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這個地方是華羅庚的家鄉,它名字的由來至今仍是個謎

老石匠帶走了十六個金壇,另外兩個金壇在茅山上化成了水,於是人們就立了“金壇之陵”的石碑。這難道就是金壇這個名字的來歷嗎?

2006年11月12日位於江蘇常州金壇區的華羅庚紀念館舉行了一場華羅庚骨灰安放儀式。那一天正好是華羅庚96歲誕辰紀念日。為什麼要舉行這個儀式呢?

因為華羅庚是金壇人,生前他曾多次說過,他是從丹金漕河走出去的,是長蕩湖的湖水養育了他。生前華羅庚還有一個願望就是把自己的骨灰撒到長蕩湖裡。所以根據華羅庚的遺願,經他家人同意,並經中央批准,華羅庚的骨灰由八寶山公墓取出遷回了他的家鄉金壇。

江蘇這個地方是華羅庚的家鄉,它名字的由來至今仍是個謎

位於金壇的華羅庚紀念館

金壇人民以有華羅庚這樣的鄉親而驕傲,但金壇絕不只有華羅庚,它還有輝煌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

早在原始社會時期,金壇這塊地方便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從商朝時期一直到隋朝,金壇那時一直名叫金山鄉。可能金壇人民覺得鄉這個級別實在是太低了吧,於是隋末爆發農民起義後,金壇人民自己建立了金山縣。唐朝成立後,順應民意,設立金山縣。

可是武則天在位期間發現東陽郡(浙江金華)已經有個金山縣了,這麼近的地方,設立兩個金山縣恐怕不妥,因此決定給設在金壇的金山縣改名。

“金壇”這二字字典上的解釋指道教供奉神仙的壇。金壇位於茅山東麓,而茅山是著名的道教聖地,似乎“金壇”這兩字很自然地就可以和道教聯繫在一起。

不過這只是一種推測,關於金壇這個名字的來歷,歷來便有爭議。一種說法是說道教有三十六洞天福地,而茅山的華陽洞是其中之一,洞內百丈高的金壇所以得名。

江蘇這個地方是華羅庚的家鄉,它名字的由來至今仍是個謎

茅山華陽洞

還有一種說法是因“金壇之陵”得名,可什麼是金壇之陵呢?金壇當地有一個傳說。

傳說很久以前,一個老石匠來到茅山東麓以開鑿石頭為生。有個財主和他打賭,要是他能在三天內用山上的花崗石鑿十八個酒罈,就把茅山送給他。

老石匠冒著嚴寒鑿了三天四夜,也才鑿了兩個。天明時間就到了,可他太累了就在山上睡著了。不一會山上下起了大雪,他被凍醒了。看著滿天的大雪,他精神陡增,鑿酒罈就像泥捏一樣,不一會就鑿好了另外的十六個酒罈。他一轉身發現十八個酒罈,全變成了金壇。

天亮了,財主如約來到山上,看到金壇立刻去抱,金壇就變成了一罈清水,流走了。又抱一罈,又變成水了。後來石匠怕財主抱其他金壇,就把另外的十六個金壇全揹走了。

鄉民們知道這件事後,以為這裡是寶地,紛紛搬來這裡居住,並且立了一個碑,上面寫了“金壇之陵”四個字。

所以後來金山縣改金壇時就是根據這四個字改的。

江蘇這個地方是華羅庚的家鄉,它名字的由來至今仍是個謎

常州金壇

不論“金壇”的來歷如何,金壇這個地方可謂人傑地靈。從唐朝到清朝,金壇出了228名進士,4個狀元,1個榜眼,兩個探花。近代以來還有華羅庚這樣國際知名的大師。這樣的成就恐怕全國相同級別的縣(區)也少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