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新译 第九课 绝 学

第九课 绝 学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泽兮其若海,废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欲异於人,而贵食母。

老子《道德经》新译   第九课  绝 学


一、绝学与不绝学、善与恶的差别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不学习害人知识,不去害人,所以就没有忧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里,在你争我夺、弱肉强食的社会中,你必须去学习那些害人知识,学习偷偷摸摸、杀人放火、打架斗殴的本领,否则,就无法生存下去。如果你不想害人,不学习害人的知识,又要生存下去,唯一的办法是与道相伴,必须修道修德才能做得到。道要求无私、无欲、不争不斗、为人处下、生活俭朴,凭自身能力维持生活,知足常乐。这两者相差几多呢?

美之与恶,相去何若:不学习害人知识,不去害人的是善人;学习害人知识,专去害人的是恶人。结果是善人与恶人,这两者差别又如何呢?

二、天灾人祸难躲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人人都畏惧的事,那是什么呢?天灾:洪灾,狂风大作,暴雨不停,汪洋一片,淹死万物;旱灾,晴空万里,烈日当空,赤地千里,万物枯死;地灾,山崩地裂,地震,地陷。人祸,人与人争斗的最高形式,就是打仗,你杀我,我杀你,血流成河。这些一定要避免其发生,一旦发生了呢?

荒兮其未央哉:灾区万物都要遭到破坏,一片荒凉的景象,没有殃及的人很少!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幸存下来的人,虽然人们来来往往,为生存忙碌奔波,但他们心里,如坐大牢一样地痛苦。有的搞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心情如春天登上高台那样孤独。

 

三、老子救灾无归属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独有我好像坐在船上而未受其害,因为老子道大,这点灾害对他没有任何影响,如婴儿还未出世一样的安全。

乘乘兮若无所归:乘坐的船飘飘摇摇无所归宿。人民遭了灾,老子乘船到各处去救灾,这里救了,又跑到那里救灾,飘飘摇摇何处是归宿呢?没有归宿。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被救了的人怎样呢?吃的住的穿的用的,人人都有剩余。唯独我还感到不够,唯独老子救人还感到救得不够,还有很多人等着他去救。

我愚人之心也哉:用我的愚昧去满足人民的心愿。老子不顾自身的死活,不停地舍己救人,从人道的角度来看,这是最愚蠢的,但老子情愿用自己的愚昧去满足人们的心愿,不断地去救人。

四、宇宙之灾,救不停

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在这混沌的宇宙里,在各银河系、各恒星系和星球体里,一般人都明明白白,唯独我累得昏昏沉沉,因为整个宇宙的灾害,都得靠老子去救济。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仔细地观察人们,大家心情都很舒畅、快乐。闷闷不乐的只有我一人,因为要改天换地,颠倒乾坤,只有老子办得到,所以他整天闷闷不乐地考虑、操办。

泽兮其若海,废兮若无止:海风吹在海面上,实际是没有休止的浪费。把这些浪费了的自然能量,用来救助灾民。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众人都有归宿,被救的人,衣食住行都解决了。独有我没有归宿,还有很多灾区等老子去救。

我独欲异於人,而贵食母:唯独我与别人的欲望不一样,别人只要解决了衣食住行,就可以生存了。老子却要经常调整宇宙、星系中的各种问题,还要赈灾救人等,他不食人间烟火,贵就贵在食自然之气,即阴阳五行道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