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詢楷書自學8個月了怎麼樣,有進步麼?

青島二十四節氣


回答了:歐陽詢楷書自學8個月了也麼樣?有進步麼?

我們先來分析下這副書法作品,第一眼感覺,還算可以,畢竟作為自學的初學者,能寫成這樣,其實很不錯了。

再從歐楷的筆法上分析,通篇字體筆法顯得很“肉”,筆畫軟弱無力。像其中的“書”“路”二字,更是筆法全無,結構鬆散,仍需加強。

但是作為只有8個月的自學書法者,總體表現是可以肯定的,書法都是在不斷臨帖不斷領悟不斷練習中慢慢進步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書法亦是如此,非數十年如一日不能成。

當然,進步可以肯定,問題也不能忽視。這篇楷書其實並不像“歐楷”,反而像盧中南的楷書。尤其是筆畫的起筆和收筆,比較圓潤。不像歐楷那樣分明。(如田蘊章先生的田楷還是比較接近歐楷的)。

如何更進一步:個人建議,學習歐楷,最好直接臨摹《九成宮》,其他後人編著的歐楷書籍並不一定好。還有,要懂得體會每個筆畫的起筆和收筆規律,這一點在歐楷上十分明顯,也有助於學習歐楷。

最後,我想說,提問者的學書精神很好,觀點很正,現在有很多人學書法上來就是行書草書,根本不去練楷書,本末倒置,是非常不可取的。希望您再接再厲,堅持,書法在於堅持,一定會有所成的!謝謝!





書畫之道


很棒了!我自學七個月了



nancheng1


八個月寫成這樣,很好了,學的很用心,我們不能說你學的不好,只是時間沒到。這麼短的時間不可能寫好,問題主要是筆畫和結構。第一個作字,起筆撇就處理的不是太好,其實撇畫是很難寫的,有的人,一撇就是三年,很難練習。

有字也是筆畫問題,橫折勾不到位。

路字捺畫寫的過於下壓

苦字結構不是太好,多練習,多看自然會有所收貨

練習要努力再努力。


良品文化


這位朋友,首先對你傳承中國傳統文化表示讚賞,對你持之以恆的練習表示敬意。

關於你的練的歐楷,應該說零基礎能寫成這樣已經進步不小了。不過我還是覺得最好機會成熟時拜師學藝一下會更好。從你的字看,應該說框架結構是一個不小的問題,希望儘量多讀帖識帖,從架構上深耕,從點畫上入手,從運筆上用功,從取勢上發力,你將會越來越好。

為便於對你的提高,我下面談一談歐楷特點供你借鑑。

歐陽詢的書法由於熔鑄了漢隸和晉代楷書的特點,又參合了六朝碑書,司以說是廣採各家之長。歐陽詢書法風格上的主要特點是嚴謹工整、平正峭勁。字形雖稍長,但分間布白,整齊嚴謹,中宮緊密,主筆伸長,顯得氣勢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備,八面玲瓏,氣韻生動,恰到好處。

點畫配合,結構安排,則是平正中寓峭勁,字體大都向右擴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穩固,無欹斜傾側之感,而得寓險於正之趣。

用筆特點:

每秉筆必在圓正,氣力縱橫輕重,凝神靜慮。當審字勢,四面停勻,八邊俱備;長短合度,粗細折中;心眼準程,疏。

下面是歐楷書帖






校傲臨風(書畫)


我也寫5年了,近一個月開始寫行和隸,賜教!










炮父


二月四號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嚴重 宅在家裡沒事幹 開始用一隻八塊錢的毛筆自己琢磨練寫字 稀裡糊塗 瞎寫











鈾環之核


這位書友,八個月時間寫到這個程度,可以說非常不錯了。真的還是有天賦的,楷書沒個10年往上的時間投入與理解是寫不出味道的。

但是就這副作品而言,就字論字,我談一談我的看法。

1.章法:打眼一看,這幅字給人的感覺是柔軟無力,缺乏整體的氣勢,以及剛勁!每個字結體沒有太大問題。楷書一定要行是行,列是列,整體看起來更好。

2.單字:在去細究每一個字,你會發現,您的筆畫”圓筆”太多,缺乏“方筆”,”方筆”恰恰是歐楷的特色。每個筆畫都有不過關,需要加強。

下面我就分享我對學歐楷的一些經驗,當然我也是在努力學習中,希望我的經驗分享對比有用。

1.過筆畫關。要針對性練習,去具體字中鞏固加強,起初一定要節奏放慢,一個一個攻克。

2.單字練習。起初先以獨體字練習,一般筆畫較少。等到筆畫練的差不多了,然後再去字帖中練習還沒有聯繫的其他字。

3.切記不要貪多,貪多必失。

4.適當練習行書,行書楷書後期交替練習,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5.多學習書法理論知識以及詩歌的閱讀,加強字外功練習。

再好的理論也需要時間投入的保證,老老實實臨帖,安安心心寫字,堅持下去,您才能寫一手好的歐楷。歐楷是楷書之最,要是把它寫好了,基礎就牢固了,學習其他的書法就遊刃有餘了。

我附幾張自己寫的歐陽詢的《虞恭公碑》幾個字,我也在努力改進中,共勉吧。











袁文止戈


沒有老師教和指點,練了幾年還是不行。




天天跑月月練


我也剛學歐楷不久,臨寫了一副,敬請指教!



水泊梁山73655956


這位網友,首先應該肯定您對學習書法的熱情與毅力。您學習歐陽詢楷書才8個月,就已寫出這樣的成績,可喜可賀。

你選擇歐陽詢的楷書作為學習書法的入門之路無疑是正確的,因為他在歷史上被譽為“唐人楷法第一”,“正書翰墨之冠”。唐代以後很多書法大家都有學習歐體的經歷。事實也證明,學習歐體是通往成功實現理想的一條可行的道路。我在若干年前就臨摹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雖然臨的不是那麼心神俱肖,出神入化,但是也深有體會。

我認為既然是臨摹,就要抓住歐陽詢楷書的主要特點他的楷書,歐體的間架結構,點畫特點,筆畫的處理和其他楷書有所不同,尤其是它的一些筆畫保留著隸書的筆意,所以歐體有著獨特的神采,風韻和氣質。我現在試著點評一下您的這幅作品。圖2中畫紅槓的幾個字,另外在個別筆畫上也有值得商討的地方。我覺得在間架結構上需要調整一下,例如“路”、“學”字在筆畫結構可以稍作調整向上調一下,免得頭重腳輕。歐陽詢的筆畫很有特點,例如“捺”主要有直捺、弧捺、長腳捺,其中弧捺最難寫,“路”字的一捺就屬於弧捺,您寫的弧線也不夠完美,收尾力度也不夠。我認為歐體字不光要運用手指間的力度,還需要嚴格控制筆畫收尾時的力度,在這一點上和隸書相同。“無”和“為”兩字的四點水稍顯隨意,不乾淨利落。“學”字下面的“子”太偏左了,更顯得重心不穩,“作”右半邊的豎畫太長,為了重心,兩橫應該下移。“苦”的草字頭寫錯了筆畫。

以上就是我對您書寫的歐體字的一些拙見,請不要見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