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斯鳩--巴黎沙龍的寵兒

1721年,孟德斯鳩出版了書信體小說《波斯人信札》,一時洛陽紙貴。他在巴黎各個著名的沙龍都受到歡迎。這部小說借一個來到巴黎的波斯人之口,討論了很多啟蒙時代人們所關注的問題,各個沙龍中都讀這部書,實質上是為啟蒙運動推波助瀾。


我們知道孟德斯鳩的《波斯人信札》曾風靡巴黎各個沙龍

今天就介紹一下吧。


孟德斯鳩--巴黎沙龍的寵兒


若弗蘭夫人在聖奧諾雷大街的沙龍是當時最著名的沙龍之一,她的來客不憑出身、財富、權位,而只憑才智。在她的沙龍里,是智慧主導。當時人們都說,像黎世留這樣權傾一時的大人物,都很難被邀請。很多宮廷顯貴以受邀請為榮,在若弗蘭夫人的沙龍里,這些顯貴們相當懂規矩,從不胡亂插嘴發言,而是恭聽那些文人高士議論橫生。人們都知道,若弗蘭夫人沙龍的入場劵是智慧、風雅、藝術水平和禮貌風度。出入這個沙龍的有大科學家豐特奈兒、哲學家達朗貝爾、孟德斯鳩、伏爾泰、愛爾維修.....這幾位都是啟蒙思想巨人。當時國外貴賓到巴黎,以能有幸訪問若夫人的沙龍為榮。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三世、未來的俄國女沙皇葉卡捷琳娜、波蘭遜王斯坦尼斯拉斯,都曾是這個沙龍的座上賓。著名的畫家勒莫尼有一幅著名的大畫,就是在若弗蘭夫人的沙龍中,首讀伏爾泰的劇本《中國孤兒》。而且這些沙龍不僅僅討論文學,他們對社會政治也有相當大的影響力,甚至對政府人選都有發言權。可以說那時的公眾輿論基本上由沙龍所談話題所左右。到了19世紀上半葉,真正繼承了這種沙龍傳統的就是雷加米埃夫人的沙龍。


孟德斯鳩的書《波斯人信札》當時大受歡迎有以下幾個原因


孟德斯鳩--巴黎沙龍的寵兒


首先是書寫得好看,文字詼諧幽默,該尖刻時又一針見血。再有就是當時法國正風行著東方熱,孟德斯鳩給這書主人按了個波斯人的身份,書中所談之事有許多東方帝王后宮中的場景。孟德斯鳩從那些耶穌會教士口中聽到不少東方的奇聞逸事,有些還很有點香豔,這些異國情調掩蓋了書中的主題,也避免引起當局的注意,許多人拿它當一部風俗小說看。加入這部書中通信的人有四類:主人公鬱斯貝克,他的後宮妻妾,他的朋友和看管後宮的閹人奴隸。每一類人都講述自己的生活見聞,內心活動,有痛苦有歡樂。在描繪這些後宮生活時,他筆下有種冷峻的憤怒,很為女性屈辱打抱不平。比如他在第22封信中說:“造化之手曾把婦女置於從屬地位,又把她們解脫出來,男女兩性之間產生了混亂,雙方的權利本來是相互的”。在第38封信中,他說:“我們對女人的支配是真正的專橫,女人之所以讓我們支配,無非是因為她們比我們溫和,因此比我們人道和理智。如果我們男人講道理,這些優點無疑會使女人佔有優勢,可是因為男人根本不講理,結果這些優點卻使女人失去了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