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埠庄陇龙田府第



庵埠庄陇龙田府第


(龙田府邸正门)


庵埠镇古为海阳县龙溪都,历史悠久,众多达官巨贾府第隐匿其间。有一座府邸却鲜为人知,它就是庵埠镇庄陇乡郑厝内的龙田府第。


庵埠庄陇龙田府第


(石阶被火烧过的痕迹,数百年犹存)


庵埠庄陇龙田府第


(残墙断门仍见当年气派)


庄陇乡位于庵埠镇西南部桑浦山麓,据庄氏族谱记载:南宋末年,庄氏一世祖随宋帝南下入潮,创乡时,已有郑氏在此定居。星转斗移,至明朝正德二年(1507年),庄陇一户郑姓人家里诞生了一男孩,这男孩便是龙田府第的主人郑有周。郑有周何许人也?翻开《潮州府志》,载有:郑有周,字郁文,号龙田,海阳县龙溪都庄陇村人。生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嘉靖十年(1531年)举人,十四年(1515年)进士。历官直都御史、福建佥事、湖广布政使:历封文林郎、奉训大夫、大中大夫。卒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谥肃敏。相传其原配夫人是皇姨。然而呈现在眼前的这座府第却让人出乎意料,残门断墙,杂树丛生,谁也无法想像这是昔日潮州地位显赫的皇亲国戚的府邸。


庵埠庄陇龙田府第


(深广的天井)


庵埠庄陇龙田府第


(火巷的小石拱桥)


据郑氏后人介绍,龙田府建于明嘉靖年间,除了府第还有大片附属建筑和花园,占地不下五十亩。主体建筑座东面西,原为“驷马拖车”格局,即三进一后包四火巷,占地十亩五分,气势庞大。府内共大小天井三十六个,两侧火巷有小石拱桥(俗称龟桥)八座,皆由大石板铺就。其中主天井深达六十多公分。据说有一县吏登门拜访郑大人,退步告辞时不慎跌下天井毙命。府第规模之大,堪称明代庵埠第一豪宅。但几百年前的一场罪恶的大火,却把它变成废墟。


庵埠庄陇龙田府第


(火巷的小石拱桥和石烛)


传说当年郑有周娶了皇姨,嘉靖皇帝恩建府第,并御赐佳木作正厅中梁。建造中,泥工与木匠发生矛盾,设计坑害木匠,从三尺余墙基夯至墙顶,宽度缩至不足一尺。木匠蒙在鼓里,仍按墙基距离的尺寸裁屋梁。吉时升梁时才发现中梁长度不足。郑夫人见赐佳木不能使用,良辰错过,恼怒万分,欲治罪木匠。在一众求情之下,才改令赔偿。贫穷的木匠倾家荡产,尚凑不足赔款,最后只得忍痛卖掉独生女儿济急。孤身一人的木匠,悲愤之下投身海寇林道乾,立誓报倾家卖女之仇。


庵埠庄陇龙田府第


(后厅远景)


几年之后,木匠当上了小头目,决定对郑府进行报复,把它烧毁。他命令部下趁夜色开船前去纵火。部下不明郑府位置,木匠告诉他们:上岸处靠左的那座大宅便是,但部下把“靠左”错记为“靠右”,结果,错把靠左的那座庄姓大户住宅烧毁了。事后,木匠化妆前来察看,却见龙田府安然无恙,方知烧错,回去责骂了部下一番。木匠重新计划,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亲率部众把龙田府团团围住,一炬之下,府第顿成火海,三天后余烬方熄,令人惋惜!


庵埠庄陇龙田府第


(宽厚的墙体和石地栿)


如今的龙田府,成为庵埠的“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已黯然失色,只剩下门楼残筑,两幅没有雕刻的巨型石门肚支着一根大梁压顶,形成大门框,贴有对联:龙溪世泽长,田墘家声远。走进大门,又是一道门框,叫仪门吧。接着便是第一进天井,甚深,石裂处,呈红色,有烧过的痕迹。二进由于烧毁之后几百年的变迁,地基已覆土,看不出格局了。右火巷对门处遗存有龟桥二座,架于火巷水沟之上,在潮汕地区的古建筑中实属罕见。其中一座较完好,配有石烛一对,另一座已填土只露桥面。三进后厅尚存,是祭祖之处,有一案几,香炉里的清烟袅袅上升......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主人背后的那段厚重的历史。


庵埠庄陇龙田府第


(后厅空荡荡,一对新灯笼,一只破案几)


庵埠庄陇龙田府第


(画像历经沧桑,也已然褪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