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確權時,開荒土地真的需要上交嗎?

其實,農民開荒土地是存在一定風險的

!農村很有荒地之所以沒被利用,是因為它們起到保護生態環境,減少水土流失的作用。如果農民在未經村集體允許情況下,擅自開荒這些土地,將承擔一定的法律風險。

土地確權時,開荒土地真的需要上交嗎?

當然,在取得村集體同意的前提下,對於農民所開荒的土地在使用權利方面,還有法律保障。

我國土地管理法規定,對於開荒土地,堅持“誰開荒誰使用”的基本原則,也就是說,在村集體同意前提下,農民開荒某塊土地,村集體默認擁有該地的使用權利。

土地確權時,開荒土地真的需要上交嗎?

如何讓村集體不收回開荒的土地,這個真不好操作,因為這些土地沒有經過合法的發包流程,不是村集體承包給農戶的,因而農民沒有承包經營權。

在農村土地確權工作中,政策規定農民開荒的土地不被納入確權範圍。農村農業部作出這樣的決定,是有道理的:

開荒土地本質屬於“四荒土地”範疇,他們雖然沒有被充分利用,但可能有其他的規劃用途。因此,不能因為農民開荒它們,就給土地確權。

一旦開了這樣的口子,農村那些無地農民,就會跟著去開荒,這樣一來勢必引發嚴重的生態問題;另外還會牽扯農村公平問題,其他農民就會疑問,憑啥在沒經過合法的發包程序的情況下,就把開荒的土地確權給農民。因為,土地確權的基礎是已經通過村集體發包流程,賦予農民承包經營權的那些土地。

土地確權時,開荒土地真的需要上交嗎?

鑑於種種原因,以及農村土地承包政策,農民開荒的土地允許使用,但是不能確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