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車企“買買買”,脫離“低級趣味”了?

在全球汽車市場加速劇變環境下,中國車企在尋求海外擴張或合作的策略,也正在進行著調整。

近日,在汽車圈就傳出了兩則重磅消息。

先是,戴姆勒在中國的主要合資夥伴北汽集團已經啟動計劃,擬將其所持戴姆勒股比提高一倍至10%左右,以獲得其在戴姆勒的一個董事會席位,併成為戴姆勒最大單一股東。

中國車企“買買買”,脫離“低級趣味”了?

就在北汽集團加緊增持戴姆勒股份之際,另一邊廂的東風卻欲減持PSA股份;同時,長安也與PSA同時拋售長安PSA的所有股份,這幾乎宣告了長安與PSA正式分手。

在幾乎同一時間,這“一進一退”的三起重大事件背後,所展現出來中國車企的戰略思維轉變值得推敲。

北汽之“進”:加速對海外優質資產的“爭奪”

事實上,對北汽來說,增持戴姆勒的計劃,早在2015年就有所考慮。只不過由於種種原因,直到今年的7月23日,北汽集團才宣佈,為加強雙方長期戰略合作,投資戴姆勒股份公司,持有戴姆勒股份公司5%股份,交易包含2.48%的直接持股以及獲得額外等同於2.52%股份投票權的權利。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北汽集團正是利用匯豐銀行幫助其收購的5%股份。上週戴姆勒的一份監管文件裡也寫到,截至11月15日,匯豐銀行通過股權互換直接持有戴姆勒5.23%的投票權,這大大增加了匯豐銀行幫助北汽集團增持戴姆勒的可能性。因此也可以說,北汽增持已經是“箭在弦上”了。

那,北汽增持戴姆勒的目的是什麼呢?

首先是為了保證利潤。隨著合資股比放開,戴姆勒想要進一步將北京奔馳49%的股份提升至至少65%的計劃早已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事情。至於如何實施,那就得看如何與北汽方面談判。

而對於北汽來說,如果股比改變最終“不可避免”,那如何最大限度的保住利潤,就是頭等大事。因此,先發制人,增持戴姆勒股份是一種十分合理的方式,這樣既可以減少損失,同時也能尋求更多的潛在發展機遇。

中國車企“買買買”,脫離“低級趣味”了?

當然,除此之外,與吉利較勁,爭奪海外優質資產也是另一個關鍵原因。

眾所周知,目前北汽也是繼吉利、科威特國家基金之後,戴姆勒的第三大獨立股東。但如果其增持到10%,就會超過現在吉利控股集團所持有的9.69%股份,成為戴姆勒最大的單一股東。

而成為戴姆勒最大單一股東有多誘人?看看此前吉利所獲得的福利——與戴姆勒在中國成立高端專車出行合資公司、與Smart品牌在國內成立合資公司,甚至是聯手進入飛行汽車版圖……如此多頗具潛力的合作項目,說北汽不眼紅顯然是不可能得的。

因此,增持的另一方面就是加速對海外資產的“爭奪”,讓企業獲得更大的發展潛力。

東風與長安之“退”:捨棄“不良資產”

如果說北汽與吉利爭相投資戴姆勒是對優質資產的爭奪,那東風與長安減持、拋售PSA則是在對“不良資產”進行捨棄。

首先是東風集團對PSA股份的減持。雖然表面上看來,東風集團減持PSA的股份與後者將與FCA合併有關。但更深層的原因,恐怕是神龍汽車在中國糟糕的業績。從數據上來看,由於中國車市正遭遇寒冬,神龍汽車虧損不斷擴大,前10個月只賣出了10萬輛,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5%。

東風選擇此時拋售,從純粹的財務角度而言尚屬有賺不賠的買賣,這部分由股份變現獲得的資金還可用以應對汽車行業“新四化”帶來的鉅額研發投入。

而至於長安,考慮到DS在中國過於“悽慘”的處境,其最終放棄對長安PSA的經營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中國車企“買買買”,脫離“低級趣味”了?

那麼,相較於戴姆勒的搶手,PSA為何卻成了燙手的山芋?

事實上,如果環顧全球市場環境,PSA在全球的銷量並不差,其2018年全球銷量還達到了388萬輛。不過,其在中國市場的的業務卻長期處於嚴重虧損狀態,根據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佈的公告顯示,神龍汽車及神龍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在2019年上半年營業收入達70.53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76.53億元營業收入下滑超過60%。在利潤上,上述兩家公司上半年虧損25.32億元,已經達到2018年全年虧損額的近70%。

隨著東風的減持與長安PSA成為歷史,PSA在中國的未來勢必更加迷茫。而第二次失敗之後,新的合作伙伴也將更加難覓,或許標緻全球CEO安巴託所說的要在中國“再活200年”只能寄希望於“獨資經營”了。

中國車企“買買買”,脫離“低級趣味”了?

反觀戴姆勒,其作為全球最大的商用車製造商,以及第一大豪華車生產商、第二大卡車生產商。其在全球汽車市場的影響力舉足輕重。不僅如此,其在中國的業務也開展得十分順利,北京奔馳在前三個季度的累計銷量達42.54萬輛,同比增長17.4%。2018年、2019年上半年,北京奔馳均為北汽貢獻近九成營收,堪稱北汽的業績奶牛。

這樣的影響力顯然是PSA所無法比擬的。從這點來看,北汽與吉利爭相持股戴姆勒不僅是處於利益上的考慮,更是意欲在全球車市裡取得話語權。

總結

過去20年,中國車企所深度參與的每一次投資或併購裡,無論成功與否,都為中國車企未來參與國際投資和擴張積累了經驗。如今,迴歸到理性投資,精益生長的路線上的中國汽車企業,更關注的是併購或投資資產的優質性與可持續發展性。

不管是北汽吉利爭相入股戴姆勒,抑或是東風與長安減持、拋售PSA,從這些動作與發展歷程來看,這“一進一退”之間實屬殊途同歸。未來,中國車企勢必會集中在全球優質資源上展開爭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