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工艺“花丝镶嵌”——惊艳世界之美

“花丝镶嵌”又叫细金工艺,简称为“花嵌”。是中国历史中传承久远的一门传统手工艺!

2008年6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花丝镶嵌”工艺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金银蜡工艺”,主要是用于皇室饰品的制作。

“花丝镶嵌”工艺在明朝的中·晚期达到了超高的艺术水准,尤其是以“堆垒”和“编织”技法尤为见长。改变了中国传统首饰重纹轻宝石的传统,在明朝时期还经常的采用“点翠工艺”让饰品更显奢华。而在清朝时期各种宝石资源枯竭,所以在清朝时期多以点翠和烧蓝工艺来代替宝石,后至民国初期制作点翠工艺的原料“翠鸟”已经不可常见。此后都以“烧蓝工艺”打造!

“花丝镶嵌”其技艺精湛,造型优美·品种多,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因其在各个朝代的宫廷都设立了手工业作坊和手工工厂,集中全国的能工巧匠。使南北方得以交流,并且融合了少数民族工艺的特长。而如今·“花丝镶嵌”工艺只留存于北京和成都两地,且以以北京的花丝镶嵌工艺最为齐全。被称为


中国传统工艺“花丝镶嵌”——惊艳世界之美


花丝镶嵌分为四种技艺制作过程“錾刻”·“拉丝”·“花丝”·“镶嵌”

“錾刻”

是以“摆、悬、捻、摊”等錾法,配合“敲、点、打、斩”的锤技,在金胚表面手工錾出图案或纹饰。

“拉丝”

是花丝镶嵌的前期工作,各种不同型号的花丝都是工艺师傅从拉丝板中一条条拉制出来的。拉丝板的眼孔通常是用合金和钻石制成,最小的眼孔比头发丝还要细,最大的直径4毫米,最小的直径只有0.2毫米。从拉丝板中拉出来的单根丝在行内被称为“素丝”,需要两股或两股以上的丝通过搓制成为各种带花纹的丝才可以使用--这也就是“花丝”之名的由来。最常见的花丝是由两三根素丝搓成的,这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样式。更复杂的花丝还有拱线、竹节丝、螺丝、码丝、麦穗丝、凤眼丝、麻花丝、小辫丝等林林总总近20种。

“花丝”

花丝技艺主要选用:金·银·铜为基本原料,并采用掐·填·攒·焊·编·堆等技法。

“掐”为掐丝,是用镊子或钳子将花丝掐成各种纹样的工艺,粘焊在器物上,掐丝是花丝镶嵌工艺中的基本功也是最难掌握的技术。

“填”为填丝,也叫“平填”或称“镇花丝”是将制成的花丝图案平填在规定的图案里,填丝是花丝镶嵌工艺中最单调也是最费时的工序。

“攒”:就是把已经加工完成的各种零部件组合·组装在一起。

“焊”是“焊接”是将已经制成的纹样拼在一起,通过焊接组成完整首饰的工艺过程。

“编”是“编织”织编和草编还有竹编是一样的,只不过金·银编织难度较大,必须要有经验的师傅手劲均匀才能编织好。

“堆”称为“堆垒”是用堆炭灰的方法将码丝在炭灰形上绕匀,再垒出各种形状。并且用小筛子将药粉筛匀·焊好的工序过程。


中国传统工艺“花丝镶嵌”——惊艳世界之美


镶嵌技艺是以:

挫·锼·捶·闷·打·崩·挤·镶八种技法。镶嵌主要是把珠宝·翠钻·晶石·美玉等镶在金银饰品上的技艺,再把金银·水晶·玉石和翡翠等组合在一起,镶嵌到器物上。镶嵌的技术要求镶好·镶平·镶俏·同是一块宝石·翡翠·安放的角度不同,就会直接影响外观俏丽与否,就能够导致在价格上的悬殊。

“花丝镶嵌”的种类大体可分为三种:

“首饰品”

其中包括:手镯·项链·耳坠·胸针·吊坠·袖扣·领带卡·领花等等。

“陈设品”

又称“摆件”其中包括:挂屏·花瓶·炉·熏·建筑·动物各种造型等等。

“实用品”

又称“件活”其中包括:手镜·烟丝盒·粉盒·糖罐·药盒·灯台·酒具·盖碗·牙签盒·小刀等等。

采金为丝,妙手编结。嵌玉缀翠,是为一绝。

“花丝镶嵌”又与“金漆镶嵌·景泰蓝·玉石雕刻·牙雕·雕漆·宫毯·京秀”并称为“燕京八绝”!

“花丝镶嵌”以一种超然的精致·极度的奢华·极具中国民族特色的“美”展示于世界中,美轮美奂!


中国传统工艺“花丝镶嵌”——惊艳世界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