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為撲滅山火光榮犧牲,年僅22歲


英烈事蹟|張寧:為撲滅山火光榮犧牲,年僅22歲

張寧,1959年出生在重慶市江北區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從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品學兼優。一次,父親要他去買醬油,商店錯給了菜油,他發現後,主動交還商店;一次,在上學的路上拾得二元錢,他立即交給老師;上中學的時候,他天天替學校附近的兩位老年居民提水;學校動員學生給農村送化肥,大家怕累不肯去,張寧自告奮勇接受任務。


張寧酷愛數理化,經常挑燈學習到深夜。他的理想是上大學,長大做一個科學家,為建設祖國貢獻才智。高中畢業後,他上山下鄉當了知青。他在農村努力勞動,為人正派,經常對一些想回城,不安心農村生活的知青進行幫助。他曾被公社派去看守果園做治安工作,盡職盡責。


1979年3月,張寧參軍。入伍後,他學習努力,工作主動,被提為機炮連二班長。這個班的戰士,除一人是初中生外,其餘都是高中畢業,又都當過知青,被人稱為“知青班”。班裡個別同志不想當兵,不假外出,張寧多次對其耐心幫助。由於張寧對人坦誠,處處以身作則,兩年中五次受到嘉獎。


部隊進駐西藏後,張寧在完成訓練執勤任務之餘,常幫助藏族戰士學習漢語,受到歡迎。


1980年,張寧的母親退休,叫他回去頂班參加工作,但他認為軍人的崗位更重要,毅然放棄了回城的機會,繼續留在部隊服役。


一天晚上,部隊決定派張寧出差去拉薩採購工具,但一場森林大火發生了。面對火情,他向上級一再請求先去滅火然後出差。在出發途中,有同志對張寧說:“滅火是很危險的事,你要小心!你爸爸只有你一個兒子喲!”張寧回答:“沒關係,滅火要緊!”


一營機炮連接到上級關於參加滅火戰鬥的緊急命令,立即組織動員,摸黑出發。二班長、共青團員張寧帶領全班戰士衝在隊伍的最前面。經過3個小時的急行軍,次日凌晨到達離駐地20餘公里的火災現場。


戰士們經過長途奔走,加上高原缺氧,一個個胸悶氣喘,汗流浹背,飢渴交加。在灼熱逼人的火場,但見密密麻麻的原始森林中,火龍飛旋,紅松、青杉、白樺、藤蘿在獵獵的山風中熊熊燃燒,山巒溝壑已成一片火海,情勢萬分危急。張寧大喊一聲:“二班,跟我來!”他率先攀上陡坡,騎在樹樁上,用鍬把拖、用揹包帶子拽,幫助戰友們登上峭壁;讓矮小的戰士踏在他的肩膀上爬向山頂。


戰士們一登上山頂,立即揮舞鐵鍬、樹枝向火魔撲去。張寧個頭高,體力強,一面指揮同志們戰鬥,一面揀最危險的地方滅火。全班戰士奮戰兩小時,基本上打滅了山頂的大火,正準備轉移的時候,發現百米外的松林又燃起火來,火勢迅速蔓延開去。張寧看到那兒懸巖絕壁,地形險惡,他用對講機向山下的指揮員請求讓他帶領二班前往滅火,得到批准,指揮員還從別班調來4名戰士支援,又指定一排副排長蘇聯邦負責隨行指揮。他們一行11人,克服萬難,登上陡坡與大火展開搏鬥,工具壞了,乾脆用手挖泥塊壓火,脫下衣服打火,這場戰鬥分外慘烈。半小時後,火魔被降服了。雖然戰士們頭髮烤焦,衣褲破爛,手臉烏黑,有的還掛了彩,但他們心裡充滿喜悅。


戰士們坐在頭上休息了一下,正要下撤。驀地,山下颳起一股猛烈的旋風,發出雷鳴一般的吼聲,挾著一團烈火捲上山來,頓時,山頭上火焰沖天而起,高百米。張寧只來得及喊聲:“快撤!”話音未落,他和戰士們立刻被火海吞沒了。大火降臨,除一人墜巖受傷外,張寧和其餘9名勇士光榮犧牲。


站在山下指揮的部隊首長南富民仰望烈火翻騰的山頂,眼淚奪眶而出。


危情發生後,師、團及各連隊千餘人全部出動,奮戰7晝夜,終於把大火徹底撲滅。


在50平方米的陡坡上,10具已被燒焦的烈士身軀,撲倒在同一個方向上,他們彷彿仍在奔跑、戰鬥。人們看到身強力壯、籃球場上的好手張寧卻居於烈士群體的最後位置。張寧一腿弓著,一腿蹬著,撲倒在一截焦黑的樹樁上,兩臂捲曲伸向前方,他在催促戰友們快走。他寧願自己在最後,把生的希望留給其他同志。當時,在場的人無不深深感動,有的同志忍不住放聲大哭。


1981年7月28日,《西藏日報》一版頭條發佈消息:“1981年6月19日夜間,西藏米林縣臥龍區白拉那山原始森林發生大火。中國人民解放軍駐米林縣某部官兵,為搶救國家大面積森林資源和國防通訊設施,迅即奔赴火災現場,奮戰七天七夜,撲滅了山火,參加此役的十名戰士光榮犧牲……”


張寧就是這次英勇獻身的烈士之一,時年僅22歲。


滅火戰鬥結束後,中央軍委授予某部機炮連二班“護林滅火英雄班”光榮稱號;西藏軍區黨委給二班追記集體一等功。另外,給一排副排長蘇聯邦,二班長張寧,副班長劉浩各追記一等功,授予革命烈士稱號。並按張寧、劉浩、王忠華3位同志生前的願望,追認他們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林業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成都軍區分別號召全軍向滅火部隊學習,要求做好部隊各項工作,為保衛祖國、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而奮鬥。


溫馨提示: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中華英烈網(ID:zhonghuayingliewang)

投稿須知:投稿請將作品以附件形式(建議將郵件主題命名為“作品形式+標題+投稿人姓名/單位/地址/聯繫方式(手機/QQ/微信)”)發送至郵箱[email protected],詳情請點擊 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