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脫離發明者初衷的發明?

浮躁的筆尖


【精選回答】來自優質賬號→野史日記


脫離發明者初衷的發明,有一個特別有意思,我給大家分享一下。

話說這萬曆年間,在河北定州那邊風沙特別大,尤其到了春秋季節,那更是不得了,風沙大,還乾燥。

這樣的環境中生活的人們,都患有一種毛病,啥毛病呢?那就是眼睛乾澀,應該就是沙眼之類或者迎風流淚的毛病,痛苦不堪。

當時有一個大夫,叫馬金堂。這位大夫不簡單,而且一直有懸壺濟世之心,他看到當地的百姓痛苦不堪,他很內疚自責啊,自己如果不能將一個地方的人治好,還談什麼懸壺濟世呢?於是馬金堂就苦心鑽研,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他研製成功了一種藥水,可以治療當地人的眼疾,他給這種藥水取名叫“八寶眼藥”。

“八寶眼藥”一經問世,瞬間成了當時最暢銷的藥品,大家紛紛搶購,給眼睛用藥以後,特別舒服,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千萬,“八寶眼藥”的名聲越來越大,馬金堂很開心,他的成就感得到了滿足,而且也賣了一個好價錢,他很開心。

但是好景不長,過了不久時間,這個配方傳到了馬應龍(1915年)這一代人的時候,沒落了,為啥呢?因為戰亂年代來了,溫飽尚且無法解決,還買什麼鳥眼藥水呢?馬應龍心裡苦啊,這世代馬家為生的藥方,到他這不靈了,他很不甘心,憑啥這富貴到了他這就斷了呢,於是他積極研究,想找到新的出路。

有一天,這馬應龍收到了一封粉絲的來信,這封信是他的一個老客戶寫的,內容很奇特,給了他啟發。

信上說,這位老用戶經常使用這"八寶眼藥",一直很好用。最近這兩天,他的菊花很痛,結果被查出來得了痔瘡,很嚴重,什麼藥都治不好。這位老鐵一想,眼睛疼用“八寶眼藥”很舒服,這菊花痛是不是也可以呢?於是他就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用了一陣,嘿,神了,痔瘡居然被這“八寶眼藥”給治好了。

馬應龍一看這封信,頓時開心的跳了二尺高,於是他計上心來,決定做一個新的嘗試,他將“八寶眼藥”換了一個名字,叫“痔瘡膏”。

“痔瘡膏”一經面世,效果奇佳,正所謂十人九痔,他的客戶群很大,也正是憑藉著“痔瘡膏”的配方,馬應龍完成了人生逆襲,配方還是那個配方,只是改了一個名字。

“痔瘡膏”深受國內外“有痔青年”的喜愛,賣的非常火爆。

據我瞭解,就在不久之前,據說這種“痔瘡膏”又發現了有治療眼袋的功效,恐怕這一次“痔瘡膏”搖身一變,要成為了美容系列也說不定呀!


很多發明都可能脫離了發明者最初的初衷,你還知道哪些有趣的事情呢?記得和野史日記一起分享哦~


野史日記


瞿穎在參加了一個綜藝節目,節目組在她家翻箱倒櫃後,在一堆獎牌獎盃中間發現了一個馬應龍痔瘡膏。


頓時引起了觀眾的譁然。瞿穎立刻解釋道,不是你們想的那樣。就在女神手足無措得時候。立馬有人救場,“有聽說過治黑眼圈的偏方。”

怕不是誆我們這些沒見過世面的吧?翻來馬應龍痔瘡膏的歷史,著實把我們嚇了一跳。馬應龍原本就是一個眼藥品牌。

明朝萬曆10年(1582年),在河北定州的北街,有一個叫“定州眼藥”的小店,換了布幡改名為“馬應龍定州眼藥”。也就是說這個叫馬應龍的品牌從一開始就是做眼藥的。


一直到1980年,馬應龍第十三代傳人馬惠民將以“八寶古方”為基礎製成的“八寶眼粉”,研製成“八寶眼膏”。也就是說到了上個世紀80年代,經歷了400餘年,人家馬應龍品牌一直都是做的眼藥。

因為八寶眼藥裡有麝香、牛黃、珍珠、爐甘石、硼砂、冰片、琥珀、羊毛脂等等這些清熱燥溼、活血消腫、去腐生肌的名貴藥材。所以普通老百姓買回去後,不只是用在眼部護理上,遇到蚊蟲叮咬、皮膚瘙癢、甚至燒傷燙傷,都會拿馬應龍眼藥來塗抹,結果就被用成了“萬能藥”。


久而久之,有個老百姓患上了痔瘡,痛苦難當,情急之下也將馬應龍眼膏用於患處,不曾想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馬惠民在得知這個情況後,在眼膏的基礎上,經過研究人員多次實驗,成功開發出“馬應龍麝香痔瘡膏”,並實現量產。

這就是我們現在市面上看到的“馬應龍痔瘡膏”,由於意外抓住了痔瘡治療這個市場,所以“馬應龍痔瘡膏”一下子就走紅了,甚至一度該產品成了馬應龍企業的最主要利潤來源。

所以久而久之,我們只要提到馬應龍,就想到痔瘡膏,認為馬應龍就是痔瘡膏的代名詞。但實際上人家原本正兒八經的眼藥企業。


但是又由於勇敢的試驗者,把馬應龍痔瘡膏直接抹到了自己的黑眼圈上,結果意外發現效果竟然比很多品牌眼霜都好。

炒米相信第一個幹這事的女生,要比之前那個把眼霜塞到屁股裡的老漢要大膽得多。現在馬應龍又開發出了眼霜,正在漸漸成為搶手貨。相信不久的將來,提到馬應龍,人們得第一反應可能又變成了眼霜。

不知道馬應龍老先生如果知道自己研發的眼藥,在400年後變成了痔瘡膏,然後痔瘡膏又成了消除黑眼圈神器,不知道作何感想?



炒米視角


史上的存在哪一些背離發明人初衷的發明呢?

自古以來,發明創造都改變了我們的社會,尤其是古代隨著各種發明跟創新技術的誕生,人類才能發展成今天的樣子,但是有時候學者們發明創造的東西也會違背了自己的初衷,導致發展成不希望看到的樣子,那麼歷史上究竟有哪一些發明違背的創造人最初的想法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絲襪

這東西對女士們來講能增添性感氣質,對男士來說可用來保暖緩解腳步摩擦力,然而在歷史上絲襪發明者創造此東西,起初是想給士兵們使用的,因為絲襪輕薄吸汗,透氣又舒適,可讓行軍中的官兵長時間穿著且不用換洗。

在二戰期間美國製造公司給軍事研發的是尼龍絲材質的長襪子,由於含有尼龍纖維,所以非常的耐磨耐拉扯,其透氣吸汗的效果也很明顯,結果這一款軍用尼龍長襪流出社會後,不久就被女性們追捧,而發展到後來,就慢慢衍變成愛美女人的性感裝飾了。

衛生巾

如果歷史上的絲襪已改變了創造者的初衷,那麼衛生巾更加令人感到無奈,要知道當初的衛生巾並不是專程為女人創造的,它的誕生也是因為戰爭趨勢形成,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際,外國公司的一支研究團隊創造出一款特殊棉花材料(衛生巾雛形)。

它的誕生改善了當前的醫用棉花環境,給受傷士兵帶來更好的治療效果,而且材料成本比醫用棉花還低50%,其吸附功能比醫用棉還高5~8倍,於是軍方紛紛採購這款新型醫療棉巾,接著分配到各路野戰醫院裡,讓護士用它來救治傷兵。

使用結果得出,這種新棉巾確實具有超強的吸附效果,能夠吸走傷者的壞血以及化膿臭液等等,後來不知哪位女士發現了軍用醫藥棉巾的另一個用途,就是對女生來生理期後特別好用,為此就衍變成了衛生巾,而製作公司們為了利益,也紛紛響應需求研發出專門服務女生的衛生巾,所以發明者當初是想用來救治傷兵的,然而初衷被逆天修改,變成了現在的女性衛生巾。

可樂

現在不知道大家還喜不喜歡喝可樂,作為一種碳酸飲料,我想國外還是挺受歡迎的,但是大家知道可樂被髮明後起初是用來做什麼的嗎?其實創造者是為了治療頭痛才發明出可樂的,他的發明人是一名美國藥物大師,名叫彭伯頓。當年彭伯頓開著一間藥店,為了解決頭痛問題自己就研發出一種新藥叫“可卡可拉”這就是可樂的原型,不過那時還沒有氣泡,在喝的時候還需要衝點冷水進去跟藥劑膠合才能出效果。

起初彭伯頓覺得這只不過是自己調弄出來的一個能提神醒腦,緩解頭痛的藥水罷了。不巧,一日有一個喝醉的男子扭扭歪歪的撞入彭伯頓開的藥坊,叫嚷著頭疼,於是彭伯頓就拿出他的這款新發明,倒了一杯給醉酒男子,對方喝完後,居然表示非常棒,要求再來一杯,於是喝玩完一杯又三杯,男子全然酒醒頭痛也緩解了,此事後來被傳播開來,彭伯頓的“可卡可拉”藥水就漸漸出名了。

但是連彭伯頓也沒有想到,他發明這東西是用來治療頭痛的,結果幾十年後卻被飲料公司提煉成可口可樂,並且以飲料命名,火遍全球。

看來歷史上許多發明者創造新物品的初衷,部分都是想用到軍事戰爭以及救人治療方面,可惜後來又被人們發展成生活用品食品,可謂是完全脫離了創造人的初衷,對此大家怎麼看?


貓眼觀史


美國的一位軍醫,有感於太多的士兵在戰場上受傷甚至犧牲,於是立志發明一種威力更大的武器來減少士兵的傷亡,結果是更多的士兵在戰爭中受傷甚至失去了生命。沒錯,這款新發明的武器就是著名的加特林機槍。

加特林機槍,19世紀60年代就出現的手動型多管旋轉機槍。最初被髮明出來時,能達到每分鐘200發的射擊速度,經過改良後最高可以達到每分鐘上千發的射擊速度。在當時還以手動單發武器為主的時代,那簡單就是一個恐怖的射擊速度。

當它使用於實戰,讓敵人感受到了真實的“槍林彈雨”的感覺,那種彈如雨下的場面,讓人不寒而粟。

可你知道嗎?這名軍醫,也就是可愛的加特林先生當初發明這款武器時的初衷是什麼嗎?先來聽他自己是怎麼說的:

我發明加特林槍的目的,是因為看到戰爭中逝去的人實在太多了。所以我希望發明一種武器,依靠兇猛的火力,讓一個士兵替代一個連的兵力,從而減少戰場上士兵的人數,以達到減少戰爭傷亡的目的。

加特林醫生是個軍醫。當時,正值美國的南北戰爭時期。加特林醫生每天面對大量的傷員,也看到大量的傷員在他的面前死去。他就想到,要是能有這樣一款武器,火力更強大,讓更少的人操作,自己一方就能夠少些士兵上戰場,傷亡自然就更少些。

好吧,加特林醫生的目的很單純,就是讓武器火力更猛,讓更少的士兵上戰場,這樣達到減少傷亡的目的。至於,有了威力更大的武器,敵人的傷亡會不會更多?那一天,敵人也有了自己發明的武器,自己人的傷亡會不會更多,這似乎不在這個“單純而善良”的美國人的思考當中。

看到加特林醫生的想法,我忍不住“淚流滿面”的笑了。美國人的思維方式真是讓人無語,我們來捋一下加特林們的思考過程:為什麼士兵傷亡那麼多?是因為上戰場的士兵太多了。為什麼上戰場的士兵太多?是因為需要殺傷的敵人太多了。那我們為什麼不造出威力更大的武器殺死更多的敵人,而需要的自己人更少呢?

於是,加特林醫生造出了在當時堪稱“殺人機器”的加特林機槍。同時,這款武器的設計思路也讓後來的武器設計者們眼界大開。雖然,加特林機槍已退入歷史,但以它的思路製造的更多的自動化更高科技的殺人武器被研製出來,世界上無數人被這些武器吞噬了生命。

戰爭,是人類創造出來的最大的惡魔。武器的進步,讓這個惡魔更加肆無忌憚。制止戰爭,以非暴力來解決人類的一切爭端,才能夠讓加特林看到的年輕士兵不再傷亡。而以發明新的武器來減少傷亡的做法,是荒誕而且無恥的。不管以加特林為代表的某些人的想法,在當時是多麼“單純和善良”。


您認為我的想法對嗎?歡迎留下您的意見喲


寫在最後:突然發現,M國現在秉持的正是加特林的思想,真是無法可想。。。。。。


摯守靜篤


討厭的馬賽克。

話說在古代希臘,有幾個標新立異的工程師希望利用硅和陶土提煉出一種亮晶晶的裝飾品,這種新產品比普通的瓷磚更亮,比大理石廉價。幾經試驗,他們終於發明了這種叫錦磚的產品,又被羅馬人叫做“馬賽克”。

第一個把馬賽克發揚光大的是羅馬人,他們通過在陶土裡添加不同的金屬成分,製成了五顏六色的馬賽克,這種美麗的飾物頓時大受歡迎,然後,馬賽克被廣泛用於公共設施和民宅,以及其他一些讓人尷尬的場合……

通過對龐貝古城的發掘,考古學家們發現了大批馬賽克壁畫,例如下面這幅著名的《麗達與天鵝》就是講述古希臘神話中的眾神之王宙斯化身為天鵝,與希臘著名美女麗達幽會的故事,然鵝,你這表達方式是不是太直白了些……進入21世紀,馬賽克進一步被普及,然而這一次,馬賽克由於太火,被徹底玩壞了。

人們充滿熱情地將它用於媒體領域,比如新聞報道:
卡梅倫這手勢完全正常啊,沒有什麼不可描述的。

以及藝術領域,雖然我們認為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完全沒有打碼的必要,因為無碼原圖簡直到處都是啊!還有惡搞:


以及令無數宅男深惡痛絕的“騎兵”:
(圖片來自於《銀魂》,侵刪)

馬賽克的迷之屬性帶來的應用潛力簡直讓人無法想象!

針對討厭的馬賽克,為了一窺傳說中的桃花源,技術宅男們開發了許多除碼工具,例如:


然而不管怎麼樣,馬賽克還是在令其發明者意想不到的領域,發揮著和當初的用途風馬牛不相及的作用。對於特別風流奔放,喜歡直白表述的羅馬人來說,這馬賽克的用途和當年完全相反嘛!


每日一段歷史


我說一個吧,大家耳熟目詳的一個發明——百枯草

百枯草的發明者是為了莊稼除草的,而這種除草劑還有一個優點:對土地汙染小。除草效果好、土地汙染小,是一種比較理想的除草劑。

但是這種神奇一般存在的除草劑被人用來···············自殺了

百草枯是快速滅生性除草劑,對人體的毒性極大、口服中毒死亡率極高。中毒者中口服自殺佔了90%以上,甚至成為中國農村婦女最常用的自殺方式。

但其實很多喝下它的人

並不知道百草枯確切的威力

只是想嚇嚇別人

以為洗洗胃就沒事了

最終在悔恨中眼睜睜看著生命流逝

“中國百草枯之父”李德軍曾說:

它沒有解藥,但我沒想到會有人主動喝。

百草枯中毒被形象地形容為

給你後悔的時間,

卻不給你活著的機會

為防止被用來自殺

我國自2016年7月1日起

停售停用百草枯水劑

於是一個好好的除草劑,硬是喝沒了


銫媒體


高跟鞋、絲襪、高筒靴、衛生巾……這些女性專用品在發明之初,其實完全是給男性使用的,但不知怎麼地就變成了女性專用,完全脫離了發明者的初衷。

1,高跟鞋

高跟鞋最早出現在歐洲,最初是為方便騎士們騎馬時雙腳能扣緊馬鐙,防止從腳底打滑,馬背上跌落。後來,男人們發現穿上高跟鞋可以讓自己變得身材更高,於是一些身材矮小又夢想長高的上層男士開始日常穿著高跟鞋,這時的高跟鞋起到了增高鞋的作用。

最喜歡穿高跟鞋的男人中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此人身材矮小,很想變高,讓自己顯的更加威武,於是每天都穿著高跟鞋,還讓鞋匠製作長達4寸的鞋跟,穿到腳上增高效果十分明顯,我們如今看到的路易十四畫像上,這位仁兄基本都是穿高跟鞋的。



高跟鞋的增高效果後來被女性發現,她們也開始穿著高跟鞋,此時高跟鞋的另一個效果出現了——由於重心後移,穿上高跟鞋的女性不得不挺胸、收腹、提臀,無論站立還是行走,都搖曳生姿,嫋嫋娜娜,富有風韻,平添誘惑力,無論男性還是女性都從中獲得美感和滿足感,高跟鞋從此便走向女性專屬。與高跟鞋類似的還有高筒靴,也是被女人剝奪的。

2,絲襪

絲襪與高跟鞋類似,同樣最早出現在歐洲,最初也是男性穿著,最喜歡穿絲襪的同樣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四,這位時尚達人喜歡把絲襪和高跟鞋搭配在一起穿,實在是太潮了。


只不過那個時候還沒有發明尼龍,絲襪大多使用棉、羊毛和真絲織成,造價昂貴,產量低,只有上層社會的貴族才能穿得起,而且沒有防滑效果,穿著絲襪的男人們需要時常撩起裙子,整理自己的絲襪,那場面不忍直視。

後來女性也發現了絲襪的美麗實用,既可以修飾身材,又可以保暖,也開始穿著絲襪,男人們發現女性穿著絲襪更讓她們的腿部變得更修長、更有美感,比男人們自己穿更吸引人,於是絲襪很快風靡上流婦女階層,並隨著可以紡織精細絲襪的針織機發明,走入千萬家。

3,衛生巾

excuse me?高跟鞋、絲襪也就罷了,衛生巾也是男人用的?聽起來難以置信。


這裡說的衛生巾是指現代一次性月經墊,不是古代那種用布和草木灰做成的衛生帶。衛生巾最早是由美利堅“開國三傑”之一的政治家、發明家富蘭克林。沒錯,就是那位用風箏捕捉雷電,發明了避雷針的發明家。

富蘭克林發明衛生巾的初衷是為了給受外傷特別是槍傷的傷員止血,作用類似於醫用衛生棉,據說效果很好,大家可以試試看。

後來,有一個疼老婆的美國男士無意發現,用這種東西給老婆當姨媽巾,效果比傳統月經帶好用的多,於是他對衛生巾進行了改良並批量生產上市,從此造福了全球婦女。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還知道哪些脫離發明者初衷的發明?歡迎留言補充!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塑料袋:人類最糟糕的發明

英國《衛報》在2002年評出“人類最糟糕的發明”,塑料袋不幸“榮獲”這一稱號。塑料袋是105年前奧地利科學家馬克斯·舒施尼發明的。由於簡單適用,很快風行。據統計,中國人每天光買菜,就會用掉10億隻塑料袋,全世界每年要使用5000億~1億個塑料袋。


​一.揭開它的真實面目

塑料是從石油或煤炭中提取的化學石油產品。一旦生產出來,自然界的光,熱,細菌和酶都難以將其分解。處理白色垃圾只能靠挖土填埋或高溫焚燒。這兩種方法都不利於環保。據測試,塑料袋埋在地裡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腐爛並且嚴重汙染土壤,比如會破壞土壤的通透性,使土壤板結,影響植物的生長;被遺棄的白色塑料袋往往會堵塞溝渠和排水系統;同時,高溫焚燒會產生氯化物及重金屬離子,嚴重汙染大氣和危害人體健康。人們把塑料給環境帶來的災難稱為“白色汙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說,如果把人們每年使用的塑料袋覆蓋在地球表面,足以使地球穿上幾件白色外衣。


​二,戒塑料袋,你能做到嗎?

在超市,塑料袋基本上免費的。他們擔心客源流失,塑料袋往往成為優質服務的一部分。2007年,沃爾瑪與聯合國華在旗下超市推廣全棉購物袋,效果甚微。國展店一位收銀員說,她一個人平均每天要為顧客免費提供700~800個塑料袋。臺灣地區在2002年9月就開始執行限用塑料袋政策,結果逾萬名塑料業工人即舉行抗議。2006年6月,日本對相關法律進行修訂,允許政府對沒能減少塑料袋,或在塑料袋再生利用和循環使用方面做得不夠的零售商提出警告,但日本人非常注重商品包裝,這項法律能否產生效果,值得懷疑。我國將在2008年6月禁止各大超市提供塑料袋,其難度也相當大。如果讓你戒,你能做到嗎?不管做不做到,你都要知道,我們已經嚴重破環了自己的生活環境。


​三.對抗白色汙染,人類的又一次世紀大戰


​ 肯尼亞:政府已通過法律,對購物塑料袋和塑料包裝徵收120%的稅,並且禁止使用厚度小於30微米的塑料袋。

美國:使用可降解的材料製造塑料袋。

新西蘭:各大超市實行收費塑料袋政策,顧客可以選擇買一個塑料袋或拿免費的紙箱。不丹:從1999年開始禁止使用塑料袋,有關方面花了3年時間討論這個問題。不丹的塑料袋使用量減少了50%。

愛爾蘭:自2001年3月起對塑料購物袋徵稅,每個6便士,塑料袋使用量驟降了90%.同時,該稅收還為愛爾蘭的環保事業籌集了一筆可觀的資金。

盧旺達:從2005年開始禁止使用和進口厚度在100微米以下的塑料袋。在盧旺達首都的基加利機場,旅客會被要求把塑料袋存放或丟棄在機場內,同時可選購植物纖維製作的袋子。

孟加拉國:禁用塑料袋。孟加拉國法律還規定,進口或銷售塑料袋的人可被判最高10年刑,發放塑料袋者被判以6個月監禁。

韓國:商場不提供購物袋。如果客人沒有自備袋子,需花100韓元(摺合人民幣約0.8元)購買紙袋或塑料袋。商店會原價收回這些袋子,顧客也可以拿舊袋子換新的。韓國1999年實行購物袋收費制後,塑料袋的使用減少了60%. … …

後記:雖然使用塑料袋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認識到塑料袋帶來的汙染,也希望新科技能夠帶來塑料袋的代替物或者更加綠色的環保塑料;讓我們為生活在一個美麗綠色的星球上而努力!(圖片及部分文字資料取自網絡)


GaryKwan


大家手中拿著的手機就脫離了發明者的初衷。

1973年4月3日,一位男子拿著兩塊磚頭那麼大一個通訊器撥通了世界上第一臺無繩電話,讓移動電話這個詞走進了千家萬戶,這個人就是美國著名發明家馬丁.庫柏。正因為馬丁.庫柏率先研發出可移動電話,所以被稱之為“移動電話之父”。與現在手機接近的,則是在1983年才研製成功,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大哥大”。


最初研製移動電話是為了軍用,而隨著通訊技術的發展,這些技術後來則放在了民用市場。這就為移動電話的出現打下了科技基礎。研發出移動電話的初衷就是為了攜帶方便,提高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通訊連接方式,僅此而已!


但隨著科技的進步,後來移動電話的功能越來越多。1992年發出了世界上第一條短信,1998年諾基亞6110開始內置遊戲……等等等等,至但我們現在普及的智能機可以打遊戲、上網、藍牙、三防等,簡直是可以替代電腦的趨勢。這個時候恐怕馬丁.庫柏是做夢也不會想到的,早就脫離了他做移動電話的初衷了。

不過,雖然脫離了初衷,但這也代表著生產力的進步,代表著人類在科技領域不斷的探索,是好事!


望風瑟瑟


我就說兩個吧,海洛因和偉哥。

海洛因,這個東西真的是跑偏的典型例子。搞出毒品之王的初衷,其實是開發出一種麻醉效果好,同時沒有成癮性的麻醉藥。

鴉片作為一種傳統的麻醉藥物,一直以來都會給人困擾,那就是會成癮,如果停止吸食會產生強烈的戒斷症狀。為了加強麻醉效果,同時減少成癮性,提純了裡面的有效成分,就是嗎啡。這種藥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廣泛使用,特別是美國大兵幾乎人人都有一支,以防中槍中炮的時候使用。雖然這種麻醉劑挽救了不少士兵的生命,但是結果是啥呢,嗎啡的成癮性要比鴉片高。

所以在大戰之前很長時間,科學家就在折騰嗎啡了,把嗎啡和乙酸酐混合改變了分子結構,以試圖讓嗎啡沒有成癮性。結果呢,麻醉效果倒是進一步加強了,但是成癮性也爆棚了,吸收更快,更容易通過血腦屏障。搞出來的這種物質就是,海洛因。

這個東西最初真不是有意搞出來的。

如果說海洛因是個負面例子,那偉哥(西地那非),算是一個正向的例子吧,拯救了無數男性。

最初的西地那非是作為心臟病藥物來研發的,但是這東西對心臟病的治療效果並不好,所以被叫停了實驗。而且還有一個尷尬的副作用,那就是參與藥物實驗的男性患者有個尷尬的現象,陰莖持續勃起。

但是叫停之後,很多試藥者拒絕交回剩餘的藥物,因為家庭和諧了,呃……

於是敏銳的輝瑞藥廠看到了商機,這東西可以給很多男性帶來福音啊,於是一款改變兩性關係的藥物就這樣上市了,是不是很意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