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幾代人在一起住如何相處?

平凡一生的農民工


一家幾代人在一起住如何相處?

家永遠是最溫馨的港灣,幾代同堂,天倫之樂,絕對是人生中的一大幸事。

由於此次疫情,過年期間應該有很多人都體驗了一段較長時間與幾代人一起生活的感受,像我們家就整整在老家三代同堂呆了兩個多月,總體來說,相處還算融洽。

幾代人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多少會產生一些摩擦。比如生活作息、飲食習慣、對孩子的教育觀念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儘管如此,我們無論如何都要把握好幾個準則,那就是要尊老愛幼、相互照顧和體諒對方。另外,和睦的家庭氛圍,對孩子的成長也非常有利。

我們結婚生子之後,很多長輩都樂意幫忙帶小孩,所以三代同堂很常見,至少我們小區就有很多老人家幫忙看小孩,大部分人都相處的還不錯,尤其是女方媽媽幫忙看小孩。

我認為最大的摩擦就是孩子的教育問題,老人家一般都喜歡寵小孩。要避免這個問題,就要改變長輩的育兒觀念,讓長輩一起學習科學育兒知識,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

我有一個美國的朋友,她也是長期三代同堂,但是她的房子是一棟三層樓的別墅,她跟婆婆之間的關係就相處的非常好,她們住頂樓,婆婆住二樓,一樓和地下室是共用。平時他們就各自呆在自己的空間。朋友有事情要外出的時候才把兒子送到二樓的婆婆家,並且要提前跟婆婆打好招呼,孩子送到婆婆家,婆婆也相當的負責任,會跟孩子一起做點心,玩遊戲等,週末或節假日才會相聚一段時間。

我覺的這樣的相處模式就很理想,隨時能夠照顧到對方,而且又互不干擾對方的生活。

所以說,如果想要相處的更加融洽,房子稍大一些會更好一點,至少各自有各自的獨立空間。居住環境很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要相互體貼,相互理解和寬容,才能保持溫暖的家庭氛圍。




媛媛範的育兒經


我家是三代五口人,自我兒子出生後八年了,首先,的確不舒服,各種矛盾明裡暗裡的,每個人都有點看不慣和委屈;第二,我和老公要上班,孩子要上學,我們無法兼顧孩子的接送,需要老人幫忙,老人也只有老公一個兒子,期望他在身邊,只能在一起。第三,綜上兩條,如果買不起第二套,只能一個屋簷下。明白這一點,就接受了現狀,然後再慢慢想辦法調整。總之要相信我們都是為了這個家好,然後加一寬容,加一點技巧。慢慢的就會好或者結束這並不完美的關係。


大頭笨媽


2020年春節相信對於很多人都是難忘的,我也在臘月二十八晚上回到了信陽老家,一般每年都是待到初四初五回工作地工作,結果不想這次一待竟然待了一個月。

老家成了河南疫情的重災區,在這一個月裡我那也去不了,跟父母在一起待了將近一個月,說實在,不在一起的時候挺想他們的,在一起的時候久了也沒啥意思,我跟父母現在已經沒有太多的話題了,媽媽就是每天做好飯等著我們吃,除了摘個菜什麼的也不讓我們幹啥活,感覺在家還是挺無聊的,我就沒事找事幹,看了一部電影劇叫《新世界》,葉問4也看了,再者沒事到田地裡逛逛,農村還好地方大點,不然非把我憋壞不可。

其實上班十來年後第一次跟父母待那麼久,兩代人的觀念還是有不同的,在外面自己一個人業餘時間沒人管感覺很自在,在家裡父母看你不慣的地方難免會說兩句。跟小時候不一樣,小時候你基本什麼事都會聽他們的,到現在你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我覺得以後成家後如非必要不要和父母住一起,家庭住址上保持一個不遠不近的距離最好,彼此需要的時候可以相互照應,平時可以各自生活互不影響,這是我成家以後想跟父母建立的一種家庭位置上的關係。


開門見喜good


我們家現在四世同堂,雖然房子小了一點,但是還是很溫暖,很幸福。彼此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包容很重要。畢竟年紀跨度很大,奶奶94歲,身體很好,雖然奶奶已經忘記我們是誰啦,但是公公婆婆對奶奶照顧的很好,我和老公上班,家裡的兩個孩子也是爺爺奶奶照顧。人到中年才真正的理解和明白了什麼是家有一老,如獲至寶。我個人感受只有正真的將心比心的和老人一起生活,才會真正的明白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的孝道就是在每天平淡的生活中,這樣耳濡目染的深入進我們每一個人的骨髓的。特別感謝我的爸爸媽媽們,是他們為我們解決了後顧之憂,給了我們奮鬥的力量。有一個和睦的家庭才能家和萬事興,才能事事如意。





朱洙姐


我以下的文字,希望大家讀完。


時刻銘記,放下偏見,不忘初心。

一家幾代人能住在一起,可謂是少有的和睦的大家庭了,但就是這樣,往往會有很多的家庭問題。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我們常常把最狠毒的言語送給了家人,對待外人缺心平氣和,有時對待家人冷漠,對待外人卻嬉皮笑臉!

家人更需要建立有效的溝通,我們的事業生活是緊密的圍繞著家庭的,家是避風港,不要因為一些偏見在心裡紮根。家和萬事興,一個好的和睦的家庭氛圍是我們漫長人生裡的重要內容。

對待長輩,要想到含辛茹苦將我們養大,記憶中的小時候他們給了我們無盡的關愛😄;對待同輩,想起哥哥小的時候為了保護我和別人打架,姐姐為我扎的馬尾辮......,對待寶貝,時刻教導正確的家庭觀、價值觀,好的家風,會讓孩子受用一生!

長大了,事情多了,是什麼讓我們違背了原本的初心,讓我們變得偏執,值得好好的反思。

利益爭執和個人偏見不要在家庭中產生,我們的家庭更需要寬容,放下,請享受親情,享受快樂吧。


支持我的朋友歡迎 評論 轉發 點贊+關注啊......

本人是童襪設計師,為本篇文章設計了三張手機壁紙,喜歡的關注後下載喲......



米果新視界


在中國,婆媳關係一直是一個比較大的話題,已婚的女人只要聊到這個話題總會滔滔不絕。而現在很多家庭都是幾代人住在一起的,年代不同,生長的環境不同,自然會有代溝,生活在一起,難免會有一些摩擦。而過來人一般都會建議如果可以,婆媳最好不要住在一起,之所以這麼說,不外乎下面四個原因。

1、思想觀念不同

婆婆和兒媳,年齡相差幾十歲,兩個人從小接受的家庭教育不同,接觸的社會環境也不同,在看待很多事情上,自然都有不同的看法。原本很多有分歧的事都可以商量,可很多時候,婆婆和兒媳各執己見,不鬧起來已經很好了,能有商有量甚至達成共識的更少,畢竟誰都認為自己想的才是對的。如果婆婆和兒媳在很多事情上都不能商量,那麼生活同在一個屋簷下,對兩個人來說都是折磨。誰都不服誰的,誰都不聽誰的,這樣哪裡還像一家人,長年累月,矛盾越積越多,想要和諧是不可能了。

2、生活習慣有差異

每一個年代都有每一個年代的特點,婆婆和兒媳畢竟不是同一個年代的人,彼此的成長環境也不同,所以生活習慣有差異也是正常的,有時候並不能說誰的習慣不對,只是每個人的做法略有不同而已,善解人意的婆媳一般都會尊重彼此的生活習慣,就算和自己不同,只要無傷大雅,也不會多說,可現實生活中並沒有那麼多善解人意的婆媳,有時候能有一方體諒已經很難得,可就算如此,就算有一方能忍讓對方,時間久了,也難免心生怨氣,認為對方多管閒事指手畫腳,這樣也不利於家庭和睦。

3、夫妻感情容易受影響

婆媳關係不好,直接影響的是夫妻關係,畢竟能做婆媳,也全因為這個婆婆的兒子、兒媳的老公,因為這個男人,兩個陌生的女人成了婆媳,有了姻親,原本成了一家人,應該團結互愛,可如果關係不好,相處也針鋒相對,那麼這個男人看在眼裡,心裡也會有想法,有些男人會理性分析誰對誰錯,不會偏私,可有的男人並不會這樣,在他們心裡,媽就是媽,媽是長輩,就算有錯,做晚輩的也應該讓著,自己的老婆也應該如此。可是做兒媳的也有自己的想法,老公一味讓自己忍讓,自己就會受委屈,一旦因為這些事心裡產生怨恨,夫妻關係也會受到影響。

4、婆婆控制慾太強或什麼都不管

經常見有的已婚女人抱怨自己的婆婆是“慈禧太后”,控制慾太強,什麼事都要管,也有的抱怨自己的婆婆是“甩手掌櫃”,什麼都不管什麼都不做,就等著她伺候。其實,婆婆怎麼做和她自己的性格和經歷有關,婆婆也是人,有時候是為了晚輩們好,可有時候,她們也會做得過了,有時候身為兒媳不好開口可以讓自己的老公開口勸勸,如果實在勸不了,也不必勉強住在一個屋簷下,畢竟誰都想為這個家好,可如果因為這樣的事讓大家心裡都不痛快,那麼住在一起也只會讓彼此都痛苦。

“合則聚,不合則散”,婆媳關係也有一些異曲同工之處,能和諧相處自然好,但如果相處不來,也不要太過勉強,可話說回來,婆媳畢竟是親,不可能散了,如果處不來,也沒有必要讓彼此像仇人一樣,分開住,偶爾來往,互不干涉,這樣既能讓家庭相對和諧,也能讓彼此過得舒服,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胖丁A小夥


很高興回答這一問題,對於幾代人住在一起的大家庭來說,一般年齡階段相差比較大,而對各個年齡階段的人來說,思想和生活方式是不一致的,做各項事情所為的見解也不一樣,年輕人有年車輕人的想法,老年人也有他們自己的見解,往往在某種事情上達不到統一思想而產生矛盾,避免不了一些爭吵和抱怨,那麼在這個時候我們必須冷靜下來,首先對於我們少一輩人來說,最起碼的一點不能當面和長輩們發生衝突,而是要自己反醒下,看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如覺得可靠,那麼等長輩們處於心情好的時候,自已再去和他們慢慢解釋,並用各種比喻方法以及各種證據來證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最後得到對方的認可。總之在個大的家庭裡,所為的生活方式和習慣都不可能是一致的,不管在哪個方面,我們必須做到尊老愛幼,彼此相互照顧,相互諒解,相互幫助,做到在某種事情上學會忍讓,這樣才能使這個大家庭和和睦睦,溫暖幸福。

下面我以視頻的形式來向大家表述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bd13a5060bd84af9bb9cf8b968f202c2\

青楓醉柳


這個問題最好回答,作為我們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尊老愛幼,老人有個別稱,叫老小孩,所以老人和和孩子能相處很好,我說的相處是老人和孩子一起玩玩具,其他人,像朋友一樣,互敬互愛,這個大家庭就非常幸福了,我家現在就一老一小相處的挺好[呲牙]


惠及億人


生活習慣格格不入,代溝現象無處不在。

1、作息習慣。

老年人早睡早起,通常晚九、十點鐘上床休息。早晨五、六點鐘起床,要麼晨練,要麼去早市買菜。年輕人加班、看電影、吃燒烤、玩電腦……半夜十一點上床司空見慣。有時半夜進家的年輕人,開門、脫衣、洗漱等動作一不小心聲音過大,容易驚醒入睡的老人,老人一旦醒來可能兩三個小時難以再次入睡。

2、飲食習慣。

老人們身體漸衰,消化功能退化,偏愛清淡飲食。諸如白菜豆腐、青菜素炒、熱湯、熱饅頭、小米粥……要軟,要熱。吃飯不講究花樣,不求數量。兩個菜行,一個菜也行。吃七八分飽,便欣然離開飯桌。

年輕人火力正旺,注重色香味,注重大魚大肉,注重無酒不成席,注重燒烤火鍋麻辣燙等等。

兩代人吃不到一塊兒。

3、茶餘飯後的習慣。

在家裡老人們喜歡嘮閒嗑,說說兒女們小時候的事兒,說說過去他們在生產隊的事兒,說說鄉里鄉親婚喪嫁娶的事兒,等等。都是你聽過的,而且都是聽過十遍以上的。有的甚至聽過幾十遍。

年輕人是百分百的低頭族,一邊心不在焉地聽,一邊不停地刷手機。他們滿腦子股票、明星、體育賽事……

想不到一塊兒,說不到一塊兒,更玩不到一塊兒。


西瓜姐的妹


我個人認為不管幾代人都可以住在一起,只要有經濟能力的條件下,人麻都要相互理解和包容,不然的話生什麼孩子呢?如果你自己連長輩都不要那等你自己老了孩子不是對你一個樣嗎?特別我所知道的人看自己的孩子比自己的命更重要而看到父母跟不似人似的,那做到父母了就孤孤單單了,這樣說明來世的人生都是要過苦的,我希望社會有這樣教育人要把長輩與孩子都是自己最重要的人對待,這樣的話人生就活得有意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