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搞乱周王朝的罪魁祸首?

周幽王十一年,“犬戎破镐京”,从此打破了周天子不可挑战的神话。周平王为避戎寇而东迁洛邑,周王室往日的雄风从此再无重振之机。果然,据《纲鉴易知录卷三·周纪》记载,周平王二十有二年,“王室衰微,诸侯背叛”。

周王朝自周武王建立,至周幽王,曾经并非一帆风顺,到周昭王时,虽然出现衰微之势,但毕竟仍为天下诸侯之主。周厉王因“王好利”,以至于发生周厉王三十七年,“国人叛,袭王,王出居彘”,但“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周王朝并未至此终结,而是进入“共和”时期。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共和十四年,逃亡在外的周厉王死于彘,“周公、召公奉太子靖即位”,史称周宣王,此后周王朝一度进入“宣王中兴”。

“犬戎破镐京”发生在创造“宣王中兴”的周宣王去世十一年之后,周王朝从此便无法再次重整河山。“历史倪说”不禁要问,在西周灭亡的亲历者中,谁才是终结周王朝王权的罪魁祸首?

一、“广受诟病”之周幽王

自周昭王时开始周王室日渐衰败,所幸在周宣王统治时期出现“宣王中兴”,但好景不长其子周幽王即位不久便造成“诸侯不享”的局面。诸侯列国密切关注周王室的一举一动,均对周幽王治下的周王室忧心不已,甚至失去信心,着手考虑自身利益。

周幽王昏庸无道,当国不久便任用奸佞且“善谀,好利”的虢石父为卿,令“国人皆怨”。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幽王三年得美女褒姒,“爱之”,更有甚者,周幽王竟然为了博得美女一笑,还玩“狼来了”的游戏随便点烽火戏弄诸侯,即“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谁才是搞乱周王朝的罪魁祸首?

周幽王与褒姒

周幽王之所以结局悲惨,起因是其废黜太子宜臼,而立褒姒之子伯服,进而又废黜申后,而立褒姒为后。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幽王所作所为咄咄逼人,令“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


谁才是搞乱周王朝的罪魁祸首?

“犬戎破镐京”周幽王被杀

二、“任人摆布”之周平王

1、据《史记·周本纪》记载,犬戎破镐京,周幽王被杀于骊山之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于是赶来“救周,平戎”的晋文侯、卫武公、秦襄公,与郑世子掘突至申国拥立周幽王的废太子宜臼为天子,“是为平王,以奉周祀”。

申侯之所以与鄫人联合西夷犬戎讨伐周幽王,是在周幽王步步紧逼之下,迫不得已而为之,但“犬戎破镐京”的结果是周幽王因申侯而被杀。


谁才是搞乱周王朝的罪魁祸首?

犬戎破镐京

废太子宜臼既是周幽王之子,又是申侯的外甥,而父亲死于外祖父之手,周平王复杂的身份,致使其一朝君临天下而为周天子,将无法面对天下诸侯、天子臣民,在视礼为一切之最的周代,将难以获得诸侯列国的尊重。


谁才是搞乱周王朝的罪魁祸首?

周平王东迁

2、鉴于秦襄公先“救周平戎”,后“以兵送”,加之周王室对犬戎寇略之地失去有效控制,于是周平王东迁洛邑之后便“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相约“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

周平王赐秦“岐以西之地”,虽有其战略上的考虑,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便是放弃国土。


谁才是搞乱周王朝的罪魁祸首?

秦襄公

3、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文公“文公遂收周余民有之”,由此可见,周平王东迁洛邑并非有计划地搬迁,而是仓促为之,从而丰、镐二京的周民,从此彻底失去了坚强“后盾”。周平王弃周民于不顾,自顾东迁洛邑逃命,令天下臣民心寒,且以周民为甚。

4、为了废太子宜臼,申后不惜与周幽王为敌,甚至勾结犬戎而破镐京,与天下诸侯为敌。果然,周平王即位,并未忘记外祖父的恩德,以至于发展到有求必应的地步。据《纲鉴易知录卷三·周纪》记载,周平王十有九年,“遣畿内之民戍申”。


谁才是搞乱周王朝的罪魁祸首?

诸侯拥立太子宜臼即位

三、“救周,平戎”之勤王诸侯

周幽王施政无道,诸侯列国鉴于周王室的衰落不但“不享”,而且着眼于本国未来前途。

据《纲鉴易知录卷三·周纪》记载,“犬戎破镐京”后,将兵前来“救周,平戎”的仅有晋文侯、卫武公、秦襄公,即使为数不多,却也各有所图。


谁才是搞乱周王朝的罪魁祸首?

勤王诸侯

“犬戎破镐京”给衰败不堪的周王室致命一击,更加成就了诸侯列国的宏图大业,促进了历史发展。

当此姬周王朝生死存亡之际,晋文侯、卫武公、秦襄公与郑世子掘突拥立有“瑕疵”的周幽王废太子宜臼为周天子,定有言外之音。自东周开始,周王室每况愈下,而“诸侯强并弱”,并诞生了强权诸侯,即“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与其说周王朝分西、东二周,莫如说姬周王朝真正拥有的是周武王至周幽王时的西周,周平王东迁洛邑之后便有名无实,仰人鼻息,虽为天下诸侯共主,其实是诸侯列国实现自身利益的工具。由此言之,谁才是祸乱周王朝的罪魁祸首便尤为重要。

“历史倪说”参考以下资料:

1、《史记·周本纪》

2、《史记·秦本纪》

3、《纲鉴易知录卷三·周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