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詩道:春江水暖鴨先知,那麼?哪些惠農政策要熟悉呢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看到一粒粒種子冒出春芽,成為每位忙碌于田間的農人最期待的場景。

有詩道:春江水暖鴨先知,那麼?哪些惠農政策要熟悉呢


2020年“三農”重點改革方案出爐 全面推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

有詩道:春江水暖鴨先知,那麼?哪些惠農政策要熟悉呢

11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發佈關於做好2020年農業農村政策與改革相關重點工作的通知,提出全面推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審慎穩妥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試點工作,有序規範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流轉等一攬子“三農”領域重點改革方案。

通知要求,全面推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已有的15個整省試點省份要做好檢查驗收,非整省試點省份要全面推開改革,力爭改革覆蓋面擴大到所有涉農縣(市、區)。有條件的地方可先行開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相關立法探索,為國家立法積累經驗。

在土地承包延包試點上,分批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試點,已申報延包試點的地區按批覆的試點方案抓緊組織開展試點工作。2021年前到期的地區,應在省級農業農村部門指導下儘快開展試點。及時總結經驗,結合實際,探索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延包模式,推動研究完善相關配套政策

農業農村部表示,2020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也是謀劃“十四五”、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之年。實現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需要更加成熟和完善的“三農”工作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要加強政策研究,深化改革探索,加快補短板、強弱項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中央農辦有關負責同志10日接受記者專訪表示,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專門部署強化農村補短板保障措施,出臺很多含金量高的政策,以強化“三農”政策供給和要素投入,確保如期完成任務。

優先保障“三農”政策供給和要素投入

有詩道:春江水暖鴨先知,那麼?哪些惠農政策要熟悉呢

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短板,必須有真金白銀投入。當前各級財政收支壓力比較大,但補“三農”全面小康短板的錢必須優先予以保障。要加大中央和地方財政投入力度,中央預算內投資繼續向農業農村傾斜,加大地方債用於“三農”規模,進一步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業農村投入比例。信貸資金是“三農”投入重要組成部分,要積極引導金融資本投向農業農村。強化對“三農”信貸的貨幣、財稅、監管政策激勵,充分調動金融機構積極性。同時強化金融機構支農責任,發揮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作用,督促保險機構及時理賠。

現代化農業項目,一定要“落地為安”。要在堅守耕地紅線、生態紅線前提下,改革創新農村用地政策。將農業種植養殖配建的各類輔助設施用地納入農用地管理,合理確定輔助設施用地規模上限,允許農業設施用地使用耕地,為發展鄉村產業必需的一些輔助設施提供落地條件。要把更多建設用地指標用到“三農”領域,新編縣鄉級國土空間規劃安排不少於10%的建設用地指標,省級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時安排至少5%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保障鄉村產業發展。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也可以通過入股、租用等方式直接用於發展鄉村產業,盤活土地資源,破解農村的地“自己用不上、用不好”困局。

人才、科技是推進農業農村發展的關鍵要素。針對當前農村人才匱乏、引導城市人才服務“三農”體制機制不健全等問題,要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暢通各類人才下鄉渠道,支持他們到農村幹事創業,有組織地動員城市科研人員、工程師、規劃師、建築師、教師、醫生下鄉服務,培養更多知農愛農、紮根鄉村的人才。要著力破解農業科技創新能力不強、創新機制不完善的問題,部署一批重大科技項目,加強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加強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搶佔科技制高點,推動更多科技成果應用到田間地頭。

改革是發展的不竭動力,必須通過深化改革進一步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要著力抓好黨中央部署的重點改革任務。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試點,研究制定延包具體辦法。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制定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配套制度,開展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全面推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