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鉅鹿之戰中秦軍主力會不敵項羽?

Ccihui_Mr


公元前208年11月初,項羽一舉誅殺卿子冠軍宋義,威震諸侯,名揚天下。齊國將領田都,一向崇拜項羽之武勇,聽聞項羽奪了軍權,立刻背叛田榮,往助項羽救趙;已故齊王建的孫子田安,也攻下濟北數城,率部投奔項羽,共往救趙;燕王韓廣,同時派出燕將臧荼,南下救趙。

楚軍開出安陽後,不日進入濟北郡(今山東泰安一帶),兵抵平原津(今山東平原附近),開始準備渡過黃河。

當時,在黃河的那邊,有這麼幾隻軍隊:

第一:鉅鹿城南敵軍章邯部,兵力二十餘萬。

第二:鉅鹿城下敵軍王離部,兵力二十餘萬。

第三:鉅鹿城內友軍趙王歇部,兵力萬餘。

第四:鉅鹿城北友軍趙國大將陳餘部,兵力數萬。

第五:鉅鹿城北友軍趙將張敖部:兵力萬餘。

第七:鉅鹿城北友軍燕將臧荼部:兵力數萬。

第六:鉅鹿城西友軍齊將田都部:兵力數萬。

第八:鉅鹿城西友軍齊將田安部:兵力數萬。

一切都對諸侯軍方面非常不利:兵力不足、糧草匱乏、戰鬥力差,派系鬥爭嚴重,各路援軍更是重演戰國時代那種畏秦如虎的鏡頭,作壁上觀,觀望不前,對鉅鹿援而不救。

為什麼諸侯們如此膽小,遲遲不敢出兵與秦軍正面對決?理由很簡單:連六國公認最強的項梁都讓人家收拾了,咱們還裝什麼牛逼。人可以裝牛逼,但要是在牛面前裝牛逼就錯了,因為人家的逼更逼真啊!四十萬秦軍虎狼之師,那可是好惹的麼?

這也的確不能太強求他們,中國人並非全都是活雷鋒,救人可以,捨己免談。從古到今的地方軍閥們,除非生死存亡之際,往往都以保存實力為重。這些胸無大志膽小無能的平庸之輩,註定沒有拼死一搏的勇氣,註定無法承擔歷史的重任,註定只能淪為時代的配角,為天下所笑。

當年紅軍能成功長征,也是拜那些只求自保的國民黨地方軍閥所賜。

在這樣的惡劣情況下,項羽應該怎麼辦?

這時候,項羽的頭號大將英布給項羽出了個餿主意:“秦軍勢大,不如急引軍趨秦,與沛公會師,及其鋒而用之,可以據咸陽,制天下也。”

項羽道:“關中易入,然救趙何?”

英布道:“《軍志》曰‘攻其必救也。’使我軍入關,章邯、王離必釋趙自救。我據關逆擊其前,趙與諸侯救者十餘壁躡其後,覆之必矣。是我一舉解趙之圍,而收功於秦也。譬如戰國時,魏伐趙,齊救之。孫臏引兵疾走大梁,因存趙而破魏,理與此同。”(《軍志》:西周時兵書,已失傳)

這一招看上去很美,其實爛透了,實際上這只不過是英布的私心作祟,他既嫉妒劉季與項羽的親密關係,又害怕劉邦先入關中搶佔大功,所以才出此下策。

項羽正在思索,他身邊一個叫韓信的執戟郎中立刻出言反對道:“秦軍圍趙已近三月餘,鉅鹿城兵盡糧絕,隨時有可能為秦軍所破,吾恐我軍尚未攻至關中,趙已亡國耳。到那時諸侯兵散,楚孤軍奮戰,必陷秦之重圍而大敗矣。”

一邊是頭號大將英布,一邊是胯夫出身的韓信,項羽當然站在英布這邊,即便他對韓信的意見深為認同。

於是項羽大怒道:“這裡哪有你這個胯夫說話的份兒,給我退下!”

韓信氣結,但是沒辦法,誰叫他出身低微,名聲也不好,即便是國士無雙,項羽也不會用他,更何況項羽本人才高八斗,智勇冠天下(至少他自己是這麼認為),也不需要再一個聰明人來搶他的風頭。

“聽到沒有,給我退下!”

可憐的韓信只好持著他的戟,帶著滿腔的懷才不遇,黯然退出賬外。

項羽回過頭,親切的對英布說:“當陽君之言亦善。然籍生平處事,但為‘義俠’二字耳。今諸侯抗秦,同氣連枝。吾雖新造之軍,必奮勇而抗積威之秦,以救瀕亡之趙,不亦義乎?”

英布被項羽的高尚情操深深打動了,他立馬錶示,願意自領部曲,率先渡河,以探秦之虛實。

項羽大喜,隨即命英布及蒲將軍率先鋒部隊兩萬,渡河擊秦,任務是探清敵情,同時破壞章邯給王離輸送糧草物資的甬道,掩護大軍渡河。

以區區兩萬軍隊去衝擊秦四十萬大軍,無異於以卵擊石,所以項羽給英布佈置的任務並不是與秦軍正面對決,而是將兩萬人分成數十支小遊擊隊,如數十支鋒利而細小的梅花針,狠狠的戳進章邯軍和王離軍之間的大動脈血管(運糧甬道)裡去。

我們知道,守城需要充足的糧草,殊不知圍城的軍隊更需要,否則圍不了多久就得撤退。——項羽劉季之所以每次攻城都速戰速決,且有時攻下還屠城,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們缺糧。

秦軍同樣是如此,所以章邯軍才不得不駐紮住棘原(今河北大名一帶)這個船運碼頭兼倉儲所在地,將洛陽北部秦軍糧庫敖倉的糧草由黃河漕運至此,然後加緊修築甬道,利用甬道再將糧草運往鉅鹿城下的王離部。

看來這條蔓延數百里的大甬道,就是秦軍的生命線,砍掉它就等於斷了秦軍的活路,要知道在進入11月寒冬後,運輸更加困難,如果沒有甬道的保護,這條漫長的補給線上的糧草,就跟白送給敵人沒什麼兩樣。

項羽派英布去破壞秦軍糧道算是派對人了,這傢伙本就是大盜出身,最擅長的就是打游擊戰,從前在鄱陽湖的時候,他每每面對數倍於幾的官兵,總能來去如風,打完了就跑,得了便宜就溜,讓敵人一根毛都抓他不到。這次還是那樣,英布重新化身為從前的土匪,在秦軍漫長的生命線上四處刺孔,刺的秦軍腸穿肚爛,刺的章邯焦頭爛額。

見過無賴的,沒見過這麼無賴的,章邯指揮慣了數十萬軍團大作戰,一時間要面對英布這倏忽不定的游擊戰法,他還真有點不適應。

能將百萬兵如一人者,當為名將,能將區區萬餘兵而遊擊百萬大軍者,亦為名將也。

圖:甬道

結果沒幾天,秦軍的甬道就被打成了個爛篩子,在黃河邊的華北平原上,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一副情景:一隊楚軍士兵正在拆甬道,突然遠遠發現秦軍來了,趕忙呼嘯一聲提溜起夯錘就跑,秦軍一部分在後面死追,一部分留下來修補甬道,剛修到一半,另一支楚軍又來了,他們就在離修牆秦軍數百米之外的地方大搖大擺的拆牆。秦軍無奈,只好扔掉版築,拾起兵器又去打那支楚軍,如此循環往復,反正拆的總比修的快,秦軍一點兒辦法都沒有。

怪就怪,這甬道太長了,足足數百里,怎麼守嘛!

這是空間優勢,另外還有時間優勢,章邯再怎麼嚴加防備,也擋不住英布深更半夜去挖牆腳,他總不能讓士兵們通通不睡覺去守甬道吧!

看來,項羽絕非一個有勇無謀之輩,他派英布率領游擊隊破壞秦軍甬道,一可讓章邯軍草木皆兵、疲於奔命,二可讓鉅鹿城下的王離軍缺糧,降低其士氣;二者都收到了奇效。就這樣過了快一個月,項羽估摸秦軍也被折騰的差不多了,於是決定動手,他的五萬大軍在英布的掩護下,從平原津順利渡過黃河,又向西來到了漳河邊。從此再渡過漳水,就是秦始皇暴斃的沙丘行宮了,沙丘離鉅鹿只有十幾公里,不到一天便可直抵鉅鹿城下。

從這一年九月秦軍開始兵圍鉅鹿,至此已足足三個多月,雙方一直在增兵,卻一直是謹守己方營壘,沒有爆發一次大規模的戰鬥,鉅鹿周邊、漳河兩岸雖然風雲際會,秦、楚、齊、趙、燕、魏各路人馬加起來前後近七十萬,戰雲凝重的簡直就要擠出水來,卻遲遲沒等來爆發的一刻。

直到項羽來到漳河邊,徹底攪開這潭死水的關鍵性人物終於閃亮登場。一場干係天下命運的超級大會戰,爆發在即。

這一天黎明前的最後黑暗時分,項羽命令大軍飽餐戰飯,然後乘船大舉渡河,一時間,寬闊冰冷的漳河河面上,百舸爭流千帆齊進,場面甚為壯觀。

大軍渡過漳河後,項羽突然發佈了一個驚人的命令:全軍把所有渡船鑿沉,再將做飯的鍋碗瓢盆全部砸碎,每人只帶上三天的乾糧,三天之後,要麼大家一起轟轟烈烈的戰死,要麼戰勝秦軍搶他們的飯吃。

什麼是“破釜沉舟”,這就叫破釜沉舟!

《孫子兵法》曰:投之無所往,死且不北。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深入則拘,不得已則鬥。令發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臥者涕交頤,投之無所往,諸、劌之勇也。

意思是說:將部隊置於無路可走的絕境,士卒就會寧死不退。士卒深陷危險的境地,就不再存在恐懼,一旦無路可走,軍心就會牢固。深入敵境軍隊就不會離散。遇到迫不得已的情況,軍隊就會殊死奮戰。所以當作戰命令頒佈之時,坐著的士卒淚沾衣襟,躺著的士卒淚流滿面,這是把士卒置於無路可走的絕境,他們就都會變得像專諸、曹劌一樣勇敢。

項羽主動將自己的後路斷絕,正是要把士卒們逼入絕境,人一旦陷入絕境,人就不是人了,是超人。項羽破釜沉舟,一舉將十萬楚人個個變成能殺吳王的專諸,變身勇不可當的加里森敢死隊——此曠古爍今之驚人偉魄,千載之下,仍令我等震撼不已!

不過,項羽不僅懂得一往無前,也懂得暗留後路。早在渡河之前,他就令范增帶領一支數千人的部隊留在河南。表面上的理由是亞父年邁,不宜參加如此激烈的戰鬥;實際上項羽是讓范增在河南暗暗籌措糧草、渡船,一旦戰事不利,則立即渡河前來支援。

這個高度軍事機密,世上只有項羽、范增二人知曉。後來的事情的發展,沒有給范增表現的機會,否則我們將會看到這樣的一幕:“項羽破釜沉舟陷險境,范增運糧渡河救危局。”

章邯的軍隊號稱二十萬,其實並沒有那麼多,他的一部分主力正在黃河沿線漕運糧草,一部分正在守衛棘原後勤基地,還有一小部分軍隊正在黃河南岸與劉邦軍作戰,阻止其西進。

所以章邯亦不過一紙老虎而已,比起項羽五萬大軍,其實也沒佔多少上風。

但問題是章邯軍糧充足,項羽只有三天的糧食,他必須速戰速決,儘快將章邯打垮,完了之後還要去攻打王離,三天不勝,與大敗無異!不要天真的以為鉅鹿城下各諸侯軍到時會加以援手,他們可鬼的很,錦上添花,可以,雪中送炭,沒門兒!

非常之戰,需要非常之舉。戰前,項羽將所有高級將領召集到一個小山丘上開會。他騎在烏騅馬上,望著遠方烏壓壓一片的秦軍大陣,道:“諸公以為,我軍能否能在黃昏之前,將這群螻蟻盡數擊潰?”

諸將遠遠望去,遙見秦兵甲仗整齊,人馬雄壯,差不多如泰山一般,聚成一堆,心中不由得生起了些退縮的意思,大部分楚將都認為黃昏之前擊敗秦軍不可能,有人還提議應儘快派人去聯絡各路諸侯軍,與他們分路並進,合擊章邯。

項羽搖頭道:“來不及了,等他們來,黃花菜都涼矣。我們必須一鼓作氣獨力擊潰章邯,如此方能彰顯我大楚之軍威,提升諸侯之戰氣!”

英布附和道:“不錯,我與蒲將軍渡河已然十餘天,數次派人請諸侯軍協同作戰,他們都左推右擋,遲遲不肯出壘。指望這群慫包?別傻了!”

項羽大笑道:“諸位,旁人之事,我且不管,然貪生畏死,豈是我大楚男兒?秦軍雖眾,我可直搗腹心;秦雖虎狼,我可擒狼縛虎;今日之戰,我當以身表率,領八千江東子弟,直撲章邯之帥營,若能斬殺章邯,則秦軍群龍無首,必破矣。諸公可自領部曲,從後掩殺,助我斬將奪旗,一定乾坤!”

諸將大驚,紛紛道:“上將軍總管全軍,當居中指揮,怎可以身犯險?不如由我等前往,不斬章邯,誓不回還。”

項羽道:“諸位好意項籍心領。然我軍深陷險境,籍為主帥,當身先士卒,以鼓舞全軍之氣。況章邯與我有殺叔之仇,籍不手刃此賊,不為人也!”

諸將被項羽的豪氣與膽氣感動到一塌糊塗,紛紛表示:“上將軍且豪勇無畏,我等更當拼死以戰,以報將軍!”

項羽大喜,遂高舉霸王槍,一聲長嘯:“八千江東子弟,隨我出戰!大楚將士,一往無前,生死與共,同建大功,殺——!”

這是怎樣的一副情景,楚五萬大軍,主帥衝在最前面,將領也衝在前面,反而士卒們跟在最後,他們眼見著自己的指揮官身先士卒浴血廝殺,心中不由熱血沸騰,個個奮勇爭先,無不以居後為恥。

這時候,更加震撼的場面出現了,只見嬌弱的虞姬,竟也一身戎裝,騎著一匹棗紅色的駿馬,帶著一隊女兵衝到了軍陣的前列,她們揮舞著手中的奇怪木製短槍,在一陣嬌叱聲中,將無數帶著不可置信神情的秦軍士卒挑落馬下。

他們沒辦法不震駭,自古沙場作戰,哪裡來的女兵,而且是這麼兇悍且嬌媚的女兵,這難道是在做夢麼?

原來,這是虞姬偷偷訓練楚國娘子軍,而這些娘子軍所使得這些短槍,便是虞姬兄長、兵器專家虞子期所研製的新型兵器,其長約五尺,槍尖由炒鋼製成,下有一團鮮豔的紅纓,它的妙處是不但能擾亂敵人的視線,還可以防止長槍刺入敵人身體太深而拔不出來,最適合力小靈活的女子使用。

可憐可憐,這些可憐的秦兵,夢尚未醒,就在一片豔麗的紅纓之中,牡丹花下死,做鬼不風流了。

項羽正在前面廝殺,突然聽到戰場上竟有女聲,回頭一看,不禁莞爾:果然是我項羽的女人,就是不同凡響!

楚軍士兵們也瘋狂了,連女流之輩都衝到我們前面了,咱們這些大男人豈能丟臉?衝呀,殺呀,此時不在她們面前表現表現,更待何時?

我們通常說男女搭配,幹活不累,其實男女搭配,打仗更加不累。

這就是男性荷爾蒙爆發的力量。

而作為男性荷爾蒙最強大的項羽,從他身體裡爆發出的力量,更是有如在戰場中央投放了一顆小型核彈。他發動自己的獅吼神功,喑啞叱詫,震廢千人;手裡一杆霸王槍,提、擄、攔、拿、纏、翻、圈、環——槍槍洶湧如潮,所過之處,秦軍的刀、劍、矛、戟、屍體、斷肢——漫天飛舞飆射。身下一騎烏騅,更是快的驚人,似一道黒芒般直入敵陣,馬蹄之下,被擁擠衝撞踩踏而死的秦軍不計其數。

戰到最後,一副奇異的情景在戰場上出現了:項羽和他手下江東二十八騎,有如一把鋼刃,直線貫穿了整個敵陣,心膽俱裂的秦軍不敢再戰,紛紛從兩邊退開,那情景,就像一片寬闊的黑色汪洋,陡然從中間裂開一條寬闊大道,直通章邯指揮部所在小山。

章邯戰慄了,他也算是個身經百戰殺敵無數的一代名將,可是何曾看過這等情景:眼前那二十九人二十九馬就好似在血海中泡過一般,在正午豔陽的照耀下,周身散發出猩紅色的光芒,有如魔神降世。

正在他愣神的功夫,項羽已一馬當先衝了上來,那人,那馬,血紅色的強壯肌肉上下滾動,彷彿頃刻之間就要將山川點燃,讓空氣爆炸。

章邯的親兵慌忙布起盾陣,從後放箭,可惜第一波箭還沒射完,烏騅已如生雙翅,一個騰躍衝進盾陣之中,將數名盾手撞翻,項羽隨即揮舞手中長槍,左挑右刺,對毫無近戰能力的弓箭手展開屠殺。

章邯一看不對勁,慌忙撥馬就走,項羽為秦兵所阻,怒急攻心,咬牙切齒大罵道:“逆賊莫走,汝殺吾叔父,此仇不共戴天!”

此時,秦軍指揮系統已被項羽摧毀,旗鼓都被擁擠的人流撞壞,主要軍令已無法順利傳達下去,只剩下用於“鳴金收兵”的”鉦“了。心有餘悸的章邯決定認輸,因為他的身後就是一條漳河,也有渡船,只要秦軍渡過漳河,楚軍斷不敢貿然追擊。於是伴著叮叮噹噹的敲鉦聲,秦軍退了,後軍阻擊,前軍渡河,不一會兒功夫,戰場上十餘萬秦軍消失了個乾乾淨淨。

章邯是有苦衷的,既然已無法戰勝楚軍,不如暫且保存實力,要知當時秦朝內部已然政局不穩,他只有擁兵觀望,才能自保。如果和諸侯軍鬥了個兩敗俱傷,最後倒黴的還是他自己;所以他率領大軍一路退回了大本營棘原,將王離長城兵團孤獨的拋棄在了鉅鹿城下。

一如項羽戰前所預言,太陽還沒下山,十幾萬秦軍就被他打垮了,現在只剩下鉅鹿城下二十萬缺糧食缺鬥志的王離軍。此甕中之鱉,易擒爾。

再沒有人提議去請諸侯軍來幫忙了,就讓他們龜縮在他們的龜殼裡看我們表演吧,有我們上將軍在,王離那二十萬秦軍,垃圾而已。

經此一戰,項羽真正成為了楚軍的神,戰無不勝的戰神。

在這個勝利的夜晚,興奮的楚軍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大聊特聊白天那場驚心動魄的戰鬥,而他們口中的那個神,正慵懶的躺在虞姬溫香暖玉的懷抱之中,若有所思。

——明天要交手的那個王離,聽說他爺爺正是殺害我爺爺項燕的首惡元兇、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王翦。此隔代世仇,明天就要報了!這次絕不能讓他像章邯一樣跑掉,我非生擒了他不可!聽探子回報,王離在鉅鹿城下襬了九個大陣,每陣部署一部人馬(秦軍軍制為部曲制,一部5曲,每曲5000人,每部25000人),分守鉅鹿四圍。嘿嘿,這不是正給了我各個擊破的機會嗎?好,明日一戰,我要合兵一處,長途奔襲,連破他九陣,不能停,一停就給他們逃跑的機會了……

項羽正在長考,虞姬的香唇已經湊了上來,營帳內頓時春意盎然…

第二天,天還沒亮,楚軍就迫不及待的對鉅鹿城下王離軍發動了進攻,震天的戰鼓聲與喊殺聲,驚醒了正在熟睡的各路援趙諸侯軍將領,他們昨日接到的情報是楚軍已經渡河,至於楚軍什麼時候能突破章邯防線來到鉅鹿城下與他們會合,他們也不知道。

他們想,章邯十幾萬大軍看在那邊兒,楚軍想要全身來到鉅鹿城下,恐怕很有難度,就算能突破章邯防線,估計也得脫掉幾層皮,在戰局尚未明朗之前,且不如先觀望一段時日再說。

反正他們已經觀望了快三個月了,再多觀望幾日也無妨,秦軍勢大,一切還得從長計議。

所以他們仍是像往常那樣,該睡覺睡覺,該開會開會,該觀望觀望,三個月來都是如此。然而,這如死水般的沉寂卻在這一天被徹底打破了,伴隨著震天的戰鼓聲與喊殺聲,他們以滿臉懵逼的表情爬上壁壘,真真切切的看到數萬楚兵從天而降,猛虎下山般,將一座座秦營衝了個唏哩嘩啦,如此兇猛的戰士,他們這輩子都沒見過。

在這驚天動地的喊殺聲中,有一道厲喝聲尤其驚人,諸侯軍將士們聞聲望去,只見一名身量極大的猛男衝在楚軍的最前列,呼聲動天地,怒氣衝斗牛,遇神殺神,遇佛殺佛,誇張到就連離他百步外的秦軍弓箭兵都手軟不敢放箭。

有人認出,那人正是名震天下的楚國上將軍項羽。

諸侯軍們頓時驚呆了,他們聽著那彷彿從地獄中傳來的神之怒吼,無不人人惴恐,個個股戰,嚇得面無人色。

就驚呆的這會兒功夫,秦軍九個大陣已被楚軍搗毀了六個,剩餘的潰軍紛紛逃入的剩餘的三個營寨之中,憑險死守。

諸侯軍們覺得再不出戰就真的太沒面子了,畢竟他們是來打仗的,不是來旅遊的,於是從齊、燕、趙各軍十幾處營壘之中,近十萬諸侯軍傾巢而出,朝剩下的三個秦營猛撲而去。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諸侯軍本是三流角色,但是在超強楚軍的感召之下,他們也暫時升級到了二流水平,個個奮勇爭先,猛打落水狗。

大局已定,剩下的秦軍,也不過負隅頑抗而已了。

第一個秦營很快被攻滅,秦都尉蘇角在最後的抵抗中被亂箭射死。

第二個秦營很快亦被攻破,秦都尉涉間誓死不降,在諸侯軍的重圍之下引火自焚,死的也還算壯烈。

現在,只剩下秦軍主營還在苦苦支持了,王離和他手下最後三萬秦兵,遠遠看見涉間營內的沖天大火,心中絕望止不住的四處蔓延,幾乎要將天地宇宙吞沒。

蒙恬將軍熱血鑄就的、力抗匈奴使胡人十餘載不敢南下而牧馬的、戰無不勝的帝國長城兵團,竟在一日之內,就被項羽在世上除名了!王離心中的悲傷與無望,可想而知:

——但使蒙將軍還在,我長城大軍豈能落得如此下場!今天下大亂,群雄逐鹿,世無蒙恬,秦失其柱,將使豎子成名也。豈不悲哉!”

由不得王離他多想了,諸侯軍已一鼓作氣,朝秦軍最後的戰線衝來,王離口中的那個豎子項羽,正喑啞叱詫,一馬當先,如同一團烈火,燒到了秦軍營門之外。

王離鎮定心神,整盔束甲,來到轅門之外,正對項羽,平靜的說道:“來者可是楚將軍項羽。”

項羽高坐馬上,睥睨而視王離,輕蔑的答道:“然。”

“項將軍神勇無匹,王離歎服。”

“過獎,一切還是拜王將軍祖上所賜。爾等秦人對楚人犯下的滔天罪愆,還有王氏對項氏欠下的百年血債,也該是償還的時候了。”

王離冷冷的說道:“項將軍所言甚是。然我軍雖敗,仍有三萬之眾,願奮力一搏,攜死以報將軍!”

項羽仰天大笑道:“好一個壯士。若不是與汝世仇,我項籍未必不能與汝相逢一快!不如且卻兵,但身決勝負。我勝,汝軍不戰而降;汝勝,我自引軍後退三十里,放爾等歸秦。”

王離大喜,暗道:“項羽放著大好局勢不趁勝攻擊,竟然要和自己單挑,視大戰為兒戲,這樣的好事兒哪裡找去。我王離自幼隨祖父與父親沙場征戰,至今二十餘載,除了從前的大將軍蒙恬,生平未逢敵手。十五年前,項氏是我王氏的手下敗將,十五年後,歷史還將重演!”於是他躍馬挺槍,直取項羽,兩軍士卒正要鼓掌吶喊為各自主帥加油,只聞一聲大喝,接著就見王離之槍飛向天際,拋出數十丈外遠,再一看,項羽已經一手提著王離,將其拖回本陣。

項羽將王離往地上一扔,在眾人的目瞪口呆之中收槍下馬,輕描淡寫的說了一聲:“給我綁了!”

至此,秦楚第一大戰鉅鹿之戰正式宣告結束。區區兩日之內,趙圍解,秦軍敗;章邯損兵數萬,狼狽退走;王離之二十萬長城兵團除三萬降楚,其餘全數戰死。鉅鹿城外,秦軍屍體堆積如山,血流成河,他們本是來抗匈奴的,匈奴沒抗成,卻沒想最後竟死於楚人之手,他們更加不會想到,秦人的浩劫,只不過才剛剛開始。

秦三萬殘兵已降,項羽於是收兵入秦營,召諸侯諸將前來相會,共議合兵追擊章邯之事。

各國軍將自從欣賞了項羽大破秦軍的生猛表演後,腿肚子就沒停止過打顫。這會兒聽說項羽要召見他們,個個又羞又惴,心中七上八下。小媳婦第一次見公婆,也沒他們這麼惶恐。

也就是這麼巧,這天早晨將軍們方來到轅門,剛好就看到楚軍刀斧手正在處斬王離。但見一斧頭下去,一顆鮮血淋漓的碩大頭顱滾落於塵,須臾即有一人持出首級,懸示轅門。同時還有蘇角等秦將的頭顱,也都血淋淋的掛在轅門之上與王離作伴。

處斬敵將這樣的事情其實很普通,在軍營的轅門掛上幾顆人頭示威,也是自古以來的軍俗。可是這一次,各國的將領們卻個個害怕的像個娘們兒般,齊聲嬌呼兩腿全軟,不由自主跪倒在地,竟從轅門口一路用膝蓋跪著爬到大帳門口,俯伏帳外,莫敢仰視。

項羽訝道:“諸公何故如此?”奇怪,這些人也都算是一方豪雄,如今咋都成了這副熊樣。

連問了兩三聲,眾人寒蟬不語,只是一個勁的磕頭。

這正是人性之中的奴性在作祟了:遇到弱者,便趾高氣昂不可一世;一旦遇到強者,卻膝行俯首莫敢仰視;項羽也沒對他們怎樣,他們就自動屈服了,這種對強威徹頭徹尾的屈服,一般來講是無藥可救的。

項羽只得強命他們起身,諸將這才爬起來,齊聲道:“將軍神威,古今罕有,末將等願聽指揮,馬首是瞻,共擊暴秦!”

“你們終於開竅了!秦人有何所懼,讓爾等畏首畏尾,只要有我項羽在,包你們天天打勝仗!”這麼想著,項羽便當仁不讓,隨即答道:“既承諸公見推,我有僣了!諸公且回營靜守,俟有戰事,自當通報。”

“謝上將軍!”諸將聞聽此語,忙又跪倒在地,低頭膝行爬出,依原路返回。

項羽啞然失笑。

自此,項羽從楚軍上將軍一躍成為諸侯上將軍,統率各路諸侯共二十萬大軍伐秦。項羽,憑著鉅鹿一戰的神威,已經是實際上的諸侯之主了,不久之後,各國諸侯開始自動稱呼項羽為項王,至於檯面上的那個楚懷王,漸漸的也就被人給遺忘了。


千古名將英雄夢


我來回答下這個問題。畢竟擊潰秦軍主力是我們宿遷英雄項羽。

鉅鹿之戰前,雖然各地都有起義軍但總得來說秦軍主力還在,義軍剛遭受重創,情緒低落,只要集中優勢還是可以消滅義軍的。


章邯釋放的大批囚徒,擊潰張楚後已經磨鍊成正規軍了。這個時候章邯還是很驕傲的,畢竟正規軍害怕擊潰不了一群草莽嗎?所以義軍雖然人多,但畢竟雜,心也不齊,都不願意正面接觸秦軍,圍而不戰,裹步不前。為啥能逆轉呢?不得不提項羽。

項羽是個猛人,勇戰派代表,光明系,他只有一個觀點:正義大劍高舉,大開大合,堂堂正正,一切妖魔都會被大光明力量摧枯拉朽般碾壓擊潰。德瑪西亞萬歲。。。

他強調:章邯是黑暗的代表,為黑暗(秦)效力,使用的都是罪孽之人(囚徒),雖然魔法攻擊加成大,氣勢磅礴,其實非常虛弱,他們最害怕什麼?黑暗最怕正義,最怕光明。而我們就是正義之師。只要我們衝上去,近戰他們必敗。我有霸王劍,霸王弓,霸王戟,殺上去他們抵擋不了。

所以他振奮士氣,開會排除疑心,統一觀點,光明必將勝利,黑暗被將被驅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果不其然,戰士打敗了魔法師,項羽擊潰了秦軍主力。項羽身先士卒,衝鋒陷陣,九戰九捷,大敗秦軍,這才解了鉅鹿之圍。此後項羽成為真正的霸王。


楠楠的旅行


首先,鉅鹿之戰裡面,當時校園,面對的是秦國軍隊,但是此時的秦國軍隊相比較於他的叔叔項梁所面臨的秦國軍隊而言,是兩股勢力。

這兩支軍團的話,一隻是章邯所率領的關中集團,這一批人是由修建驪山大墓的死囚組成的軍隊,估計是20萬人左右,另外一部分就是有秦國的統一六國的最大功臣王翦的孫子,王賁的兒子,王離所率領的部隊,也就是駐紮在長城的,原先是由蒙恬率領的那一支軍團,估計是30萬人左右。

項羽有多少軍隊呢?史記上沒有記載,關於項羽的軍隊明確記錄的是兩個數據,第一個就是項羽率領20萬大軍去前往增員趙國的鉅鹿城,第二,項羽迎擊秦國軍隊的先鋒部隊是兩萬,接下來有一個確切的數字,那就是交戰九次,當然,這個九次,我們可以看作是古人計數的一個概念詞,比喻交戰次數很多,那麼問題就來了,項羽這個手到底有多少,因為項羽軍隊的多少將直接影響我們如何看待項羽如何贏得這場戰爭。

首先我們得提個問題,楚國能拿出20萬大軍嗎?答案是否定的。為什麼?章邯率領的關中集團共計約20萬人左右,如果楚國此時真的能拿出20萬大軍的話,那麼項梁就不會失敗,項梁也不會死,項梁這場戰役失敗之後,楚國可以說是元氣大傷,別說20萬大軍湊出來了,就是把數量減掉一半,只有10萬大軍楚國人,估計要花吃奶的力氣才能把它給擠出來。

此時此刻,項羽手裡有多少軍的和,滿打滿算就算他10萬人最多,但是我們要知道楚國這個時候由兩大軍事集團第一個軍事集團,肯定就是項羽項梁叔侄兩個,但是項梁死在了章邯手裡,代表項羽的嫡系部隊很有可能遭受過重大損失,並且大部分的軍隊都失敗,損失於上一場戰役裡面,而另外個軍事集團就是一處懷王為首的軍事集團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宋義!

這樣項羽如果率領這支軍隊去攻打秦國,那他肯定是要裁掉一部分人員的,畢竟他殺了名義上的主帥,作為一個久經戰場的老戰士而言,深刻的明白一支軍隊只有統一號令,明令禁止,這才能夠打勝仗。

先鋒部隊兩萬人,這兩萬人是什麼?是項羽的嫡系部隊,此時項羽的幹什麼?項羽在整編部隊。到最後項羽率領軍隊全部破釜沉舟,此時此刻項羽手裡又有多少部隊,大致估算5萬左右,這個還得算上在這之前已經渡過河的兩萬軍隊。

好了,軍隊對比出來了,秦國有50萬大軍,而楚國只有5萬大軍,雖然有諸侯聯軍一直在作壁上觀,但是他們只是看戲的看著趙國滅亡,此時此刻,項羽就是孤軍奮戰。

但是,奇怪的一幕出現了,章邯的關中集團就好像看戲一樣,什麼事情都不參與,全都讓王離長城兵團自己一支軍隊完成攻城,防禦,運糧所有的工作。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就是地盤的不同,之前我寫過一篇問答為什麼王離的軍團在面對咸陽城被陳勝吳廣的軍隊快要擊破的危險的時候不率軍南下增援,原因便於這一支軍團原先的統率蒙恬,蒙恬又被趙高給害死了,王離的爺爺王翦,是一個乖巧的人,這個將軍雖然功勞大,但他深切的明白,適可而止,並且不趟渾水的,這一個道理,孫子!他肯定是教育過他的。

在這之後,章邯擊敗了農民軍,並且率軍來到了他們的地盤兒,北方的趙國來這裡,幹啥?剿匪!王離當然不開心了,因此,這個時候他急需要證明自己至少向咸陽方面證明自己的軍隊還是能夠作戰的。因此,他將鉅鹿城的所有攻擊全部包了下來。

但是這也就給了項羽可乘之機,歷史上有一件事情記得特別明確,就是項羽的先鋒部隊兩萬人,擊敗了秦國的先頭部隊以後,秦國人並沒有停下攻城,而是選擇分派兵力去阻擊像與另外大軍立刻攻城,證明王離這個時候根本就沒把項羽這支部隊放在眼裡,驕兵必敗!

項羽渡河之後,破釜沉舟,這一點極大地激勵了部隊的士氣,背水一戰,在古代軍事史上,這是可以用作奇謀的四個字,但是真正能夠做到的只有項羽跟韓信,楚國的這一代人,親眼見證著自己的家園被秦國的士兵給擊破給焚燬,心裡頭都憋著一股恨,想要復國想要殺秦國人復仇,很顯然,作為一個前線的指揮官項羽就是把士兵們底層的那股怒火給勾了出來,用這骨碌火燒掉秦國的軍隊。

此外,趁敵不備,要他命,項羽在前線,兵力吃緊的情況下仍然分派兵力幹了一件什麼事兒呢?把秦國軍隊的運糧道路給切斷了,沒有了糧食秦國人均立旁的糧食的消耗肯定比楚國的要多。此時此刻,對於糧草問題,楚國人已經不擔心了,秦國人反倒是擔心的那一方面。士兵吃不飽肚子,這是要餓肚皮的,在此之前秦過人根本就沒有想到自己的糧食會被斷了,反正是出國人對於這件事情是做到了有備無患,並且對這件事情已經毫不在意了。

再次,以後秦國軍隊與楚國軍隊交戰,實際上是面對這場戰爭並沒有描述,但是隻記載了一個情況,就是秦國的主將,要麼被殺,要麼被俘虜,這是一個什麼情況?擒賊先擒王,項羽肯定是對秦國人的統帥部進行了一次突襲,並且大獲成功,使得秦國整個攻擊體系全部亂叫,一隻混亂的軍隊,就如同一隻沒有頭的蒼蠅,這個時候就是任人宰割的份。

在這之後又有一個描述就是諸侯派過來增援的軍隊並沒有參戰,而是在做壁上觀,但是此戰結束之後全部又膝蓋走路去拜見項羽,這是什麼意思?以一當十,這是什麼樣的概念?楚國軍隊,項羽本人,西楚霸王到底是有什麼樣精彩的表現會讓這十幾路諸侯全部心悅誠服,並且章邯投降了,這個人不是沒有見過大世面,程勝吳廣的軍隊,轟轟烈烈,可到最後呢,還不是被他給擊敗了,但是什麼原因促使著他投降了呢?秦國內部的腐化,這一點不可能,他在離開咸陽的時候就已經是那種樣子了,為什麼要投降,因為他知道他打不過想為什麼打不過項羽,西楚霸王鉅鹿一戰,直接封神。

所以說,大家還有什麼疑問嗎?


漩渦鳴人yy


這麼說不算準確。因為章邯所率領的秦軍其實並沒有跟項羽有過實打實的正面交鋒。

所以也稱不上不敵項羽。

章邯這個人很古怪,他確實驍勇,也可稱得上一代名將。但是在與項羽的對峙中,他算不上是一個有膽有識的將領。朝中被趙高把持,國力傾危,這是事實,也確實讓人可恨。但這不是你章將軍可以不戰而降的理由啊。作為一個秦國一代名將,他算不得稱職。

世人都說項羽情商低能。情商這種東西真不好說得清楚。一兩句也描述不清。可能他確實有所謂的“情商低能”,但這並不代表他軍事素養不行,這是兩回事。但在世世代代的以訛傳訛中,致使很多人會以為項羽只是光靠一股蠻力,毫無突出的軍事素養和謀略。

這其實是非常錯誤的。

在與章邯對峙的過程中,他的軍事才能倒是頗有許多可圈可點的地方。你以為真正的與章邯硬剛,項羽能佔到好處?肯定不是的,要不然項羽也不會跟他對峙那麼久了。

扭轉這場戰局的因素還包括了另一個人,就是陳餘。陳餘對章邯的勸降才是最致命的。這一招使得章邯卸下了足夠的防備,瞬間瓦解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的強秦軍隊的氣勢。

反過來看項羽怎麼做的,他深知章邯的軍隊只要還存在,對他就是一股非常大的威脅。所以他在章邯求和的時候,許以擊之。極大的削弱了章邯的軍事力量。使得章邯不再成為一個威脅。這時候再迫降,項羽簡直不要太愉快。而章邯,著實十分的憋屈!

“許以擊之”這個詞很形象。因為他能充分體現項羽作為一個將領的“奸詐”。當然“奸詐”這個詞只會是“項羽黑”的說法,要我說,這就是項羽過人的軍事素養之處。不僅在這一戰中,在之後攻打齊國和彭城之戰中,他的這種“上兵伐謀”的軍事素養也是表現得淋漓精緻。

在先前與王離的對抗戰中,項羽的連戰連捷,也與他的謀略有關。他先是派英布截斷了王離的補給,再擊退章邯的援軍,使得王離孤立無援,然後再合而擊之。最後運用破釜沉舟之戰,彪炳軍史。項羽的成功不只是靠英勇。他是善戰的,亦是胸有謀略的。

最後他失敗了只能說韓信比之更加優秀。不能因為他最後失敗了,說他是一個草包。這特麼太不負責任了!嚶嚶嚶。。。

好像有點說離題了?掰正來,最後就是:其實章邯的秦軍是有與項羽一戰之力的,但是可惜章邯最後有點犯渾,加上項羽的一點運氣,以及一點點謀略,所以最後才有了題主的說法:秦軍主力不敵項羽!


三羊人物誌


秦朝末年,各地起義軍風起雲湧,而鉅鹿之戰可以說改變了中國格局的戰役。眾所周知我們的大英雄項羽率領五萬楚軍破釜沉舟擊敗了秦將章邯率領的40萬秦軍,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爭。難道項羽率領的楚軍真只是靠著破釜沉舟的決心和勇猛來擊敗數倍於自己的秦軍嗎?歷史上確實存在不少以少勝多的戰爭,但是當我們詳細研究《史記-項羽本紀》,我們會發現鉅鹿之戰以少勝多實際上一個天大的誤會,到底是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呢?

一、雙方的兵力對比:

鉅鹿之戰不是簡單的楚軍與秦軍的交戰,實際上楚軍和諸侯聯軍PK章邯的秦軍。具體兵力如下:楚軍有五萬人左右,其他諸侯聯軍有20萬兵力,還有一定數量的趙國軍隊在鉅鹿城內駐防;秦軍確實是40萬兵兵力,通過兵力對比,實際上雙方兵力旗鼓相當,不存在著以少勝多。

二、雙方戰鬥力的對比

楚軍是以項羽帶領的八千江東子弟為核心的部隊,可謂久戰沙場,戰鬥力強悍,其他諸侯聯軍也是久戰沙場,猛將如雲。在秦軍方面,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秦軍大將王離帶領的15萬長城騎兵,當時因為沒有馬鐙,戰鬥力只是後世騎兵的五分之一,戰場上一般位於方陣兩翼策應,屬於輔助性兵種,這時的騎兵不適合衝殺,還不如步兵戰鬥力強,而章邯帶領的25萬的士兵全是刑徒步兵,都是犯人和奴隸臨時改編的,其戰鬥力可想而知。

三、雙方的排兵佈陣

章邯的25萬軍隊主要防範諸侯聯軍,王離的15萬軍隊,一部分需要圍攻鉅鹿城內的趙國軍隊,能分出不足10萬的軍隊來對抗項羽帶領的5萬楚軍主力以及其他義軍,可以說雙方旗鼓相當。

四、戰爭走勢

鉅鹿之戰實際上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諸侯聯軍懼怕秦軍,與章邯大軍對峙,而項羽率領楚軍主力破釜沉舟進攻王離軍隊,項羽軍背靠20萬大軍,氣勢如虹,以一當十,戰爭一開始楚軍就略佔上風,作壁上觀的諸侯聯軍,擔心項羽事後追究責任,也率大軍,一戰將王離大軍圍殲。隨後,章邯大軍前來救援,被聯軍打退了9次,最終活捉了王離,殺死了秦將蘇角,秦將涉間舉火自焚,其他的秦軍將士有被殺的,也有逃走的,圍困鉅鹿的秦軍就這樣瓦解了。

五、章邯率大軍投降,鉅鹿之戰結束

第二階段:章邯大敗,朝廷不滿,特別是趙高對章邯不滿,有殺他之意,並且軍中缺糧,在項羽的勸說下,投降楚軍,鉅鹿之戰結束。

實際上鉅鹿之戰並非以少勝多,甚至有的局部戰爭是以多勝少。鉅鹿之戰讓項羽一戰成名,是項羽逐鹿中原,成就一番霸業的起點


密探零零發


鉅鹿之戰,王離二十萬長城軍團被項羽的幾萬人馬消滅。雖然王離是秦國名將王翦的孫子,名將王賁的兒子,但是王離沒有像他爺爺和父親一樣,在戰場上百戰百勝。原因是王離還太過年輕,沒有像王翦,王賁一樣,打過很多仗。王離的軍事才能還很低,還需要長時間鍛鍊自己,才能成為一代名將的。這時的副將王離跟長城軍團的統帥主將蒙恬的軍事才能還沒有辦法可比。大將蒙恬,名將世家出身,祖父蒙驁,父親蒙武,弟弟蒙毅都是名將。大將蒙恬在秦滅六國中,跟內史騰,弟弟蒙毅滅韓國。和大將李信一起攻打楚國。後來又和大將王翦,父親蒙武一起滅亡楚國。最後和大將王賁,大將李信一起滅亡齊國,又率領30萬秦軍打跑了匈奴。可以說,蒙恬不死,項羽,韓信,章邯都不過蒙恬,因為蒙恬打仗的軍事才能是他們不能比的。鉅鹿之戰,為什麼人多勢眾的王離長城軍團,比不過項羽帶領的幾萬楚軍。因為長城軍團主將蒙恬被迫自殺,手下將領,士兵人人自危,人人慌慌張張,不知所措。副將王離突然被選為長城軍團主將,還和長城軍團上下互相配合不協調,做副將時只是聽大將蒙恬的命令和安排,自己剛當上主將就不是那麼回事了。而且長城軍團突然南下,長途跋涉,辛苦勞累。攻打趙國,久攻不下。最終被項羽,以少勝多,全殲與趙國的土地上。


茶山文哥


北方長城軍團核心人物都沒了,軍魂沒了,戰鬥力自然也沒了。章邯軍隊本來大部分就是由一些死刑犯組成,參雜著親兵精銳,但是抵不住趙高秦二世的咄咄逼人啊。

王離接手北方長城軍團,由於時間短,所以威信力還未建立。對於帶領這隻軍隊作戰不能隨心所欲如臂使。

反觀項羽,這貨就是抱著必死的心態去的,所以戰士士氣很高,反觀秦軍一方,形成鮮明的對比,不敗也難。



看點兒歷史


歷史是一連串的巧合與意外組成的。比如,秦末之際,章邯、王離東征,以數十萬秦軍攻趙,最後竟不敵軍力遠小於秦軍的項羽,真讓旁觀者大跌眼鏡。

我們首先可以考察一下秦軍與楚軍的軍力對比。根據《史記》和其他資料的零星記載來綜合,項羽楚軍和秦朝軍隊的軍力對比,大約為一比三。因為,渡河前,項羽安排當陽君、蒲將軍率二萬人為先鋒,項羽後來過河的主力八萬左右,總軍力十萬左右。從秦軍來說,章邯的軍隊不少於二十萬,因為他後來投降時的軍隊就有二十萬,鉅鹿之戰中當然還陣亡了一部分,或可認為總軍力二十五萬左右。王離的軍隊或是五萬左右。

因為秦二世殺扶蘇、蒙恬後,北擊匈奴的三十萬軍隊交由當時在北方任副將的王離統率。後來,南方吃緊,王離率部分正規軍南下“剿匪”了,他經過與劉邦交戰失敗後,部眾減少至五萬左右,這也是項羽的楚軍在到達鉅鹿之後,能夠“至則圍王離”的原因,王離軍團人數應比項羽的軍隊的人少很多,才可能被圍。所以,鉅鹿之戰初期,楚軍與秦軍兵力對比大約是十萬比三十萬、即一比三左右。

項羽以一敵三、以弱對強,為什麼能在軍力如此懸殊之下完勝呢?其原因:一是項羽有滿腔的仇恨;二是項羽有破釜沉舟的決心;三是項羽有如虎添翼的勇猛;四是項羽有能謀善斷的決策。

赴鉅鹿救趙國,是項羽為報殺叔之仇而採取的果斷行動。前208年,章邯在定陶偷襲楚軍,殺死了項羽的叔叔項梁。在外黃作戰的項羽,聽到項梁被章邯偷襲戰死的消息後,悲痛欲絕,後來,恰好棄楚攻趙的章邯把趙軍打得大敗,趙王退守鉅鹿,並向諸侯求救。項羽聽說後,主動請纓,憑著對秦軍的刻骨仇恨,北上救趙。

北上救趙擊章邯,項羽是懷著誓死的決心的。所以,他才在上將宋義猶豫不前之時,斬宋義取而代之。所以,他率軍過河之後,命令全軍將士只帶三日的糧食,破釜沉舟,宣誓與秦軍決一死戰。

項羽的勇猛,似乎無須多言。你看他在趕往鉅鹿城的路上,見秦軍就殺,一路勢如破竹。到達城外與王離交戰,王離三戰三敗,項羽三戰三勝。就連前來支援王離的章邯,也被項羽打得落荒而逃,其勇猛躍然紙上。

當然,鉅鹿之戰項羽之所以取得了最後勝利,還有一點是忽略不得的,那就是項羽的能謀善斷。在後人的眼裡,項羽似乎是一個有勇無謀的猛張飛,其實不然,項羽在很多戰鬥中是有勇有謀的,有些戰術技巧,一點也不輸那些所謂的常勝將軍。

比如在鉅鹿之戰中,面對三十萬秦軍,項羽選擇將王離的軍隊作為首要攻擊的目標。為什麼?因為王離的軍隊兵力少,與章邯又分營分寨,有一段距離,容易殲滅。加上,王離帶領的,大部分是秦朝北擊匈奴的正規軍,比章邯軍隊的戰鬥力強,先啃這難啃的骨頭,再對付章邯大軍就容易多了。

於是,項羽先將王離作為猛攻對象,將他死死圍住,關門打狗。而對前來增援的章邯,他只派兵阻擋,不戀戰。同時,項羽又派英布和蒲將軍截斷了秦軍的運糧甬道,以影響秦軍軍心。這些都是推動鉅鹿之戰走向勝利的謀略。最後,王離被擒,涉間自焚,營寨燒成灰燼,項羽取得關鍵勝利。王離的正規軍被消滅了,章邯那些由刑徒組成的雜牌軍,自然一擊即潰,章邯後來投降,這也是一大因素。


帝國的臉譜


秦掃六合,所當者破,六王畢,四海一,但是統一之後,居然出現了“褚衣塞路,囹圄滿市”的極為恐怖的畫面,二世繼位之後,嚴刑峻法越加殘酷,大澤鄉陳勝吳廣因天大雨,道路失期,失期,按法當斬,於是陳勝吳廣揭竿而起,斬草為兵,揭開了轟轟烈烈的反秦大戰,也為大秦帝國的滅亡敲響了喪鐘。

而秦帝國統治者絕不不甘心退出歷史舞臺,進行垂死掙扎,調動軍隊,鎮壓農民起義。但是由於秦朝軍隊此時分為三部分——南方軍團正在嶺南征戰百越,鞭長莫及;北方長城軍團戰力兇悍,一時半會兒無法及時趕回;第三部分分散駐守在當時的廣大舊六國地區。

這場大起義率先衝擊了地方上分散駐紮的秦軍,地方上分散駐紮的秦軍率先遭到毀滅:項羽在吳郡,一人就殺死了包括郡守殷通在內的接近三百名秦兵。

倉促之下的秦王朝緊急抽調驪山囚徒工匠以及少府所屬官吏囚徒工匠,在編以部分宮中禁衛組成若干軍隊,其中最為兇悍的一支,便是少府令章邯統率的部隊。

陳勝吳廣派遣西進的周文部隊逼近咸陽時,章邯軍作為秦軍的主力,與農民軍兇狠拼殺,首先鎮壓了陳勝、吳廣起義軍,旋即擊滅齊王田儋、魏王咎等武裝勢力,接著其又調轉兵鋒,撲向項梁等人率領的楚地起義軍主力不久果然擊殺楚地反秦武裝首領項梁。

此後,一直在星夜兼程的北部長城軍團終於趕到,率兵20萬渡黃河,配合章邯,攻破邯鄲。起義領袖趙王歇及張耳退保鉅鹿,被王離軍20萬正規秦軍主力軍團圍困,而章邯屯軍鉅鹿南棘原,築甬道主要負責供應王離軍糧秣。趙將陳餘收集常山之兵數萬人,屯於鉅鹿北,認為自己兵少,不敢出戰。於是沒有後顧之憂的王離猛攻鉅鹿,城中日趨危急。趙遣使求救於楚、齊、魏、燕等反秦武裝。

後九月,楚懷王以原項梁幕僚宋義為上將軍,號為“卿子冠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率楚軍主力5萬人救趙。而宋義畏懼秦軍之威,於是屯兵46日不進,欲坐觀秦趙相鬥。著急為叔父報仇的項羽越來越惱火,不久,項羽斬宋義,項羽遂為上將軍。

因張耳多次派人催促,陳餘不得已,遣5000人出戰,擅長衝殺的長城北部軍團一番衝殺便讓這五千人全部陣亡。齊將田都、燕將臧荼、趙將張敖等救趙諸軍皆駐紮在陳餘軍壘旁,不敢再戰。

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項羽率部駐於漳水南,諸侯駐軍鉅鹿城外,明明已然對對章邯軍呈南北夾擊之勢了,但是諸侯畏懼不敢進攻。項羽遣英布、蒲將軍以2萬兵渡河,斷絕秦軍甬道,斷了長城北部軍團的軍糧供應。英、蒲二將初戰得勝後,項羽率全部楚軍渡過漳水,令全軍“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楚軍士兵以一當十,呼聲動地,連續數次擊敗章邯軍,盡奪章邯之糧。諸路救趙軍將領在壁壘上觀戰,莫不悚懼,直到章邯退保棘原,諸侯方敢助戰,與楚軍聚殲一直在圍城的已經在斷糧的長城北部軍團的秦軍,俘王離,殺其副將,解鉅鹿之圍。自此,諸侯皆服屬項羽。


戴老師講歷史


秦軍不敵項羽,有一下幾個原因

(1)項羽太猛,六萬楚軍,40萬秦軍,即使對方的統帥是頭豬,想贏也不容易。項羽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忽略,楚軍渡過漳河(此處有人解讀為黃河,但是黃河距離鉅鹿比較遠,不可採信),破釜沉舟,與秦軍決一死戰,項羽以必死的信念,九戰九勝,擊潰秦軍精銳的長城軍團,斬殺蘇角,活捉王離,取得最終的勝利,這一戰充分體現了項羽作為兵勢大家的作戰風格,奠定了他作為軍事大家的地位。狹路相逢勇者勝,我個人以為:這是當今流行的亮劍精神的最高體現。

(2)秦軍內部不和,鉅鹿之戰秦軍主力有兩部分,一部分是王離,一部分是章邯,兩人各帥20萬大軍,王離戰敗,章邯卻紋絲不動,具體原因歷史沒有記載,我個人推測其中還是有些貓膩的,章邯是半路出家,自從函谷關擊敗楚將周文以後,七戰七勝,斬殺吳廣,剪除陳勝,擊殺項梁,所向披靡,大秦有中興的勢頭。

而王離作為秦國名將王翦的孫子,直到攻打趙國才開始介入戰鬥,明顯有摘桃子的嫌疑,兩人有可能就軍功問題出現不和,章邯對鉅鹿之戰持壁上觀,在他看來,王離擊潰項羽應該問題不大,乾脆讓他打頭陣,沒想到項羽如此生猛,王離戰敗,楚軍聲震天下,項羽一躍為上將軍,天下諸侯盡皆聽從調遣,此時天下已經無人可以阻擋項羽,章邯作繭自縛,覆水難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