兢兢业业干好自己的工作,最后越干越多,如果不干了,领导就觉得你态度有问题是为什么?

世上最渣白羊座


很多时候,我们在职场上,都是本着兢兢业业踏实做好本职工作的思想,面对同事的求助与支持,也很少拒绝。慢慢发现,我们的工作变得越来越多,精力越来越不够用。当有一天,对于某项工作的职责归属提出异议时,领导反而觉得是你的态度出现了问题。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1.未能做好期望管理

在我们做工作时,需要做好领导的期望管理。你可以让领导感觉踏实,但别让他觉得啥事你都可以做。既然隶属于某一岗位,那你的核心工作就是岗位职责界定的内容;至于来自其他模块的协同工作或项目型工作,你可以去支持或牵头,但是要让领导明确的知道这些事情实际是在你的责权范围之外的,你需要去争取匹配性的责权利等资源,否则很难有效推进工作;

2.未能明确自己的职责边界

对于一些仅限于短暂性支持的工作,你需要将自己和主责人的权责切割清楚,强调自己“支持协同”的角色定位,不能越俎代庖;

3.公司内部岗位之间职责划分不明确,存在较多的模糊地带

公司内因为岗位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明确,所有事情在谁手上按惯例就由谁继续做,直到有人接手为止。以前一直是你干,现在你不干没人干了,也难怪领导只能怪你态度不好了。毕竟,部门内部缺少相应的岗位职责等书面文件;

从另外一个层面说,这个领导的管理也存在问题,到底是什么让你越干越多之后不干了?

1.绩效与激励的缺失

对于一个敢于担当的员工来说,作为管理者,应该积极为他创造平台和空间;给与匹配的绩效与激励。如此,才能产生示范效应,让部门员工人人争先,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部门工作氛围;

2.人才培养敏感性不足

既然你愿意承担一些跨职能的协同或项目型工作,就应该将你列为重点培养对象。结合你的能力素质特点,给你安排培训以及轮岗或兼岗的实践工作机会,全面提升你的综合能力,为职位晋升做准备,这样既能始终保持你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是在为你的职业发展负责。

总之,在职场上,不拘泥于本职岗位的工作是你职业发展的基础。但与此同时,也要做好向上(管理者)管理,让他明确了解你的职业发展规划。同时在承担一些非本职工作时,要适时主动申请一些匹配的权力和利益。如此,你才能调动其他人的工作积极性,完成责权利的下放,而不必事必躬亲,到头来反而会让领导觉得能力不足或态度不积极。


职场百态1020


我就有亲身经历,给大家说一下原因吧!

因为你干的越多,证明你的工作时间还很充足,证明你干的所有的工作都是你的职责范围之内的。

我是公司负责出具客户结算表格的,表格上面的大部分内容都要由财务出具,我是在接到外勤助理的申请之后才出具的,但是表格上有一个数据是保险数据,这个应该是公司保险岗位出具的。

刚开始我们就是把自己的数据出具好,表格打印之后,拿着去找保险岗签字,然后再给外勤助理,后来因为我们忙不开,时间紧,外勤助理一直催,我就说:“表格打印好了,你拿着去找保险岗前一下字吧!”结果人家来了一句:“这不是我的工作,你尽快拿来吧,我这边等着用”。

当时真的好生气,就告诉领导了,领导就直接去找外勤领导,下面是领导的对话:

我领导说:这个保险岗的数据应该是你们拿着去签字吧,我们只负责出具我们的财务数据,其他的我们不负责。

外勤领导说:以前都是你们一直在做,这就是工作流程。

我领导说:财务不负责保险数据,以前签,是我们做错了,给你们道歉,对不起,以后不能帮你们签了。

外勤领导......

其实这件事就说明了这个问题,你原来一直在做,当你不做的时候,那谁来做,没有人愿意去接手更多的工作,但是工作不能摆在那里没人做吧!

当你做的时候,你就应该想到这以后就是你的工作职责,是你工作职责的内容,你忽然不做了,领导肯定会有意见。

这就是现实的职场,做得越多,工作越多,希望各位能够把握好自己的工作职责,可以偶尔做一些比较禁忌的工作,但不要不限量的给自己增加工作。


大牙嘟嘟职场论道


写到我的心坎里,看的泪流满面ಥ_ಥ。在现在的公司工作了3年,为人实在,经理在不断的给增加工作,美其名曰你工作细心,给别人做,我不放心。第二年还给我画饼晋升主任,第三年经理慢慢变了,对我态度越来差,再后来就变成,你年龄不小了,该回家生娃了。有一次跟经理说,太忙了,天天加班,经理回我:那让我怎么办呢?现在就这些人,你让我怎么办?结果那个月的奖金是全团队最低的。


用户7094713801062


因为你没准确把握自己的能力边界和工作量边界,没及时SAY NO。

HR在做岗位设计时,对工作量正常是按85%-90%进行预计,因为实际工作中肯定会有变数,会有临时的工作加入,如果安排得太满,会让员工没有余量来接受突发任务;

个人也一样,你在完成本职工作时,要对自身能完成的工作量能有个清醒的认识,比如全力以赴,你一天能完成100单任务,那么你完成85单最合适,不是让你偷懒,而是身体情况会发生变化,生活情况也会变化,你不可能保证每天都100%全力以赴,换句话说,不能用打鸡血的最佳状态和正常状态去做对比,那是 不可持久的。

而从领导来说,他也不一定能分清你的承受边界在哪,反正交代你的事做得来,也没反映说有问题,自然而然的越安排越多。所以在你感觉临近承受的边界时,一定要及时并且清楚的和领导SAY NO,让他心中有数。千万不要等领导已经默认你能做到120%,你忍无可忍才和他说我不行,那么领导觉得你的态度出现问题很正常,因为他不相信你已承受不来。

和领导好好沟通下,在职场中不要当老好人,也别当老黄牛,该沟通的沟通,该拒绝的拒绝,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句老话,放在职场依然适用。


煮酒拾话


在职场,有一种习惯叫约定俗成,就像国际惯例一样,当原本不属于你的事情,你为了表现,绝干越多,最后有一天,你不干了,大部分领导,都会给你一个态度差的评价,无论你本质工作干的再好,也很难改变被批评的命运,这是有原因的

1

自己的好大喜功,成就了能力的贬值

记得鲁迅曾经说过一句话,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职场,特别是在中小企业,岗位不明确,很多事情,都没有专职的人去做,那么就会找公司一些效率高的,有能力的,去额外承担一些事情,而这个时候,很多有能力的,总是幻想多承担一些,领导和高层会额外的器重,在高层和老板的洗脑和灌输下,很多人就会干很多原本不属于自己的工作,造成自己将自己的能力贬值的现象,也就是说,企业购买了我们一种能力,我们却将我们的很多知识和能力免费赠送

2

预期效果的反差,激起内心的抱怨之花

当一些职场新人,干了很多不属于自己的工作的时候,慢慢的,会发现领导的一些承诺,其实是一种鼓励,并没有在薪资上予以区别,从而同工不同酬的概念,在自己心中就会慢慢的滋生,而且,当我们干了很多后,人无完人,势必会有一些细节,是我们没有做好的,那么领导,没有看到我们的成绩,却看到了我们的小失误,当失误越来越多,领导更多的,就不会是鼓励,而是批评了,那么,我们可能就会很不满,抱怨就出来了

3

抱怨到一定程度,开始抵制,最终领导会放弃我们

任何公司,领导,最不喜欢的,就是下属一天到晚的抱怨,当我们干了很多不属于我们的事情,我们认为领导会加工资的时候,没有加,我们的抱怨情绪越来越高,最后直接给领导说,什么事情,我们不干了,这个时候,领导势必会给我们下一个态度不好的结论

因为当一些事情,没有人负责的时候,你负责了,时间久了,无论领导,还是你的同事,都会认为,这个事情,本身就是属于你的,因为老板没有让你8小时外干事情,而当所有人,都认为这个事情是你的的时候,你再想甩手,是不可能的,除非你离职,因为公司,不可能有人去接你的事情

那么问题来了,当你强烈反对的时候,领导,就会开始对你不满,从而想办法,把你换掉,最终,你的盲目好大喜功,盲目的做很多事情,会导致你最终的失宠,当然,除非你一直任劳任怨的干,是没是的,但是不要期望会因此给你加很多工资

总之,我们在工作的时候,自己的分内工作,一定要做好,而一些其他不属于我们的事情,除非你很有经理,不求回报,否则最好不要涉及,因为一旦做了,就是你的分内工作


凝霜寒


大家好,我是培训师陈宜梅,擅长企业培训,专注于企业内训及成人教育,更多相关的问题,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培训师陈宜梅”。

兢兢业业干好自己的工作,最后越干越多,如果不干了,领导就觉得你态度有问题是为什么?

相信大家在职场中遇到过这样的事情 ,自己兢兢业业干好自己的工作,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只想提升效率不要加班,结果领导派的活越来越多,如果不干,领导觉得自己的态度有问题。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从自己和领导两方面来分析原因:

首先,从自己这方面,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自己只顾着低调做事。

有些职场中的人士在公司里面比较低调,每天低头工作,话不多说一句,就知道工作。认为只要自己做好工作,在工作时间里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按时准点下班,其他的事都跟我没有多大的关系。殊不知,也许领导已观察到你天天按时下班,可能会认为要么是你的工作量不饱和、很清闲,要么是你工作做得好,可以担任更多的工作。于是本不属于你工作范围内的事,也交给你做。时间一长,只要有额外的工作来临时,领导第一个想到的人选就是你了。

第二、不擅长与领导沟通。

有些人在职场里, 不愿意和同事沟通、交流,尤其是和领导,基本上都不怎么交流,不跟领导汇报自己的工作内容、进度、结果,尽量避开跟领导在一起,觉得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了。大家想想看,你不主动和领导沟通,领导怎么会知道你的真实工作状态是怎么样的。

第三,不懂得Say No。

我觉得在不影响自己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如果领导确实需要你帮忙完成某项工作,还是可以接受的。当然无论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度。如果额外增加的工作已经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困扰,那还是要跟领导说明的,可以委婉地跟领导说自己身体不舒服,或者长时间加班家里孩子没人看管等。总之,就是找一个相对合理的理由委婉地拒绝就可以了。当然,时间长了,次数多了,领导也必然知道你的意图,也就不会再安排了。

再着,从领导方面来看,我觉得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不擅长对团队赋能,培养下属。

如果领导不能够对团队成员差异性的进行赋能,提升下属的工作技能,团队里能用的人除了个别资深人员外,实在无人可用。当然每次有其他任务时,都会安排给老实的、做事踏实的、不会有多大意见的老员工。

作为领导,必须学会的一项工作技能就是正确授权。在授权的时候,要注意的一点就是避免将事情集中在某一个员工身上,这样就不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本身是有意让员工尝试不同的工作,让其更快成长,因为没有考虑到员工的工作量,让员工感觉工作压力大,烦躁不安,甚至都想离职就不好了。

期望今天的回答可以帮助到大家,更多的问题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对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样的看法,欢迎在本文下方留言。


培训师陈宜梅


职守话角儿的观点:领导说的没错,的确是您的态度出了问题。您一定会觉得很冤枉。干的多怎么还有错了呢?

实际上,你干多少都不是领导最看重的。领导更看重的是结果。那些“累死累活”的干很多只是一种苦劳,绝不是功劳!

您干的活多,有可能会给领导节省人力成本,但是您的错误或者是突然不干了,又把您的“节约”几乎抹杀了。为您的错误领导采取补救,也可能不仅仅是一个人力成本的问题。您说您的节约成本有多少意义?

职场中,能够认为您有“苦劳”说明领导情商高;能够认为您有“功劳”,您才是没有白付出。

只有在“有功劳”的前提下,您的苦劳才能是加分的,否则没多大用处。



一、为什么有些职场人,活越干越多?

现实职场中,有一些这样的人存在,活越干越多,出错的几率越来越大,挨批评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自己累没少挨,领导还不满意,何苦呢?

总结一下,为什么有的职场人,活越来越多?

1、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向领导靠近

有的职场人,经常会犯这样毛病。自己领域内基本能够轻车熟路,有时候就自我膨胀了,恰好遇到领导有某方面的活无人打理,就欣然接受了。自认为这样能显示自己的职场能力,能够向领导靠近些。事实上开始的时候的确如此,但是后来这个“分外活”就变成里您的分内活,领导几乎很好关注了,只有到了您出错的时候,他甚至还当您的“分内活”在处理。

2、“多劳多得”的误区

按劳分配,是指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按劳分配的“劳”,是指劳动者提供给社会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的总和。劳动数量很容易量化,劳动质量评判很难。

按劳分配的“劳”,实际又分个体的劳动和整个企业的劳动。通俗的讲,就是整个企业的劳动分配少了,即使个体的劳很多,实际上总体横比有可能也是不多的。比如一块蛋糕,分配给企业的就一个角,个体劳动者就只能从这个角里再次分配;而有的企业分的是两个角,那个体劳动者就从两个角里再次分配。单单从自己企业看,确实是按劳分配,如果横比,就不是完全如此。

随着时代的发展,按劳分配也是与时俱进的赋予新的内涵。总体上讲按劳分配没有问题,但是具体到个体,从某些层面上看,并非完全等同。

有的职场人,简单的认为多劳多得实际是有些出入的。



3、不懂得拒绝

领导是上级,分配给自己活,就干呗。这是职场人对自己评价不准的弊端。自己几斤几两不知道么?什么活都敢接。接活容易退活难。

当然,我这里不是鼓励职场人少干活,而是要有自己的审视能力,自己能干的可以接,不能干的不要接,受累不讨好,而且有时候很有可能单位事儿。

职场人一定要有自己审视能力,如果没有这个能力,可以先把活接过来,干一段时间也会知道自己能不能胜任,如果干不了,干不过来,一定要向领导汇报,否则您耽误了单位的事儿,也毁灭了自己在领导中的印象。



二、如何区分“苦劳”和“功劳”

有功劳,我的理解就是,对单位的发展有推动作用,自己的劳动能够更好的为单位大局服务。


有苦劳,我的理解就是,对单位的发展不一定有推动作用,自己的劳动方向性不明显,有时候很可能浪费精力。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是一种自我安慰。领导是不认可的,即使稍稍认可,也是照顾“苦劳”者的情绪,是一种高智商的领导。

实际上,领导更看重有功劳的员工。苦劳是您自己的事情,有功劳才是领导的事,是企业该提倡的事。

苦劳,在当前来看,有时很可能是自我能力不足的表现。如果能够业务精通,驾轻就熟,何“苦”之有?

职场上,我们更提倡,有功劳的职工。最次也是有功劳还有苦劳的人,绝不会提倡没有功劳,只剩苦劳的职工。因为苦劳的过程似乎很令人感动,但是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很简单,高考生都是有“苦劳”的,但是有功劳的往往只是考上大学的人,或是考上好大学的人。那些有苦劳的人,为什么社会上没有一个“安置”机构慰劳一下呢?就是因为功劳更多的是反映了结果,而苦劳更多的反映的是过程。好的结果才是我们最提倡的,而过程往往是忽略不计的。



三、干的越多,突然不干了,领导认为您的态度有问题有错么?

我觉得没错。

因为干的越多,实际您自己就把功劳=苦劳了,实际不是这么回事。功劳永远不完全等同与苦劳的。

有的职场人,懂得拉感情票,用自己的“苦劳”妄想博得领导的认可。我觉得,在当下这种想法没有市场了。

于是,有的人突然醒悟了,觉得苦劳没用,我干嘛还要干那么多?干脆摔耙子了,不伺候!您自己回想一下,是不是您的态度出问题了?当您的苦劳不被人认可的时候,您就缺少了干活动力。退一步讲,如果领导还看重“苦劳”呢?您就不觉得当前的活多了么?只是您认为您的付出与得到没成正比,从而心态上有了改变。那么领导认为您的态度有问题有错么?



总结:职场人如果还把苦劳等同于功劳,那么您的认知是有错误的。

要懂得领导更看重的是工作结果,而不是过程。结果是企业的,是领导的,过程是您自己的。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职场人要有个自我认知,不是干的越多越好,而是结果好才是真的好。

当然,您的劳动量领导是会有安排的。如果您的弓拉不满,领导一定会给您安排活的。只要认清功劳,苦劳的区别,向功劳进军,就会是双赢的结果。


图片采自头条库。


职守话角儿,

实话实说,直来直去,

只为题主多开一扇窗,多一份了解问题的角度。


职向青云


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

《领导说态度有问题》

以题目论,应该先看清领导的目的,所有领导都这样说,尤其是一线,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工作范围内工作量的最大化》也就是说一个工作日,给你超出常人三倍的工作量,这三倍的工作量你再兢兢业业也白搭,领导就是给你定了个完不成的任务。目的考验你一个工作日的最大工作量,假设你拼命完成了任务的一半,那你一个工作日的工作量就出来了,领导就按你这个量,打造一把尺度,如果低于这个量就是捣蛋,超出这个量,哪个领导不开心啊,开心满意在心理,嘴巴可不这样说,这样说了不就骄傲了吗,领导的嘴永远都是完不成的任务。

究竟怎样才能把工作做好。

很简单,闭嘴不说话,用一颗真心务实坦然沉稳的心态,兢兢业业,在一个工作日内,干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下班了只要务实就完成任务了,但必须《真心》感觉应该是这样感觉……


甜瓜20875


你还有一个选择:干不好,也就是等于自身能力弱,无法胜任越来越多的工作,简单说就是认怂了。

这个很多人都是无法接受的,明明能做好。如果你坚持都做好,那只会使工作越来越多,最后还是干不好,早晚的事,为啥非得绕一圈再认怂呢?

这绝不是逃避工作,而是给管理一个信号:我可以保质保量的完成这么多任务,再多给,就干不好了。


神州肥羊


看到这个问题小才就想起了一句话“21天习惯成自然”,当你天天这样做工作的时候,领导慢慢的就会习惯,就会觉得你应该做这么多工作,习惯成自然。

记得网上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每天路过桥上乞讨的老人都会给他10元钱,忽然有一天年轻人给了乞讨者5元,被乞讨者恶语相向,原因就是为什么原来都是10元,现在就给他5元。

乞讨者已经忘记这5元原本也是可以不给他的,但是他习惯了,因为习惯所以变得理所当然,年轻人就应该每天给他10元,一旦给少了就侵犯了他的权益。

职场中干活也是这样,有种习惯叫做理所当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