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苏东坡在遂溪的足迹(二)

点开☞

还砚永传坡老墨 望亭常仰祖先型


前文

回顾

苏东坡在遂溪乐民镇兴廉村(今乐民城村)暂住40日,与当地结下不解之缘。苏东坡与乡民陈梦英道别时,还将其随身携带数十年的汉石渠阁宝砚赠与陈梦英,并在砚的上方刻上一首四言“砚铭诗”作为临别赠言。为此,村民在乐民城村建起了“赠砚亭”。

寻找苏东坡在遂溪的足迹(二)

双村的东坡楼。

故事

小村子内藏有东坡楼 砚台历波折失而复得

双村在遂溪县河头镇,位于290省道旁。到了村口,记者远远看到了东坡楼。东坡楼由两层构成,第一层为该村的陈氏宗祠,第二层供奉着苏东坡的牌位和文曲星,这是该村为了纪念苏东坡的赠砚而盖的“东坡楼”。村干部陈来告诉我们,村中一直延续着拜祭苏东坡和文曲星的习俗,尊师重教之风浓厚。

与陈氏宗祠相对的是一座石制亭子,名叫“还砚亭”。这名字的背后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据传,当年苏东坡敬重陈梦英风骨高洁,将一方汉石渠阁瓦砚赠与陈梦英。离别之时,苏东坡带陈梦英来到兴廉村外一块地,说这里将会成为人杰地灵的好地方。于是,陈梦英带着这块墨砚到此居住,慢慢地就发展成了今天的双村。

受各种因素影响,砚台一度丢失近百年。民国年间,时任广东省会公安局局长的何荦偶得此砚。当他得知这砚台是双村陈氏宗族的传世之宝时,慷慨将其奉还。为纪念此举,双村人修建了这座亭子,将其命名为“还砚亭”。

还砚亭造型古朴典雅,四周有回廊,亭子四角上翘,亭顶中央有一小葫芦。亭子有南北向两个拱门,北门撰联:还砚永传坡老墨,望亭常仰祖先型。此联由族人陈树钟所作,他曾任民国广东省会公安局秘书。南门亦有联:远挹山光增气象,近临池水浴襟怀。此联由陈树钟之子陈焕谋所作,他曾任民国时期广东省会人事主任。

寻找苏东坡在遂溪的足迹(二)

双村还砚亭。

村容

处处可见古雅民居 多设阁楼用以藏书

现在的双村南面尚保存着面积广阔的古老的建筑群,这些古民居有明清时代的,也有清末民初的。记者在走访中留意到,与别处不同这一座座一字型排开的古民居都各有一个古雅的名字,如“尚志斋”“廉让第”“外翰第”“文庐”“宜庐”等,文化韵味悠长。

据村干部陈来介绍,不少古民居中还有人居住。每一座古民居各具特色,有雕梁画栋的,有屋脊两端翘角的,有屋檐塑莲花、金鱼形水槽的,有屏风雕花鸟的,有彩瓷为窗颜色斑斓的。在村中“宜庐”古居前,陈来指着大门上方写有“宜庐”二字,说这是出自原中山大学校长邹鲁之笔。眼前的“宜庐”二字位于房子门前居中位置,字体雄浑,非常醒目。民居外墙,雕刻着青松、丹鹤、花鹿等图案,寓意“福禄寿图”。

最令记者意外的是,不少古民居里有小阁楼用以藏书。“村民受苏东坡影响很深,爱读书藏书。”陈来说。

寻找苏东坡在遂溪的足迹(二)

苏东坡当年的所的砚台。

延续

每年村中高考第一名 获表彰保管砚台一年

祭祖、祭贤是双村人最为看重的两件大事。据陈来介绍,每到这个重要的时期,双村子孙不管身处何方,都会尽可能赶回家乡参加盛典。在盛典上,八音齐奏,仪式隆重而又庄严。

双村村民对这方砚台爱护有加,以此励志,苦读诗书,村中人才辈出。双村现有2600多人,村民崇尚科学,勤奋好学,恢复高考至今,全村养育出大学生、研究生300多人。

陈来告诉我们,为了鼓励村民读好书,村子有条不成文的规定:每年高考放榜后成绩最好的考生所在家庭可保管该墨砚一年,激励青少年刻苦勤学,在村子形成好学上进的氛围。

寻找苏东坡在遂溪的足迹(二)

2018年5月6日晚报02版截图。

下期

预告

遂溪县建新镇苏二村原名荔枝村,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为吃荔枝两次踏进荔枝村,后人把荔枝村改名为苏二村,意即“苏东坡二进荔枝村”。苏东坡在苏二村留下了什么?苏东坡对该村的影响有多大?敬请留意本报下期的寻找苏东坡的足迹(三)。

通讯员 陈超铭

图:记者 殷翊展

欢迎亲们在底部发表神评,与我们交流

传家风|扬正气,从关注开始

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苏氏信息平台》!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