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摄像头在他脑中织成“缉凶地图”——指纹、足迹、视频分析……痕迹检验师助警方屡破奇案

为熟悉这些摄像头的位置,马勋有空就在县城的大街小巷里到处看。渐渐地,这些摄像头仿佛刻在马勋脑海里,自动形成了一张地图。破案时,嫌疑人从哪个摄像头里消失了,马勋就能判断出他接下来可能出现在哪几个摄像头里

这些年,他通过视频侦查,破获了500多起刑事案件,成了熟知全县监控探头分布的“活地图”

所有摄像头在他脑中织成“缉凶地图”——指纹、足迹、视频分析……痕迹检验师助警方屡破奇案

2010年11月凌晨勘查故意伤害案现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中等个头,胖胖的脸颊……记者面前这个朴实的小伙子,其实从事着一个特别酷的职业。

与憨厚的外表不大相符,他的工作“烧脑”度很高:指纹、足迹、视频分析……在长达11年的时间里,他就待在一个小县城里,全心沉浸于痕迹检验领域。

他的存在,填补了当地痕迹检验的空白。这些年,他通过视频侦查,破获了500多起刑事案件,成了熟知全县监控探头分布的“活地图”。他,就是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马勋。

走近他的同时,我们也对这份神秘的职业有了更多了解。

所有摄像头在他脑中织成“缉凶地图”——指纹、足迹、视频分析……痕迹检验师助警方屡破奇案

刑事技术业务工作。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把毒贩摁翻了,才发现他裤腰带上别着刀

成为一名警察,是许多男孩儿时的梦想。对土生土长于永平县的马勋而言,这个梦想有着特别的意义——永平县当年深受毒品之害,马勋曾有两名关系很好的中学同学,因过量吸食毒品死亡。对毒品深恶痛绝的他,一直希望自己能亲手惩戒丧尽天良的罪犯,成为一名刑警。

2004年高考填报志愿时,马勋填了警校,最后也如愿考上云南警官学院刑事科学技术系,但却从此进入了一个全然陌生的领域——痕迹检验。当时,考入这个专业的同学们大都不知道什么是痕迹检验,人数也是全校最少的,而且因为是理科,总共只有9个女生。

“学起来很难!”马勋说,刚开始和其他学校一样学高数、英语等,后来是痕迹检验专业课:手印学、足迹学、工具痕迹学、枪弹痕迹学、特殊痕迹检验如轮胎、开锁等。“最难的是足迹学,即通过足迹推断身高、年龄、体态等。”他说,在缺少实践的情况下,自己常常感到很晕,“最喜欢的是指纹显现和指纹鉴定,因为对实践课很有兴趣。”

四年光阴在苦读中一晃而过。其间,一位公安部特邀专家到学校讲课,有句话让马勋印象深刻:作为一名刑警,细节决定成败。“这个专家很厉害,破了许多难破的案子,都是从很小的细节入手。”从那时起,马勋隐隐找到了自己今后的方向。

实习时,马勋被分配到了基层派出所。在那里,他第一次感受到了警察这个职业的危险:在一次对零星贩毒人员的抓捕行动中,“把一个嫌疑人摁倒时,才看到他裤腰带上别着一把刀。”马勋说,那一刻,自己真的害怕了。

多年后,因为所在的永平县公安局警力较少,马勋既要做痕迹检验工作,也要出去抓犯人。如今,他已经习惯于这种危险。

所有摄像头在他脑中织成“缉凶地图”——指纹、足迹、视频分析……痕迹检验师助警方屡破奇案

2012年办理故意杀人案深夜采集证据。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连续看视频看得滴完了几瓶眼药水,终破黄金大劫案

刚到永平县公安局时,全局的痕迹检验还是空白,马勋这个毛头小伙儿在没有师傅带的情况下,就担起了痕迹检验的重任。跌跌撞撞,摸索前进……第一次因破案让他有了极大成就感,已是几年以后。

2011年,永平县发生一起飞车抢夺黄金案,涉案金额17万余元。由于这起案件大白天发生在县城繁华路段,当地群众人心惶惶,局里要求尽快破案。马勋被分在视频侦查组,当时,视频侦查在公安系统内仍算不上主流侦查技术,大家对此也没抱太大希望,重点仍放在线下排查。

马勋却铆足了劲,和同事一起花了整整六天六夜,把视频翻来覆去地看了又看。案发后的视频没有追踪到有价值的线索,马勋和同事一致认为嫌疑人会在犯案前踩点,又去一点点翻案发前的视频。

“那时候还年轻,熬得住。”马勋说,但当时还是标清摄像头,画面不清晰,辨认起来很费力。等把案发前数天的视频都看完,自己和同事已经吃方便面吃到想吐,眼药水也滴完了好几瓶。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关键嫌疑人终于出现在镜头里——和案发当天穿的一样!也戴着帽子,骑着盗窃来的摩托车!

追踪开始!经过艰苦努力,在周边其他摄像头里,马勋和同事找到了这个人,他上了一辆被“永结同心”挡住车牌的面包车。

追踪继续!重新翻看案发当天视频,里面有辆颜色、外观一致的面包车!

接着往下找,在高速路的监控视频中,这辆车又出现了。可能是嫌疑人得手后太过兴奋,这一次,他们忘记了遮挡车牌。

案子成功告破,金店把锦旗送到了刑侦大队。此时,马勋第一次深深感受到了作为一名警察的成就感,“也是从那时起,我觉得视频侦查大有可为!”

所有摄像头在他脑中织成“缉凶地图”——指纹、足迹、视频分析……痕迹检验师助警方屡破奇案

显现摩托车发动机号。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脑海里印着摄像头分布,他成了一份“活地图”

马勋是个内敛的人,为了一个疑难复杂的指纹,他可以一动不动地坐着看一个通宵。当这种专注沉静被用于他本来就很感兴趣的视频侦查时,产生了惊人的效果。

为干好视频侦查,马勋决定先对永平县监控探头的布局“摸底”。这些探头有公安等机关设置的,也有旅馆商店等私人设置的,一开始还比较少、相距较远,后来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探头越来越多。

为熟悉这些摄像头的位置,马勋有空就在县城的大街小巷里到处看,渐渐地,这些摄像头仿佛刻在马勋脑海里,自动形成了一张地图。

破案时,嫌疑人从哪个摄像头里消失了,马勋就能判断出他接下来可能出现在哪几个摄像头里。

十多年的工作,马勋已经记不清为了调取监控探头的视频与多少人打过交道。一开始,一些商家和个人因为不愿意惹事,对公安机关办案不太配合。“我就软磨硬泡。”马勋说,“这个时候脸皮只能厚一点,反正都是为了破案!”

2018年,永平县某村11户人家一夜之间全部被盗。到达现场后,马勋和同事并没能发现多少有价值的线索,只有两处痕迹和两处足迹,而且由于地处农村,当地也没有摄像头,案件一度难以推进。

马勋果断扩大搜索范围,从与村庄距离较近的摄像头开始查找,终于发现了一辆可疑车辆。

凭借脑海里的“活地图”,他循着视频追到高速路上的监控,最终获取了车牌号,抓获了两名嫌疑人。结合现场痕迹检验,最后确认就是这两名嫌疑人。

所有摄像头在他脑中织成“缉凶地图”——指纹、足迹、视频分析……痕迹检验师助警方屡破奇案

2013年深夜抓获利用外币诈骗案犯罪嫌疑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说“爸爸去抓‘一只耳’了”,女儿才肯让他去加班

马勋是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深耕于痕迹检验十余年,许多案子的推进都少不了他的努力。

2013年5月20日,马勋和妻子到民政局领结婚证,这是个好日子,领证的人排起了长队。眼看还有几个人就到了,马勋突然接到电话,队里让他马上出发,去保山市办案。

“实在没办法,我就问工作人员一个人能不能领证,工作人员说可以。”就这样,马勋先签了字,留下妻子一个人,继续排队等着领结婚证。

说到这里,马勋满是愧疚。“我媳妇儿最好的地方就是关键时刻不抱怨,一定会让我走。”他说,虽然办案归来,她对自己发脾气说,“这结的是什么婚!”

正式办酒席那天,类似的场景差点重现——那天,五十多人的接亲队伍里,大部分都是马勋的同事。

后来,公安局通知县里发生了命案,人一下子就走掉一半。马勋摸摸鼻子,笑着说:“当时好尴尬!还好我媳妇儿不太在意。”

到了回门时,马勋遇到了出去抓捕嫌疑人的同事,大家唯有相视摇头苦笑,然后擦肩而过。

由于妻子也很忙,两人的女儿平时只能靠老人带。生活中的马勋是个“女儿奴”,提起女儿就满脸堆笑。

但让他难受的是,虽然一岁多的孩子还不理解什么是“加班”,可只要提到这两个字,孩子就会哭。“她可能知道听到这两个字,就意味着爸爸不能在家陪她了。”

马勋说,《黑猫警长》是女儿最喜欢的动画片,自己现在去加班的时候就告诉她“爸爸去抓‘一只耳’了”,这样,女儿稚嫩的小手才会松开他的裤腿,还会为他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