变得更好、愿意在你失意的时候鼓励你,你也可以这么做。(另一个角度,身边的人,尤其是你有所期待的人,遇到这样的挫折时,我们也可能为其带来压力和罪恶感。)

### 做出决定:虚假希望综合征

有些时候,情绪低落会把我们引向不同的方向。当我们面对罪恶感、焦虑和压力感到备受打击时,我们会想到一件能让自己快乐的事——决定作出改变。

我们最容易决定作出改变的时候,就是我们处于低谷的时候。下定决心会让我们立刻有了放松感和控制感。我们不再觉得自己是个犯错的人,只觉得自己能变成一个完全不同的人。

发誓改变会让我们充满希望。我们的目标越宏伟,心中的期望值就越大。所以,当我们决定改变的时候,通常会有个宏伟的计划。

不幸的是,改变的承诺也很少能朝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不切实际的乐观可能给我们一时的快乐,但接下来我们就会感到失落。

做出改变的决定是最典型的::即时满足感::——在什么都没做之前,你就感觉良好了。但真正做出改变时面临的挑战却会给你当头一棒,奖励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获得。

当我们再一次面对挫折时,失望就会取代最初决定改变时的良好感觉。没能达到预期目标会再度引发曾经的罪恶感、抑郁和自我怀疑,而承诺改变的情绪慰藉作用也消失了。这时,大多数人会彻底放弃努力。只有当我们感觉失控,需要再次拥有希望的时候,我们才会再次发誓作出改变。于是,这个循环又开始了。

“下决心”本来就不是能让人作出改变的妙招,而是能让你感觉良好的方法。对大多数人来说,下决心是改变过程中最容易的环节,但之后就越来越难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乐于一次次放弃又重新开始,而不是真的想找到改变的方法。

“虚假希望综合征”总是偷偷出现,伪装成自控的样子。事实上,这是一种意志力陷阱。事实上,改变的动力不同于那些会阻碍我们实现目标的、不切实际的乐观想法。(这不就是曾经的我吗)

### 超级实用Tips:

❤️ 深入剖析:缓解压力的承诺。

当你感到压力、焦虑或心情低落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你生气时会不会更容易受到诱惑?你是不是会更难集中注意力,或更容易拖延呢?情绪低落是如何影响你的意志力挑战的?

❤️ 意志力实验:尝试一种有效的解压方法。

最有效的解压方法包括:锻炼或参加体育活动、祈祷或参加宗教活动、阅读、听音乐、与家人朋友相处、按摩、外出散步、冥想或做瑜伽,以及培养有创意的爱好。

最没效果的缓解压力的方法则包括:赌博、购物、抽烟、喝酒、暴饮暴食、玩游戏、上网、花两小时以上看电视或电影。

有效和无效的策略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真正能缓解压力的不是释放多巴胺或依赖奖励的承诺,而是增加大脑中改善情绪的化学物质。

❤️ 深入剖析:是什么吓到了你?

观察什么事情会引发你大脑里的“恐惧管理”。商家是怎么利用你的恐惧宣传他们的产品。他们和你的意志力挑战有关系吗?别人还可能怎么利用你的恐惧,让你产生对安稳的渴望?

有时候,“恐惧管理”带来的不是诱惑,而是拖延。我们最想拖延的很多事情,都和死亡有或多或少的关联,比如预约看医生、遵医嘱服药、保管法律文件和写遗嘱,存钱养老,甚至是扔掉自己绝不会用到的东西和不合身的衣服。如果你总想推迟或总是“忘记”去做某些事情的话,这是不是因为你无法面对自己的脆弱?如果是这样的话,正视恐惧会帮助你做出理性的选择。因为,改变我们能理解的动机,总是比改变我们看不到的影响要容易。

❤️ 深入剖析:遇到挫折时

特别留意你是如何应对意志力失效的。你会责备自己,告诉自己你永远不会改变吗?你会觉得这样的挫折暴露了你的问题——懒惰、愚蠢、贪婪或无能吗?你会感到绝望、罪恶、羞愧、愤怒或不知所措吗?你会以挫折为借口,更加放纵自己吗?

❤️ 意志力实验:失败的时候,请原谅自己

想象一个你屈服于诱惑或拖延的情况,试验从以下三个角度思考这次失败:

1、你感觉如何?花一点时间关注并描述你此刻的感受。你现在情绪如何?你有什么感觉?你是否记得自己失败后的第一感觉?你会怎样描述那种感觉?注意一下那种感觉是不是自我责备。如果是的话,你对自己说了什么?自知的视角让你看清自己的感受,而且不会急于逃避。

2、你只是个凡人。每个人都会遇到意志力挑战,每个人都有失控的时候。这只是人性的组成部分,挫折并不意味着你本身有问题。想一想这些说法是不是真的。你能想象你尊敬、关心的其他人也经历过同样的抗争和挫折吗?这个视角会让自我批评和自我怀疑的声音变得不那么尖锐。

3、你会跟朋友说什么?想一想,如果你的好朋友经历了同样的挫折,你会怎么安慰他?你会说哪些鼓励的话?你会如何鼓励他继续追求自己的目标?这个视角会为你指明重归正途之路。

❤️ 深入剖析:决定改善心情。

想一想你改变自己的动力和期望。你只有在情绪低落时才会有动力改变吗?想象成功改变生活时的快乐,是不是你作出改变的唯一动力?你会通过幻想未来的自己来改善现在的心情,而不是采取实际行动改善自己的行为吗?

❤️ 意志力实验:乐观的悲观主义者更可能成功

乐观给我们动力,但少许的悲观能帮我们走向成功。

预测自己什么时候、可能受到何种诱惑或者违背承诺。想一想你的意志力挑战,问问自己:我什么时候最可能受到诱惑并放弃抗争?什么东西最可能分散我的注意力?当我允许自己拖延的时候,我会怎样劝说自己?

想一想你要采取哪些行动来坚决自己的决心。需要回忆一下自己的动力吗?需要远离诱惑吗?需要找朋友帮忙吗?需要用你学过的其他意志力策略吗?

用这种方法预见失败其实是一种自我同情的方式,而不是自我怀疑的方式。当你真的受到诱惑的时候,你就能有所准备,能将自己的计划付诸实践。

07 出售未来:及时享乐的经济学

无论我们从经济学、心理学还是从神经学领域寻找解释,最终这些有关诱惑和拖延的问题都会归结到一个人类特有的问题上——我们如何看待未来?

我们需要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未来的自己。为现在的行为承担后果的,看似是未来的自己,实际上还是我们自己。未来的自己会对我们现在的付出感激不尽。

### 出售未来:延迟折扣

因为我们无法明确地预知未来,这就为我们带来了诱惑,让我们拖延着不做某些事。等待奖励的时间越长,奖励对你来说价值越低。这就是“延迟折扣”。“延迟折扣”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宁愿放弃未来的幸福,也要选择即刻的快感。

我们只有“有限理性”。在理想状态下,我们非常理性。但当诱惑真实存在时,我们的大脑就进入了“搜寻奖励”模式,确保我们不会错过任何奖励。大多数人从心底想抵抗诱惑。但当我们和诱惑正面交锋时,我们只愿意选择短期的、即时的奖励,这种欲望是无可抵挡的。

在我们真的需要自控力之前,我们一直拥有自控力。这就是“有限意志力”。

与“延迟折扣”作用相反的,就是“延迟满足感”。

好消息是,诱惑并不总是有机可乘。要战胜我们的前额皮质,我们就必须立刻得到奖励。一旦你和诱惑之间有了距离,大脑的自控系统就会重新掌控局面。看不到直接的奖励会让奖励变得抽象起来,对奖励系统的刺激作用也会减少。比如,也许你可以将诱惑放在视线之外——把糖果罐放在抽屉里,而不是直接放在桌上。

“10分钟法则”:在屈服于诱惑前,先等待10分钟。10分钟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大脑处理奖励的方式。如果获得即时的满足感之前必须等待10分钟,大脑就会把它看成是未来的奖励。更重要的是,如果你能坚持十分钟,那么你就是可以抵制住这个诱惑的人。相信自己是能够自控的人,这也能够增强你需要的自控力。

给未来的回报打折是人的天性,但每个人的折扣率不同。一个人的折扣率不是始终不变的,通过改变自己对选择的看法,可以降低折扣率。

### 预先承诺的价值

“破釜沉舟”的例子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人类如何迫使未来的自己去做现在想做的事。

要实现自己的目标,我们就必须限制自己的选择,即“预先承诺”。理性的自我设定了需要遵守的做法,受诱惑的自我则常常在最后关头决定改变做法。我们需要像对待另一个人那样,逐步预测并约束那个自我,用理性的偏好来束缚他们。

比如,屏蔽那些经常让你浪费时间的网站,用保险箱锁住诱惑你的东西,用Forest种树、类似老友记里Rachel剪掉信用卡等等。这样,未来的你会知道自己是认真的。

### 遇见未来的自己

我们会把未来的自己想象成完全不同的一个人——这是个令人费解但却不难预测的错误。我们把未来的自己理想化了,希望未来的自己可以做到现在的自己做不了的事。我们有时会虐待他们,让他们承担现在的自己犯下的错误。

这种错误的想象让我们像对待陌生人一样对待未来的自己。我们更可能解救现在的自己,不让他受到太大的压力。我们会给未来的自己增加负担,就好像那时的自己是个陌生人一样。

但是典型的情况是,当我们到了未来,理想中“未来的自己”却不见了,最后做决定的还是毫无改变的曾经的自己。“未来的自己”会被你一直推向未来。

为什么我们会把未来的自己视为另一个人呢?因为我们不知道未来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当我们想到未来的自己时,我们的欲望不会像现在一样紧迫,情绪不会像现在一样真切。直到我们真的需要选择的时候,我们才会知道当下的想法和感受。

如果是让其他人承诺奉献他们的金钱、时间或努力,你可以利用他们对未来的想象,让他们提前做出承诺。::(这就是朋友圈打卡学英语返现的原理啊!)::

当我们考虑未来的自己时,大脑的活动和我们考虑别人的特征时如出一辙。因为我们把未来的自己视为陌生人,所以我们会把现在自己的需求置于未来自己的幸福之上。这种“利己主义”思想正是老龄化社会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人们的寿命更长了,但退休年龄没变,大多数人还没有为剩下的年岁做好经济上的准备。人们之所以不给未来的自己储蓄,是因为存钱就像把钱给了陌生人。

“未来自我的连续性”测量方法——你在多大的程度上认为,未来的自己在本质上和现在的自己是一样的。不是所有人都会把未来的自己看成彻底的陌生人。我们要去认识未来的自己。如果我们感觉和未来的自己毫无关联,就会忽略自己行为的后果。相反,如果我们觉得和未来的自己联系紧密,就会保护自己不被最糟糕的冲动所伤。

### 该等待的时候,该屈服的时候

有的人习惯于“高瞻远瞩”,这也是很痛苦的。他们需要把放纵视为一种投资,而不是只关注放纵带来的损失。他们需要预先做出放纵自己的承诺。适当放纵。(虽然可能很痛苦,但他们一定在世俗意义上很成功=w=)

### 超级实用Tips:

❤️ 深入剖析:你给未来的奖励打了几折?

当你屈服于诱惑或拖延的时候,你是把哪些未来的奖励出售了?放弃抗争的即时回报是什么?长期的代价是什么?这是公平交易吗?是什么想法和感觉让你出售了未来?

❤️ 意志力实验:等待10分钟

10分钟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大脑处理奖励的方式。如果获得即时的满足感之前必须等待10分钟,大脑就会把它看成是未来的奖励。如果10分钟之后你仍旧想要,你就可以拥有它。但在10分钟之内,你一定要时刻想着长远的奖励,以此抵抗诱惑。如果可以的话,你也可以创造一些物理上(或视觉上)的距离。

如果你的意志力挑战需要“我要做”的理论,你也可以使用这个“10分钟法则”。你可以“坚持10分钟,然后就可以放弃”。当10分钟结束后,你就可以允许自己停下来。不过你会发现,只要一开始,你就会想继续做下去。

❤️ 意志力实验:降低你的折扣率

一个人的折扣率不是始终不变的,通过改变自己对选择的看法,可以降低折扣率。

如果我给你一张90天后可以兑换的100美元支票,你愿意交换一张可以即时兑换的50美元支票吗?大多数人都不会这么做。但如果你一开始拿到了50美元的支票,然后有人问你是否愿意交换一张延迟兑换的100美元支票,大多数人都不会同意。你最初得到的奖励就是你想保留的东西。

大部分人想避免失败。我们不想失去已经得到的东西。你会找到更多的理由,解释为什么你先想到的奖励是合理的。当人们首先想到未来的奖励时,未来奖励的折扣率就会大幅下降。

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诱惑,你都可以利用以下方式抵抗即时的满足感。

1、当你受到诱惑要做与长期利益相悖的事时,请想象一下,这个选择就意味着,你为了即时的满足感放弃了更好地长期奖励。

2、想象你已经得到了长期的奖励。想象未来的你正在享受自控的成果。

3、然后扪心自内:你愿意放弃它,来换取正在诱惑你的短暂快乐吗?

❤️ 意志力实验:对未来的自己做预先承诺

你准备好对未来受诱惑的自己施加压力了吗?

1、做好拒绝诱惑的准备。在未来的自我被诱惑蒙蔽之前,提前做出选择。比如定好健身餐、做好锻炼or牙医计划并预先付款。

2、让改变偏好变得更难。制造延迟或设置障碍,给自己一些时间来应对诱惑。

3、激励未来的自己。胡萝卜和大棒策略,给自己的意志力挑战加料。

❤️ 深入剖析:你在等待未来的自己吗?

你是否在推迟重要的变化或任务,等待自控力更强的未来的自己出现?你是不是乐观地让自己承担过多的责任,最后却被不可能的任务打倒了?你今天有没有不去做什么事,因为明天你会更想去做那件事?

❤️ 意志力实验:遇见未来的自己

下面三种方法能让未来变得真实可信,让你认识未来的自己。

1、创造一个未来的记忆。想想未来可以让人延迟满足感。想象一下你下周正在杂货店购物,或者正在开某个预定的会议。想象中的未来图景要真实生动。

2、给未来的自己发条信息。给未来的自己发条信息,利用这个机会想想未来的自己在做什么,他们会如何看待自己现在做出的选择?你对未来的自己有什么希望?你觉得自己会变成什么样?未来的自己会因为现在的自己做了什么而表示感激?

3、想象一下未来的自己。想象两个未来的自己。第一个是你希望成为的自己;第二个是你害怕成为的自己。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你看上去会是什么样的,你对过去的选择有什么感觉。

❤️ 深入剖析:为了你自己好,你是不是太“高瞻远瞩”了?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觉:因为总有更多的事情要做,似乎没办法放下工作休息一下?你是否对花钱产生了太多的罪恶感和焦虑感,以至于除了购买生活必需品,你觉得自己很难再去买别的东西?你会不会希望当时的你能更关注即时的快乐,而不是总去推迟享受?如果是这样的话,试一试本章提到的意志力实验,把它们当做放纵自己的方法。(别再试着推迟了,好不好?)

08 传染:为什么意志力会传染?

自控受到社会认同的影响,这使得意志力和诱惑都具有传染性。

### 传染病的传播

肥胖传染病——肥胖是会传染的,它会在家庭内部和朋友之间传染。不只肥胖,酗酒、虚度、失眠、抑郁症、烟酒。多种意志力挑战都会传染。坏习惯和积极的改变都能像细菌一样在人群中传播,而且没有人能完全不受其影响。

实际上,那些我们通常认为受自控力影响的行为,也会受社会控制力的影响。我们愿意相信,我们的决定不会受他人的影响,我们为自己的独立和自由意志感到自豪。但从心理学、市场营销学和医药学等方面的研究来看,我们个人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会受他人想法、意愿和行为的影响。甚至,我们认为他人想要我们做什么,这都会影响我们的选择。这种社会影响经常给我们带来麻烦,但也有助于我们实现意志力目标。

### 社会中的个人

实际上,你的大脑中除了你的多个自我,还住着几个人,比如父母、配偶、孩子、朋友、老板,以及任何出现在你日常生活中的人。人生来就要和其他人产生联系。我们有专门的脑细胞管理这件事,它叫做“镜像神经元”。它唯一的任务就是注意观察其他人在想什么,感觉什么,在做什么。

这就是移情的本能,它让我们理解他人,并对他们的感觉做出回应。当我们的镜像神经元获取了别人奖励承诺的信息时,我们自己也会渴望得到奖励。

我们发现了三种形式,都会使我们的社会脑出现意志力失效。

第一种形式是::无意识的模仿::。当镜像神经元探测到其他人的行动时,它会让你的身体也准备做同样的动作。例如,交谈中的人会摆出对方的姿势。(销售员、经理和政客都需要经过训练,让他们能有意识地去模仿别人的姿势。因为这样做更容易影响他们的模仿对象。)

第二种形式是::传染情绪::。镜像神经元会对别人的疼痛产生反应,也会对别人的情绪产生反应(电视情景剧添加笑声)。快乐和孤独的情绪会在朋友和家庭中传播。当我们感觉不好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屈服诱惑。

第三种形式,当我们看到别人屈服于诱惑时,我们的大脑也可能::受到诱惑::。如果你发现别人和你有同样的意志力挑战,你就会很想加入他们。当我们想象别人想要什么的时候,他们的欲望就会引发我们的欲望。(和别人一起,要比一个人吃得更多;看别人赢钱,自己也想提高赌注;和朋友一起购物花的钱更多。)

抽烟就是一个受社会影响的典型例子。工作的时候,想要吸烟的人会更容易和大家一起抽烟。(公司楼下垃圾桶上的烟头说明了这一点。《志明与春娇》中也提到过,有时候人们为了社交而一起抽烟。)

同时,目标也能传染。

人类天生就能洞察别人的思想。当我们观察别人的行动时,我们会用社会脑去猜测他们的目的。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下,我们也需要作出最合适的反应。这种自动读心术的副作用是:它会激活我们心中的共同目标——“目标传染病”。

我们很容易感染别人的目标,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好消息是,能够传染的目标,仅限于你已经拥有的或是和他人共有的目标。目标传染在两个方向上都会起作用——你既可以感染自控,也可能感染自我放纵。但是,我们好像更容易感染上诱惑。

有时候,我们感染的不是某种具体的目标,而是和我们的冲动一致的、更普遍的目标。比如,在“不准停车”的地方停车;和别人一起闯红灯。“打破规则”也是可以传染的。(干净的地板很少人扔垃圾,一旦有垃圾大家就会更倾向于乱扔垃圾。)

当我们看到别人忽视规则、受欲望支配的时候,我们更可能在任何冲动面前选择屈服。这就意味着,当我们看到别人举止不良的时候,我们的自控力也会降低。

这样一来,我们就会从别人那里感染上了“意志力薄弱”,即便我们的弱点和我们看到的别人的弱点毫不相同。我们甚至不需要直接看到别人行动,即便我们只看到了其他人屈服于诱惑的证据,我们也会感染上相同的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你喜欢的人比陌生人更有传染性。社会传染,如肥胖或吸烟的传播,遵循的是“复杂传染”的模式。仅仅接触到行为的“携带者”还不够,重要的是你和这个人的关系。社会传染病在人际网络中传播,那里面都是互相尊重、互相欣赏的人。和地理上的亲近程度比起来,社会关系上的亲密程度更重要。当我们想到我们喜爱、尊重的人和感觉相似的人时,我们的大脑会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他们,而不会把他们视为“别人”。

### 群体的一员

人们都认为自己的行为目的高尚。然而,唯一关系到你怎么做的理由反而是最不无私的“别人都这么做”。这就是“社会认同”。这是很实用的生存本能之一。相信别人的判断,正是让社会生活正常运转的黏合剂。你不必亲自了解一切。

我们的日常行为受到”社会认同“的巨大影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在新闻网站上浏览”最受欢迎的新闻“(论坛常有的“十大热点”),为什么更可能去看“排行榜第一位”的电影。“社会认同”还解释了为什么犹豫不决的选民会相信民意测验。(自杀在群体中的传染)

只要我们相信社会规范就是做正确的事(或者更难的事),“社会认同”就会增强我们的自制力。

劝阻不健康行为的一个新策略,即让人们相信这种行为是你从不愿掺和的那个群体成员的坏习惯。“社会认同”对支持行为调整有着重要作用。如果我们相信,戒掉恶习并培养新的美德会让我们在自己最重视的群体中站稳脚跟,我们或许会愿意这么做。

如果我们想让别人更有意志力,就要让他们相信自控是个社会规范。媒体更愿意用耸人听闻的数据来吓唬我们,那些数据让我们觉得所有人都变得更懒惰、更不道德、更不健康了。列出这些数据是为了让我们感到恐惧。但当我们发现自己处于多数阵营,所有人的脑海里就会响起:“还好还好,我跟别人一样。”

如果我们处于意志力薄弱的多数阵营之外,处于钟形曲线的另一侧,我们就会发现自己正在向中间靠拢。和做正确的事比起来,人们更愿意向中间靠拢。

在说到“社会认同”的时候,我们认为别人做的事比别人实际做的更重要。比如,大学生对身边同学普遍作弊的情况估计过高。要想知道一个学生有没有作弊,要看他是否相信别人也在作弊,而不是看作弊的惩罚是否严厉。

### “我应该”的力量

在考虑如何做出选择时,我们经常想象自己是别人评估的对象。这为人们自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预想自己实现目标后会非常自豪的人,更有可能坚持到底并获得成功,预想自己的行为会受到谴责也很有效。

与讨论长期成本和收益的理性论证比起来,自豪、羞愧等社会情感能更迅速、更直接地影响我们的选择——“激情的自控”。通常我们把自控想做是冷静的理性战胜了感性的冲动。但是,自豪和羞愧依赖大脑皮层的情绪区域,而不是用来做逻辑分析的前额皮层。

在我们为羞愧的力量欢呼之前,还应该注意一下“去他的”效应。糟糕的感觉会让你放弃抵抗。可以预期的羞愧或许能让你不走进“芝士蛋糕工厂”,但当诱惑直接出现在你面前时,羞愧面对承诺的奖赏就失去作用了。一旦你大脑里产生多巴胺的神经元受了刺激,糟糕的感觉就会加剧你的渴望,让你更容易放弃抵抗。

而自豪感的力量能够让你即使面对诱惑,也能安然度过。“自豪”能起作用的原因之一是,它把人们的思维从蛋糕上转移开了。相反,羞愧则会触发那些可以预期的快感,被试者描述了很多和诱惑相关的想法,比如“蛋糕闻起来真香”和“蛋糕真好吃”。

为了让自豪感发挥作用,我们必须认为别人都在监视自己,或我们有机会向别人报告自己的成功。(这就可以解释一些人在公开场合和私下的行为。)让自己坚定决心的有效策略是——公开你的意志力挑战。如果你相信别人会支持你走向成功并观察你的行为,你就会更有动力去做正确的事。更有趣的是,在群体里公开自己的意志力目标后,你公开的目标也会进行传染。

“我应该”力量的另一面,想象别人的目光是很有激励作用,但如果我们失败了,别人毫不掩饰的轻蔑目光会让我们羞于公开露面。(所以公开自己目标的人如果失败了,可能会避免出现在那个群体中。)

人一旦被踢出群体,意志力就会耗竭。只要我们觉得被排斥或冒犯,我们就有可能屈服于自己最糟糕的冲动。我们应该避免做出,因为他人不能按我们喜欢的方式自控,就将其赶出群体的事情。与其让意志力受挫的人感到羞愧,倒不如为他们提供社会支持。布置“互助家庭作业”,相互提供支持和鼓励。(这大概就是美剧里的戒酒互助等等社团存在的意义。)

我们的大脑会把别人的目标、信念和行为整合到自己的决策中。当我们和别人在一起时,或者只是简单地想到他们时,在我们的脑海里,别人就会成为另一个“自我”,并且和“自我”比赛自控。反之亦然:我们的行为也影响了其他无数人,我们做的每个选择对别人来说也是一种鼓舞或诱惑。

### 超级实用Tips:

❤️ 深入剖析:你的社交

大多数意志力挑战都存在社会“传染”的问题。针对你自己的意志力挑战,思考以下问题:

在你的社交圈里,有没有其他人有和你一样的意志力挑战?

你有没有从朋友或家人身上学到过某种习惯?

和某些人在一起的时候,你会不会更容易放纵自己?

在你的社交圈里,最近有没有其他人也在尝试应对这个意志力问题?

❤️ 深入剖析:你在模仿谁?

仔细观察你是否在模仿别人的行为,尤其是和你的意志力挑战有关的行为。同样放纵自己的行为是不是维持关系的社会黏合剂?当看到周围的人在做同样的事,你会不会变本加厉地去做这件事?

❤️ 意志力实验:增强你的免疫系统

我们不总是感染别人的目标。有时,看着别人屈服于诱惑,反而能增强我们的自控力。

当你坚定了一个目标时(比如减肥),还要意识到你有一个与之冲突的目标(比如吃个披萨)。当你看到别人的行为和自己最大的目标发生冲突时,你的大脑就会处于高度警惕的状态。它会让你的主要目标更坚定,它还会寻找策略帮你坚守目标。心理学家把这叫做“反抗控制”。

当你面对别人的目标时,增强免疫系统的最佳途径就是:在每天刚开始的时候花几分钟想想自己的目标,想想你会怎么受到诱惑从而想要改变自己的目标。这就像疫苗一样,能保护你不受别人的感染。回想自己的目标能强化这个过程,避免你感染他人的目标。

❤️ 意志力实验:感染意志力

想到自控力强的人可以增强自己的意志力。家人和朋友能给予我们更多的动力。找到你的意志力榜样,当你需要多一点意志力的时候,想象你的榜样,问问自己:那个意志力强人会怎么做?

❤️ 深入剖析:你最可能被谁感染?

谁是和你关系密切的人。你和谁在一起的时间最长?你最尊重谁?你觉得谁和你最像?谁的意见对你来说最重要?你最信任谁、最关心谁?你能不能想到哪些行为(有益or有害)是你从他们身上学来的,或是他们从你身上学到的?

❤️ 深入剖析:可别人都这么做!

如果我们认为别人还在做我们试图改掉的不良行为,那么“社会认同”就会妨碍我们做出改变。你是否意识到,自己认识的所有人都有同样的习惯?

最好的方法是找到一群人,他们正在做你渴望做到的事。找到一个新的“群体”加入进去。置身于和你共享承诺与目标的人们当中,会让你觉得自己的目标才是社会规范。(类似豆瓣减肥小组、学英语俱乐部)

❤️ 意志力实验:自豪的力量

想象一下你在意志力挑战中取得成功后会多么自豪。这样,你就能充分利用“被认可”这个人类的基本需求。你可以以任何方式输出你的自豪。

❤️ 意志力实验:把它变成集体项目

你无须单独面对你的意志力挑战。有没有朋友、家人或同事可以和你一起实现意志力目标?你们不必有相同的目标,只需要相互记录和鼓励。这就能让你们在自控时感到来自社会的支持。如果你愿意把这种支持变成一种良性竞争,你也可以在意志力竞争中赢过别人。

09 别读这章:“我不要”力量的局限性

试图压抑自己的想法、情绪和欲望,只会产生相反的效果,让你更容易去想、去感受、去做你原本最想逃避的事。

### 讽刺性反弹

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白熊效应”。越是让你不要去想象一只白熊,你的脑海中越是摆脱不掉白熊的影子。

当人们试着不去想某件事时,反而会比没有控制自己的思维时想得更多,比自己有意去想的时候还要多。这个效应在人处于紧张、疲劳或烦乱状态时最为严重。韦格纳把这个效应称为“讽刺性反弹”(ironic rebound)。

“讽刺性反弹”可以解释现代人的很多失败事例:失眠患者、减肥的人、忧心忡忡的人、失恋的人。清醒时压抑对意中人的想念,会让人经常梦到他们,甚至比可以去想时梦到得还多。这无疑促成了心理学中最著名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越是禁止两人相爱,他们爱得更深。

压抑人的本能时,就会产生这种讽刺性反弹效应。越是不让我们想一件事,我们就会越去想它。对焦虑、沮丧、节食、上瘾的最新调查证实,把“我不要”的力量用在涉及思想、情感的内心世界,它就会失效。

压抑想法为何行不通?这和大脑如何处理“不要去想”这个指令有关。大脑把这个指令分为两部分,分别由两个不同系统去执行。大脑的一部分负责将人的注意力从被禁止的想法那里引开,这个过程叫做“操作”。大脑的另一部分则负责寻找证据,证明你没有去想、去感觉、去做你不该去想、去感觉、去做的事,这个过程叫做“监控”。“操作”依靠大脑的自控系统来完成,和所有自我控制一样,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能量。“自控”自动运行,无需耗费大量精力。“监控”与大脑的自动危险检测系统的联系更紧密。

“操作”与“监控”的配合十分重要。无论基于什么原因,只要“操作”减弱了,“监控”就会成为自控的噩梦。通常,“操作”和“监控”同时工作。当“监控”指出可能的诱惑或干扰时,“操作”就会介入,把人引向目标并远离麻烦。疲惫的“操作”和精力充沛的“监控”造成了大脑的不平衡。当“监控”寻找被禁的内容时,它会让人不断想起要寻找的目标。大脑的潜意识不断想到被禁止的内容。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当人们试图摆脱一种想法,它却不断回到脑海中时,人们很可能认为它一定是真的。我们相信,我们的思想是信息的重要来源。我们会很自然的认为它是需要关注的重要消息。这种认知的偏见似乎已经在人类的大脑里根深蒂固了。人们会根据想起事情的难易程度来判断它的可能性或真实性。

无论你想摆脱哪种恐惧或欲望,它们最后都会变得更让人信服,更引人注目。这并不意味着这个想法是真实的,也不意味着这个想法很重要。你对想法的反应,反而使这个想法得到了强化,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想要这么做。

因为你不愿意去想它,所以它再次出现就显得别有意味。因此,人们更可能相信它是真的。所以,担忧的人就会变得更担忧,渴望冰激凌的人就更可能会去吃冰激凌。

#### 避免讽刺性反弹

如何对抗讽刺性反弹?这个方法本身就很有讽刺意味——放弃自控。当人们不再试图控制那些不希望出现的想法和情绪时,它们也就不会再来烦你了。

允许你去想一件事,反而会减少你想起它的可能性。这种方法对消除许多不好的内心感受都有用,它的适用范围大得令人吃惊。去想自己所想,追随自己的感觉(你不必相信它是真的,不要觉得必须采取行动),这是治疗焦虑、抑郁、嗜食和各种上瘾症状的有效方法。我们通过这些证据可以看到,放弃控制内心感受,反而能让我们更好地控制外在行为。

### 社交焦虑

努力不去想消极的想法,可能会让人变得抑郁。越是压抑消极情绪,人越可能变得抑郁。这即使对健康的人也有同样的效果。人们试图摆脱自我批评的想法(“我真失败”、“大家都觉得我很蠢”)时,与坦率面对这种想法相比,他们的自尊心更容易受挫,情绪更容易变坏。

人们可以努力把想法挤出大脑,但身体仍然会接收到信息。如果想让自己远离精神痛苦,人们就需要与这些想法和平相处,而不是把它们推到一边。

社交焦虑是人们在社交时产生的一种严重的害羞表现。参与研究的人不只是在社交场合有点紧张,仅仅想到要和陌生人说话就可能让他们感到恐慌。患有社交焦虑症的人常常害怕让自己难堪或是被别人指指点点,但他们对自己的批评往往是最厉害的。大多数人会避开可能引起焦虑和自我怀疑的场合,如聚会、人群和公开演讲。因此,他们的生活圈子越变越小。即使是那些大多数人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比如工作会议和打电话,都会让他们不知所措。

社交焦虑症患者需要尝试去观察并接受自己所有的想法和感受。这么做的目的不是摆脱焦虑和自我怀疑,而是培养患者的自信,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应对这些困难的想法和感受。

如果患者知道无须保护自己的内心感受,他们就能在外部世界找到更多的自由。当他们感到担忧时,戈尔丁就引导他们去观察自己的想法,感受身体里的焦虑,然后把注意力转移到呼吸上。如果焦虑仍然存在,他就鼓励他们去想象那些想法和焦虑随着呼吸消散了。如果不和焦虑对抗,焦虑就会自然离去。

你可以做呼吸训练并想象浮云。把这些烦心的想法和感觉想象成飘过脑海和身体的浮云。不要停下呼吸,想象这些浮云不断消散或飘过。把呼吸想象成一阵风,它毫不费力的将这些浮云吹散,吹走。你无须让这些想法离开,只需保持呼吸的感觉。

无论是拖延症患者想摆脱焦虑,还是酗酒者想避免孤独,摆脱不好的感觉往往会导致自我毁灭的行为。挑战一下你的意志力,有没有什么你不想体验的感觉?如果你允许自己去体验,调节呼吸并想象浮云,会发生什么事?

### 节食减肥

思维抑制不仅会让人们更可能想某件事,还会促使人们去做自己努力不去想的事。所有自我伤害行为的背后都存在讽刺性反弹。和非节食者比起来,节食者更可能压抑对食物的想法。而压抑想法的节食者,面对食物时控制力却最差。他们感受到的对食物的渴望更强烈,因此比不控制想法的人更容易过度进食。

禁止进食某种食物会增加人对这种食物的欲望。这种反弹很大程度上是心理上的,而不是生理上的。很多节食者错误地认为,自己有能力压抑自己的欲望。至少在节食开始时,他们能成功地不去想某种事物,这样就使他们产生了成就感。所有人都有这样的幻觉,因为我们从根本上假设这种方法是有效的。如果我们控制思想和行为失败了,我们会认为是自己压抑的不够,而不会认为压抑思想的方法根本行不通。这反而会使我们更强烈地想要压抑自己,即使撞上更硬的南墙也不回头。

#### 接受的力量

我们应该包容这些想法和诱惑。接受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但同时也要记住,不要顺着自己的想法去做。即使不试着控制自己的思维,也要控制自己的行为。

我们可以把“我不要”变成“我想要”的意志力挑战。比如让减肥者把追求健康当做任务,而不是把抑制食欲当做任务。这样他们对食物的欲望就降低了。关注自己想做什么,而不是不想做什么。

### 驾驭冲动

当面临吸烟的冲动的时候,观察自己,看看当时自己在想什么,有什么样的冲动,自己的肚子、肺部、喉咙会不会感觉不适。当受到强烈诱惑时,想想这些冲动只是大海里的浪花。虽然它很强大,但最终会碰上岩石,化成泡沫。想象自己在驾驭海浪,而不是与之抗衡。

这就是“驾驭冲动”的技巧。学会接受和掌控不愉快的心情,不再一感觉不适就用不健康的习惯(例如吸烟)来获得愉悦,这正是“驾驭冲动”技巧最棒的副作用。

#### 驾驭抱怨的冲动

(这简直是每个女人都会碰到的问题。)

故事的主人公长期以来习惯于责备丈夫,这就导致夫妻关系紧张。一方面自己会不由自主地感觉丈夫故意“做错事”激怒自己,另一方面,丈夫已经被千篇一律的责备和批评弄得筋疲力尽了。虽然女主人公非常想让丈夫改变做法,但理智让她意识到,自己似乎才是影响婚姻关系的主要原因。

她决定驾驭自己想责备丈夫的冲动。现在她发现,冲动就像渴望一样,只要你不依照其行事,它就会自行消亡。

在心里抱怨就好。把愤怒想象成海浪,让这种感觉随浪而逝。她发现,如果她调整呼吸,和身体中的冲动和平共处,它们就会平息下来。

驾驭冲动不只适用于戒除癖好,还能帮助你掌控有害的冲动。

### 对内接受自我,对外控制行动

当你开始试着接受欲望时,请记住,抑制欲望的反面不是自我放纵。

从很多方面看,这些案例都和意志力的作用紧密相关。它们依赖观察和了解自我的能力,而不是做出判断的决断力。它们向我们提供了一种应对诱惑、自我批评和压力等意志力大敌的方法,提醒我们关注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让我们从中找到克服困难的动力。

同样的基本方法适用于很多意志力挑战,对克服沮丧和药物上瘾都有奇效。认识自我、关心自我和提醒自己真正重要的事物,这三种方法正是自我控制的基石。

我们需要认识到,控制自己的思想是件不可能的事。我们能做的就是,选择自己相信什么,选择自己要做什么。

### 超级实用Tips:

❤️ 深入剖析:讽刺性反弹调查

你是否想忘记某些东西?如果是,请检查一下讽刺性反弹理论。压抑有用吗?试图忘记某些东西是否让它回来时变得更强烈?(没错,你要让“监控”来监控它自己。)

❤️ 意志力实验:忠于你的感受,但别相信你所有的想法

遇到烦恼的时候,关注自己的想法,而不是试着转移注意力。一旦观察到这些想法和感受,就把注意力转移到呼吸上,感受你身体的变化。

有时候,这些烦心的想法和感觉会随着呼吸自然消散。如果它们打断你对呼吸的关注,那就把这些想法和感觉想象成飘过脑海和身体的浮云。不要停下呼吸,想象这些浮云不断消散或飘过。把呼吸想象成一阵风,它毫不费力的将这些浮云吹散,吹走。你无须让这些想法离开,只需保持呼吸的感觉。

这种方法和相信或思考某个想法是不同的。不要抑制想法,接受它的存在,但不要相信它。你要接受的想法是:这些想法总是来来去去,你无法控制会出现什么想法,但你不必接受它的内容。“好吧,那种想法又来了,又得心烦。不过,这就是思维的运作方式,它并不一定意味着什么。”

同样的方法也可以用于应对使人分心或心烦意乱的各种情绪,比如愤怒、嫉妒、焦虑或羞愧。

❤️ 深入剖析:你最渴望什么?

当我们自我抑制,禁食一种食物时,我们反而会对它有难以抑制的欲望。你是否有这样的体验呢?你坚持了多久?被禁止做某件事会消除你对它的欲望,还是会激起你更大的渴望?

❤️ 意志力实验:真面自身欲望,但不要付诸行动

可以用4个步骤来应对自己强烈的欲望——

1、承认自己脑海中的欲望,以及渴望某种事物的感觉。

2、不要马上试着转移注意力或与之争论。接受这种想法或感觉,提醒自己“白熊”现象和“反弹”理论。

3、退一步考虑,意识到这种想法和感觉并不受自己控制,但你可以选择是否将这些想法付诸实践。

4、记住你的目标,提醒自己预先作出的承诺。

❤️ 意志力实验:把“我不要”变成“我想要”

即使是不打算减肥的人,也能从把“我不要”变成“我想要”的成功中得到启发。

当你面对“我不要”的巨大意志力挑战时,可以试着采取以下策略——

1、除了“我不要”,你还能做什么来满足同样的需求?坏习惯都是为了满足一定的需求而形成的,比如为了减少压力、获得愉悦、寻求认同。

2、如果没有了坏习惯,你还能做些什么?你可以做其他有趣的事来代替坏习惯。大多数的癖好和消遣需要从生活的其他部分抽调大量时间和精力。有时,关注错失的机会比试着戒掉坏习惯更有激励作用。

3、可以通过重新定义“我不要”的挑战,把它变成“我想要”的挑战吗?有时,同样的行为会被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支配。比如把“不要迟到”重新定义为“做第一个到的人”或“提前5分钟到”。听上去没有什么太大不同,但却可能让人更有动力,也就没那么容易迟到了。因为把“按时到达”变成了一场能够获胜的比赛。关注自己想做什么,而不是不想做什么。

❤️ 意志力实验:驾驭冲动

当冲动占据你的头脑,花至少一分钟去感觉自己的身体。你的冲动是什么样的?是热的还是冷的?身体有没有不舒服?心率、呼吸和内脏有什么变化?试着接受这些感觉,而不是试图否认它们。当你使用“驾驭冲动”技巧时,呼吸是很有帮助的。感受呼吸,体验呼入和呼出每一口气的感觉,在此过程中了解自己的冲动。

如果你在最初的几次尝试中失败了,别灰心,这些方法都需要时间。你可以刻意练习这个方法。正襟危坐,看看自己什么时候产生了冲动,想要抓鼻子,翘个腿或者动一下。用同样的方法来驾驭这时的冲动,去感受它,但不要随冲动行事。

10 结语

我们天生就有自控的能力,即便有时我们不太会运用这种能力。

人类是多个自我(即时满足的自我、目光长远的自我)的混合体。人类生来就能感受到压力、恐惧和失控,但同时也能让自己平静下来,能掌控自己的选择。

自控力的关键就是理解这些不同的自我,而不是从根本上改变我们自己。自控力最强的人不是从与自我的较量中获得自控,而是学会了如何接受相互冲突的自我,并将这些自我融为一体。

如果说真的有自控力秘诀,那么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确实有一个,那就是集中注意力。

记住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什么才能真的让你快乐。

“自我意识”能帮你克服困难,实现最重要的目标。这就是我能想要的对“意志力”最恰当的定义。

### 写在最后的话

阅读全书之后,问自己几个问题——

* 你对意志力和自控力的想法是否有所改变?

* 你认为哪个意志力实验对你最有帮助?

* 你看到哪一页的时候最吃惊?

* 你从这本书里学到了什么?

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请保持科学家的心态。尝试新鲜事物,收集自己的数据,根据证据做出判断。对出人意料的想法保持开放的心态,从失败和成功中汲取经验教训。坚持有效的方法,和他人分享你了解的知识。面对复杂的人性和现代社会的诱惑,我们最好能做到这几点。但是,如果我们能保持好奇心和自我同情,那对付它们就绰绰有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