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有一段,曹操怀疑儿子曹丕指使黄奎引马腾入城杀曹操。请问大家怎么看曹丕?

展翅高飞63145997


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小说《三国演义》中并没有哪里地方描述道黄奎联合马腾密谋杀曹操,陷害曹丕,正史历史中甚至连黄奎这个人物都没有。只有高希希版本的《新三国》里对这一段进行了描述。而《新三国》只是一个电视剧,对于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剧情改编的也很多,何况是真实历史。

既然有关于这段剧情的问题,那我们就按照《新三国》的情节来分析这一段故事。《新三国》中黄奎联合密谋马腾密谋曹操失败后,被曹操抓住了,由于黄奎忠于汉室,因此对曹操恨之入骨,密谋的失败,注定是必死无疑,曹丕作为最有可能继承曹操大位的候选人,既然自知必死无疑,不如再拖一人下水,因此诬陷曹丕是幕后主使。让曹操体会一下亲儿子“背叛”的痛苦,也希望借曹操之手害死曹丕,一箭双雕,身虽死而立功。

但《新三国》描述这段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主要描述这段改编的剧情,而是主要为曹丕的继位主要原因做铺垫,曹操虽然多疑,但在剧情中应该是知道黄奎是诬陷曹丕的,借这个机会试探试探曹丕的隐忍以及辩解的能力,再用曹冲之死恐吓曹丕套出曹冲之死的真相(这段记不清了,不知道是不是同一段),其实曹操对于一切都心中有数,这是对于曹丕的一个考验。如果曹丕经受不了这样的压力,那在《新三国》的剧情中,曹丕不一定能继承魏王位。

因为《新三国》曹魏的剧情,前期是曹操,中期是曹丕和司马懿,后期是司马懿,因此曹丕作为主要人物,对于曹丕的各项细节描述很多,在黄奎事件中,曹丕经受过了曹操的考验,抗住了死亡的压力,闭口不认一切的拷问,让曹操对于曹丕的能力有了新的认识。曹丕在历史当中,在曹操时代也是属于比较能忍的角色,为了突出曹丕的这一特点,《新三国》虚构了不少曹丕的情节。

事实也证明,曹丕确实是曹操所有儿子当中最优秀的一个,在位期间曹魏经济教育和实力都显著了提高,尤其是收复了自东汉战乱以后长期脱离中央的西域地区。只可惜曹丕的寿命太短,如果他能多活十年,也有功绩会很大,曹丕的早逝也间接导致了,后期士族集团的膨胀。

其实《新三国》里给曹丕拍的挺可怜的,曹操不待见,还经常找曹丕茬,好几次想弄死曹丕,几个弟弟还那么优秀,继位了,还担惊受怕,生怕司马懿夺权,一生胸怀大志,可惜对吴几次战争都大败而归,还有肺炎要忍,最后去世的时候凄凉悲惨,可谓是抱憾而终。


曹老师xixi


看过李建斌版《三国》的人,应该对魏文帝曹丕有比较深刻的印象,曹丕懦弱、狠毒、才华平庸,唯唯诺诺,比不上曹植的洒脱,比不上曹冲的睿智,但是历史真的如此吗?其实不然,真正的曹丕是一个有真才实学、能征善战、同时深刻掌握帝王的操控之术,善于驾驭人心的一个牛人。



关于曹操怀疑儿子曹丕指使黄奎引马腾入城杀曹操这个事实,是某些阴谋论试图抹黑曹操的人杜撰出来,给曹丕泼的脏水,根据历史记载,历史并没有黄奎这个人,他是罗贯中先生笔下《三国演义》中杜撰出来的一个虚拟人物,出现在三国演义的章节之中。



具体故事:西凉马腾为了诛杀曹操,设计了自己与韩遂反目成仇,被韩遂打败,带着一群残兵败将投奔曹操,以此骗取曹操的信任,而后寻找诛杀曹操的机会。

曹操刚才信以为真,接纳了马腾的人马?驻扎在城外,曹操看到马腾前来,并不放心,于是选派自己的儿子利用慰劳军士的机会,查看马腾部队的真实情况, 以此来确认马腾是不是真的是败军之将,投降是不是真的?

通过查看,马腾的伪装真的是骗过了曹操的儿子,并取得了曹操的信任。



马腾联络汉室旧臣黄奎,通过密谋设计夜间打开城门,马腾带领人马杀入曹营,诛杀曹操的计划,黄奎找了一圈子人,发现没有合适的人选,恰在此时,自己的小舅子慌慌张张的从自己家里出来(刚和黄奎的小妾私通完),这个小舅子正是城门的看守,黄奎便以亲情拉拢,利益诱惑,来搞定自己的小舅子。

由于选错了这个猪队友,自己的小舅子出卖了自己,夜间偷偷将他们计划告诉了曹操,曹阿瞒将计就计,城中设有埋伏,一举摧毁了马腾的计划,诛杀了黄奎和马腾。

按照这样的设计,这本没有什么,就是曹丕的一句话:“马腾,有可能是真心投靠!”,有人便将这个脏水引向的曹丕,仅此而已。

按照推断的思维,曹丕在此时,并不具备杀曹操的条件,此时北方刚刚安定,打仗还未结束,皇权还未稳定,同时曹操正直壮年,把曹操搞死了,曹丕啥好处都没有啊,自己有搞不定荀彧、程昱、荀攸的老臣,汉天子还在手中,对他曹丕来说没有一点好处,他为什么干这么个蠢事呢?

现在来说一说,曹丕这个人,此人并不是《三国》电视剧中的表现,而是一个有才华的高人,虽然没有曹植的洒脱、没有曹操的磅礴,但是有自己的真实,正如曹丕对自己一生的总结:生于中平之季,长于戎旅间,兵荒马乱是一辈子挥之不去的阴霾,深感百姓的疾苦,见多了“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场景,所以他的文学造诣多来自于此,与自己的人身经验不可分割,三曹的建安风骨也不是浪得虚名,而是有真才史料的。


少华聊史


曹操怀疑儿子曹丕指使黄奎引马腾入城杀曹操一段,好象在罗贯中《三国演义》没有这样的故事情节,当为《新三国演义》自编的故事情节。

《新三国演义》中的剧情是这样的:曹操与程昱秘谋平定西凉马腾,二人说起赤壁之战后马腾谋袭许都的旧事,认为不解除这个后患就无法真正安定北方。曹操计划派司隶校尉钟繇坐镇长安(其实早在199年官渡之战时,钟繇已在长安了。),利用他在关中的根基,把关中与马腾暗中有联络的八支地方武装收买下来,然后再对马腾、韩遂用兵。西凉马腾感到曹操派钟繇这么个书生守长安一定藏有深意,怀疑真正的危险就要来临,决定派密使去邺城联络故人之子门下侍郎黄奎,刺探曹操企图。黄奎收到马腾的密信后,一路沉思着坐车回到许昌的家中。他的小妾香君正与妻弟北门守吏苗泽私会。黄奎回来,苗泽慌忙要走,迎头与黄奎撞上,就故作镇定说是一位在曹丕府上做食客的朋友让自己过来找姐夫借一本书。黄奎说,你既然和曹丕府上的食客交好,可不可以帮着打听一件事儿。说自己有位朋友打算从西凉贩三千匹马,不知能否通过曹丕走通这条道,如果做成了愿厚金酬谢。苗泽就通过朋友将此事说给了曹丕,曹丕就此事去请教司马懿。司马懿深知黄奎的来路,很快猜出这个“贩马”的巨贾是马腾,让曹丕大吃一惊。司马懿说曹操刚命令钟繇出守长安,马上就有人来找公子联络能否从西凉贩马,如果公子帮他做成了这件事,拿了他的好处,他下一步只怕就要向公子打听丞相为什么要派钟繇出守长安了。接着司马懿向曹丕分析曹操安排钟繇守长安的真实意图定是要让钟繇挖空马腾的墙角,然后再堆倒这堵墙。曹丕要去向曹操举报,司马懿拦住了他。建议说,眼下主公的部署还没有完成,如果公子把事情禀报丞相,丞相一定会稳住黄奎,继续让钟繇联络关中豪强,等他联络完了,再动手,西凉指日可破,那样一来钟繇的功劳就太大了,地位一定会超过荀氏父子,成为文臣之首,他是曹植的人,到了立诸的时候,曹丕可就要吃大亏了。司马懿暗示曹丕把真相透露给黄奎,逼马腾早日造反,不能让钟繇立成这个大功。黄奎从小舅子苗泽那里得到钟繇镇守长的真实目的后,就将这一消息传给了西凉,马腾感到大难将临,认为不能坐以待毙,于是想出一条奇计:让韩遂与马超故意勾结、装出要夺马腾兵权的样子,给曹操上表说马腾霸道,虐杀羌兵,引起众怒,请求罢去马腾征西将军之职,赴许昌见驾领罪,并荐举马超出任偏将军领兵。在得到朝廷准许后,马腾自己亲率五千精锐,伪装成被逐出西凉,奇袭许昌,杀死曹操,成不世殊勋。马超请求父亲改变主意,让自己被贬领罪。马腾说,西北数郡,曹操所忌者只有他,他去了,曹操就松懈了一半,别人去没有用。诸将都要随马腾南下,马腾只选了马休、马铁二子随从,把精兵都留给马超。马腾到了许昌,向曹操诉说自己的辛酸冤苦,曹操一面热情款待马腾,一面暗中派军队监视马腾军,当面还表示要表奏马腾为征南将军,拨大军让他统领以征孙刘。不久马腾收到马超大军秘密到达渭水北岸的报告,决定提前动手,将行动计划告诉黄奎,黄奎大喜,表示愿为内应,打开许昌城门,放马腾进城,由黄奎引路杀奔相府拿住曹操。当夜,黄奎找来苗泽,诱之以利,让他打开北门,迎接马腾军入城,剿灭曹操。苗泽这才知道马腾南下的真实目的,他思来想去,权衡利弊,就偷偷向曹操告密了。曹操得到密报,连夜布置人马,突袭马腾军,马铁死于乱军之中,马腾和马休被捉。曹操下令杀死马腾父子。然后令徐晃曹洪等连夜领兵到河西牵制马超,自己收拾军马随即赶来,同时严令人审讯黄奎。黄奎熬刑不过,终于供出曹操准备对西凉用兵的消息是苗泽从曹丕处探知的。曹操大惊,立刻令杀死黄奎灭口,接着火速召曹丕。曹丕得到消息,心中大骇,问计司马懿。司马懿长叹相告,眼下死无对证,躲过此祸只有一个办法:赖!因为丞相是个注重结果而不看过程的人,你如果跪地长泣,他一定会觉得你这个儿子没有出息。反过来,你死皮赖脸坚不认帐,他反倒觉得你是个能办大事的人。曹丕惊问司马懿“你怎么会这等看法?”司马懿说,丞相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最终曹丕用“赖”的方法成功躲过了这一劫。

《新三国演义》之所以突出这一剧情,重在突出司马懿阴险狡诈、神机妙算。但从这一计策的实施结果来看,最终曹丕按司马懿之计走的结果,并不是多么高明,反而差点害了曹丕。按照《新三国演义》这一情节逻辑,曹操明明知道了曹丕有阴谋害己自立之心,却在司马懿“赖”的方法下,反而更欣赏了自己的儿子曹丕,这是不是有点儿滑天下之大稽?古时候提倡以孝治天下,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儿子要对父亲绝对的孝从才行,否则就是仵逆大罪,就是不孝。在曹操尚健在当权的情况下,曹丕竟敢有谋害篡弑之心,这还了得?因此编剧如此增编剧情,过后只能让人觉得这剧情太虚假了,司马懿的一个“赖”计,竟能让曹丕躲过谋逆大罪,也真是把曹操当猴耍了。《新三国演义》的编剧也许下功夫精研厚黑学了吧,为了突出曹丕的阴险,司马懿的狡诈,无所不用其极,把人性全引向了权变阴谋诡计,人性的善真的很难见到了。曹丕为了能做上世子之位,在阴贼险狠的司马懿帮助下,真是用尽了心机,耍尽了阴谋阳谋,害死自己的弟弟曹冲、曹昂,打压逼自己有才能的弟弟曹植,把人性的丑恶推向了极限。人间自有阳光,人间自有真情,人间自有大爱,不否认,在三国时期,的确残酷生杀,阴谋诡计,在朝廷的争权夺利中,在残酷的战争中,都时有充斥,但人性的真善美也应随之其中,不能把社会都充斥在暗无天日的阴谋诡计中,人与人的交往也不能总在厚黑中渡过,也要有仁德诚信广布,也应鞭挞邪恶,颂扬正义,让人们看到真善美的力量所在。(随笔所写,还望师友们多批评指正!)


sunjin72976689


曹操怀疑曹丕不忠,曹丕对父亲耍权谋。明初作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没有这一段的。

这一段宫廷斗心,也只能是现代人,智商高绝的现代人才能运用到影视剧中,编演出来。

打着深入刻画人物内心的旗号,生编一段段宫廷父与子,夫与妻的斗智斗勇的桥段,系好一个有一个包袱,引发观众入套,添兴趣去解。只望着收视率上去,管它什么谍战类元素、阴谋论基调,加。

观众愿看嘛,现代社会人们压力那么大,工作中同事间互信度有减无增,互防度有增无减。生活中亲戚间往来也是愈少,我把剧本揉进去一些现代因素,不很好吗?什么正能、负能的先不考虑。作品挣出钱来再说。

古代人真没有这么高的智商,包括罗贯中。

也是,现今人类多厉害,月亮上都留下脚印了。都与外星打交道了,还考虑什么人和人之间的交道。管什么防盗门越来越厚,铁栅栏越来越硬的话题。


罗贯中哦,你老脑子还是受君权人伦儒善思想太多,阻碍智商。

你一百二十回小说,是身后混了个经典、名著。利,你赚了吗?

假使当初你在曹魏父与子之间,蜀汉君与臣之间,东吴帝与后之间,再花点心思,妙笔生花,写写他们权谋厚黑之争,添它个一百几回,整本凑个二百五十回。你说说,你是不是润笔费更多。

你再敢猛些,直接先悟到后世的意淫派意识流,完本整它个蜀汉刘备一统江山,关公海外平叛,钓鱼岛亦有关庙。赵云华夏第一,闻着缴枪投降。

后半生,您老就在家数银子吧,还得担心不断飞来的银子砸着你。

你不信?

告诉你,不只是后世智商高,论评到父与子互耍心眼儿。

当年曹操于赤壁败于孙权刘备联军,后人比你聪明的都有议论了,是刘备故意放曹操一马,要杀曹操能杀,故意不杀,因为杀了他,他就会被孙权弄死。

唉,唉,你笑什么?

我知道,刘备恨不得生食曹操其肉,鞭之其骨,阻挡了他称霸之业吗。可是,后人老提,不少人还装十三,人云亦云,你又知道吗?!

司马懿与诸葛亮两军对仗,谁都恨不得打胜仗,在当时形势,主上面前荣光。后人又评了,两人是基友,故意不交锋,互留空间。

你又笑,说那样,诸葛亮还北伐个什么劲儿。

你又少智了不是,诸葛亮不灭司马懿,是等着他霍霍曹魏呢。

你还笑,不跟你聊了。后世的这些阴谋论,你也不懂。你智商太着急。你还是忙你的,给邻居送去你刚采的你自种的茄子吧。


题主问的是怎么看曹丕。答题有偏,见谅。

散发弄舟本意是:呼唤更多正能量的东西在网上,在头条。古人传统的优良的一些善恶是非的见知,还是要传承与弘扬。


跨越时空—散发弄舟


曹丕这件事听了司马懿之计,赢了权力之争,却输了道德,其心可诛。

西凉马腾,汉室伏波将军马援后代。曹操与程昱聊天时,聊到赤壁之战中,被马腾暗谋许昌之事,差点自己的老巢都没了。正好现在有空腾出手来,绝了这个后患,让北方真正安定。

曹操决定派出司隶校尉钟繇坐镇长安,利用他在汉中的根基,把马腾周边的八支地方武装给挖过来。这是很歹毒的计划,内应内乱都成。

马腾觉得曹操派钟繇这个书生来长安必定有诈。于是派出密从去邺城故人之子黄奎了解情况。

黄奎托词朋友贩马请曹丕手下帮忙,此事被曹丕获知,同司马懿商量。曹丕主张报告曹操,司马懿却说,钟繇乃曹植的人,曹植现在因为铜雀台之赋大得曹操欢心,得了侯位,势力如日中天,如果再让钟繇功劳得逞,风头就会盖过荀氏父子,到时候曹操必将把重任交给曹植。

曹丕听从司马懿建议。

马腾这边也做好了准备,让韩遂与马超勾结,故意造成内乱。表象被逐出西凉,之后引五千兵士,向曹操求援,再奇袭许昌。

通过一系列示弱,曹操撤掉了二万防范马腾的兵甲。马腾这边已经与黄奎达成共识,只待北门守卫黄奎妻弟,有把柄在黄奎手上的苗泽开门,大事可成。苗泽最后关头向曹操告密,马腾功亏一篑。

所以这个曹丕为了自己争权,反而放任外人害自己父亲,其心可诛。





八秒


曹丕是一个可以成大事的人,无奈命短。


疯狂的太阳人


曹操生性多疑,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李郎文创汇


三国演义里并没有这段


赵泰然1


三国演义没这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