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中华文化的黑匣子。

易经是古老的符号。请一定注意这个关键词——符号。因为很多人理解易经是一本书,或者由文字堆砌而成的一系列书。实际上,易经最早只不过是几个符号而已。至于文字,是后人不断增加进去的,对符号进行的系统化解释。这套符号,诞生于文字之前,大象之后。系辞讲“天垂象,现吉凶,圣人象之。”什么意思呢?就是上天把天地万物之象悬于眼前,圣人看到了这些大象中蕴藏着吉凶祸福,于是描绘出了模拟天地万物大象的符号,也就是卦象。

易经是符号,符号要挂起来看,看什么?当然是看象。所以叫做卦象。这个卦象的基础符号有八个,所以又叫做八卦。天垂象,有八个,叫做天地风泽雷山水火。圣人描绘这八个大象,写出了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卦。那么这八个卦是一下子写出来的吗?显然不是。任何思想和文明,要想形成体系,必须经过一个漫长的周期,从开始到枝繁叶茂,一人一力熟难完成。八卦的源代码,也就是最早的基因,拉直了是一条线,是个一字。两头接起来是一个圆圈。一,相传是伏羲氏一画开天。圆圈,就是无极图。《汉书·艺文志》说“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意思是易经成书,经历了三个圣人,三个时代。上古伏羲,中古文王,近古孔子。伏羲是易经的最早创始人。他用一画开天,说明了宇宙万物,都是阴阳属性,在裂变中发展。发展的模拟图,就是先天八卦。文王羑里演易,将模拟天地宇宙的八个符号直接对口社会科学和人文自然,在顺序上进行了调整。这个调整,不是说伏羲的顺序有问题,而是让这八个符号适用于人间,适用于农耕文明的社会发展,用以提升生产力。而孔子韦编三绝,为易经著《十翼》,也就是易经的十个翅膀,让易经具有社会科学和人文艺术的生命力,让仁义礼智信有家可归。

藉此总结,《易经》是从符号发展起来的,内容深邃,思想高远,涵盖万有的中华文化黑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