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缸誘人,玩海缸前需要了解的一些基本知識,海缸知識掃盲「壹」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玩海缸的人也越來越多,但是往往衝動下海的結果就是很快上岸。

所以,在下海玩海缸前,瞭解一下海水生態缸的一些基本知識,還是很有必要的。


海缸誘人,玩海缸前需要了解的一些基本知識,海缸知識掃盲「壹」


海水飼養缸的選擇

海水飼養和淡水飼養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領域,所以絕大多數淡水飼養的經驗以及設備都無法套用到海水飼養上,比如瀑布過濾器和過濾桶之類的,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會用在海水飼養上。當然在一些簡單飼養的情況下,還是可以用的,比如我之前寫過的一篇養小丑的文章。

所以,在目前來說,為了更好的配合海水飼養,我們在選擇飼養缸,一般選擇底濾缸和背濾缸。

  • 初次養海缸,缸尺寸的選擇

對於初次養海缸的人來說,對於缸尺寸的選擇來說,是宜大不宜小,原因是尺寸較大的缸,水體大,相對的水質維持會較為穩定。但是又不能太大,因為太大尺寸的缸,對於成本以及中後期的維護來說,負擔是比較大的,海水飼養缸,哪怕配上各種智能自動化設備,也是需要較大的人工維護成本的。

所以,綜合考慮的話,對於初次養海缸的朋友,建議第一個缸的尺寸長度以60釐米起步,最大到120釐米。


海缸誘人,玩海缸前需要了解的一些基本知識,海缸知識掃盲「壹」

這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缸,使用的是比較不常見的外掛蛋分


海水飼養缸的購買一般有兩種途徑, 一種是直接買成品海缸。目前的各品牌的成品海缸,各方面設計都算比較合理,也基本都有現貨,想買基本上兩三天就能入手,但是成品海缸的品牌溢價普遍都非常的高,也就是說價格普遍都很高,你為之買單的絕大部分是品牌價,而不是缸本身實際的價格,這對於一些預算有限的朋友來說就很不友好了。另外,成品缸在尺寸方面已經固定了,尤其是在寬度方面,一些廠商基於成本等因素的考慮,都做的相對比較窄,比如90長的缸,寬度只有50等等,而海水飼養缸,寬度大一些,在景深觀賞等方面的效果是會比較好一點的。

另一個途徑就是走定製,走定製有兩種,一種是你自己做好尺寸溢流等各方面的設計,將圖紙直接給定製商就行,這種對玩家本身各方面的要求都很高,一般第一次玩海缸的朋友恐怕都做不到。另一種就是將你的要求提給定製商,定製商根據你的要求給出設計以及圖紙以及後續加工。個人是比較推薦第二種途徑的,定製唯一的缺點可能就是耗費的時間比較長了。

定製的時候有幾個值得注意的點,一個是尺寸方面,寬度應當儘量的做寬,比如60釐米長的缸,寬度最大同樣可以做到60釐米長,90釐米長的缸,如果條件允許,寬度最小也要做到60釐米寬。另一個就是高度方面則不宜過高,除非你是FOT(純魚缸),高度一般在50釐米,最高到60釐米就差不多了,這主要是考慮到光在水中衰減的因素


海缸誘人,玩海缸前需要了解的一些基本知識,海缸知識掃盲「壹」

海缸缸體一般都不會很高


  • 海缸形式的選擇

主流的海水飼養缸,在形式上,只有兩種,一個是背濾,一個是底濾。

背濾形式的海缸,也就是所謂的檯面缸,尺寸一般也比較小,所以能夠用來作為過濾的部分也相對比較小,背濾的最大長度到60釐米就差不多了,當然也有根據一些特殊現場定製的背濾缸,只要設計的好,養起海水來其實也沒多大的問題。

背濾缸的過濾區域通常會設計成三格,第一格為溢流進水,同時也是物理過濾格,通常放一些過濾棉之類的,用於過濾一些懸浮於水中的顆粒雜質,當然也有第一格設計成蛋分格的。第二格常規設計為蛋分格,用來放置蛋白質分離器,第三格則為回水格,用於放置水泵將水抽回主缸中。


海缸誘人,玩海缸前需要了解的一些基本知識,海缸知識掃盲「壹」

背濾簡易示意圖,根據實際情況,可以有所改變


底濾缸的設計就相對比較複雜一些。首先是主缸的溢流設計,主缸溢流設計時,為了確保主缸內無死角,一般都會設計有下出水口,揹包內通常也會設計有翻水板,而揹包,通常有內包和外包兩種形式,內包就是溢流槽位於主缸內部,外包就是溢流槽位於主缸外部,兩者的區別在於一個佔用了缸內空間一個佔用了缸外空間,兩者在溢流效果上沒什麼區別,主要看個人喜好。


海缸誘人,玩海缸前需要了解的一些基本知識,海缸知識掃盲「壹」

主缸溢流內包和外包的對比圖


底濾缸的底缸,基本設計同樣是三格,第一格下水,同時為物理過濾格,有些海缸在設計時,第一格在下水的時候還會做一個翻水的設計。第二格為蛋分格,也就是用來放置蛋白質分離器的,第三格則為上水格,用於放置水泵將底缸的水抽回主缸,形成一整個過濾循環。


海缸誘人,玩海缸前需要了解的一些基本知識,海缸知識掃盲「壹」

簡單的底缸分格示意圖


有些底缸在設計時,會在蛋分格和水泵格的隔板上設計水位控制擋板,用來調整控制蛋分格的水位,另外如果底缸空間足夠的話,在蛋分格和水泵格之間還會額外有一格,用來作為藻缸。


海缸誘人,玩海缸前需要了解的一些基本知識,海缸知識掃盲「壹」

精品定製底缸,集成了多種功能,尤其是其使用的滾筒過濾,是剛上市沒多久的一種物理過濾方法


海水飼養缸過濾系統的選擇

海水飼養區別於淡水飼養,有著獨屬的過濾系統。其中最常被人知道的便是柏林系統以及ZEO系統。

ZEO系統比較複雜,平時需要測量各種數值以及添加各種藥劑,稍有差錯便會功虧一簣,可以類比於做化學實驗。使用ZEO系統的玩家可以說是鳳毛麟角,基本上都是高手土豪,新手極度不建議。

柏林系統則是絕大多數海水飼養缸所用的系統,也是最簡單的海水飼養系統,配合度也高,可以配合ATS,UAS藻盒藻板之類一起使用。

柏林系統的核心在於活石和蛋白質分離器。其中活石起到生物過濾的作用,活躍於活石中的異養菌群將水體中的有機物轉化為氨,亞硝化細菌將氨轉化為亞硝酸鹽,硝化細菌將亞硝酸鹽轉化為硝酸鹽,而在活石內部的反硝化系菌將硝酸鹽轉化為氮氣排除系統(這也是為什麼海缸大都都是開放式缸的原因之一),也就是說在活石上有著一整套的氮循環。

蛋白質分離器的功能則是利用富含氣泡的水體張力將水體中的蛋白質等有機物分離出去,有效的降低水體中的營養鹽。關於蛋白質處理器的選擇,個人的建議是選擇合適的就可以,處理量在水體的三倍左右即可,國產品牌考慮到虛標的問題,可以適當將處理量提高到四倍左右。目前蛋白質分離器的廠家越來越多,個人意見是選擇老牌以及大眾品牌的就行,有條件就BK之流,預算有限就AE,BM的也不錯。


海缸誘人,玩海缸前需要了解的一些基本知識,海缸知識掃盲「壹」


  • 關於活石需要說的幾點

活石是柏林系統核心中的核心,但是活石也是有好有壞的,最好的活石自然是現採並且帶水運輸過來的,那是最新鮮的活石,簡單清洗後便可以直接使用。

除了帶水運輸的新鮮活石外,最多的也是最常用的採集後脫水發貨的活石,這類活石的品質不一,簡單的判斷標準可以是在收到活石後,用鼻子聞一聞,如果沒有那種臭烘烘的味道,而是一陣陣的海腥味,那麼證明活石還算是新鮮,這類活石在開缸的時候需要事先進行爆藻處理,目的是為了去除多餘的營養鹽,具體的活石的處理,在之後會說到。

還有就是收到後,已經發臭的石頭,這種石頭基本上已經不能用了,就算用的話,也需要處理成死石後再使用,屬於相當麻煩的一種,如果可能,收到這種石頭直接走售後吧,退款,最起碼要部分退款。

然後再就是死石,死石,字面意思理解就是死了的活石。但是要注意的是,真正的死石,是石頭裡面所有的東西都已經乾乾淨淨的,包括裡面死去的生物的屍體已經分解被揮發了渣都不剩的那種,放入水中不會揮發任何有機營養鹽的石頭,才叫死石。不是說簡簡單單在外面曬個幾天就是死石了,那種石頭誰用誰知道。

上面說的發臭的活石,經過處理後是可以作為死石來使用的,但是比較麻煩,如果放在室外任其自由發揮的話,估計得三四個月甚至半年的時間才能變為死石,為了加快這個進程,我們可以用反覆水煮等方法,但是不是煮一次兩次就可以的,要反反覆覆的煮,泡。

最後就是,目前開始流行的人造石,最早是P石,現在國內也有了很多人造石廠商,人造石可以直接理解為人造的死石,使用起來等同於死石。


本來想一篇全部說完了,然後發現還沒進入正題呢,都兩千多字了,所以決定分篇完成,全部更新估計也就這幾天,喜歡的還請點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