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个女人一起聊这个话题……

家庭暴力出现在亲密关系中,它披着爱的外衣,却露出凶狠的獠牙,把爱情或亲情变得支离破碎。面对家庭暴力,不要一味沉默隐忍,要勇敢发声,坚决说“不”!

今天上午9:30-11:00,珠江经济台策划3·8特别节目——爱相伴·对家庭暴力“零”容忍,全国金话筒黄缨邀请广州市中院少年家事庭庭长陈海仪和广州市巾帼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 、广东省妇女维权与信息服务站(广州站)站长张妮用典型事例就家暴制止及预防、自我保护措施、取证求助等问题展开讨论。

什么是家庭暴力?

从法律的定义上讲,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家庭暴力,是一种暴力行为,本质上是施暴者对受暴者的控制,包括身体上的和精神上的。

今天,三个女人一起聊这个话题……

家庭暴力直接作用于受害者身体,使受害者身体上或心理上感到痛苦,损害其身体健康和人格尊严。家暴行为会打击妇女自信心和自尊,令受暴者产生自我否定。长期生活在家暴的环境中,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家暴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调查显示,女性被家暴多次之后,才会选择报警,报警率不到10%。这是因为在很多人的意识中家丑不可外扬,宁愿忍气吞声,也不会公之于众。当然,不少地方仍然认为家庭暴力是“家务事”,对家暴受害者的求助不能给予有效的反馈,也是造成“沉默大多数”的原因。

今天,三个女人一起聊这个话题……

△全国金话筒黄缨节目连线广州市中院少年家事庭庭长陈海仪和广州市巾帼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 、广东省妇女维权与信息服务站(广州站)站长张妮

陈庭长表示,应及时制止和惩治施暴者,鼓励近亲属、单位、个人和社会各界介入劝阻、帮助和举报所了解到的家暴行为。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受暴妇女往往选择沉默,甚至消极维权。但实际上,我们常说家暴只有零次和无数次,所以最切实有效的维权途径就是受害人自己积极维权,让施暴者明确我们对家暴不将就的明确态度。

今天,三个女人一起聊这个话题……
今天,三个女人一起聊这个话题……

△广州市中院少年家事庭庭长陈海仪(图左)和广州市巾帼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 、广东省妇女维权与信息服务站(广州站)站长张妮(图右)接受节目连线

张站长也表示,家暴事件虽发生在家庭内部,但家庭不是法外之地,家庭暴力不是家务事,应当保持对家庭暴力“零”容忍的态度。通过节目,张站长呼吁破除“打老婆是家务事”“棍棒底下出孝子”等传统观念,应注重家暴事件的预防和制止,主张注意受暴妇女人身安全,并且鼓励受暴妇女运用合理、合法手段积极求助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遭遇家庭暴力该怎么办?

近年来,反家庭暴力法出台,社区、妇联、民政等多种救济机制初步建立,每一起家暴案件背后舆论高度关注。客观来说,家暴受害者反映渠道逐渐通畅、求助途径逐渐增多,在反对家庭暴力问题上,整体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今天,三个女人一起聊这个话题……

张站长提到,遇到家暴,应立即拨打110报警求助,也可以通过妇联或派出所寻求家暴临时庇护。妇联针对家暴案件可以为受暴妇女提供调解、法律帮助和心理咨询等服务。除了以上的求助途径,受暴妇女还需注意自身安全,做好自我保护,可以选择借住家人朋友的家中,远离施暴者,确保个人安全;可以准备一个安全包,里面装入身份证件、少量金钱和钥匙等物品,存放在施暴者不知道的地方。

陈庭长进一步建议,遭遇家暴需注重保留证据,证明家庭暴力行为的切实存在,便于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陈庭长建议,保留报警回执、出警记录、视频音频、施暴者保证书和忏悔书、伤情鉴定、医院病历以及证人证言等,都可以成为证据。同时,也应注意搜集和提供受暴妇女与施暴者的身份信息材料和证明婚姻关系、亲子关系、同居关系等的关系材料。

今天,三个女人一起聊这个话题……今天,三个女人一起聊这个话题……

美工:黄楚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