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員的覺醒——“網貸理財”和“銀行理財”誰將笑到最後

  剛接觸互金行業之前,我在銀行工作了5年,是公司業務部客戶經理,就是常說的信貸員,畢業後的第二年,我在中信某支行公司業務部工作,後來跳到廣發銀行,說實話很懷念在銀行的日子,雖然壓力大,工資最低的時候每個月只有300塊,後來工資漲了近百倍。能力和經驗也跟工資一樣漲的快,身體卻被應酬搞垮了,經歷的故事卻也越來越多,越來越有趣。

  先講一個剛轉正的時候發生的事,我和另外一位同事一起到郊縣的一個屠宰企業做貸前調查。其實,去之前支行裡已經有人瞭解到情況,這個客戶行業不符合我行要求。但由於是我們一個大客戶推薦的,所以我們還要去做個樣子找個理由拒絕掉他。到了企業以後我倆象徵性的調查了廠房、庫存等等,到了辦公室董事長很熱情的接待我們。就在我們準備結束調查的時候,董事長關上了門,拿出一個紙箱放在我們面前,裡面擺滿了現金,50萬。董事長說你們倆只要把這兩千萬批下來給我,這錢你倆分了。銀行的貸款審批機制很嚴格,客戶經理負責開發、維護客戶,貸款審批要經過支行的業務部經理、主管行長、行長、支行信審會、信審經理、信審總經理、分行信審會,最後放款之前還有風控部的把關。董事長,您太看得起我倆!銀行的主動風險控制能力和被動風控手段都非常完善,這是銀行的優勢。P2P行業可能缺乏的正是這一點,但不能片面誤解P2P行業。

信貸員的覺醒——“網貸理財”和“銀行理財”誰將笑到最後

  首先我從銀行信貸員的角度說說P2P理財吧,最初,對於P2P行業,銀行人包括我的態度都是不關注、不關心、不相信的態度,根本不感冒。銀行人總有著一種莫名的優越感和自信,你們的優質客戶,我們銀行根本看不上。舉個例子,銀行的公司業務部有個規定,單個企業3000萬以下的貸款不用研究,不考慮,門檻比較高。現在的多數股份制銀行還是有著這個規定,所以有的時候企業想貸款2000萬,我們會讓他申請3000萬。大多數的情況是,銀行是不會幫助有困難的小微企業和個人渡過難關的,只會從優質的企業身上賺錢。

  舉個極端的例子:一個小企業想貸款500萬元,我們會說不好意思,沒有信貸額度了;就在同一天,一個國企想用5億,這不光是額度的問題了,這還有存貸比的問題,存貸比是受監管的。沒問題!我們在存貸比受限的情況下可以為企業開具承兌匯票,利用表外業務避開存貸比的監管,說這些就是為了講清楚銀行的套路。但現在想想網貸的小額借貸正是這個行業的優勢,正面的降低借貸金額分散風險,側面的彌補了網貸行業風控能力不高這一點。最重要的是,被銀行拋棄的眾多的優質小企業及個人借款人在P2P行業裡可以真正的得到幫助,資金來源正是我們這些投資人。

信貸員的覺醒——“網貸理財”和“銀行理財”誰將笑到最後

  再說說“網貸理財”和“銀行理財”到底哪個更靠譜,“銀行理財”很多人都買過,但你還記得當時買的銀行理財產品到底是投到什麼地方去了嗎,不用想了,我們銀行賣理財的客戶經理都不知道投到哪裡了,首先我們賣的理財多種多樣,有代理的別家的產品,有自己集團內部基金髮的產品,現在有些銀行還會把部分資金投到互金行業裡,這些錢到底投到哪沒人知道真的還是假的,有的產品說明書上會寫一部分投資到國外的某個項目,一部分投資到基金,一部分投資到我們自己的貸款客戶等等。“銀行理財”也不是都會賺錢和保本的,我們自己買自己賣的理財產品都虧過。“銀行理財”靠著自己的信用背景,根本沒有把信息披露給投資人,也披露不清楚,更沒有第三方去評測和分析這些理財產品,像賭博一樣的把錢交給銀行,出現這種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就因為相信銀行這個牌坊。“網貸理財”雖然出了不少問題,但在信息披露這方面,投資人至少有機會去分析披露的信息是真還是假,更讓人嫉妒的是能讓國家出來為“P2P”站臺的事不是誰都能趕上的。

  眼下,監管部門對銀行通過互聯網做業務有了更嚴格的要求,未來銀行理財大概也不那麼好做了,其實穿透底層資產之後,網貸理財和銀行理財,誰高誰低,還真不好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