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救战“疫”!一家大型跨境物流集团的2020开年

“按照流程,我们在海外完成交货后,客户在国内结算付钱。现在的情况是,客户海外项目还在继续开展,但国内由于疫情,上游供应商开工不足,备货难;船舶到港检验检疫复杂,清关难;国内员工出境受限,返回海外工位难……最大的困难是,很多货物已经在运输途中或者在海外完成交货,但客户在国内却无法完成结算,这就导致大量的垫付。过去两周都是这种状态!”

自救战“疫”!一家大型跨境物流集团的2020开年

思锐物流集团总裁

WTO(世贸组织)中非工业论坛上海代表处主任

中民民间商会理事


说这段话的是国内大型跨境工程物流集团思锐物流的总裁吕翠峰。


疫 情

,把跨境工程物流“逼”到台前


跨境工程物流是跨境物流中鲜少“出镜”却举足轻重的一个细分领域,是全球工程项目物资运输的刚需。

尤其是近几年,在 “一带一路”倡议下,央企、国企、民企等在内的一批中国企业,纷纷到海外投资做工程总承包(EPC),涉及建厂、修路等大型基建项目,又在跨境工程物流这个大行业中带动了一批以服务中资EPC企业为主的跨境工程物流企业。

自救战“疫”!一家大型跨境物流集团的2020开年

自救战“疫”!一家大型跨境物流集团的2020开年

在这一趋势下,深耕跨境工程物流业务十余年的思锐物流集团CJ SMART CARGO GROUP(青岛思锐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盈思佳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也转向成为“一带一路” 国家战略下的EPC物流总包商。

据介绍,目前思锐物流集团核心业务已囊括EPC工程物流、重大件运输、海洋工程物流、车辆滚装等多领域;服务央企、国企等客户近500家;集团网络遍布中国9个工业城市及港口,在海外设有15家自营分支机构;业务范围涉及东南亚、中东、非洲、南美洲、欧洲及中亚五国的50个主要港口及内陆城市,与超200家海外代理有合作关系。

自救战“疫”!一家大型跨境物流集团的2020开年

此次疫情,扩散范围与影响广泛,国内无一省市幸存,海外多国也被波及,导致全国乃至全球性的断交通、断物流,严重影响全球的经济活动总水平。并且,何时结束这场疫情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疫情撼动了跨境物流企业的“大动脉”,被“逼”站到台前,思锐物流时下的境遇便是典型缩影。

1. 备单难

此次疫情恰逢春节这个档口,对于以中资企业为客户的跨境工程物流企业来说,虽然客户中很多人被困在国内,但客户海外的项目还在继续,被催单的压力并没有少,每一批次的货物还是要继续往前运。

但当下国内上游供应商开工不足,导致备货困难,很多原本要运往海外的设备、原材料等进度延迟。

2. 运输清关难

“即便备好了货,货物清关也比往常多了很多不确定性。”吕翠峰细说道,现在就等于是全球联动,几乎所有运输路线都受影响。

当下,出于全球疫情管控的需要,船舶挂靠中国,需要进行很多项进港的检验检疫;而船只去到海外,其他国家的海关也会因为船只是从中国来的,增加很多到港前的检验检疫,包括出示各种证明。而有些在春节期间已经在海上运输的批次,当前期间已经到达海外,这也给物流企业的海外员工开展清关交货工作增加了难度。更复杂的情况是,一些原本要挂靠中国的船,因为疫情严重,临时取消挂靠中国,但货物可能已经在港口码头等着运输了,这会加倍增加成本和工作量。

“这些都给整个行情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造成非常大的业务延误。”

3. 海外复工难

在全球战“疫”的大环境下,客户海外复工不足也会直接导致物流企业的海外业务受损。此外,身处劳动密集型行业,跨境物流企业员工规模一般较大,涉及中国和海外多地员工。疫情下,物流企业中国员工的海外复工也是一大难。

一方面,物流企业很多本应返回海外上班的中国员工因疫情管控被困在国内,签证落地国对中国人的审核和限制也比较严格。另一方面,员工回到海外,需要为员工提供隔离场所,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以思锐物流非洲分公司当下境遇为例,除了500多位非洲当地员工,还有一些春节期间在当地值守的中国员工。但在目前阶段,这些同事都不希望看到从中国回去的同事出现在宿舍或者办公室等公共场所,会有恐慌。这就需要物流企业给从中国回到海外的员工找一间单独的宿舍或者单独的酒店房间,进行为期14天的隔离,这也增加了很多的费用。

“目前来说,中东稍好一点,如果不是从湖北去的,并且没有发烧等症状,就不需要隔离,可以直接去出差工作。”

4.垫付多,回款难

往常,货物在海外完成交货流程后,跨境物流企业的中资客户本应该在国内结算付钱,但现在由于疫情,客户的国内公司复工延迟,导致没办法回款。但货物一旦出海,各种后续费用的支付是不能停的,包括给到船舶公司的海运费,给到港口的税费、清关费等各种费用,以及后续要支付的陆上转运费、仓储费等等。

“大量成本垫付,加上员工薪资支付,对跨境物流企业的现金流都是一个挑战。”吕翠峰总结道。

自救战“疫”!一家大型跨境物流集团的2020开年

不同于跨境电商物流下游需求端的弹性,跨境工程物流的进度通常关乎另一国的基建进程。当下时刻,跨境工程物流的“疫情之殇”被“逼”到台前,也不应被忽视。


“排兵布阵”

,解救现金流


根据当下情况,思锐物流内部预计,大概到4月底可以恢复正常,经营不会受疫情特别大的影响。

但企业要熬过这三个月无疑是非常艰难的。此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朱武祥的调查显示,85%的中小企业撑不过3个月。疫情下,现金流成了所有企业的软肋。更确切说,只有过了现金流这关,才算拿到了熬过这三个月的通关证。

剩下的问题,便是解救现金流的“药引子”怎么开?

求救,先自救。对于接下来的三个月“硬仗”,思锐物流也做了“排兵布阵”。

评估企业受损情况,安定“军”心。

吕翠峰透露,已经让思锐物流国内所有的分支机构给出评估,目前来看,各分公司还没有调今年的整体目标,只是把一季度的目标按照实际情况去调减,把增长空间调到今年下半年。“疫情一旦过去,工厂会加班加点的继续生产,运输也会按需增加频次。”

同时,思锐物流也给所有在海外的员工发了一封信,告诉他们,中国现在发生了什么?思锐物流的中国同事是怎样做的?思锐物流又是在如何应对?

压缩现金流支出。

为缓解集团垫付压力,思锐物流的管理层自2月3日就开始全面在线办公,尝试与供应商协商后延支付或减少垫付,等客户回款后,再付给供应商。“经过10余天与海外供应商的沟通,合作伙伴大都还是比较支持我们的。基于此前良好的信任,有些同意可以先垫付一半。当下,集团也在与中国的供应商协商中。”

此外,思锐物流的高管层也主动提出,三个月内可以只发一半的工资,等疫情过去之后,再由公司补发。

争取股东支援。

思锐物流的股东方也在想解决方案。据介绍,作为思锐物流股东之一的韩国某大型集团正在内部走紧急流程,看能否在2月底之前支援一笔比较大的资金。

自救之外,便是要把握好政府的助攻。

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政府也在努力。日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种政策措施频频出,涉及稳定就业岗位、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优化政府服务等内容。其中,“物流运输”也被划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提出要加大支持力度。

面对政策的利好,思锐物流当前也在把握机会,包括正在同银行洽谈希望在2月底能解决一部分融资贷款。

自救战“疫”!一家大型跨境物流集团的2020开年

“2020年的开年,没有一位企业家不是在承受着自身健康和企业经营的双重压力。”

但吕翠峰也坚信,疫情只是中国经济成长中的一个小波浪。并且预测,经历这波疫情后,跨境物流经济将会在新的平台上增长,中国在医疗类、食品类的跨境物流可能会更加火爆,甚至涌现出一些代表性企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