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回忆录——一位民办教师的风雨人生

一位民办教师的风雨人生

· 龚 文 峰 ·

记忆定格在六十年代,很久远,但很清晰,亦有好多当年的画面难以从脑海中抹去。忘不了那个苦难的岁月,更忘不了作为一个民办教师的风雨人生。

「巫溪」回忆录——一位民办教师的风雨人生

记得当时十几岁时我便投身于教育事业,与一帮活泼可爱的小朋友朝夕相伴,教他们读书写字,和他们像朋友一样相处。

「巫溪」回忆录——一位民办教师的风雨人生

民办教师简称为民师,是个半师半农的特殊群体,却在为偏僻地区求知的孩子们默默奉献着。

六十年代的民办教师工作条件极差。校舍十分简陋,教室当时是大队租来的民房。天上是椽木檩条和一层薄薄的火瓦盖成的,四周是土坯墙,四壁只有裂缝。这教室里简陋得让我使用这里的一切都特别小心。

「巫溪」回忆录——一位民办教师的风雨人生

生怕一不小心把用板子钉了又钉的讲桌弄坏了;生怕把自己用破布缝成的板擦毁掉了;生怕把学生家长背来作学生课桌的老式抽屉摆在坑坑洼洼的地面上一不小心弄倒一片;生怕在墙上做的黑板写的字擦不掉;生怕夏天倾盆大雨时外头大落、屋里细落,外头不落、屋里大落的惨景出现;生怕严冬刮风下雪,冷风从大门吹进来,把师生冻得直哆嗦。

「巫溪」回忆录——一位民办教师的风雨人生

工作条件差,教师甚至连寝室、厨房、办公室都没有。讲课讲得口干舌燥时也没有水喝。你要备课、改作业,也只好像学生那样,缝一个大布口袋,将教科书、备课本、学生的各科作业本装在大口袋里背回家。当时晚上备课改作业没有电,只能用人民公社给每个民师发的1.5斤煤油票,去买煤油,然后把煤油倒进空墨水瓶里,安上灯管和灯芯点燃就可以工作了。

「巫溪」回忆录——一位民办教师的风雨人生

六十年代的民师工作繁重。我教的最小的班是40人左右,最大的班是78人。一个人包班,既是班主任,又是中队辅导员,还是科任教师。每天至少上6节课。后来普六需要增添班级缺乏教师,学校行政采取办复式班的办法来解决。于是民办教师就承担了复式班教学或多级教学的重担。

那时上午上完课,还要赶回生产队下地参加集体劳动,否则就得不到一个劳动力百分之百的报酬。晚上备课改作业至深夜才能休息。整天累得筋疲力尽,有时连腰都伸不起来。

「巫溪」回忆录——一位民办教师的风雨人生

六十年代的民办教师报酬极低,当时国家采用两条腿走路来办学,公办教师的工资由国家供给,民办教师的报酬理所当然就由集体负担。大队给一个劳动日百分之七十的报酬。当时我所在生产队一个劳动日的报酬是0.22元,集体给我教书的日报酬是0.154元,月报酬是4.62元,后来财政每月补贴5.00元,月报酬变成了9.62元,年报酬是115.40元。只有当时公办教师工资的三分之一,只有现在教师平均工资的六百分之一。

「巫溪」回忆录——一位民办教师的风雨人生

报酬这样低,生活自然就艰苦,在家天天啃玉米、洋芋、红苕三大坨。当时供应糖、酒、粮、油、肉的指标只有公办教师才有,民办教师却无份。特别是到中心校开会或阅卷需一整天时,到中午时,公办教师就到食堂就餐,民办教师无钱就三个一起,五个一群饿着讲龙门阵。

「巫溪」回忆录——一位民办教师的风雨人生

民办教师虽然工作环境艰苦,工作任务重,报酬低,但是每个民师不愿输给公办教师,还是任劳任怨地踏踏实实工作。

我也不例外,报着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忠心;怀着对学生及其负责的真心,想着入党时的初心,老老实实的教书。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时小学毕业生要13人才考起1个初中生。我班每届毕业升学率都达75%以上,升学率比中心校都高。我任民师23年,分别被学校、公社、区公所和县委、县府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一九八六年被万县地区评为“优秀教师”并给予“晋升一级工资”的奖励。

「巫溪」回忆录——一位民办教师的风雨人生

「巫溪」回忆录——一位民办教师的风雨人生

掐指算算,我在塘坊学区执教40年,其中民师23年,教过的学生一批又一批步入初中、高中、大学。虽然没能进入清华、北大,但他们分别走进了各行各业,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我教过的几百个学生使我这个年近古稀的退休教师正享受着桃李满天下的快乐人生!

「巫溪」回忆录——一位民办教师的风雨人生

人人都渴望千里马,但不知千里马培养的艰辛与困苦。发现千里马难,培养千里马苦。在大山深处培养千里马更是难上加难。

教师是园丁,培育着祖国的花朵。我作为一个老教师,希望在乡村教书的教师们,坚守信念信仰,不懈辛勤耕耘,就一定会培育出绚丽的花朵,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伟大的事业来!

龚文峰 中共党员,中师学历,小教高级教师。一九六四年八月加入教师队伍,在塘坊学区白杨村小任教27年,塘坊中心校任总务13年。2004年退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