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轟炸機去像戰鬥機一樣去戰鬥,結果會是怎樣

在我們普通人的眼中,轟炸機的用途可能就是進行轟炸,充其量它也只是一個運輸炸彈的龐大運輸工具,要是讓它像戰鬥機那樣去戰鬥的話就是活靶子。但是美國人卻突發奇想的如果讓轟炸機去像戰鬥機一樣去戰鬥,畢竟轟炸機的載彈量相比起戰鬥機來說還是具有很高的優勢,如果讓轟炸機擁有戰鬥機的能力的話,未嘗也不可一試。根據英國網站於2016年2月26日的報道,美國空軍部長在當天舉行的空中作戰研討會上,就通過了一段錄像向外界展示了美國國防部“武庫機”概念的藝術想象圖。在公開的錄像顯示中,有“武庫機”向敵方的移動式雷達告警和防空目標發射大量雷神公司的網絡化“小直徑炸彈Ⅱ”(SDB-Ⅱ)滑翔炸彈的相關畫面。不僅如此,在顯示資料中,“武庫機”還能夠和F-22、F-35等先進隱身戰鬥機進行配合,發揮出轟炸機載彈量大的先天優勢,對敵方空中目標實施毀滅式打擊。事實上,這種想法已經不是第一次被提出,但是之前由於種種因素的限制並不能夠變成現實,而現今飛機的技術已經發展到了比較高的一個階段。

如果讓轟炸機去像戰鬥機一樣去戰鬥,結果會是怎樣

選擇誰來進行平臺改裝

根據美軍國防部長於2月2日的演講中首次提到的“武庫機”概念,這一概念由美國國防部戰略能力的辦公室開發。主要是講美國空軍的“最古老的飛行平臺之一”轉變為一個飛行的發射臺。利用改裝優勢將美軍轟炸機的龐大載彈量改裝成一個“空中彈藥庫”,與其他的現代化作戰飛機及潛在的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B-21轟炸機組成一個作戰網絡將其優勢發揮出來。但是根據美方公開的資料顯示,“武庫機”的改裝平臺並沒有明確的提到,究竟是重型的B-52、C-130的小型運輸機,還是C-17、B-1B等飛行速度更高的飛機,都沒有明確的說明。由美國空軍參謀長提供的額外信息來看,平臺的選擇主要取決於需要攜帶的武器類型、這些武器的尺寸以及飛機是否需要快速到達指定的作戰位置。而未來“武庫機”的發展,主要取決於執行任務的不同程度、成本的控制以及戰略的需求。

在美國的新聞報刊中,則對“武庫機”這一概念進行了比較明確的說明,“武庫機”的改裝工作將在轟炸機的基礎上來完成,並且將會具備一定的空戰能力。該網站也在2月10號進行了報道,下一次美國高科技噴氣式戰鬥機和一個主要對手進行空戰時,它們將可能得到一些重要的支援-來自於重型轟炸機的支援,這些轟炸機經過“武庫機”概念的改裝之後,可以攜帶成百上千的導彈、炸彈,並且能夠在戰鬥機的指揮之下發射這些導彈。根據報告中的描述,在下一場空戰中,美軍將會將這些最新型的先進隱身戰鬥機和冷戰時期的轟炸機進行合作。

而這種看似離譜的搭配也是美軍對於戰略上的無奈,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世界各國的軍事實力都在增強,所擁有的先進戰機數量也是越來越多,而美軍如果想要保持自己的威懾能力,對於戰機的需求量則是非常的龐大,目前缺口已經達到了幾百架,而戰機的生產和研發都是需要大量資金的,所以美軍這樣做也是新舊搭配先湊合著用,等錢多了在去搞先進的飛機。

如果讓轟炸機去像戰鬥機一樣去戰鬥,結果會是怎樣

美軍的B-52轟炸機

根軍內部消息,五角大樓的官員也向美國的《航空週刊》證實了這一說法,被改裝的很有可能就是20世紀60年代所研發的“B-52”轟炸機,或是80年代的B-1轟炸機,也有可能兩者都是用。該報道稱,在“武庫機”的概念中,先進戰鬥機為了更好地接近敵人,只能將武器隱藏在戰機的內置彈艙之中,從而使雷達很難發現他們。但是,這樣做的弊端就是,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五代機只攜帶數枚導彈,載彈量還不如三代機、四代的彈藥量多。比如,F-22戰鬥機彈艙內部的標準負重就是4枚空對空導彈及2枚1000磅的炸彈,我國的殲-20在實際行動中也一般只攜帶4到6枚導彈。而“武庫機”計劃的誕生就是為了彌補這一缺陷,因為F-22和F-35在前面開路,能夠到達指定作戰位置確定目標,B-52和B-1只要把導彈發射出去就行了。

之前的實際行動

本文段首語中也提到過,在“武庫機”這一概念被提出前,就已經有過這種想法的實際行動了,但是當時因為種種因素的限制並沒有真正的實現。在美軍研發B-1轟炸機的期間,美軍的研發人員就曾經設想為其加裝當時時射程最遠的AMI-54“不死鳥”遠程空空導彈,將該轟炸機改裝為巨型空中截擊機。但是,B-1轟炸機的最大載彈量達到了34噸,而一枚“不死鳥”空空導彈的重量為0.4噸,是當時美軍列裝的尺寸最大的空空導彈,而當時的一架F-14重型戰鬥機也只能掛載6枚該型導彈,但是B-1就能夠攜帶40枚到50枚該型導彈,是F-14重型戰鬥機數量的7倍往上了。並且,由於B-1內部巨大的空間,加裝一部大功率遠程空對空搜索雷達也不在話下,該雷達也是空空作戰平臺的最佳候選者。但是,由於當時的技術條件和作戰環境的影響並沒有付諸實施。

如果讓轟炸機去像戰鬥機一樣去戰鬥,結果會是怎樣

美軍的B-1轟炸機

而作為美國冷戰時期的唯一對手蘇聯,已經在轟炸機的基礎之上就研發過大型的截擊機。20世紀60年代,在取消的超聲速轟炸機圖-98的基礎上研製的“大提琴手”,就是繼承了圖-98的設計特點,西方國家最初認為其是一種超聲速轟炸機。該機於1963年開始正式量產,主要分為“大提琴手-A”和改進型的“大提琴手-B”。該機的最大起飛重量大約為43噸,遠超過同時代戰鬥機的重量,和輕型轟炸機的重量差不多。

蘇聯在設計該機時的目標非常清晰,就是更大的機體可以安裝更大的雷達,更多、射程更遠的導彈以及超遠的航程。

如果讓轟炸機去像戰鬥機一樣去戰鬥,結果會是怎樣

大提琴手截擊機

但是,由於當時的中遠程導彈可靠性方面還不是很好,這就使得大型機參加空戰存在著很大的問題。中距彈在當時主要採取了半主動雷達制導,需要飛機長時間的照射目標。而在照射期間一旦受到干擾或敵機機動擺脫造成雷達脫鎖,就會導致攻擊失敗。並且,在照射的過程中,飛機本身的危險程度也很大。中距一旦無法有效地擊敗對手,就一定會轉入近距格鬥。而這對於轟炸機來說是非常危險的,因為轟炸機在機動、速度方面和戰鬥機相比是存在著不小差距的。就像不死鳥這種專門為攔截轟炸機進行研製的遠程空空導彈,在旗鼓相當的戰鬥中,很難會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駕駛的具有較強的電子告警和對抗能力的戰鬥機造成致命威脅,不僅如此一旦導彈在飛行的過程中,一旦機載雷達脫鎖的話,導彈就會自行毀滅。不然,美國海軍也不會淘汰“不死鳥”,從而換裝射擊距離更近的AIM-120空空導彈。

如果讓轟炸機去像戰鬥機一樣去戰鬥,結果會是怎樣

世界第一款超遠程空空導彈AIM-54"不死鳥"

在近些年的空戰戰果中,大部分也是由近距離的空空導彈取得的。就像美國海軍的F-14戰鬥機和利比亞空軍的蘇-22戰鬥機的一分鐘空戰、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在貝卡谷地上空的空戰以及馬島海戰,都是由近距離空空導彈來一分勝負的。在90年代,埃塞俄比亞與厄立特里亞的邊境衝突中,由俄羅斯和烏克蘭飛行員所駕駛的蘇-27和米格-29就曾在多次遭遇戰中大量的發射R-27中距離空空導彈,

然而令人震驚的是這些導彈沒有一發擊中目標,最終還是依賴近距離格鬥導彈才擊落敵方戰機的,還有一種說法是航炮擊中的。

如果讓轟炸機去像戰鬥機一樣去戰鬥,結果會是怎樣

AIM-120中距空空導彈

而在近距離格鬥中,大型轟炸機平臺在當時的近距離格鬥空戰中所存在的缺點很難克服。並且,當時的轟炸機並沒有很好地對付紅外格鬥導彈的辦法,常用的也就是多加一些紅外干擾彈,但是轟炸機龐大的身軀和呆笨的機動性使其在戰鬥機眼裡依然是一個活靶子。當然,不同時代的作戰需求也是不一樣的,這些經過改裝的轟炸機其主要對手也不是戰鬥機,而是遮天蔽日的轟炸機群。但是,像二戰中猶如蝗蟲般的轟炸機群在今天已經很難再次出現了,其次現在的防空武器都非常先進,這麼龐大的機群不要說是雷達了就是人都能察覺出來,在這些現代防空武器之中也只能被動挨打了,所以這種在轟炸機上改裝而來的巨型截擊機在當時很快就被淘汰了。況且,當時的美國空軍在三代機的數量之上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大多數飛行員也都歷經戰火考驗,駕駛技術非常的老練,完全就沒有必要用轟炸機來搞空戰。

時代的變遷

都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在30年後美國人就再次提起了這個在當時已經被放棄掉的利用轟炸機來發射空空導彈的想法了。2004年11月的美國《空軍雜誌》上面就有一篇談及美國遠程 打擊系統加速的發展的文章,該文章中提到了波音公司對於B-1R的改進方案。按照設想,改造後的B-1R將加裝雷神公司的SABR有源相控陣雷達,原計劃中的通用電氣公司的F101發動機,將被改為4臺最新的惠普公司的F119渦扇發動機。經過改造後,B-1R不僅具備了較強的空對空探測能力,並且其最大平飛速度將會達到2.2馬赫。與此同時,它的隱身性能和電子反制能力將會得到很大的提升,還會裝備上AIM-120和AIM-9X空空導彈以及最新型的空對地防區外掛導彈。雖然,經過改造後的B-1R的最大航程將會比以前降低20%,但是作戰半徑依舊能夠達到4800公里。該機將會有4名乘員,分別是機長、飛行員、攻擊系統操縱員和防禦系統操縱員。可以攜帶一門30毫米的GAU-8/A“復仇者”機炮和4000發炮彈,6個可掛載22.7噸彈藥的外部掛點和可以裝載34噸彈藥的3個內部武器艙。至於空空導彈方面包括最多84枚AIM-120導彈和24枚AIM-9。航電系統方面,雷達告警器的距離將會超過463公里,對於1平方的目標的探測距離將會達到200到240公里,使用MJU-39/40紅外線干擾彈,一部AN/ALQ-161雷達告警和自衛性干擾裝備,一部AN/ASQ-184自衛管理系統,一部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狙擊手瞄準吊艙。如果按照這樣的方式進行改裝的話,波音公司似乎是要將B-1B改裝為“炸彈卡車”或者“導彈卡車”。

如果讓轟炸機去像戰鬥機一樣去戰鬥,結果會是怎樣

AIM-9X 近距格鬥空空導彈

為什麼,美國人又會突然蹦出讓轟炸機去戰鬥的想法呢?不僅僅是因為戰略需求,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科技的進步使得之前存在的種種缺陷現如今可以被解決掉。

首先,就是空空導彈了,如今的空空導彈技術已經相當的成熟了。類似於AIM-120和AIM-9X這樣的導彈改進已經非常大了。在海灣戰爭以及後來的伊拉克上空禁飛行動中,AIM-120可以說是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對AIM-120的不斷改進,該導彈的射程越來越遠,其可靠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已經不是當初的“麻雀”和“不死鳥”可以比了。這就使得當時中距空空導彈性能不可靠的問題在今天已經可以被解決掉了,使得轟炸機在中遠距離去攻擊目標成為了現實。不僅如此,轟炸機還可以裝備更大型的雷達,更容易獲得先敵發現和先敵攻擊的優勢了。而且,有消息透漏美國人還打算為B-1R配備上AIM-120D遠程空空導彈。根據雷神公司的公開資料顯示,該型導彈的最大射程超過120公里,其最大的特點是配備了雙向數據鏈+GPS衛星制導,將成為第一種由其他飛機發射後再由另外一架飛機進行控制的空空導彈,如此的射擊簡直就是為“武庫機”進行量身打造的武器彈藥。而AIM-9X近距離導彈的裝備則會使得轟炸機在近距離空戰中也有一定的自衛能力。

如果讓轟炸機去像戰鬥機一樣去戰鬥,結果會是怎樣

B-1R想象圖

其次,飛機的防禦系統進步非常大。大型平臺可以裝備更大功率、更多的電子對抗設備,從而使得中距空戰中可以獲得電子戰優勢。更重要的是,在近距離作戰時轟炸機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只裝備紅外線干擾彈了,最新型的紅外干擾機已經可以安裝到大型的轟炸機之上但是很難安裝到戰鬥機上面。這樣,即使是紅外成像制導的第四代紅外格鬥彈,也未必可以對其實施有效攻擊。

再者,信息技術的革命式發展使得數據鏈的發展非常的完善。而“武庫機”概念中,難度最大的就是數據鏈系統了,還記得小編曾經看過這樣的一段視頻,當時F-22指揮F-35時就是採用的手勢指揮,這就說明不同戰機之間的數據鏈之間很有可能就會存在不兼容的情況。對此,美軍也已經展開了相關實驗。美國空軍最近就在F-15C三代戰鬥機上面完成首次實驗的“禽爪”HATE通信與傳感器吊艙,能夠使F-15C具備與F-22、F-35隱身戰機通信的能力。理論上,這些數據鏈經過整合發送給B-1B轟炸機也並非不可能。當然,美軍的這種新舊搭配使用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緩美軍軍費開支的壓力,但是要想真正的實現還是有很多的技術難關需要攻克。

如果讓轟炸機去像戰鬥機一樣去戰鬥,結果會是怎樣

F-15戰機空中飛行

雖然這種想法在現有的科技面前都有可能被解決掉,試想一下一群戰鬥機帶著一群轟炸機去進行戰鬥機,戰鬥機負責指揮,轟炸機只負責發射導彈,並且這些轟炸機在戰鬥機面前也不是手無縛雞之力,這會讓敵人有多麼絕望。但是,主要在於高層是否能夠下定這個決心。還有一點就是成本問題了,畢竟空空導彈也不是大白菜,都是錢做出來的。並且,目前的空戰中甚至發射的導彈數量還不如一架B-1R攜帶的數量多。除此之外,現代戰爭已經不可能再回到二戰中遮天蔽日的轟炸機群不間斷轟炸的場面了。況且,美國現在的戰鬥機數量也沒有到用轟炸機來彌補的地步。就目前來看,美國的戰鬥機數量,不論是三代機還是四代機,都位居世界榜首。更重要的是,研發任何一款武器都存在利益之間的問題,當時F-22原先的計劃就是生產380餘架,後來因為某種原因被削減到了186架,而生產線已經與2012年關閉。如果,美軍要重啟F-22生產線,不說飛機成本就是將生產線重新啟動並且恢復被拆掉的設備就要數十億美元,這就對國會的軍事預算增加了部分壓力。而這時候,“武庫機”和F-22之間就會存在利益的問題,不論選擇哪一個都是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的。所以說,讓轟炸機去像戰鬥機那樣去戰鬥,相關技術限制被解決掉未嘗不是一個更好

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