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年都给儿子一家添补一万多块钱,可是儿媳妇还是不爱搭理公婆,怎么办?

陈琳娜2


我怎么没有遇到你这样的公婆啊,我和老公算是白手起家,房子车子装修等等公婆一分钱都没帮助不说,还年年补贴他们,我结婚七八年,公公一分钱都没赚,天天在家玩,不明白这么年轻就在家玩也不行燥的慌。家里穷的顶儿郎当的,要么没么。还给我说,让我俩不要惹他们生气,不然他们生病了,我们要不养他们,他们就去告我们。我公公说过他们老了手里不存钱,留着钱便宜了儿孙。真是家家都有难念的经 你儿媳可以看看我们家,就会知道遇到好的公婆真是八辈子烧高香积了大德啦。


豆妈的幸福小滋味


看到您这个问题,我要恭喜您,您的儿媳不是冲着您家的财产去的,她不是个拜金女!起码她没有因为您给了钱,给买了房,车而去恭维您们,巴结您们!给您说说我自己的故事吧,希望您得到启发。

我也是儿媳,一样的,我也不想理我的公婆,只是维持表面客气。可能看到这里,很多人会指责,希望这些人看完再谴责。婚前,公婆找我说买的婚房不放我的名,因为怕我们离婚。我了个去,我这婚还没结呢,你就咒我离婚,我能高兴么?!婚后,公婆像您一样也没少买东西,可是附送过来的恶心话也是不少!说什么都是公婆的理,而且要求还不少!要求我生了孩子交给他们就好,完全不用管了;要伺候好他的儿子,一顿饭没做,或者让他儿子洗个碗都要谴责我半天;揪住一点小事就骂我,骂半个小时也不嫌累;去公婆的房子,要大扫除,做饭,不做就说你懒,好像儿媳没去他家,他家都不打扫卫生,不做饭吃了一样,每次想说这样的话随时说,憋不过一顿饭的功夫……太多了,不一一赘述。总之,儿媳做什么都是应该的,说什么都是不孝顺!。

话说到这里,我想说的是,拜托,房买了写的是您儿子的名,不是儿媳的,也没有要求加名的;儿媳虽然在住却也付出劳动保持它干净整洁,还当婴儿一般照顾着您的儿子。您花的每一分钱都是冲着儿子孙子花的,难道是冲着儿媳花的。没有您的儿子,您和儿媳也就是个路人而已。

说到这里,想必您已了解,您花了钱,就觉着理所当然了,满嘴的大道理,要求别人家的孩子孝顺自己,而不体谅儿媳的辛苦。站在您的角度,您花了钱却不舒心,还要看脸色。站在儿媳的角度,您虽然花了钱,附送的那些都不想要。劝您少些要求,多些和气。家里是讲爱的地方,和谐不是用多少金钱可以换来的。


清欢Li


看到你的问题,首先我替你悲伤一下。因为你确实不易。

老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无忧无虑没有生活上的压力,都希望家庭其乐融融,和睦相处,所以在此特别我理解你的心情。

儿媳妇作为一个外来人员,都会和公婆有生活和亲情上的间隙。也因为不愿意过多沟通,所以就有了相互之间的猜疑。



她心里想的是我让他家儿女双全了,老两口又有那么多退休金,为啥每个月就给千儿八百的。你呢,觉得不少,她应该知足,所以就有了今天这个局面。

要说这事怨谁,本人觉得该怪你儿子。第一,他没做好当中和事佬的角色。第二,他只考虑了老婆啥想法而忽略了父母的感受。第三,你儿子没啥能耐,不足以撑扛起家庭的担子。

儿媳妇当初嫁你家之前,绝对也是看你家庭殷实,但嫁过来之后因生活拮据(老公工资低,小孩子花钱又厉害)。所以就有了对你态度不好的地方。


不管儿媳咋样,希望别再生闷气了。即使她离间了你和孙子女的感情,也别往心里去,因为俩孩子总归是你家的传承人。

在他们身上花钱多少不是收买她人心的工具,尽你之力了就行,要是不想儿子受气,相应的支援一下,不考虑儿子的话,以后给不给无所谓。别一味在乎她的态度。


中国厚道一百姓







张风琰


我与这位父母的景况非常相似。我两个儿子,大儿子儿媳我都给他们安排好了工作,在县城买了单元楼,垫了多半钱买了车。可等我老二结婚时因为二儿与媳妇都在省城工作,为了有个窝,我与老伴出钱在省城为他们交了首付。不承想,大儿媳成天与我们作对,与我和老伴成了仇家,不搭理不说,还成天找说头。沒办法,为了儿子的婚姻,为了成全这个大家庭,我与老伴承诺,在我俩本不多的退休金中,每年挤出一万元补贴大儿子,就这还每年时不时给大孙子买衣服,或生日,或过年压岁钱,还有平时零花钱要几千元,就这还不算,平时在家,大儿子与孙子还要过来蹭饭,即使大人把心割下来,交给小辈,仍然没有取得儿媳感恩,仍然对公婆有成见,心有怨恨,你说作为大人,真难当呀。我与老伴省吃俭用,对自己能省就省,舍不得自己花,一心填补小辈,也沒能换回儿媳妇的感恩心,怨不怨,就这还要继续,这就是生活,也是咱的累命。


诚实140793466


给儿子买了房,取了媳妇,几乎所有的费用都是父母出的。儿媳妇接进了门,每年给儿子家还要补贴一万多块。有了孙子,前些日子又生了二胎,又给一万多块钱。可公婆每次去看孙子,儿媳总是爱理不理。

无论谁遇到这种现象,都会想不通,受气,心累。这种现象应该叫“什么现象”?为了更精准地分析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我们从金钱、代沟、修养、关爱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金钱物质问题吗?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既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也形成了很多具有民族特性的民俗民俗。这些民风民俗,有的继承并发扬光大,有的在被逐步改变、丰富、提高。像我们上面所说的,儿子结婚等涉及家庭民风民俗问题方面,至今有三种情况:

一是父母全包型。儿子结婚所需的房子以及装修、家具,婚庆等一系列开支,都由父母全包。经济条件好的,还好说。经济条件不好的,有的借钱负债,全包。

二是补贴型。对于家庭条件确实困难,拿不出多少钱,又能得到儿子儿媳及对方父母体谅的,儿子父母补贴部分,支持儿子成家。

三是无力支持型。儿大当婚,但父母一贫如洗,特别困难,一切靠儿子自已。

这三种情况,各有差异,但同时存在。像上面讲的情况,应属第一种类型。这种类型,在儿子成家时及成家后,儿子父母的话语权,自然是高些。儿子及儿媳的心理应没有什么障碍,而且每年还补贴一万多元。这一万多元,对大部分家庭来讲,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儿子父母应该是尽力了。

(二)是思想代沟问题吗?

从当今看,近几年结婚的夫妻,其父母一般出生于新中国成立来的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家庭、社会、个人,无论是从经济、文化,还是思想观念、精神生活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9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00万亿元人民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万美元。这种经济实力的大改变,促进了整个社区思想文化建设的大改变。据个人观察,从现实社会看,由于思想文化的差距在缩小,父母辈与子女靠的代沟差异在缩小。当然,不排除因性格差异而造成沟通差距。但这不叫代沟。从上面说到的情况看,其父母经济社会条件并不十分差,每年能拿出一万多元补贴儿子家庭,其父母为人与子女们应该不会产生大的思想代沟问题。

(三)是关爱互敬问题吗?

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对儿媳的关爱,对孙辈的关爱,等,大致可分为四种形式:一是物质关爱,力所能及。二是生活关爱,能帮则帮。三是精神关爱,多关心多问侯。四是困难资助,特殊照顾。从上面提到的情况看,出现公婆见儿媳轻淡问题,物质关爱、生活关爱方面,应该努力了。要说有可能引起儿子和儿媳不满意的,只能在精神关爱与困难关爱方面,是否存在不足。

(四)是性格修养问题吗?

孔子仁爱思想在中国几千年的影响极其深远,最重要的是“仁”。凡事讲仁义道德,讲礼仪,讲孝道。这些根深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家庭,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明。应该说,随着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的融合会加深,传承与发扬光大并存,其文明差异逐步缩小。但令人难以明白的是,个别家庭的文明层次差异,不仅没有缩小,有的还在扩大。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

一是认同感淡莫。子女们对父母的付出,被看作是天经地义,不仅是父母的责任,更看作是天经地义般的责任。即使父母们尽责,子女们灵魂深处缺乏感恩意识。这不怪现在的子女们,因为“大家”缺乏,所以“大家”们都缺乏。

二是仁德修养不足。仁德修养好坏,体现一个人文明素质高低。在家庭,敬老爱幼,热情大方,礼貌待人,和谐共享。在某些个别家庭,似乎越来越奢侈。我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大家庭,父母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加上儿媳、女婿、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共12个晚靠,每次团年饭,叫爸妈吃饭时,只有一个人喊,“爸爸,妈妈吃饭啰”。这就是女儿。其余的都不喊爸妈,偶尔叫声”喂,喂”,吃饭啰,喝酒哟。孙辈们就不说了,因为还小。有一天,大家喝酒喝得正高兴,大孙子也来敬酒,他站到爷爷面前,“喂,喝酒。”唯一的女儿看不过去了,说了声,“小宝贝,应该叫爷爷,敬您酒。”小宝贝听后,反驳到,你们不都是这样叫“喂吗!”,我错了吗?顿时,大家都哑口无言。

三是性格封闭。不愿与人沟通交流,独处独往性格,给人清高自傲印象,让人看后不舒服。

从上面提问者提供的情况看,因为性格修养不够,可能是造成儿媳不达理公婆的主要原因。综合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我认为,这种现象叫做“情感缺失”现象。即,先天缺修养,后天缺修补。互信缺沟通,互爱缺理解。和谐缺包容,幸福缺文化。

针对“情感缺失”现象,采取多措互补,多元融合方式,促进文明和谐幸福大家庭建设。

一是补元气,营造和谐氛围。家庭精神寄托,是家庭和谐的基础。作为父母、子女,都要通过对家庭责任的重新认识,提高认同感。父母竭尽全力,子女要有感恩意识。以此,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础。

二是补修养,形成良好的仁德修养。父母既要有仁爱之心,仁德之心,还要有宽容之心,包容之心。作为子女、儿媳,要增强爱心,体谅父母,互相信任,加强沟通。

三是补公德。家庭婆媳关系,己成为社区工作的部分内容,作为社会公共道德,大家共同关注,共同引导,共同交流,也许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力冰907


我是媳妇,我也有个偶尔给我们家出钱的婆婆,但是我和你嘴里的儿媳妇一样,我也不搭理我婆婆,为什么呢?你听我分析下,你看看跟我家情况是不是类似!我婆婆给我们家买生活用品什么的我是内心感激的,但是呢,在我看来她做这一切的目的根本不是为了我,而是为了他儿子,我生了二胎我老公说我婆婆月嫂钱保姆钱都给他了,但是给了他多少没有说我也不知道,以我俩的情况自己也请得起保姆,我从头到尾就没有让我老公去要钱,他要拿他妈妈的钱那是他的事,跟我没有关系,因为她出钱了,所以住我家就得全听她的,我刚出月子哄孩子抱着孩子在家转来转去一个小时,她看见了都从来不帮我一下,人家说了月子老婆就是看孩子的!保姆是跑家保姆,早饭以后才来上班,我婆婆的早饭就只做她和她儿子的,美其名曰保姆来了给我做早饭,切,不就是不想伺候我么,在我看来她雇保姆都不是为了让我轻松,而是因为怕影响他儿子的工作所以才雇的保姆!她以为出钱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我就得领她的情,在我看来她做的都是为了她儿子,该受的累我一点没少了,他儿子本应该做的家务倒是少了都由保姆承担了!吵起架来还嫌我没有把他儿子照顾好,我这带小宝宝天天事儿一堆,还要照顾一个三十好几的成年人,我是吃饱了撑的,生孩子坐月子难道不是产妇是更应该被照顾的那个吗?这种婆婆,让我如何领情?

对于你的情况,我觉得还好一点,毕竟你是喜欢孙子孙女的,还想去看看,我们这个当奶奶的一年不见面也不会主动过来看看问问!给你个建议,以后给钱,当着儿子媳妇的面儿,把钱给了媳妇手里,这样媳妇才能觉得你把她当亲人看待,像我婆婆每次做什么决定都是背着我,这让我很不舒服,你给她和给你儿子是一样的,她都会把钱给宝宝花的,你给儿子她未必领情,但是你给了她她肯定会觉得不一样的!再一个,不要过多的参与儿子的家务事,他们有能力的时候就让他们自己过,需要帮助了你再出手也不迟!


爱生活爱家人爱自己


婆婆每年给媳妇补贴一万多元,媳妇还是爱答不理。这样的婆媳关系,在生活中真的挺常见的。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事情。朋友的妈妈在帮弟弟带孩子。孩子刚出生就给了一万,平时家里基本生活费都是老人在掏钱。朋友家里去年拆迁,弟媳妇户口不在家,弟弟的户口也分了几十万。

但是今年经常会说起自己妈妈和弟媳妇不和。最常见的就是经常给老人摆脸色,动不动不吃饭,一家人坐到一起,自己给自己买点坐到旁边去吃。

老人也觉得很委屈,觉得自己还出钱的时候出钱了,该出力的时候也在出力,每天早晚两顿饭按时做着,孩子带着,媳妇却总是进门不问话,动不动甩个脸。

有一次两口子吵架,媳妇在家大喊大叫,老人觉得很难过,实在是待不下去了。结果儿子出来说,是他们两口子的问题,和老人没有关系。

还有一个小区的邻居,儿子两口子住的房子都是公公婆婆还贷,婆婆的工资卡还在媳妇手里,有一次这阿姨就吐槽儿媳妇,只要自己在家从来没有好脸色,自己花了那么多钱是给自己找了个仇人!

老人明明付出很多,媳妇却并不领情。一种情况就是这媳妇真的是不知足,没有良心。

把啃老当成了习惯,觉得老人的钱就应该给晚辈花,所以就算老人付出再多,在媳妇的眼里都是天经地义的,从来没有半点感恩。

之所以有这样的媳妇归根结底还是钱给的太多了,帮的太多了就成了习惯了。

还有一种情况,媳妇本身性子比较淡,人情世故上不上心。

婆媳关系,关系难免比较敏感,尤其是婆婆,媳妇摆个脸,是不是对自己有意见,媳妇不高兴,可能是工作上的事情,却觉得媳妇是针对自己。


我有个朋友天生不喜欢笑,有次公公去她家,夏天天热,她下班先回房间换了衣服,没有第一时间和公公打招呼,这一下不得了,公公训儿子,老公训老婆,全家鸡飞狗跳,从此以后公婆再去她家,她也是简单打个招呼,没有笑脸相迎!

媳妇总是爱理不搭,婆婆怎么办?

找到自己给钱的目的

作为长辈,自己手头宽松,确实想要帮助儿子,或者是给孙子钱,那么既然出发点不是讨好儿媳妇,也就不用在乎儿媳妇的脸色。

如果给钱是为了讨好儿媳妇,结果给了钱也没用,这钱还不如自己留着,等到小两口需要用钱开口的时候在送出去,既有名头,还显得自己大方。


和儿媳妇做到相敬如宾

不管儿媳妇什么态度,只要没有正面撕破,作为长辈,不需要去猜测,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有余力了帮帮孩子们,没有余力,照顾好自己少麻烦别人就行。做不到相亲相爱,做到相敬如宾就好!

最后,婆婆和儿媳妇相处的一条原则是:互不干扰。没有被邀请,就不要去参活儿子的小家。


豌豆妈妈育儿


我应该属于这种媳妇,但是我事出有因,我生两个孩子我婆婆都没管,生老二月子里接他来上海居然半夜偷偷跑了。本来没生之前问她的如果不行我娘家妈妈来她回家,她说我赶她走,那我就不说了,最后偷偷跑了,因为这个差点离婚,后来觉得老公人还不错,自己就辛苦带两个孩子毕竟孩子是自己生的她也没有义务,接着发生的事更可笑,我儿子过生日她从来不记得,轮到我小姑子孩子生日她在我家给她外孙女过生日………哎,太多事了,现在我不上班在家带孩子,她每年补贴我们两万,今年第一年,以前我们从不要,结婚十年了,家里一直说没钱💰家里有门面一年5万,所以补贴我们2万。本来我挺感激的,结果她在我儿子面前说我不好,还骂我,我儿子回来告诉我,从此以后她别想进我的门,老公说生老病死他去照顾她这是老公和义务,我没有!她补贴再多我也不要,反正她都是给我老公的。


远嫁的媳妇


公婆每年给儿媳妇一家一万块,,儿媳妇还不愿意搭理公婆,如果儿媳妇这么不懂事,,公婆一万块就不要给儿子媳妇了,,有一万块老两口旅游吧,如果遇到不懂事的儿媳妇,公婆把心给儿媳妇吃,儿媳妇还嫌黑了,现在的婆婆真不容易,,处处看儿媳妇脸色,可怜,我们当丈母娘就比当婆婆的处境强多了,比如,我闺女就非常孝顺,每年给我零花钱十万,八万,我自己还有每月退休费几千块,闺女每年给我零花钱这么多,,姑爷像来不管,说明女人当家,可当年重男轻女,生儿子喜上眉梢,生闺女垂头丧气,我当年就因为生闺女还挨了婆婆十几个嘴巴子,时间证明一切,,还是闺女好,闺女孝顺,儿子是娶了媳妇忘了娘,,可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