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民的幸福生活

新市民的幸福生活

安龙县新市民居住区五福小镇一角 刘朝富 摄

安龙县按照省易地扶贫搬迁“六个坚持”的要求,围绕黔西南州新市民计划,按照“先产后规、先规后人、先人后建、先建后训、先训后岗、先岗后迁、先迁后拆”的黔西南州新市民计划,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确保“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两年多来,安龙县的搬迁群众现在怎么样了?他们现在的日子过得好吗?从大山里搬出来都找到事情做没有?......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安龙易地扶贫搬迁居住区的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成为新市民后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新市民的幸福生活

岑正林和妻子采摘“致富菇” 王 健 摄

这几天,安龙县易地扶贫搬迁城北新市民居住区五福小镇热闹非凡,人来人往,大家纷纷前来“抢房”,处处洋溢着“抢房”热。

安龙县普坪镇秧地村支部书记骆科富显得格外忙碌,手里拿着分房名单跑上跑下,每一户搬迁群众的入住手续他都做得仔仔细细。

“到今天为止,秧地村的24户搬迁群众已经分到了房,就像搬来了一个寨子一样,很热闹。”骆科富打趣地说。

在五福小镇来“抢房”的不止是他们。

安龙县笃山镇纳黑村纳荣组50岁的韦成雄,由于自身身体的原因,一直和弟弟韦成必住在一起,家里的独生女韦芭蕉聪明懂事,在安龙一中高一(9)班读书,心里早就想有一个家在县城附近。驻村干部多次和他女儿电话交流说政策、讲好处。最终,女儿说服了父亲,同意搬到五福小镇,也领到了钥匙。

“我今天到五福小镇附近的家具店看准了一副‘家神’,准备选个良辰吉日搬到新家。”王建科也是纳黑村红光组的村民,在大山里度过40多年的他心里满是幸福,刚刚分到房、领到新房钥匙的他这几天正想着如何布置温馨的家。

源于什么会让安龙县易地扶贫搬迁城北新市民居住区五福小镇涌现“抢房”热?这里为什么会有如此旺的“人气”?

事实证明,“搬穷窝、挪穷根”,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成了安龙久居深山群众走向好日子的选择之一。

已经搬迁到这里的群众之所以能留住,得益于安龙县坚持按照“产业入园、就业入户、搬迁脱贫”思路,做到“一个居住区一个产业园、一户搬迁户一个就业岗位、一户搬迁户一亩食用菌、一户种菇户一年收入十万元”的保障脱贫。

有了产业的保障,搬迁群众犹如吃了“定心丸。”他们到这里过得怎么样了?用他们的话说,新家住得舒坦,家门口务工很实在!

早上6点钟,岑正林就和妻子提上篮子走出家门,5分钟就来到他家的食用菌棚里摘刚刚出棒的菌子。

“让我摘给你看,菌帽要达到4公分左右,菌膜不能开,这才是最好的菇......”菌棚里,接受过培训的妻子黄少珍小心翼翼地手把手教丈夫如何识别一级菇的采摘,一旁的岑正林会心地跟着妻子把菌菇轻轻放在竹篮里。

“摘菇很辛苦,也很讲究技术,如果来晚点的话,银子就化成水咯!”黄少珍认真地说。一级菇能批发到6块左右一斤,二级菇、三级菇和片菇就不值钱了,到现在已经摘了200斤放在冷库了。

岑正林一家是去年年底从安龙县洒雨镇堵瓦村坡便组搬到五福小镇的。以前为了生计,他和妻子常年在浙江台州印刷厂打工,留在家里的是留守的两个孩子和老人,日子过得不是滋味。

去年夫妻双双把家还,就横下一条心搬出大山。在五福小镇福苑9栋1单元3楼分到了120平米的新居,欢欢喜喜过完春节后马上在家门口的百菇园里承包了两个大棚种食用菌,第一批上架17000棒菌包。这几天棚里的菌菇出得很好,让他俩舍不得回家吃饭,生怕耽误了采摘的好时机。

“现在搬到这里住,既可以照顾孩子,又能在家门口创业,真是好!”岑正林说,大儿子就在这里读八年级,老幺也在附近的幼儿园上学,父亲每天负责接送娃娃和做家务,他和妻子就不耽误种菌了。

不仅如此,安龙县在安置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上高瞻远瞩,精心谋划。在五福小镇新市民居住区周围布置产业,在安龙工业园、钱相食用菌基地、众鑫食用菌厂、华一生态养鸡、粤旺蔬菜基地等提供不同层次就业岗位,满足不同人员的就业需求。并引入贵州佩凤服装厂,将加工设备安装到贫困户家中,形成一栋楼一个班组、一个车间、一个链条的生产模式,让群众在家就业,确保每户至少就业1人以上。

在安龙新市民就业孵化园中的安龙县佩凤服装有限公司,距五福小镇新市民居住的地方不足一里路的距离。

走进佩凤服装加工厂,上百台电动缝纫机有序摆放,上百名工人熟练地操作手上的缝纫机,或锁边或镶包或打领……一道道流水工序完成后,一件件成品衣堆积如山。

“要是不搬过来,这几天正是农忙季节还得起早摸黑干农活呢。现在上班离家近,又轻松,算是过上城里人的日子了。”彭代会笑着说。

从安龙县笃山镇王院村王院组搬迁到五福小镇寿苑7栋2单元的彭代会,自从搬到新家后就到这里上班,她的工种就是专门做上脚扁,操作早已熟练的她,一天能得100多块钱的计件收入。

313省道穿过安龙县钱相街道辖区,这条省道让五福小镇和城北新市民居住区一期遥遥相望,一路之隔的城北新市民居住区一期的就业同样喜人。没到上班时间,下午2点,安龙县联翼饰品有限责任公司厂房内,搬迁到这里的妇女们早早就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等待着“串”出她们的幸福生活。

该公司是专门针对的易地扶贫搬迁户解决就业岗位的,主要从事项链、凤冠、手链等配饰的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目前,可容纳搬迁群众就业在300人以上。

新市民的幸福生活

搬迁群众在佩凤服装厂务工 王 健 摄

九龙社区,作为安龙县第一个易地扶贫搬迁居住区,2016年底完成搬迁后,及时成立了九龙党支部,有了基层党组织这一坚实堡垒,搬迁到这里的群众便有了幸福的日子。

“在这里扫地,每月我家老两口都有3千多的收入,去年杀头大肥猪,现在腊肉都还多得很。”易地扶贫搬迁户梁昌龙高兴地说。在九龙支部的帮助下他从思想上脱真贫、真脱贫。

九龙社区的搬迁群众,去年在安龙县栖凤街道平寨居委会上白洋坪流转土地240多亩,采取3(九龙居委会) : 3(合作社) : 4(精准贫困户)的农校对接的运作模式,充分利用了白洋坪温氏养殖场的猪粪和蘑菇小镇废弃菌棒,发展绿色果蔬菜项目,月工资3000元左右,辐射带动160户精准贫困户。

“现在不仅在蔬菜基地入了股,还打工,每月能有2至3千元的收入,给自己做事还能领工资,这是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来自普坪镇的搬迁户贺选春在领取4月份工资时高兴地说。

在九龙社区,陆续成立了“贵韵物业”“九头山种养殖合作社”“小蚂蚁食用菌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感恩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统一建设大棚、统一品种、统一菌包生产、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回收销售和农户分户种植”管理模式,发动群众入股合作社、参与种植食用菌。

感恩专业合作社社员李明芳,在县食用菌园区领种2个大棚,3个月便种菌收入3万余元。感恩专业合作社的20户均产业扶贫政策带来的“红利”,敲开了迈向好日子的“幸福大门”。

同样,九龙社区小蚂蚁食用菌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108户社员,已全部投入到发展食用菌产业中,预计今年底户可增收10万元以上。

“以前我们一直想搬回去,现在政府想方设法带领我们创业、就业,像我家就种了两个食用菌大棚,肯定能过上好日子。”田胜兰说,“搬来这,住得踏实。”

如今的九龙社区安定,邻里和睦,形成了一心一意谋发展,一定甩掉贫困帽的新气象。逐步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

新市民的幸福生活

搬迁群众在安龙联翼饰品厂上班 王 健 摄

安龙县在易地扶贫搬迁中,按照“九个一”(一个安置区一个产业园、一个安置区一个讲习所、一个安置区一个宣传队、一户搬迁户一个就业岗、一户搬迁户一亩食用菌、一户种菇户一年十万元、一户搬迁户一户新市民、一户搬迁户一个辅导员、一户搬迁户一个物管员)和围绕黔西南州新市民计划“七先七后”思路,提前规划和建设市民服务中心、新市民讲习所、社区管理中心、卫生服务室、警务室、幼儿园等公共服务场所,全力打好易地扶贫搬迁硬仗。以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为目标进一步完善要素保障,通过举行“搬新家、过新年”等系列活动,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动员宣传力度,推动群众与新环境见面、与产业见面、与就业见面,掀起搬迁热潮。

该县按照省易地扶贫搬迁“六个坚持”要求,坚持以县为单位集中建设,严格控制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0平方米,坚决不让贫困户因搬迁而负债。

新市民居住区紧靠该县的百菇园、百花园、工业园、石材园、粤旺集团蔬菜基地,区内布置食用菌产业园、服装加工厂等,实现产业、就业、创业配套,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创业和就业,解决搬迁群众长远生计和发展问题。

新市民的幸福生活

安龙县五福小镇的“抢房”热 刘朝富 摄

安龙县牢牢把握“八要素”,全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大调整,紧紧围绕“三个革命”,充分运用“五步工作法”。以产业发展为突破口,立足资源优势,高站位谋划布局,把食用菌产业作为“一县一业”发展推进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来抓,按照“全区域布局、全产业链打造、全利益联结、全要素配置、全机制调动”的“五全”模式,实现食用菌产业的裂变式发展,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同步小康进程和易地扶贫搬迁。

该县还开展“老乡进城”体验活动(到医院体验文明就医,到超市体验文明购物,坐公交车体验文明乘车等)和“八大讲习”行动,形成“感恩新时代、奋进新生活、争做文明市民”的浓厚氛围。通过完善居委会等管理服务体系和帮助组建物管公司、合作社等形式,强化搬迁群众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服务意识。按照“一户搬迁户一名辅导员”要求,提供“保姆式”“一站式”服务,辅导搬迁群众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变为新市民。

与此同时,快步推进影视小镇、蘑菇小镇新市民居住区建设,确保各居住区实现今年内搬迁入住。全力落实新市民计划,开展以“三抓一建五项行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措施和培育举措,激发搬迁群众内生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