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死後,皇后阿魯特氏的父親為什麼要勸女兒自殺呢?

俊俊談服飾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但有時科舉並不能代表人生成敗,同治皇后的父親,清朝唯一一位旗人狀元崇綺,他的一生卻充滿了悲劇色彩。

父親被革職,家道中落,努力讀書考中狀元

崇綺的家族是清朝頗有名望的名門貴族,他的父親是咸豐時的重臣賽尚阿,他的妻子是鄭親王端華的女兒。但可惜他父親因為剿滅太平天國不給力,被咸豐叛了斬監侯,家也被抄了,崇綺也受其父牽連,被革去工部主事官銜,崇綺只得奮而讀書。

清朝入關後,為了得到漢人的支持,恢復了明朝的科舉制度,並於1646年舉行了會試、殿試,產生了第一個狀元,然而接下來連續三次科舉,狀元都被漢人收入囊中,這讓滿人面子上很過不去。

於是,1652年,清廷將科舉分設為滿榜、漢榜兩科,這樣分開考試,滿人就有優勢了,所以當年產生了第一個滿榜狀元——麻勒吉。

1655年會試,產生了第二位滿榜狀元圖爾宸,自這一年後,清廷不再設滿榜、漢榜,於是圖爾宸成了最後一位滿榜狀元。

自此之後科舉遵循清朝祖制“滿不點元”,“旗人不佔鼎甲”。1865年,崇綺參加科舉考試取得殿試第一名,當時慈禧、慈安太后都不知道應該不應該給他這個狀元,徵求大家意見時,閱卷大臣延煦說:“但憑文字,何論滿漢。”於是崇綺便成為清朝第一個名副其實的旗人狀元。

直到1904年,清朝一共產生了114名狀元,只有3 位是旗人,若說麻勒吉、圖爾宸能拿到狀元是借滿漢分榜的光,而崇綺的狀元可是貨真價實的滿漢一體考試下的狀元。

女兒封皇后,同治身亡,他勸女兒以死保節

崇綺奪得狀元后,照例進入翰林院修撰,同治9年(1870年)崇綺升為侍講,並充當日講起居注官,整天陪伴在皇帝左右。

同治十一年(1872年),同治到了大婚的年紀了,選來選去,慈安相中了崇綺的女兒阿魯特氏,同治也十分中意她,被立為皇后,崇綺搖身一變成了同治的老丈人。

同治成婚後,夫妻二人感情和睦,但可惜阿魯特氏與慈禧不能友好相處,偏這時同治因病去世了,慈禧將光緒接入宮中,讓光緒以咸豐嗣子的身份承繼大統,阿魯特氏和光緒是叔嫂關係,她一個年輕寡婦在宮中地位非常尷尬。

慈禧將同治之死全怪罪到阿魯特氏身上,慈禧十分恨她,認為她剋夫克子。崇綺得知慈禧的意圖後,知道女兒位置尷尬,又是年輕寡婦,為保名節,崇綺勸女兒以死保節,阿魯特氏便絕食而亡。

自縊身亡以示忠誠

女兒死後,崇綺以身體有病為由請求辭官,但未獲批准,之後崇綺歷任鑲黃旗漢軍副都統,熱河駐防都統、盛京將軍、吏部尚書、禮部尚書,迎來了事業的巔峰,但同時也是他生命終結的開端。

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帶著光緒皇帝西逃,崇綺和榮祿等人偽裝成皇帝鑾輿往南走,試圖調虎離山,然而八國聯軍根本不搭理他們,反而在北京城內瘋狂屠殺當初支持義和團大臣家人。

而他留在京城的妻子為了免受侮辱,便在家裡挖坑,讓全家以死保節,家中僕人不忍下手,崇綺的兒子就自己點燃了窗欞,全家人都靜靜地坐在原地,從容地等待死亡的到來。

《清實錄》記載:

先於京師陷時,預掘深坑,率子散秩大臣葆初及孫員外郎廉定,筆帖式廉容、廉密,監生廉宏,分別男女入坑生瘞,闔門死難。"

當全國家焚的消息傳到崇綺耳裡時,崇綺猶如五雷轟頂,他留下一首絕命辭“聖駕西幸,未敢即死,恢復無力,以身殉之”後,自縊殉國。

結束語:

崇綺一生如同股市K線圖般,時而高開時而跌停,他經歷過暴漲時的喜悅,也經歷了跌停時的悲傷。從名門望族、權臣之子,到家道中落,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狀元,再次崛起,卻又經歷喪女之痛,再次迎來事業飛騰,卻又遭遇全家遇難。

他的人生大起大落,大悲大喜,最後在絕望之下自縊殉國。

《清朝狀元榜》

【END】


雨霽視角


阿魯特氏成為皇后之後,生活遠沒有想象中美好。

阿魯特氏不會討好婆婆慈禧,婆媳矛盾越積越深,恰好就在此時,同治皇帝去世了。

痛失愛子的慈禧把一切的過錯都歸罪在阿魯特氏身上,她罵阿魯特氏剋夫命害死了同治,還接了光緒進宮來,擺明了拒絕給同治立嗣。

光緒是同治的同輩兄弟,又是作為咸豐的繼承人入宮。

阿魯特氏作為寡嫂,留著宮中十分尷尬,這使從小接受節婦教育的阿魯特氏,漸漸失去了面對未來生活的勇氣。

絕望之際,阿魯特氏找了崇綺來商量。

哪知崇綺為自家門風著想,竟然勸女兒自盡,還建議選什麼死法才好。

從小懂事聽話的阿魯特氏聽完崇綺的話後,便絕食而死,保全了整個家族。


淺談古今中外的歷史


這個事我來聊聊。

要捋清楚這個事,我們先來說說同治的這個老丈人。

同治老丈人,不簡單

那麼同治的老丈人是誰呢?他就是清朝唯一的旗人狀元阿魯特崇綺。這可不得了,大清入關後200多年,旗人很少參加考試?為什麼他偏偏參加了殿試而且還中了狀元?原因簡單點說就是崇綺他家原來也是名門望族,不過落寞了,他想重振阿魯特家族只有努力讀書參加科舉這一條出路。後來到了1865年,慈禧慈安兩位皇后從殿試裡點了卷子,兩位太后一看:不得了啊,點了,就是他。結果卷子是崇綺的,而且還是個旗人,兩位太后尷尬了,這時旁邊大臣說:但憑文字,何論滿漢。就這樣崇綺成了清朝唯一的狀元。

崇綺中了狀元,獲得了官位,經過自己的奮鬥算是要有重振家族的希望了。

下面我們該聊聊同治和皇后阿魯特氏這兩口子了。

同治婚後,婆媳不合

同治到了結婚的年齡了,兩位太后為這事也挺操心的。同治生母慈禧呢,找的是富察氏;而嫡母慈安找的是崇綺的女兒,也就奇怪了,同治看上了崇綺的女兒,為啥?長得好看唄,同治自己說:氣度端凝,雍容端雅。沒辦法,誰叫兒子喜歡,就這樣這個崇綺的女兒就成了同治的髮妻。崇綺也跟著沾了光升了官,還把全家從蒙古正藍旗抬到了滿洲鑲黃旗,崇綺算是重振例了阿魯特家族。但是多疑的慈禧生怕同治因為這個事偏向了慈安,影響她的政治地位,就處處找阿魯特氏的麻煩,但是同治就是喜歡阿魯特氏,而且是“獨寵”。這更讓慈禧氣上加氣。慈禧恨上了這個“兒媳婦”。

這裡面還有個小插曲,《清代野記》記載一段話:

後美而端重,見人不甚有笑容,穆宗亦雅重之,每欲親近,後見上則微笑以迎,慈禧即加以狐媚惑主之罪。左右有勸後暱慈禧者,否則恐有不利。後曰:“敬則可,暱則不可。我乃奉天地祖宗之命由大清門迎入者,非輕易能動搖也。”有讒者言於慈禧,更切齒痛恨,由是有死之之心矣。

眾所周知,慈禧這輩子最大的遺憾之一就是沒能“從大清門迎入”,皇后阿魯特氏偏偏說一句:我乃奉天地祖宗之命由大清門迎入者,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最後捋一下同治死了以後的事吧。

光緒繼位,嫂嫂尷尬

這同治在1874年因天花駕崩啦,原本恩愛的生活一下子煙消雲散。這回阿魯特氏沒了靠山,慈禧該拾掇她了。也巧了,慈禧為了有底氣繼續掌權,就將載恬過繼給了咸豐當兒子,把載恬立了皇帝,也就是光緒嘍。這下阿魯特氏麻煩了:丈夫的弟弟做了皇帝,我算個啥?這不合禮數也不合規矩啊。有人會問了,這是不是慈禧故意要整阿魯特氏才讓光緒繼位呢?我想慈禧應該不會傻到這個地步吧,也許是有這部分考慮,但絕對不是主要的。然後這個崇綺也聽說這個事了,這把崇綺急得,如何是好啊?慈禧太后憎恨著皇后阿魯特氏,這光緒上位了,阿魯特氏處境尷尬,有可能還威脅到阿魯特家族!正好阿魯特氏給父親崇綺寫信,崇綺就回了一個字“死”。於是這個阿魯特氏就真的在光緒元年二月死了。

至於怎麼死的,有一種說法比較可信,就是阿魯特氏召見父親崇綺,崇綺說,別吃飯行不行?阿魯特氏說可以。也有得說是慈禧害死阿魯特氏的,有點牽強,同治已經死了,光緒也繼位了,阿魯特氏基本成廢后了,沒有多大能耐了。

阿魯特氏死了以後,慈禧也很高興並且厚葬了以身殉夫的“烈女”,不僅沒有牽連阿魯特家族,而且還追封了阿魯特氏為孝哲毅皇后,崇綺還受到了表揚。

到這裡這事就捋差不多清楚了,總結起來這個問題的原因有三點:

  • 保全家族。崇綺好不容易重振了阿魯特家族,不想因為“廢后”得罪慈禧而使家族再一次受到重創。
  • 免得慈禧加害女兒。同治死了,女兒就很危險,倘若慈禧要殺了她,還不如殉葬,留個好名聲。
  • 保全女兒名譽。光緒繼位,身為前朝皇后的女兒,名份名號是個大問題,搞不好也要家族遭殃的。

阿魯特崇綺不管是考慮家族,還是考慮女兒,終歸是他葬送了自己女兒的性命。

在封建皇室裡面,女人總是充當著“政治砝碼”,她們往往都會成為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那上一把把炮灰!


如果想看我更多的內容,請點關注!

最後謝謝大家!謝謝提問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