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慧倫《面面》:除了好歌,還有更多


蘇慧倫《面面》:除了好歌,還有更多

闊別樂壇13年,對於歌手來講意味著什麼?

或許各位想到的首先是負面影響:跟當下時代脫節,成為“過去時”。誠然,沒有哪位可以輕易就做到永久保鮮,回來必然遭遇落差。但,長時間“隱身”其實可以有積極一面,那就是完成充沛沉澱,從而以通透狀態迴歸。

在我看來,蘇慧倫全新專輯《面面》即是如此。這位90年代的“怪潮玉女”,在離開大眾視野的這段時間,經歷生活,體驗累積,最終愈發清晰自己想要的樣子是什麼。所以,此番奉獻出的《面面》不是回答,而是分享。

它不強求給予市場,給予時代某種迎合的回饋,而是敞開心扉分享自己的心得,這裡都是關於蘇慧倫的人生,這裡也可以是你我都懂的故事。如此平和、淡然的姿態,極美。


蘇慧倫《面面》:除了好歌,還有更多

這裡的“美”可以具體解讀為,沒有刻意跟時代潮流接軌的投機,完全按照符合自身特質的思路去打造作品,在不同中體現個性美。個性從來都不只專屬於鋒芒跟異類,它也是如蘇慧倫這般講求真實自然的歌手的最佳註腳。

《面面》就是力求展示最真實最自然,十首歌曲,十個側面,匯聚起來就是立體的她。而她的展示手法相當的“復古”。怎麼講?《面面》是一張標準的專輯,傳統工業意義上的專輯,立意有著“概念專輯”意味,十首歌曲,各自成體且相互關聯,最終構建出一個整體感,這既是聆聽體驗層面從開始到結尾的連貫,也是內容表達層面的前後呼應。

由此,我從中聽出的是“敘事”。從《安和》的輕快跳躍開始到《你會想念我嗎》的綿柔婉轉結束,這是音樂的始與終達成的“敘事”。而歌曲連番在快樂的、悲傷的、幻想的、脆弱的、黑暗的情緒間接續進行表露,這是文本上的動態“敘事”。整張專輯,就是蘇慧倫在完成對於人生一個階段的“敘事”。

如果拿傳統華語流行音樂的標準來套疊《面面》,會得到完美的貼合。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它是一番經典範式的重現。而看過專輯的幕後班底,各位應當能夠明白,經典自有道理。

其中可謂是華語樂壇頂尖音樂人組成的極致陣容,在為蘇慧倫此次迴歸作品護航。所以,《面面》表層是蘇慧倫一個人的“自白”,內裡更是華語樂壇一眾音樂人的“心血”。她跟他們,聯手製造出品相極好的作品。這品相里帶著經典華語流行音樂的流金光澤。


蘇慧倫《面面》:除了好歌,還有更多

重點是:注重打磨,創作、製作、演唱等等環節均深諳這個要義,為的就是不讓任何細節缺失質感,換句話,爭取讓每一秒都值得品味。的確,他們都是樂壇裡公認的優質音樂人,組合在一起,當然不會錯。由此,好歌雲集似乎是《面面》註定會達成的效果,其中作品都可以拿出來反覆品味。

而在提供若干好歌的基礎之上,專輯最終完成的其實更多。

於我,首先有賞聽。《面面》是蘇慧倫的迴歸,也是流行音樂的迴歸,迴歸到最核心的功能,愉悅聽覺,即我們平常所講的“好聽”。至少我個人是完整不間斷地聽下來整張專輯,歌曲間極度平衡,沒有某個特定點的出挑,或許會因為編曲風格而彰顯記憶點,比如開場《安和》的提振節奏,再比如《永遠的一天》的Electro-pop風味,但每首歌曲都嚴格遵循賞聽的原則,實現聽感的舒適。


蘇慧倫《面面》:除了好歌,還有更多

這其中蘇慧倫的人聲作用頗大,在諸多Band Sound的音樂裡,她的演唱保持著足量感染力,憑藉她獨特的方式。具體講,以自然的發聲狀態進行訴說,再以剋制的技巧進行充實。所以,她的演唱通常處於精準適度的平衡感。《為你變成他》裡,開場頗有氛圍音樂感覺的部分,她以渾厚來應和,同時又保持充沛輕盈,實現兩種聽感的交融。《氣溫37度的遐想》裡,跟魏如萱合唱,蘇慧倫的人聲增添了即興式的肆意,但卻絲毫不嬌飾。《親愛的全部》裡,真假音轉換頻換但並不氾濫,全程都是自洽的情緒使然。

可以說,賞聽的根基是符合“邏輯”的表達,跳脫盲目設計的戲劇化,以Flow的方式潤順推進。我想,相比於單純的“好聽”,《面面》還是有品質的“好聽”。

其次,《面面》提供了女性視角。專輯在賞聽中實現了女性視角輸出,簡單講,蘇慧倫通過歌曲在講述女性的樂與悲,愛跟痛。談及女性主題,在當下,極其容易就進入到“Girl Power”的頻道,即宣揚女性強勢覺醒。而蘇慧倫不會如此,她所處的女性視角,不為爭輸贏,只是在如常地觀察生活,表達自我。


蘇慧倫《面面》:除了好歌,還有更多

所以,專輯裡有強跟弱、明跟暗、夢想與現實,釋放跟承受的集合。“其實我並不那麼堅強/只是在白天裝模作樣”,《為你變成他》是女性對於“關係”的思考,透露出掙扎跟糾結。“就讓我去假裝/我暫時不是誰的誰/去探險”,《永遠的第一天》是女性幻想的本能渴望,即便已達老將階段,蘇慧倫依舊擁有“年輕態”。“不拒絕那些遺憾/原來黑色是我與生俱來”,《與生俱來的黑》裡坦然接受“角落裡的陰霾”,就是女性對於自我的接納。而專輯的“題眼”歌曲《真面目》裡,更是將女性“多愁善感/偶爾崩潰”的狀態如實側寫。


蘇慧倫《面面》:除了好歌,還有更多

在全方位展示“我”的側面的同時,《面面》也在全方位扣準每一位的女性內心。我想,這張專輯完成了由個體到群體的關聯,以自然觸發共鳴的方式。

這源自專輯女性視角的平實。這是脫離了因為老資格而容易陷入的說教以及因為經歷豐富而容易沾染的感傷。蘇慧倫做到了雅緻的知性。有何不同?女性的力量,有的歌手關注點在“力量”,她的關注點始終在前面兩個字。

而這恰好就是最具“力量”的部分。具體到《面面》來講,這就是蘇慧倫最想傳達的部分,作為女性的豁達。還是在《真面目》裡,豁達就寫在了最後,“欣賞自己的不完美/這是我生為人的愉悅 ”。


蘇慧倫《面面》:除了好歌,還有更多

基於賞聽之上,豁達是專輯的“魂”。這反過來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整張專輯都處於高度舒暢的氛圍內,因為她心態足夠“看開”,無需鑽營任何討巧手法,只是忠於自己的訴求。《你會想念我嗎》,專輯以此收場是否會透露著一位歌壇老將對於自身價值的疑慮?

我想,不是。“你會想念我嗎”,這既是提問,也是回答。想念或者忘記,都不重要,跟自己達成和解就無所謂得失。《面面》要做的不是面面俱到,而是讓每一面都有滋有味。

闊別多年,其實並不是問題。你看蘇慧倫不就是照舊保持著良好狀態,她的作品跟她的人生,都有滋有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