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爸爸,穷爸爸》,解读金钱的秘密

10年前,第一次读到《富爸爸,穷爸爸》,就像发现了一个巨大宝藏,它改变了我们一贯以来对金钱的观念,对工作的理解,以及对人生财富的诠释。

人们在学校里学习多年,却从未学习到关于金钱的知识。想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这本书里如何解读了关于金钱的秘密。

《富爸爸,穷爸爸》,解读金钱的秘密

01 固定思维

从小到大,我们都被灌输了一个固定的观念:好好读书,考上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结婚生娃,买房买车,安安稳稳地工作到退休,享受天伦之乐。

但还有很多已经实现了前半生规划的年轻人或中年人,却不断反问自己,为什么我这么努力的工作,可还是没有感觉到富足,反而变得更加焦虑或恐慌?

答案就是:“对金钱的恐惧和欲望”。

正如书中所说:

“绝大部分人都没有办法克服自己对于金钱的恐惧和欲望, 一开始没有钱,没钱带来的恐惧会促使我们努力工作, 而在得到了报酬之后呢?欲望又让我们去消费更好的东西。就形成了一种模式, 上班,挣钱,消费,然后更加的努力上班,挣更多的钱,消费更贵的商品。”

《富爸爸,穷爸爸》,解读金钱的秘密

02 人生对比

书中的穷爸爸是作者的亲生父亲,而富爸爸是好友的父亲。两位父亲都很受人尊敬,但因为对待财务的观念截然不同,让他们开启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


穷爸爸的人生轨迹:

在斯坦福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深造,获博士头衔

之后任职夏威夷州教育厅厅长

生活一直很拮据,终其一生在财务的泥潭里挣扎

去世后留下了一堆账单


富爸爸的人生轨迹:

只有初中学历,自学财商课

成为了一名成功的商人,不停地购买资产

生活富足,周游各国

去世后留下一笔巨额遗产和慈善机构


03 转变思维


穷爸爸的思维我可付不起

富爸爸的思维:我应该怎么付


穷爸爸的思维方式就是消费自己可以承受的东西,当他的思维出现“我可付不起”的时候,就已经因为对金钱的恐惧而退缩了。富爸爸的思维“我应该怎么付”则恰恰相反,会让大脑的运转更加活跃,不停地在探索如何能创造更多财富。请注意这和提前消费和过度消费的概念并不一样哦。


穷爸爸的思维因为金钱的恐惧,产生失望和无助的感觉,心态会变得消极,而富爸爸的思维则带给自己无限可能的机会,并将注意力关注到如何实现目标和激励自己寻找提升收入的方式。


《富爸爸,穷爸爸》,解读金钱的秘密


穷爸爸的思维购买自认为是资产的负债

富爸爸的思维:购买资产,减少负债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房产和车子,通常因为被当成财富的象征,而成为人们追逐和奋斗的目标。为了获得这些所谓的资产,通常会需要去向银行举债,从而变成每个月的固定支出,那这就叫做负债。


一辆新车开出4S店的时候,就已经折价20%了,之后还需支付相应的油费,保险费,保养费和维修费用,会不停地侵吞着你的收入。但如果你能用这辆车去开专车,产生了现金流入,并能足够支付所有的费用,那这就是资产。

总结来说,资产就是帮助你产生现金流,让现金流入你的口袋,而负债就是流失现金流,让现金流出你的口袋

《富爸爸,穷爸爸》,解读金钱的秘密


穷爸爸的思维:为别人工作,为银行工作

富爸爸的思维:为自己工作,为资产工作


我们常说自己是房奴,车奴,每个月的薪水都交给银行了,好不容易,辛苦一辈子在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却因为一身的病痛,又把所有的积蓄给了医院。


与其为别人打工或为银行打工,还不如开始思考,如何给自己打工,并配置真正的资产。从不停地消费,转而到开始储蓄,慢慢购入合适的资产,并通过资产产生的被动收入(额外收入)来帮助我们实现收入大于支出的财富自由之路。


这次疫情下,很多企业没有顶过寒冬,纷纷倒闭,他们的员工也被迫失业,疫情不可怕,可怕的是还要面对没有收入来源,可谓是“内忧外患”。如在这个时候,能有资产产生持续的现金流,就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底气和信心。


结合了现实环境,我归纳了以下可视为资产的类别:

《富爸爸,穷爸爸》,解读金钱的秘密

本书出版于20年前,但书中的理念仍未过时,每隔几年都会拿出来重读一遍,仍然受益匪浅,是我推荐给朋友的必读理财书籍之一。它不能马上帮你实现财务自由,更不会给你推荐具体的股票或基金,但可能会改变你一生的财务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