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富順清和砦,百年民居述說歷史傳奇


川南富順清和砦,百年民居述說歷史傳奇

現存的清和砦門


清和砦:百年民居述說歷史傳奇


劉鋼|文


西角上民居,解放前是地主富人修建的“別墅”,位於富順縣原石道鄉龍灘村一組境內“清和砦”中,佔地面積500多平方米,四合小院、土木結構,白牆青瓦、古色原香,綠樹掩映、花繁葉茂,草長鶯飛、清新優雅,它與修建於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己亥三月的“清和砦”砦門一起,經歷了100餘年的風風雨雨。


一九五三年一月三十日,四川省富順縣人民政府頒發的《土地房產所有證》對西角上民居作了詳細記載:坐落清和砦、種類瓦房、間數十五間,原地基單位數壹鬥五升,家長姓名劉善雲、職業工商。“劉善雲”就是我的祖父,他於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丙午農曆三月十七日出世時,生庚薄的名字叫“劉興榮”,長大後又取名為“劉紹榮”。1953年,我祖父取得西角上民居《土地房產所有證》上的名字又叫“劉善雲”,這是為何?回首往事,百年民居述說了一段歷史傳奇。


川南富順清和砦,百年民居述說歷史傳奇

清和砦上的民居


我祖父出生在江安縣迎安鎮何家村一個小地名叫“點燈山”的屋基,從小幫家裡幹農活,租做地主土地,收入微薄,家境貧寒。我祖父窮則思變,十多歲孑身一人來到瀘縣、富順、江安三縣交界的久橋場,在曾紹伯染坊當學徒,學會了用藍靛染布手藝,一家人的生活得以改善。


二十多歲時,我祖父與祖母葉遠福結婚分家後,從“點燈山”搬到久橋場居住,將曾紹伯染坊轉讓來自己單獨做染布生意,我祖母同時在家裡紡線子賣補貼家用,養育著兩個兒子和四個女兒,艱難度日。真乃“天有不測風雲”“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有一天,我祖父染坊隔壁的一家鐵匠鋪發生火災,直接殃及到染坊和住房,一家人只好搬到久橋場附近的清和砦去暫住。清和砦居高臨下,地勢險要,從久橋場到清和砦雖只有100多米遠,但要踏過陡長彎曲的152個石頭階梯方可到達,道路略顯崎嶇狹窄,上下往來煞費力氣。


川南富順清和砦,百年民居述說歷史傳奇

清和砦下的老場鎮,乃三縣交界之地


在清和砦住下後,我祖父仍在久橋場做染布生意,不久染坊整個轉讓給了當地一個叫“杜四爺”的人。因在清和砦上居住不利於做買賣,我祖父就在久橋場河邊搭建起一座簡易房屋居住,轉行做起了煙、酒、糖、水果和買賣線子的生意,因受交通條件的限制,我祖父買賣線子挑著“擔子”步行七八十里路,跋山涉水往返於江安二龍口、紅橋、底蓬以及南溪留賓、羅龍等地,只為養家餬口,勞累奔波,異常辛苦。


俗話說:“水火無情”。我祖父在久橋場河邊居住期間,搭建的房屋遇到夏天洪水猛漲被沖毀過兩次,第二次無情洪水沖毀了河邊的房屋後,我祖父又搬到清和砦中租下了姜介吾緊挨西角上民居修建的一座房屋暫住。民國三十七年戊子歲八月初八(1948年9月10日),我祖父“劉紹榮”與“姜介吾”簽訂的一份房屋買賣契約完好保留至今,契約上清晰載明:在姜玉祥、李尚軒、易洪恩、劉全和、李炳三、劉紹明、周正發、銀聯高等8人的見證下,“劉紹榮”以法幣洋捌仟萬元正的價格買下了“姜介吾”的房屋。至此,我祖父終於有了一家人安居樂業之地。


川南富順清和砦,百年民居述說歷史傳奇

1953年的房屋權屬證書


川南富順清和砦,百年民居述說歷史傳奇

房權證內文


據歷史記載,民國時期的法幣流通起於1935年11月4日止於1948年8月19日,法幣30萬元兌換1美元,8000萬法幣相當於200多美元。在那時的清和砦久橋場,直到1948年9月10日法幣仍在民間流通使用,舊中國的山村交通之不便、信息之不靈、消息之閉塞可見一斑。


古語說:“人有旦夕禍福”,大約在1948年末至1949年初的時候,久橋場附近有一個與我祖父“劉紹榮”同名同姓的人,因盜搶犯法被官府追捕,他聽到風聲趕緊逃跑,緝拿逃犯的公幹人員為了交差,抓走了我祖父,關押在距離久橋場40多里路遠的長灘壩悠遊宮,我祖母葉遠福知道他們冤枉誤抓我祖父“劉紹榮”,趕緊找到久橋場地方上的保甲長和張子君、熊少伯、熊伯足(外號熊壯麻子)等知名人士訴說冤情,請求幫忙保釋,當地官員也非常瞭解我祖父之為人處世,便立即同我祖母一起趕到悠遊宮,解釋證明,極力擔保,我祖父方才得以釋放。到悠遊宮“取人”時,我祖母還專門請人用“滑竿”(轎子)抬去的,因舊社會的一種陋習,我祖母被纏了足,行走不便,不能步行前往。遭遇誤抓事件後,我祖父便將“劉紹榮”更名為“劉善雲”。


解放後,位於清和砦中的西角上民居成為解放軍徵糧剿匪和土地改革運動的辦公場所。1950年我祖父加入了農會任“組織部長”,積極支持幫助解放軍開展徵糧剿匪、清匪反霸鬥爭。1952年土地改革,當地政府將西角上民居與我祖父向姜介吾購買的住房進行置換,1953年1月30日,富順縣人民政府向我祖父“劉善雲”頒發了《土地房產所有證》,蓋有“富順縣人民政府印”方形紅印章和楷書縣長“林宇”二字清晰可見,西角上民居合法地位正式確立。


百年民居述說著久遠的歷史傳奇,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生活的富足,它必將續寫嶄新的更加感人的歷史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