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II:“超人”究竟是什麼人?


尼采II:“超人”究竟是什麼人?

上一講講到,尼采宣告了上帝之死,還說是人用自己編造出來的虛假思想殺死了上帝。他還說,西方自古流傳下來的形而上學,都是虛假的思想。

那我們就要問了,如果說形而上學的思想是虛假的,那什麼是真的呢?而且尼采說上帝死了,人類精神處境的真相是一片虛無,那人面對虛無該怎麼辦呢?

這一講,我們就來說說尼采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面對這兩個問題,尼采給出了同一個回答,就是生命本身的強健力量,這就是人唯一擁有的真實的東西,這就是人戰勝虛無的武器。掌握這種力量的人,就是尼采所說的“超人”。

尼采的思想中可以概括出三大命題:人生虛無,理論虛假,生命強健。尼采的思想是最難概括的,這是我請教了國內一位著名的尼采研究專家,孫周興老師,他給我的答案。我們這一講要談的超人學說,就蘊藏在這三個命題當中。

“如何用鐵錘來進行哲學思考”

首先是人生虛無,這不太難理解,意思就是人生本來沒有什麼意義,所有意義都是人為製造或者賦予的。聽上去好像很悲觀,但一件事是否悲觀,其實取決於你怎麼看。

打個比方,比如你參加一次馬拉松長跑,有人告訴你,跑道的盡頭有一個獎盃,你要是把這個獎盃當成目標,滿懷希望跑到終點,卻發現什麼都沒有,那你肯定會感到非常失望。但如果從一開始你就根本沒想過獎盃的事兒,那到達終點的時候,也就不會因為沒有獎盃而感到失落了。

麻煩的是,自古以來,無數的理論都在對人說“跑道的盡頭有一個獎盃”。從蘇格拉底之後,理論家們發明出各種各樣的概念、真理、信仰,說在現實世界之上,還有一些更偉大的意義。於是,這些理論掩蓋了人生虛無的真相,讓人們陷入了幻覺,在幻覺中獲得虛假的安慰。這就是理論虛假。

尼采決意要揭露這種虛假。他有一本書叫做《偶像的黃昏》,副標題是“如何用鐵錘來進行哲學思考”。尼采要用批判的鐵錘把以前理論文化所創造的意義、目的、統一性和絕對性全部砸碎,讓人成為真正無依無靠、無牽無掛、一無所有的人,直面虛無主義的絕境。

積極的虛無主義

好了,現在人赤裸裸地站到了虛無面前,人生沒有意義,理論都是虛假,安慰都是幻覺——到這個地步,人已經一無所有了,那麼他還擁有什麼呢?尼采的回答是,還有一樣東西,就是人的生命力。

尼采認為,生命本身是強健有力的。這就是超人學說的起點。

在這個起點,首先要轉變對虛無的態度,從消極的虛無主義轉向積極的虛無主義。

什麼是消極的虛無主義呢?就是面對虛無的真相,陷入悲觀和絕望。可是你想過沒有,為什麼沒有上帝的世界就會讓人悲哀?為什麼沒有意義的人生就會令人絕望呢?

虛無這個真相併不直接導致消極,從虛無到消極,有一個必須的中間環節,那就是一種虛幻的信念:認為在世界的表象背後還存在絕對的本質,並且認為人生必須要依靠這個絕對的本質才能找到價值和意義。就像我前面說的那個不存在的獎盃。如果你相信了這種虛幻的信念,那麼虛無的世界對你來說就是毀滅性的,你就會感到悲觀絕望。這就是消極的虛無主義。

但如果你從幻覺中醒來,看到從來就不存在什麼絕對的本質或者真理,人生的意義也並不依賴於它,那就沒有什麼好絕望的。而且,認識到世界本無意義,這恰恰帶來了創造的自由。在尼采看來,價值不是現成在那裡等你“發現”的,所有的價值都是人主觀創造出來的,生命活動的標誌就是能夠自己確立價值,這是生命本身的力量。

所以,尼采認為,面對無意義的世界和無意義的生命,人應該立足於現實,直面無意義的荒謬,以強大的生命本能舞蹈,在生命活動中創造出價值。用尼采的話說,就是“成為你自己”。這樣一來,虛無不再會讓你沮喪和絕望,反倒會給你最廣闊的創造自我意義的空間,虛無讓人變成了積極的創造者,這就是積極的虛無主義。

“應該設想,西西弗斯是幸福的”

這種積極的虛無主義,有一個最好的例子,就是法國作家加繆筆下的西西弗斯。

西西弗斯是古希臘神話中的一個國王,他綁架了死神,想讓世間不再有死亡,結果觸怒了天神宙斯。宙斯為了懲罰西西弗斯,判處他做一件苦力,讓他把一塊巨石從一座山的山腳推到山頂,但在抵達山頂的一剎那,這塊巨石就會滾回山腳,讓西西弗斯前功盡棄。於是西西弗斯就要一次又一次地把這塊巨石推上山頂,但這件事永遠也不可能完成,他只能永遠做著這件艱苦而又徒勞無望的工作。諸神認為,這是對他最嚴厲的懲罰。

西西弗斯的命運象徵著人生的困境,一切都是徒勞。

但西西弗斯還有一個最終的選擇。

他可以選擇,在這個過程中沮喪絕望,充滿怨恨和悲哀,讓這件事變成最痛苦的折磨。

但他還可以做另一種選擇,就是勇敢無畏地、精神煥發地去推動這塊巨石。這樣一來,這件事就不再是無意義的,西西弗斯用自己的選擇創造出了意義,用無盡的鬥爭精神去對抗虛無。所以加繆寫道:

“登上頂峰的鬥爭本身足以充實人的心靈。應該設想,西西弗斯是幸福的。”

什麼是超人?

尼采說,人類的高貴在於自身有決定價值的能力,不需要別人同意,他懂得自己給事物以榮耀。其實,每個人都是西西弗斯,面對虛無的人生,有兩種截然不同的選擇。尼采用兩個詞來形容這兩種人生選擇,叫做奴隸道德和主人道德。

奴隸道德,就是放棄自己生命的激情,用虛假的思想來約束自己、安慰自己,把人生希望寄託在虛妄的觀念之中。

主人道德,就是放棄一切幻覺,直面虛無和荒謬,像西西弗斯那樣,用生命的激情去自我創造,做一個勇敢、荒謬的英雄。

不得不承認,對一般人來說,後者太困難了。但尼采說,“難道我們不能使自己成為上帝嗎?就算哪怕試一試也不行嗎?”尼采呼喚一種新的人類,他把這種人叫做“超人”。

什麼是超人?就是在上帝死後,自己成為自己的主人,用自己的生命意志去創造,追求自身生命力量的增長和完滿,最終確立和實現自己的生命意義:這就是超人。

我年輕時讀尼采的《扎拉斯圖拉如是說》,通宵達旦,非常興奮。但是讀著讀著突然想到一個問題,也許你也會想到這個問題:尼采的學說會不會也是一種虛假的觀念?如果我相信尼采的說法,不也是把自己的生命希望寄託在別人的理論之上嗎?

可是我繼續讀下去,很快就看到了尼采留下的警告。《扎拉斯圖拉如是說》中,他寫下了一段話,特別精彩,我讀給你聽聽:

“你們說相信扎拉斯圖拉,但扎拉斯圖拉算什麼?你們說是我的信徒,但所有的信徒又算得了什麼?你們沒有探索自己,卻發現了我……現在我要你們丟開我去發現自己,只有當你們全部否定我的時候,我才會回到你們身邊。”

尼采的意思是,如果你相信尼采,那就不該盲從尼采,因為如果你真的理解了他的思想,就不應該相信任何人包括尼采本人寫下的教條,而是去探索自己的生命。

尼采的哲學充滿激進的否定性,甚至對自己也毫不客氣。如果誰宣稱自己是“尼采主義者”,那尼采很可能會對他說:“你服從了我的學說,所以你根本是個反尼采主義者!”

壞消息和好消息

尼采的虛無主義是一個壞消息,同時又是一個好消息。壞消息是,人生是虛無的,理論文化也是虛假的。但它又是一個好消息,因為虛無的真相留出了最自由的空間,我們完全可以積極面對,用生命本身的力量,創造自己生命的意義。能做到這一點,就是尼采所說的超人。

不過,尼采極端的否定精神,也會帶來巨大的問題:如果所有價值都是人創造的,那價值與價值之間還有好壞對錯之分嗎?雖然尼采用積極的虛無主義代替了消極的虛無主義,但又帶來另外一個巨大的問題:我們憑藉什麼創造,自我創造是否有一個評判標準,怎麼判斷我們的創造是好是壞?

下一講,我們來聊一件與此相關的事,就是尼采的視角主義,裡面蘊藏了一個十分危險的問題:我們還有共同的真相嗎?

問答

最後,我想知道,你在生活中有沒有看到過類似西西弗斯這樣的故事,你覺得他應該是幸福的嗎?為什麼呢?請在評論區留言,我很想聽聽你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