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投資總結

一、2019年投資總結


2019年實際組合包括場內組合、場外基金和港美組合的整體收益是+59.71%。(場內組合 +72%、場外基金 +24%、港美組合 +16%)


2019年是第一年開始中新股,而且都是深圳的,之前從來沒中過,至2019年末上海的從來沒中過。不算中新股的收益,場內組合 +41.42%。


寬基全收益指數收益:滬深300指數 +38.68%、中證500指數 +27.51%、中小板 +42.76%、創業板 +44.81%、恆生指數 +13.04%、恆生國企指數 +14.52%、標普500指數 (價格指數)+29.25%、納斯達克指數 (全收益指數)+39.46%。


行業指數方面,國證白酒和中證白酒指數分別是+105.14%和+95.28%,位居榜首。白酒行業是食品飲料的細分行業,食品飲料指數是+61.36%,食品飲料又是主要消費的細分行業,作為一級行業的主要消費指數是+66.17%。一級行業其次是全指信息指數是+57.33%。這是2019年跑贏市場的行業指數。此外,醫藥100 +28.35%、中證銀行 +27.35%。


基本面策略類的全收益指數收益:央視50指數 +41.92%、基本面50 +23.26%、中證紅利 +20.11%、標普紅利 +21.53%、國信價值 +23.22%、紅利低波 +20.23%、價值回報 +20.31%、科技龍頭 +67.97%、消費龍頭 +63.25%、消費紅利 +56.55%、信息紅利 +57.33%、東證競爭 +41.72%、中金300優選 +34.61%、標普質量 +35.39%、灣創100 +41.18%、創業藍籌 +52.65%、創業成長 +50.13%、滬港深價值 +9.16%、滬港深紅利成長低波 +11.93%。


期末,實際組合持倉111只,其中公司組合75只,場內基金30只,可轉債6只。實際組合跑贏了滬深300指數,持平了央視50指數,受益於在行業上偏向了消費行業龍頭公司和信息技術行業龍頭公司。


2011年至2019年,組合淨值從1.00元到了2.62元。年化收益率是11.3%。同期,滬深300全收益指數是從1.00元到了1.58元。年化收益率是5.2%。中證500全收益指數是從1.00元到了1.16元。年化收益率是1.6%。


2019年投資總結


2019年投資總結


基本面類策略指數長期穿越牛熊的收益:2011年初是1元,2019年末,標普紅利全收益指數是2.1740元,央視50全收益指數是2.4100元。


二、2019年末持倉總結


場內持倉組合(前六十隻持倉):


第1只至第30只:中國平安、冀東水泥、招商銀行、洋河股份、寧德時代、興業銀行、福耀玻璃、中國國旅、視源股份、萬達信息、央視50、興業證券、正海生物、順鑫農業、格力電器、海康威視、保利地產、浦發銀行、華東醫藥、美的集團、海螺水泥、太辰光、健友股份、振華科技、法拉電子、三利譜、家家悅、信維通信、價值基金、鵬鼎控股;


第31只至第60只:金地集團、歌爾股份、立訊精密、半導體、科大訊飛、洽洽食品、中國建築、平安銀行、伊利股份、華寶股份、雙匯發展、養元飲品、日經225、當升科技、木林森、南京銀行、國星光電、H股ETF、隆基股份、青島銀行、火炬電子、香港中小、漫步者、滬電股份、聯創電子、天虹股份、生益科技、蘇寧易購、信立泰、迎駕貢酒。


場外組合持倉和港美組合持倉(綜合前十隻持倉):標普紅利、央視50、全球醫療、價值基金、LHC集團、睿遠成長價值、中金優選300、香港地產、上證50AH、滬深300價值。


場內組合佔八成,場外組合和港美組合佔兩成。


三、資產配置和定投


資產配置:總倉位96%。主要是清倉了萬集科技、減倉了漫步者。增倉了海康威視、建倉了科大訊飛、建倉了5G ETF等等。


定投:無。主要是定投儲備池,以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的形式,債券基金以短債基金為主,如廣發超短債基金,非常穩健。


最後簡單討論六個問題,限於篇幅,不能展開很多。資產配置為什麼做指數化的組合?為什麼不直接買指數基金?簡單舉例講講選擇好的標的注意的問題?2019年的收穫?2020年的資產配置計劃?定投上不了車的部分怎麼辦?


資產配置做指數化的組合,利於長期穩定的持有組合。因為不能深入瞭解公司,所以需要分散持有。即使有能力圈深入分析,集中持有,也要適當分散,否則遇上某些概率問題,如長生生物、新城控股等等,滿倉皆輸。雖然新城控股又上漲回來了,當時如果全倉基本上是抱不住的。指數化的組合像指數基金一樣,公司上漲拉昇組合,公司下跌對組合影響變少,基本面變差了也有利於清倉,如果上漲的公司基本面變差了減倉更好。反之也是,上漲的公司基本面變好了不調倉位也已經不少了,下跌的公司基本面變好了更好,可以適當再入一些,限制公司倉位即可。最重要的是都要拿住。如2019年的正海生物的暴漲暴跌,寧德時代的橫盤突破,分散持有根本沒怎麼注意這些,最後能跑贏一點指數就行。像指數基金一樣定期調倉,可以做到調倉前充分分析,到期調倉,而且調倉後不後悔如果怎麼樣怎麼樣就好了,即不會患得患失。總之是心態好。


那麼為什麼不直接買指數基金?組合中也配置了指數基金,行業、境外的做全方位的配置。第一,滬深市場的還是配置以公司組合為主,長期也跑贏了指數很多。如果買指數基金,能全倉最好的央視50指數和消費行業,以後仍然全倉這些還是換掉?第二,直接買指數基金的心態其實可能不如指數化持有公司組合的心態。因為巴菲特鼓勵散戶長期持有指數基金,博格也鼓勵散戶長期持有指數基金,重點是長期持有,不是交易。巴菲特和博格都看好指數基金,而不看好場內交易的指數基金,原因是很簡單,場內交易的指數基金太方便了,摩擦多了,費率多了,得不償失,還不如到場外買指數基金。而且,現在很多文章是不是鼓勵指數基金做網格、趨勢和波段交易?做網格、趨勢和波段交易是不是很符合人性的某些弱點?從炒股到炒基金,似乎有那麼一點點的區別?而本質的相同點和本質的區別是什麼?選時不如選股,如果總是在炒總是在選時會得到什麼?如果什麼都不做,長期持有場內指數基金的,也是少數,而能成功的投資者是能反人性的弱點的,也是少數。第三,現代社會什麼都講究個性化,即DIY定製。選標的比選時重要,DIY定製選好標的,做好重要的事情,做好資產配置而不是選時,更接近投資的本源。自己做自己的指數基金經理,更利於個性化的投資方案。


選擇好的標的,好公司、好行業、好價格、管理層好,成長好、現金流好、分紅好、存貨應收賬款和資產負債率等財務指標好等等;主動基金的基金經理水平好,被動基金可以忽略基金經理,跟蹤指數的業績要好,基金費率要低等等。內容遠不止這些,重點是要多分析,不要陷入誤區。如近期效應誤區。比如,近五年的基金排名,2018年末很多投資者看到了基本面50指數遙遙領先,比紅利類和價值類的指數高,也比央視50指數高。然而到了2019年末的近五年的收益,基本面50指數已經落後於央視50指數了,有2019年落後的因素,也有之前領先的因素。基本面50指數的近五年收益也掉到了紅利類和價值類的指數收益區間,2019年漲幅基本相同,可是之前的漲跌幅掉出了統計區間之外。結果,近五年的收益基本面50指數變得平庸,央視50指數成了近五年的收益領先的指數。2019年初我選擇了央視50指數,2020年初我不會因為央視50指數近五年的收益遙遙領先,認為後面央視50指數會面會飛到天上的。指數至少統計十年以上,也有說至少統計幾十年以上的。這需要多讀美國經典的投資書籍,多做思考。


2019年驗證了指數化的組合,在能力圈裡面集中策略,分散數量,是可以跑贏普通寬指的。2019年5月份成立了齊風股韻俱樂部,與資深價值投資的朋友們交流。2019年11月份有朋友介紹了寬客量化俱樂部,策略基金也是量化提取因子,怎麼樣用量化提取的這些因子工具進行配置,是投資者需要研究的。2019年裡面還到了北京與基金公司進行了交流。總之,在與各界資深投資者和投資沙龍交流中,學習到了不少知識,學習到了不少技能值得慢慢探索和研究。


2020年的資產配置還是以接近滿倉為主,會考慮把整體倉位維持在九成左右,進可攻,退可守。香港市場2018年底觸底後沒怎麼上漲,可以考慮多配置一些香港市場的指數基金。行業方面,消費行業、信息行業是好行業,估值不低不高,如果高了,也會把央視50指數的估值推高,屆時可以考慮配置基本面50指數。紅利類和價值類指數2019年受週期行業的拖累,收益很低,2020年會好些,不會再落後白馬指數那麼多。


2019年上半年滬深市場反彈後,沒怎麼做定投。現在香港市場仍然低估,在成長好的行業中,不像2019年如信息技術行業那樣有確定性的相對低估的機會。香港市場仍然是機會,可以上車。如果增量部分上車不了,放到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的儲備池裡慢慢等,除非增量資金很大,否則不考慮上車做資產配置。這樣,進可攻,退可守,利於好好的長期持有存量資產配置組合。


總之,我的投資體系是在低估和成長中做平衡,在增量和存量之間做平衡,在各種策略因子之間做平衡。低估、成長、策略集中、數量分散,多種策略因子並用都是基本面類的策略組合,計劃、把握好、做好資產配置和定投。知行合一、做能力圈範圍內的事情,多多探索研究。


最後,祝投資者們在新年裡面投資順利!2020年收穫滿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