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惩罚偷拿钱的小孩?

经开区小小平


虽然不确定是哪个孩子拿的,在我看了有可能是两个人一起拿的。毕竟东西是两个人一起吃,假如是一个人拿的,那么零食她会自己偷偷藏起来,不会直接放桌上。既然已经搞清楚,孩子偷拿钱的原因。那么重点不是谁拿的问题,而是怎么防范类似的事情再发生。

一、你需要找两个孩子谈谈心,注意不要用怀疑的态度跟她们交流,主要是了解一下她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新平气和的告知孩子,自己丢了40块钱,虽然自己不予追究了,但是要告知孩子,偷钱是不对的。好孩子是要实话实说,说谎话是不对的。这是偷家里的钱,要是偷外边的钱是犯法的,警察会把小偷抓走的。可以找几个,偷窃的案例,讲给孩子听,让她们了解到,偷窃的严重后果。

二、你要与哥哥言明家里丢钱的事实,要两家人一起协商。告知哥哥,她们这个阶段,喜欢吃零食,作为家长,我们要做好引导,告知孩子方便面是不健康的食品,方便面吃多了伤胃,引导孩子养成好的饮食习惯。告知孩子买东西需要看生产日期以及保质期,市面上有假冒伪劣的产品,她们还没有能力甄别,需要买什么东西,要告知家里的大人。作为家长,我们愿意给他们买健康的食品。

三、不要压岁钱在你那就怀疑孩子偷钱,万一是有人给孩子的压岁钱你不知道呢?或者是孩子没有全额上交呢?不要太较真儿,一定要搞出个所以然来。既然孩子偷钱了,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归咎在孩子身上。我们难道不应该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给孩子的零花钱不够,还是没有给孩子零花钱。是不是我们平时因为工作,而疏于对孩子的关心,孩子是饿了,买点零食充饥,还是嘴馋了。平时要经常改善家里的伙食,不能亏待了孩子。

四、建议你有空带孩子去看一下牙医,检查一下孩子牙齿的健康状况。通过牙医给出专业的指导孩子,健康饮食,更有说服力。


黎明前夕


如何惩罚偷拿钱的小孩子呢?

  • 我讲一个真实的案例吧。开学了,学校让班主任收学费,那个时候还没有微信支付宝这些支付手段,贾老师是班主任,她约定了收费时间。先让小组长收本组同学的钱,收齐了再一个小组一个小组的交给班长。一般是课间时间收钱。班长收齐钱后去交给班主任,贾老师在别的班里上课拖堂还没有下课,班长就把钱放在桌子洞里上课间操去了。结果,课间操结束了,班长回来拿钱找不到了,就告诉了贾老师。贾老师该怎么办呢?她的处理很成功。
  • 冷处理。没有马上大张旗鼓的在班里找钱,而是悄悄让班委会成员观察哪些同学有反常表现及时报告老师。
  • 利用班会教育学生。她上了一节主题班会:“你如何理解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让同学们畅所欲言。
  • 很快某一天班长的桌子洞出现了一卷钱,班长数了一下,只是所受学费的一部分,不够总数。这时副班长来报告说,张某某同学拿学校来一个新的学习机,大家都在羡慕呢。
  • 贾老师在晚上回家后,就悄悄给张某某家中打了个电话,先询问孩子在家里学习情况,然后问了一下是否给孩子买了个新学习机,家长说没有买,贾老师也没有和家长说孩子偷钱的事情。
  • 第二天,贾老师把张某某的妈妈叫到了学校附近的一个快餐店,说出了自己的怀疑,让妈妈回家问问孩子,学习机哪里来的钱买的。家长很快打来了电话,说孩子承认了自己拿了班长收的学费,把买学习机剩余的钱又放回去了。贾老师就告诉家长别打骂孩子,她会和张某某谈一谈。
  • 贾老师就找了一个晚上去张某某家中家访,一进门,张某某看见老师就泪哗哗流下来了,承认了自己错误,贾老师先是肯定了他买的是学习机,不是买的无用的东西;又说你还主动把剩下的钱还回去了。孩子也流泪说自己很喜欢学习机,妈妈不让买就拿了班长的钱。
  • 贾老师并没有将这个事情公之于众,班里同学不知道最终谁偷了钱,她拿自己的钱先交给了学校。当然最后家长把钱还给了老师。
  • 家长因为这件事千恩万谢,每逢过年过节都得去老师家致谢。一直到现在两家都有来往,成了朋友了。张某某在这件事情以后更喜欢他的班主任了,学习成绩优异,考上了重点高中,之后又升入北京的一所重点大学。只要回老家,一定会来贾老师家串门聊天。贾老师也好像多了一个儿子那样,
  • 如果你遇到了自己的孩子偷了别人的钱或者偷了自己家的钱,一定要学习贾老师的处理方法。孩子是未成年人,偷钱只是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能拿惩罚成年人的方式方法来对待他们。

小宝奶奶


这种情况很多小孩都经历过,我儿子也不例外。当时我儿子和邻居家儿子都八岁了,上一年级,两个孩子常一起玩,有时在我家,有时在外面,玩得很好。我习惯把手包放在家中椅子上。那次中午,我午休醒来发现包里皮夹微敞着,跑出去找两孩子,他们在巷子里,手里暗拽着什么东西,趴开一看,是从小店里买的乱七八糟的玩意儿,当时我不发怒,先把他俩喊回家。

首先,我崩着脸询问哪来钱买东西的,两屁孩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惹大人生气了,是不好的,两人的小脸很惶恐,不作声。邻居家小孩憋了会儿气说人家给的,我儿子壮着胆点头附和。我说:那我们去小店对一下,看看是买的,还是送的。我拉他们出去,他们赖着屁股不动只哭。我接着说,妈妈的包里少了十元钱,不管是谁拿的,但你们是一起去买的,一起玩的,一起吃的,都不对。要记住:没有得到别人的同意,不能拿别人的东西。为了让你们记住这句话,今后不发生这种事,你们必须接受惩罚!我让他们把手伸出,用尺板毫不客气地各打了三下,每打一下,让他们复述:“没有得到别人的同意,不能拿别人的东西”这句话。之后我让邻居家孩子回家了,至于我儿子,继续打,直至手被打肿。其实每打一次,不仅儿子挨疼,我自己心里也在挨疼。但必须打!注意这个过程不用过激言语,特别不用“偷”字来教育孩子,避免不恰当的言语给孩子心理带来阴影,因为孩子的动机很单纯,并不是坏,而是他不曾明白是非。之所以打,还因为这是孩子第一次犯下的关系到品德行为的错误,第一次犯是最佳的教育纠错时机,所以必须以切肤之痛让他深刻铭记。

其次与孩子沟通。打了孩子后,要抚慰一下,比如揉揉打肿了的手,抱抱他。千万不要一打一甩不理他。抚慰孩子是告诉孩子你依然爱他,只是因为你犯了错,妈妈才打你。你想要什么东西说给妈妈听,好好表现,妈妈可以买给你。这么沟通,孩子还说出事情过程,邻居家孩子说小店有个好玩的东西问他有没有钱买,儿子说没有,他俩就想办法,结果邻居家小孩怂恿儿子拿包里的钱一起去买了。

最后我和孩子约定好,表现好奖励零花钱。因为孩子上一年级了,对钱有了一些认识,对钱的购买力充满了好奇,很想尝试,同时也有了对购物的自主意识。孩子学会怎么用钱并不全是坏事。所以之后我买了个小猪储蓄罐送给儿子,最初每日好好吃饭,好好写作业,就奖励一元零花钱,并告诉他想买大件东西可以把硬币放到小猪肚子里攒起来最后买。到了初中,上学期间每日两元零花钱,每周十元一次性支付由他自由支配。高中每月二百元含文具用品,儿子用了一些也攒了一些。我还经常故意放些零钱或大钱在柜桌上考验他拿不拿,多次考验,孩子不拿钱。一直到现在,我们把钱随便放哪儿,儿子都没眼看,品德很好,他只用我们固定给的钱,不乱花,还小有积蓄,已经上大学了。

切记!孩子第一次犯关乎品德行为的错误时一定要严格教育,纠正过来。千万不能让其不了了之。不然有了第一次侥幸,孩子会犯第二次,第三次,那就麻烦了。


西风雪


我家小孩也偷拿过钱,也是七八岁的时候,现在十岁了,偷拿钱的毛病没有了,如何纠正的,我简单的表述一下吧。有一次从我钱包里偷拿了200块钱,放到了自己的存钱罐里,被发现后批评了他这种行为,并没有打骂,只是跟他讲道理,一是告诉他这是盗窃,小偷行为,是犯罪,是被人唾弃也会警察叔叔抓起来关的;二是对他偷拿钱放存钱罐的做法做了道理延伸,理解他想存钱的想法,告诉他想攒钱要堂堂正正的,靠劳动所获,是属于自己的零花钱才能攒。三是为了惩罚并警示他,把他原来攒的全部收缴,让他引以为戒。还有几次拿了拿了不多的几块或十几钱去买零食吃,被发现后,也是跟他讲道理,明确的告诉他不要再做这样的事,想吃告诉父母,只要合理的,不伤身体的,不频繁购买的,都可以酌情购买,不做小偷。俗话说堵不如疏,孩子偷偷拿钱无非就是为满足一些小欲望,只要父母能提前满足并在平时交流时正确引导,还是比较容易改掉的。一般父母把钱看得比较紧,孩子在家基本看不到钱的影子,但又知道钱能满足自己小欲望,因此内心非常渴求得到,但是父母不会频繁给孩子买东西,于是,当有机会时,会心存侥幸的偷偷的拿,至于后果怎样,不会考虑。我是这样做的,我经常把一些零钱放在里明显的地方,如酒柜,桌面,电视机旁,几块或十多块,让孩子看得见,并告诉孩子,你想买什么零食,告诉父母,只要合理的,自己去拿钱买,通过这种方式减轻孩子对钱的渴求,不要总让孩子惦记着钱;其次,主动带孩子去买他喜欢的零食,让他开心,同时引导他,想吃了,告诉父母,父母就带他去买,但要让孩子明白,不能频繁购买那些影响健康的零食。最后经常主动购买一些零食回家,给孩子一个惊喜。总之,提前满足孩子小欲望,让孩子对钱司空见惯了,孩子就不会整日惦记着怎样去得到钱来买零食了。现在,我家孩子改得挺好的,家里放的钱他不再不问而拿了,因为他知道,只要是合理的,父母基本都会满足,没必要偷拿。今年过年包了几十个二十块的小红包,因为疫情,送不出去,就丢在床上,也没见儿子来动过,现在我出门从不带钱包,钱包天天放在床边,里面有几千块钱,他有时看到我翻开钱包里面的钱后,除了惊讶这么多钱外,从没动过。总的来说,改得挺好的。我的做法不一定适合你,但还是希望能给你点帮助。


浮生半世不再回首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也是一名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我的儿子也是八岁,我聊一下我自己的想法:

根据你的描述,你和孩子沟通不是很顺畅,或者说,孩子怕你。

我们是孩子的家长也应该是孩子的朋友,知心朋友,孩子是非常喜欢和我们一起聊天。这样的话,这次“偷钱”事件背后的原因也就找到了。

当沟通的问题解决了,事情的真相就清楚了,这个事就解决了大半。

下面就是诚实了,诚实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好的品质。这个问题要多讲几遍,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举例、看关于诚实的书,听诚实的故事等。

孩子如果是害怕你,不敢说实话,那么觉察一下,是哪些行为让孩子不敢说真话?对症下药,做出改变,让孩子慢慢的和你变成啥话也可以说的好朋友。

最后说一个调节情绪的方法。深呼吸,一分钟六次,基本上就能平静下来了。

我们和孩子有情绪的时候,都可以做深呼吸,我和儿子有时候会打开“潮汐”做深呼吸练习。

八岁孩子所谓的“问题”,我们更应该从我们自身找找原因。当我们成长了,变好了,也会拥有一个好孩子!


王云育儿育己


关于偷钱的小孩现身说法,

我小的时候就偷过爸爸兜里的钱,偷钱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小时候家里面特别的穷,有时候一毛两毛的零花钱都没有,然后启发是什么呢?启发就是邻居家的小孩呢,经常偷她家里面的东西,我们在一块呢,相互就学会了,所以呢,就偷家长的钱虽然不多,但也是套家长知道之后呢,把我狠狠的打了一顿,后来就再也没有 偷。可能今天的教育观念呢?不主张去打孩子,要通过心理辅导,但是呢,所以说家长在我明白,那么孩子为什么偷偷偷东西或者偷钱呢?要分析它的深层次原因.

如今我已为人父,但是我发现我们家的两个小孩呢,从来不偷东西,可能是现在家里面相对来说要比以前要好,不会那么窘迫,这个可能有我媳妇的关系,有关系吧,我媳妇呢?花钱上头来说比我要好一些,他经常会给出孩子的零花钱。所以我没有发现孩子偷钱的行为,所以家长朋友们还是投钱,我认为从他的与朋友的交往有关系,再者就是你家庭平时孩子花钱的习惯和金钱观是什么样的?应该正确的引导下,孩子这个问题应该会解决的,不要去打骂,打骂恐吓只会解决短期的问题,不会解决本质的问题.赞同的同学朋友,咱们请留言交流.


侃柠墉


首先,要查清楚是哪个孩子偷拿的钱,8岁小孩子现在比较早熟,撒谎确实让人不容易分辨出来。

我有个建议,你可以悄悄的在家里桌子边上装一个小型摄像头,比如说行车记录仪那么大一点的,不要让两个小孩知道。然后你过几天再放点钱在桌子上,这次多放一些,比如说放25张10块钱,两张100,几张50,把这些钱放在小型摄像头可以拍的到的地方。我估计小孩过几天看你没再找麻烦,以为之前的事就过去了,然后又看到桌子上有不少钱,她肯定不可能全拿走,两个小女孩都没这个胆子。但是她们之前拿过钱的小孩会有侥幸心理,觉得你放那么多钱在桌子上,我就拿三四张应该也不会被发现,也许大人也记不得桌子上到底有多少钱。所以她就会再偷偷拿几张。

这个时候你看一下监控就可以知道是谁拿的了,如果是你女儿拿的,要把她带到房间里跟她好好谈谈,如果死不承认就拿出证据,让她认错,认错主要不是认“偷钱”,这不算偷钱,只是偷偷拿家里钱,性质是远比不上她撒谎的,所以你要让她知道不能撒谎,这最重要,然后就是如果需要买吃的可以直接找你要钱去买,不要自己偷拿钱,平时也可以经常主动给她钱买吃的,这样就能改正缺点。

如果是你大哥家的孩子拿的,不管怎么说不是你的亲闺女,所以对待她要温和一些,不能严词呵斥逼供之类的。我觉得你还是最好跟你大哥商量怎么教育她,因为女孩子心理敏感,要注意教育方法。如果换成我的话我会装不知道,然后以后经常问她有没有什么想吃的,主动给她钱让她去买,然后理想的情况是她自己改正错误,不再偷拿钱。如果以后还有这样的问题,那还是建议让你大哥家来教育,你就避讳一些,毕竟侄女不是闺女。

惩罚训斥的意义在于教育,不是在于发泄自己的情绪,希望你妥善处理这件事。最后再给你个建议,钱以后还是不要放到让小孩看到的地方,这样也可以避免她们再犯错。





江苏专转本宋老师


对于你所讲的这些事情,我们不应该用“惩罚”,而应该用“惩戒”。要针对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惩戒措施。

01 追根求源

你估计两个孩子拿了40块钱,去买了几包豌豆。首先,你不能用孩子以前的行为来推测这次,或许他们这次真没有重复以前的行为。如果真是错怪了孩子,你不仅不应惩戒,适当的情况下,你还应该向孩子承认错误才是。

其次,如果真是两个孩子所为,你需要分清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所在。是没有零花钱了,还是零花钱给的不够?或者是因为日常生活中的其他原因?



02 从孩子的年龄段来看

1)八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在实施纯获利(比如接受赠予)的法律行为时,是有效的。也就是说,不负担法律义务。

他们可以从事与其年龄、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法律行为。如果题主所说的孩子处于这个年龄段,并且这40块钱也确系孩子所取,但是,由于他们仅仅买了几包豌豆,其价值和金额都不大,不是“依法不能独立订立的合同”,不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

2)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无民事行为的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包括纯获利法律行为的法律行为,都是无效的。



03 在弄清楚上面两点之后,我们要分清情况进行处理:

a. 如果是因为家长没有给孩子适当的零花钱,并且对孩子异常的严厉、孩子惧怕家长而导致孩子取钱,那家长就就要从自身找原因,同时要融洽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

b. 如果是因为家长的日常生活调理的不够均匀,、不合孩子的口味,或者是其他原因导致孩子没有吃饱,作为家长就应该把饮食等日常生活做好,而不是应该去一味地责怪孩子。

c. 如果孩子是出于好奇,想去买一点豌豆吃一点玩玩,也没有其他的什么坏毛病。家长应该对孩子进行教育。闲暇之时,可以带孩子玩耍并买一些孩子喜欢吃的食物,以满足他的好奇心。

总之,孩子的教育,是一个细致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作为家长的我们,必须降低身段,洞察孩子的心理,勇于和孩子交朋友,切记随意的惩戒孩子!这样,就可以减少题主所说的现象的发生,也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圩鑫法务


不需要再去追问是谁偷的。

8岁的孩子孩子可能都没有意识到这是偷,他只是认为他需要这个东西,不知道这样的行为需要付出代价。

家长需要做的是分析孩子为什么有(偷)钱的行为,孩子会(偷)钱正常有以下几种:

1.为了在同龄人里获得更多好感和尊重。

通常孩子对自己的认同度不够高的情况下,容易去“讨好同龄人”,或通过拥有别人同样的玩具零食、甚至别的孩子没有的东西,来给自己加分。

也有一部分孩子偷钱,只是为了买零食和玩具送同学和小朋友,他们以为这样就交换来友谊和认可。

建议:父母要懂得跟孩子深谈什么是同学、朋友之间真正的友谊,怎样做才能真正的赢得他人的尊重。

2.想通过越界的事情来吸引父母的关注.你孩子应该不属于这类。

3.所处环境里其他人大手大脚。家长平日里是否自己就是大手大脚、钞票乱丢,喜爱购物和应酬的类型。再加上疏于引导孩子,孩子模仿。

建议:为孩子提供赚零花钱的机会,让孩子明白赚取钱财的艰辛。家长可以让孩子帮一些忙,并支付给他一定报酬,引导孩子学会用劳动获取报酬。

当发现孩子拿了不属于他的钱,父母不要打孩子也不要羞辱,更不能置之不理。8岁的孩子孩子也说不不明白为什么那样做,所以好好和孩子沟通。

平时可以适当的给孩子一些零花钱,但是多少零花钱才是适当的让孩子和父母一起来决定,可以听听孩子的想法和要求,但也要设置一定的界限,当孩子有权利表达自己要求的时候,那么,他也会产生一定的责任感。





阅读贪夜长


1,她压岁钱在你手里,那么谁去买的呢?要调查清晰,不是猜测。如果真是侄女手里有钱呢,冤枉了孩子可不好。

2,即使查清楚钱是从家里钱包拿的,也别轻易给孩子贴“偷”的标签,过了6岁的孩子正是是非观形成的阶段,什么是对,什么不对,要从身边大人处学习模仿。还不是很准确的能判断。

3,不劳而获对谁都有诱惑力,成长就是逐渐知道是非懂得取舍,用正确是非观克制自己欲望的过程。

4,如果家里能买那些零食,孩子也需要告诉大人一声,拿家里钱去买回来享用,如果父母有规划钱等着做其他更重要的事儿,那私自拿钱就耽误了其他事。影响家里正常生活。

5,孩子的事儿一码归一码,不要翻旧账,她这个年纪根本记不住之前的某件事儿,越翻越生气她看到的只是家长的情绪失控甚至歇斯底里。然后家长说的啥她根本没在意。效果很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