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壮丽无以重威”:秦始皇陵的封土,如何成为唯我独尊的体现?

导言:秦始皇帝陵的封土(坟丘)到底有多高?文献记载和考古实测的巨大差异,意味着我们现在看到的帝陵封土只是一个半拉子工程。但即使如此,其高度在历代帝陵中也是空前绝后的,这是否是“非壮丽无以重威”观念的延伸?


“非壮丽无以重威”:秦始皇陵的封土,如何成为唯我独尊的体现?

秦始皇帝陵遗址公园一景

一、116米高:秦始皇帝陵巨大的封土

(一)文献记载:“高五十余丈”

最早记载秦始皇帝陵封土高度的文献是东汉时期成书的《汉书·楚元王传》,这时距离秦代灭亡已经过去了约180年。《汉书·楚元王传》记载:

“秦始皇帝葬于丽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


秦汉时期的“五十余丈”相当于今天的116米高。以后各时期的文献记载大都沿袭了《汉书》的说法,只是表述略有不同。《汉书》对秦始皇帝陵封土高度的记载,因为成书时间距离秦代最近,又被后代文献记载沿袭最多,所以也就最可信。

“非壮丽无以重威”:秦始皇陵的封土,如何成为唯我独尊的体现?

高大如山的秦始皇帝陵封土

(二)考古实测:忽大忽小,令人称奇!

运用科学的测量方法测量秦始皇帝陵的封土高度始于20世纪初。1906年,日本学者足立喜六实地考察和测量后,得出封土高度约76米。1962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封土正西侧277.7米处,测量出的封土高度是43米

1982年,《秦始皇陵与兵马俑》一书中说封土高度约46米。1975年《文物》11期刊登的《秦始皇陵》中说封土高76米。1982年,张占民先生测量得到的封土高度是55.05米。1998年,刘占成先生认为封土现高35.5米。

“非壮丽无以重威”:秦始皇陵的封土,如何成为唯我独尊的体现?

高大如山的秦始皇帝陵封土

这些数据,最大的76米,最小的35.5米,差距达到40米之多,令人不禁称奇!这些关于封土高度的数值忽大忽小,变化没有规律,而且就发生在近代以来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内!秦始皇帝陵的封土高度在这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应当变化不大,要怎样解释这些忽大忽小的测量结果呢?!

“非壮丽无以重威”:秦始皇陵的封土,如何成为唯我独尊的体现?

秦始皇帝陵陵园俯瞰图

这其实是因为所选择的测量点的不同而造成的。如果秦始皇帝陵所在的区域处在一个完美的水平面上,那么,在这个平面内的任何一个地点测量封土的高度,得出的结果都应是同一个数值,但秦始皇帝陵陵园以及周边地区偏偏就不是处在一个水平的平面上。

这里地势总体上南高北低、东高西低。陵园外城南墙海拔521米,外城北墙海拔443米,二者的高差达到78米。外城东门海拔498米,外城西门海拔479米,二者的高差有19米。

“非壮丽无以重威”:秦始皇陵的封土,如何成为唯我独尊的体现?

秦始皇帝陵布局示意图

对秦始皇帝陵封土高度的实地测量,采用的方法都是计算封土最高点和测量点之间的高度差来确定的,所以,在陵园内或陵园周围距离、海拔不同的点测量封土的高度,就会得出不同的数值。

测点的位置越高,封土的高度越低,测点的位置越低,封土的高度越高。对于测量者来说,秦始皇帝陵封土的最高点是显而易见和容易确定的,不会产生大的分歧,但是,在确定测量点时,每个测量者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认识来选定位置的,测点的位置也就各不相同,封土高度因而出现了忽大忽小的怪相。

但不管是以上哪一个测点测出来的帝陵封土高度,都距离116米高的文献记载高度有很大的差距,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是因为116米高仅仅是设计高度,在实际操作中并未达到。


“非壮丽无以重威”:秦始皇陵的封土,如何成为唯我独尊的体现?

秦始皇帝陵遗址公园一景

二、50多米高:被迫停工的半拉子工程

21世纪初,被称为“兵马俑之父”的袁仲一先生认为,在测量秦始皇帝陵的封土高度时,可以考虑四个相比较来说更合适的测点:

“一是现存封土的北边沿中部。这里位置适中,高低相宜,封土距离现地表高51.3米。二是内城北垣中部,封土距离现地表高78.3米。三是外城北门外,封土距离现地表高87.1米。二、三两个测点是在内外城北垣的中部,也比较合理。四是陵园的北界中部,封土距离现地表高106米,这里和秦汉时期古人的测点一致”。

如果要从这四个中选择一个作为封土高度的话,袁先生认为最好选择51.3米,因为这一数值不含地形高低而形成的落差因素在内。

“非壮丽无以重威”:秦始皇陵的封土,如何成为唯我独尊的体现?

秦始皇帝陵陵园俯瞰图

文献记载封土“高五十余丈”,大约相当于今天的116米,但现在实际的测量高度只有50多米,即使按106米来算,也差了10米之多。如此大的差异,绝不是2000多年的风沙、雨水侵蚀所能做到的。

对同处于关中地区的,西汉的十一座帝陵的封土高度进行实际测量,并与文献记载的高度进行对比,发现两者没有显著差别,文献记载的高度大都低于实际测量高度2米左右,个别汉陵封土的测量高度甚至高于文献记载的数值。所以,秦始皇帝陵的封土高度即使受到风沙、雨水侵蚀而缩水减少,范围也应在2米左右,也就是如今的高度应在114米左右。

“非壮丽无以重威”:秦始皇陵的封土,如何成为唯我独尊的体现?

西汉十一陵平面分布图

综合考量后认为,秦始皇帝陵现存封土高度“缩水”的主要原因应是秦末农民起义打断了封土的建设,所以没能达到目标高度,秦始皇帝陵事实上是一个半拉子工程。正如《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

“(秦二世)二年冬,陈涉所遣周章等将西至戏,兵数十万。二世大惊,与群臣谋曰:‘奈何?’少府章邯曰:‘盗已至,众强,今发近县不及矣。郦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

客观地记载了秦始皇帝陵最后的停工时间在秦二世二年的冬天,是因为要调遣在郦山(秦始皇帝陵)修陵的刑徒反击农民起义军,属于被迫停工。

“非壮丽无以重威”:秦始皇陵的封土,如何成为唯我独尊的体现?

秦始皇帝陵遗址公园一景

三、空前绝后:前无古人、唯我独尊心态的物化体现

虽然秦始皇帝陵是一个半拉子工程,但在被迫彻底停工前,伴随着秦始皇的下葬,陵墓的主体工程其实已经完工。就现存的秦始皇帝陵工程遗址来看,帝陵整体上规模宏大,封土体量的高大程度更是空前绝后,这其中到底包含着什么样的意图?

有这么一条文献可以供我们类比,《史记·高祖本纪》记载:

“八年,高祖东击韩王信馀反寇于东垣。萧丞相营作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高祖还,见宫阙壮甚,怒,谓萧何曰:‘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萧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宫室。且夫天子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高祖乃说。”

“非壮丽无以重威”:秦始皇陵的封土,如何成为唯我独尊的体现?

汉长安城宫城想象复原图

可见,楚汉战争胜利前夕,刘邦在前线打仗,派萧何到关中营建即将创立的汉帝国的首都长安城,等刘邦打了胜仗回到关中,看到修建的奢华壮丽的首都长安,很气愤,责备萧何说:“天下刚刚脱离战祸,一切都还未可知,怎么能劳民伤财,把都城的宫殿修建的这么奢华呢?”萧何回答说:“非壮丽无以重威”,于是汉高祖刘邦转怒为喜。

“非壮丽无以重威”,意思是不把首都长安城修建的壮丽奢华就无法显示刘邦的帝王威仪。庞大、复杂的秦始皇帝陵固然有穷奢极欲的一面,但秦始皇首创了影响中国2000多年的皇帝制度,为了巩固这套制度,修建壮丽的帝陵和体量空前的巨型封土,以显示至高无上的皇帝威权也是情理之中。高大的封土同时也表现了千古一帝秦始皇前无古人的不世功绩,是唯我独尊心态的物化体现。

“非壮丽无以重威”:秦始皇陵的封土,如何成为唯我独尊的体现?

秦始皇

结语:实际上,“非壮丽无以重威”的传统即使在提倡节约型社会的今天,仍然被传承着。前几天路过我所生活的片区的法院大门,门楼庄严、大楼高耸,让我发自心底产生一种敬畏,这是对法治威权的宣誓!

“非壮丽无以重威”:秦始皇陵的封土,如何成为唯我独尊的体现?

法院大门


参考文献: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2009~2010)》,科学出版社,2012年。

段清波:《秦始皇帝陵园考古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